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六·五”战争具体内容?

作者&投稿:雷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6次中东战争的详细资料如题 谢谢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 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犹太两个国家和耶路撒冷市国际化。阿拉伯各国坚决反对分治决议与建立犹太国家。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于当日下午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次日晨,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万)向以色列进攻,占领耶路撒冷东城区(旧城)、比尔谢巴等大片土地,逼近以“临时首都”特拉维夫。开战时,以色列武装力量约3万人,经紧急扩军,采购武器,统一各派武装力量,最后发展到10万人,并于7月、10月和12月展开反攻与进攻。阿方由于内部矛盾,缺乏统一指挥,且受帝国主义掣肘,结果战败。阿军亡约1.5万人;以军亡约6000人。1949年2~7月,埃、黎、约、叙分别同以签订停战协定。巴勒斯坦除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均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 第二次中东战争(亦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和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10月29日,以军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地面部队也越过边界进入西奈,配合英、法尔后的进攻。当时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有坦克500余辆,作战飞机250余架(堪用者仅100余架)。埃及总统纳赛尔为集中兵力保卫运河,下令驻西奈的3万部队撤回运河区。以军共出动10个旅,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5天内占领西奈和加沙地区。31日,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先以200余架飞机袭击埃海、空军基地,掌握制海权、制空权;11月5日,在塞得港、富阿德港附近要点实施伞降和直升机机降;6日,出动2.2万名登陆部队占领上述港口。埃及军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尤其在保卫塞得港战斗中,充分发动和武装群众,军民联合,英勇作战,并利用美、苏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人民声援下,英、法、以于6日深夜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埃军亡1600余人,损失飞机210余架;英、法、以军亡200余人,损失飞机约20架。英、法军于12月撤离。从此,美国便进一步插手中东事务。以军于次年3月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由联合国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但取得了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 1967年阿、以矛盾和美、苏对中东的争夺加剧,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进一步向外扩张,借口埃及(当时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以军乘埃军早饭和军官上班前戒备松懈之机,集中使用200架飞机空袭埃及各空军基地,将埃军绝大部分飞机摧毁于地面,尔后又击毁叙利亚、约旦大量飞机;并出动22个旅实施多方向快速突击,4天内占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继而攻占耶路撒冷东城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10日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对以军突袭估计不足,损失惨重。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结果,以色列又占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表1第三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战争损失概略统计)。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以对抗继续发展。埃海军舰艇于1967年10月使用舰舰导弹击沉以军驱逐舰“埃拉特”号,首创导弹击沉军舰的纪录。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炮兵部队向运河东岸以军实施大规模炮击。以军则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向运河西岸包括开罗周围地区实施战略空袭。双方还各派突击队偷袭对方。1970年8月停火。这两年的战斗被称为“消耗战”。阿、以双方分别从苏、美得到新式武器装备,为下次战争做准备。苏、美对中东的争夺加剧是导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国际原因。 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 1973年10月,埃、叙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开战。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派部队或飞机参战。埃及(总统萨达特)企图收复运河东岸部分失地,为尔后通过谈判收复西奈半岛创造条件。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企图收复全部戈兰高地。埃、叙为达成进攻的突然性,采取反复动员复员、进行军事演习等多种欺骗措施并把开战时间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穆斯林白天斋戒)和犹太教赎罪日(教徒当日斋戒,停止一般公务活动),隐蔽进攻企图和进攻时机。以色列于1967年侵占埃、叙部分领土后,扩大了防御纵深,并在运河东岸构筑巴列夫防线和在戈兰高地构筑防线,转取守势战略。以军自恃有强大的空军、坦克部队和侦察情报系统,骄横麻痹,疏于戒备。直到开战前数小时,以统帅部(总理G.梅厄、国防部长M.达扬等)仍认为埃、叙不敢发动进攻,在西奈半岛只驻4个旅,在戈兰高地只驻3个旅。10月6日14时,埃、叙使用优势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和防空火网掩护下,分别向西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同时突然发起进攻。北线,叙3个步兵师当日突破以军防线,7日,又投入2个装甲师,进抵距以本土数公里的地区。西线,埃陆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强渡运河,第2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北、第3集团军2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南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线,步兵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率先穿过以军各支撑点间的空隙,击毁大量以军坦克;工程兵快速破堤,9小时打开60条通道,架设浮桥12座,保障2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等后续部队渡河。海军则同以军舰艇进行海战并用舰炮支援地面部队进攻。10日,埃军按预定计划停止大规模进攻。以色列在损失惨重、极为被动的情况下,迅速运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近40万人,先以北线为重点,遏止叙军进攻并实施局部反击,集中使用空军主力向叙地面部队和防空导弹阵地展开攻击并空袭叙后方大城市。11日,以军3个师转入进攻,越过1967年停火线,形成威胁叙首都大马士革之势,并打击了伊拉克、约旦的援叙部队,夺得北线战场主动权。继之,以军将重点转向西线。当埃军于14日投入1000辆坦克展开第2次大规模进攻时,以军投入800辆坦克,步、坦、炮协同作战,并使用武装直升机和其他飞机发射“小牛”、“百舌鸟”式空地导弹、“白星眼”式电视制导炸弹等,击毁埃坦克250辆,迫使埃军当日撤回进攻出发阵地。15日晚,以军A.