九年级下册语文《孟子两章》所有课下注解!!一定要和书本一样!在线等!!!今天要抄作业!

作者&投稿:苏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年级下《《孟子》》两章练习题!!!~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 ) 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动起义
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 ) 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
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 ) A.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
4.解释加点词:4分
⑴苦: ⑵过 ⑶虑 ⑷喻 ⑸衡
5.翻译句子:4分
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上文选自 ,全文论证了 和 的问题。3分
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 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 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 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
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 )
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 C.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接大任
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难,目的是( )
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
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
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苦其心志 C.劳其筋骨
12.“大任”指什么 ?
13.“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答:
14.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答:
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
答:
16.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
答:
17.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
(二)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按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第①②③段论述的中心是 。
3.第③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4.第③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别是:( )
A.城市 护城河 兵器 甲衣 B.城墙 水池 兵器 甲衣 C.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D.城郊 池塘 泛指武器装备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委而去之 B.亲戚畔之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夫环而攻之
6.解释第④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 ⑵固: ⑶至: ⑷威 ⑸多助之至 ⑹以天下之所顺 ⑺域
7.“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一句翻译是:( )
A.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B.这种情况是地理形势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C.这是因为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民和睦 D.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统一
8.翻译上文最后一句:
9.文中的通假字是 ,通 ,正确的读音 ,含义是
10.翻译:
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⑵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上文第④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用波浪线画出来。
12.文中的君子是指
13.上文第④段开头的排比句从反面否定了什么观点?
答:
14.作者认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该靠什么?
答:
15.“君子战必胜”的条件是什么?答: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博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
2.为文章断句,用“|”表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人恒过 ③而后作 ④而后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5.文章侧重论述 。
6.读过本文,使人不由想起这样两句话:自古雄才多磨难, 。(写出下句)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人 和 池 域 至
3.写出本文的一个通假字。 通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答:
5.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答:
6.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答:
7.孟子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
(五)一、填空l.孟子,名 ,字 , 时期著名的 家, 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得道多助,夹道寡助》选自 ,论点是 , 。性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环而攻之( ) 池非不深也( ) 委而去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寡助之至( )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 )
委而去之( )人恒过( )而后喻( )而后作( )
二、写出文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l.亲戚畔之 畔:本字_____,义: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 曾:本字_____,义: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 衡:本字_____,义: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上 拂:本字_____,义:_____
三、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故君子有不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D.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北山愚公者
(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_________,不亦说乎?"
2、在上段文字横线上,按原文填空。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曾益其所不能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温故而知新 D�一年未归,妻跪问其故
5、下列加"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②皆出酒食(拿出)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没)
④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显露、出现) ⑤殚其地之出(拿出来)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6、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征于色,发于声 ③苛政猛于虎 ④积于今六十岁矣 ⑤不求闻达于诸侯
A、①③ B、②⑤ C、④⑤ D、②④
7、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
B�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
C�(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D�(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
8、从这段文字中概括出全文的基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二章》参考答案
(一)1、C2、B3、A4、①使...受苦 ②犯过失 ③(思虑)④奋起,指有所作为⑤同“横”,梗塞、不顺5、①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②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③
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6、《孟子.告子》;造就人才;治理国家7、B8、C9、A10、C11、 A
12、治理国家的重任13、苦其心志....乱其所为14、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5、犯过失;内心困苦;思虑阻塞;不被为了解16、改、作、喻17、艰苦的环境的磨炼,对人的成才有促进作用。
(二)1、A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排比4、 C 5、 C 6、①所以
②巩固③极点④震慑⑤达到⑥凭借、归顺、服从⑦限制7、A 8、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会胜利 9、 畔、判、pàn、背叛
10、①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他的人就少
②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得道者 13、靠武力来统治天下
14、得道(或行仁政)15、得道;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三)、1.《孟子·告子》2、略3、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生于忧患6.从来纨绔少伟男。7、略
(四)、1.孟子 2、略3、略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民施行“仁政”,战必胜矣。6、略
7.宣扬“仁政”。
(五)、(一)、(二)、略(三)D(四)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注释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2)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4)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5)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顺接。之:指城。而:表转折。 (6)必:一定。 (7)然而:这样却。 (8)是:这。 (9)城:城墙。池:护城河。 (10)兵革非不坚利也: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坚利:坚硬锐利。 (11)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限制。以:依靠。 (1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震慑。利:锐利。 (15)寡助之至:之:到。至:极点。 (16)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的亲属和母系的亲属。 (17)畔:通“叛”。 (18)顺:归顺,服从。 (19)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故:所以。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田间。畎,田间小沟。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被任用,举用。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获释)并得到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后)任用。 (8)任:责任,使命。 (9)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后半句加以申说。 (10)苦其心志:使他的意志、感情痛苦。心志,意志。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至肌肤消瘦)。 (13)空乏:贫困,资财缺乏。空,使……穷。乏,使……绝。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4)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拂逆,违背。其所为,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 (15)所以:用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忍,通“韧”,使……坚韧。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18)恒过:意思为常常犯错误。恒,常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19)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 (20)衡于虑:思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21)作:奋发,指有所作为。 (22)征于色:把心情表现在脸色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验,显露,表现。色,脸色。 (23)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4)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晓。 (25)入:里面,此指在国内。 (26)法家拂(同“弼”)士:法家,懂得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 (27)出:外面,此指在国外。 (28)敌国外患:指敌对国家的外来忧患。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9)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0)死于安乐: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31)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32)发:被任用。 (33)举:被举荐。
参考翻译
(教参版)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来自敌国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语文版)(适合学生)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降临这个人的身上的时候,就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心情意志受磨练,使他们的筋骨受一番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使他的资财缺乏而受到贫穷困苦,在他做事的时候,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灵受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不断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才干。 人经常会犯过错,这样以后才能吸取教训,改正错误;(犯错误时)在内心困扰,被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有为;憔悴枯槁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懂得法度的大臣和有能力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另一版本)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赎回。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之苦, 使他倍受穷困之苦,让他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强起来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国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力相当的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灭亡。由此可以知道, 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乐却足以而使人败亡。” (考试要求版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做事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 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衰亡。 赞同3| 评论 检举 | 2011-1-27 17:21 喜欢思索 | 四级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降临这个人的身上的时候,就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心情意志受磨练,使他们的筋骨受一番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使他的资财缺乏而受到贫穷困苦,在他做事的时候,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灵受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不断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才干。 人经常会犯过错,这样以后才能吸取教训,改正错误;(犯错误时)在内心困扰,被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有为;憔悴枯槁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懂得法度的大臣和有能力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 。 楼上的,我恨你。
还以为你那个就是课本的课下注释,我很速度的抄了,一边抄还一边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是看到结尾我就淡定了,居然都是从百科里Copy出来的。。