沙龙师向大苦湖地区埃第2、第3集团军接合部穿插突击,先头部队于16日晨在湖北侧德维斯瓦附近渡河,摧毁若干埃防空导弹阵地,为空军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架设浮桥后,又有2个师渡河,向南迂回,发展进攻;23日进抵苏伊士湾,占领阿代比耶港,对苏伊士城和埃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夺得西线战场主动权。24日,埃以双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埃、叙同以分别于次年1月和5月签署第1阶段脱离军事接触协议。至此,埃控制了运河东岸纵深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基本达到战略目的(1982年4月,根据1979年3月埃以和平条约,以色列完全撤出西奈半岛)。北线以军撤至1967年停火线以西。 在这次战争中,埃、叙经过周密准备对以实施突袭和两线夹击,首战告捷,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气为之大振。埃军渡河之役显示出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以军动员快速,先北后西,重点用兵,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向运河西岸的大纵深突击,对于扭转被动局面发挥了作用。双方投入的坦克、火炮、飞机、导弹等数量很大,埃、以于14日一天内共展开1800辆坦克的大会战为战争史上所罕见。阿、以分别使用苏、美当时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得到苏、美战略空运的及时补充并利用苏、美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埃军由萨姆-2、萨姆-3、萨姆-6、萨姆-7型导弹为主组成的防空体系,在战争初期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使以军飞机数日内不敢进入运河空域;以军则使用“响尾蛇”、“蜻蜓”等空空导弹和“加布里埃尔”舰舰导弹对付阿军的飞机、舰艇。大规模电子对抗的展开使战场情况更为复杂,作战损耗加大。双方飞机损失的约60%、舰艇损失的80%以上,大部被毁坦克均为各种导弹所击毁(表2第四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战争损失概略统计)。在战略指导与作战上,广泛利用电子技术和使用各种战术导弹,是这次战争的突出特点。 第五次中东战争(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

一共有5次~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为争夺巴勒斯坦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直到1949年3月才结束。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约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两国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恢复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勾结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出动大批军队向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整个战争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了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至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死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约1000人,受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5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凌晨7时45分,以色列几乎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突然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的地面部队也发起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奋起反抗。至10日战争结束。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这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战败而告结束。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次战争,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十月战争”、“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战争历时18天,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共投入兵力约110万人,坦克5500辆,作战飞机1500架。战争结果是,阿拉伯国家死亡约2万余人,被击毁坦克2000余辆,损失飞机约400架。以色列军队死亡5000多人,损失坦克1000辆、飞机200架。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借口其在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悍然出动陆海空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五次中东战争。著名的贝卡谷空战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使巴解游击队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设在黎南部的游击队全部被毁,有400多座秘密武器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被毁坦克400余辆,飞机85架。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1967)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也可是抵抗。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战争爆发的背景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更加激烈,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则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苏联向埃及、叙利亚等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以色列也从美国得到先进的武器装备。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又取消联合),使以色列感到了来自南北夹击的威胁。1964年,阿拉伯国家出现了团结合作的局面,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利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协议,并得到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阿方计划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1964年11月,以色列出动空军对约旦河上游的阿方工程进行轰炸,迫使阿方取消此次计划。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后,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1964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在耶路撒冷东城区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确定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建立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从此,法塔赫为了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可是不断的袭击以色列,这支力量在六.五战争前已初具规模,对以色列构成了威胁。
  所以,削弱阿拉伯联盟的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为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
  战前双方力量对比
  以色列
  埃、叙、约
  正规军
  8万
  29.5万
  预备役
  20万
  ?