(1)公输盘:春秋时鲁国著名的巧匠,姓公输,名盘(bān),又写作公输般或公输班,有人说他就是传说中的鲁班。
(2)云梯: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称为云梯。
(3)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指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4)起于鲁:自鲁国出发。起:起身,出发。
(5)郢(yǐ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南。
(6)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是对墨子的尊称。 焉为:两个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7)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谦称。
(8)藉:凭借,依靠。
(9)说:同“悦”高兴,愉快。
(10)金:量词,前秦以二十两为一金。
(11)义:崇尚仁义。
(12)固:本来,从来。
(13)再拜:表示郑重的礼节,一拜再拜。
(14)请说之:解说这件事。
(15)何罪之有:有什么罪呢?
(16)荆国:楚国的别名。
(17)见:召见。
(18)争:同“诤”,直言相劝。
(19)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20)然:但是。
(21)胡:为什么。
(22)已:停止。
(23)见:引见 。
(24)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25)敝舆:破车。
(26)褐:粗布衣服。
(27)粱肉:指好饭好菜。
(28)何若:什么样的。
(29)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30)犀兕: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
(31)鼍:鳄鱼。
(32)文梓:梓树。
(33)豫章:樟树。
(34)长木:多余的木材,形容宋国小而穷。
(35)善哉:好呀。
(36)虽然:虽然如此。
(37)牒:木片。
(38)诎:通“屈”,意思是理屈。
(39)寇:入侵。
(40)距:通“拒”守备。
(41)守圉:守卫,圉通“御”,抵挡。
(42)禽滑厘:人名,魏国人。
(43)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初二语文文言文孟子
1.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孟子》二篇,古文 《孟子》二章一 梁惠王①曰:“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溽;壮者暇日修其...

九年级文言文孟子
9.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两章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

九下文言文孟子第二章
1. 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孟子》两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孟子两章》翻译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另一版本)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赎回。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篇》译文 急需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

《孟子》两章文言文现象
“《孟子》两章”是指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九年级下册的两篇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出自《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有一位儒家大师。元明时称为“亚圣”。他主张“仁政”、“王道”、“性...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孟子》名言精选20则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

孟子二章是几年级的课文
孟子二章是八年级的课文。《孟子二章》出自孟子之手,别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具体可参考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面就有明确的叙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现《孟子二章》已修改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

《孟子》九年级语文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标题是后来的编者加的。此标题从内容上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意即:凡讲仁义,行仁政的,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拥护;反之,就孤立,就会只有极少数人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社会骚乱的战国时代。因此,他提出“施仁政”,“行王道”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三篇
《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 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播放本课泛读带。多媒体展示一些字词读音。 郭(guō) 粟(sù) 亲戚(qīng qi) 2、复读课文,注意读出语句的停顿。 3、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赛读课文。(教师评点) 1、学生分组讨论...

永仁县13112292144: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速求... -
东振可谱: 《孟子》两章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永仁县13112292144: 九下语文《孟子两章》原文 -
东振可谱: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永仁县13112292144: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内文言文课文内容 -
东振可谱: 展开全部《公输》、《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 《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诗经》两首.

永仁县13112292144: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原文 -
东振可谱:[答案]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 三里之城②,七里之郭③,环④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⑤非不深也,兵革⑥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⑦而去之,是...

永仁县13112292144: 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孟子两章》翻译 -
东振可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

永仁县13112292144: 孟子两章课后习题答案 -
东振可谱: 1.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永仁县13112292144: 九年级语文书孟子两章下一篇是什么 -
东振可谱: 孟子两章是第十五课,你是问第十六课吧,是《愚公移山》

永仁县13112292144: 九年级下册作业本《孟子》两章阅读理解(二)答案 -
东振可谱:[答案] 8.(1)告诉 (2)回答 (3)脸色 (4)奏 9.C 10.我不是喜欢先王的雅乐,我只是喜欢民间的俗乐罢了. (2)我们大王喜欢奏乐,为什麽使我们 到这样不堪的境地呢? (3)现在君王和百姓同乐,就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11.要与百姓同乐,以王道统一天下

永仁县13112292144: 词类活用(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
东振可谱:[答案] 过:原意过错,是名词,这里是犯错误,是动词

永仁县13112292144: 急需九年级下册语文18课《孟子》2则原文只要原文!原文! -
东振可谱:[答案]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