  空军
  0.8万
  1.95万
  飞机
  约400架
  882架
  作战飞机
  273架
  562架
  坦克
  800辆
  1560辆
  装甲车
  约1200辆
  ?
  战争经过
  1、空中偷袭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这是一个星期一早晨,当开罗时钟的指针指向8点45分的时候(以色列时间7点45分),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上空云雾刚刚消失。埃及空军基地里,一切象往常一样,军官们正在上班途中,许多雷达值班室正在进行交接班。突然,空中响声四起,以军飞机闪电般袭来,打得埃及空军措手不及,大批飞机还未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
  这一天,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从早晨到下午18时,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各国进行了四波突袭,第一波袭击了埃及10个机场。第二波主要袭击埃及的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第三波攻击了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最后,在完成了对阿拉伯空军25个基地的攻击之后,17时15分到18时,开罗国际机场和另一个空军基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就这样,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埃及就损失飞机336架,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为实施这次空袭,以色列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准备。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国军队的情况,尤其对空军的情况十分清楚,如空军基地的位置,跑道状况,雷达设施等,甚至连埃及军官的活动规律也了如指掌。
  以色列飞机从特拉维夫和以色列中部机场起飞以后,保持四机编队,向西面地中海出航。以色列飞行员巧妙地利用朱第安山阻挡,夺过了约旦雷达网的搜索。随后,飞机在离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飞行,进入陆地后,升至20米,又夺过了埃及雷达的探测。他们没有直飞所要攻击的目标,而是尼罗河三角洲北面,突然折转向南,从埃及后方发起进攻,攻击高度只有100—150米。攻击中,以军飞行员都遵循“先打跑道,后打飞机”的原则。
  在这次空袭中,以军选择在星期一早上7点45分(开罗时间8点45分),也是煞费苦心。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打破常规,选择在星期一。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因此,在进行战争动员以来,每天拂晓,埃及空军都派出两架飞机进行巡逻。每天5点,有5分钟警报时间,这时雷达全部打开,到7点半左右解除警报。按埃军惯例,开罗时间9点正式上班,8点45分,正是交接班的时间,也是巡逻机着陆的时间,大多数军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约有15分钟的间隙可以利用。从气象情况看,开罗时间8点45分正是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雾气消散的时刻,能见度好,便于对地面实施攻击。
  2、西奈半岛的战斗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其地面部队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当时,埃军在西奈半岛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以军在反复攻击后,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接着,以军兵分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犯:北路攻打坎塔腊,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亚,南路对准陶菲克港和苏伊士城。为了挽回败局,埃军顽强抵抗,反动了两次反攻,终因没有空军支援而失败。7日,北路以军攻抵坎塔腊附近;中路以军越过比尔吉夫贾法;南路以军进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军退路。于是,埃军不得不封锁苏伊士运河。到6月8日,以军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一直进犯到苏伊士运河东岸。仅仅三天时间,西奈半岛就全部落入以军之手。
  3、进攻约旦
  在对埃及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约旦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南北两个主要地段设置了防御阵地,北部防区以纳布卢斯、图姆卡尔姆和杰宁等城为主要依托,南部防区沿丘陵的山脊从腊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伦一线布置。约军在以上阵地部署了8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发动进攻的部队有9个旅兵力,其中有3个装甲旅。进攻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地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到腊马拉的公路,第二阶段目标是占领包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以色列中部军区司令员乌齐.纳尔斯基少将负责指挥进攻耶路撒冷及周围地区。他派米.阿里的第10机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断该城与腊马拉之间的公路,古尔上校指挥的伞兵旅负责占领旧城。5日夜,以军开始猛攻耶路撒冷。6日晨,古尔伞兵旅越过曼德尔鲍姆门和警察学校之间的地区。6日上午,以军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以色列占领的斯科普斯山之间的地区,古尔伞兵旅在山下占领阵地,并与山上取得了联系。7日,古尔伞兵旅开始向耶路撒冷城内进攻,很快占领该城。
  在北部的纳布卢斯和杰宁方向,5日,以军在空军的配合下,首先进攻杰宁以西约军炮兵阵地。接着,巴尔.库奇瓦指挥的以军装甲旅卡巴蒂亚,切断了杰宁与纳布卢斯和约旦河西岸其他大部分地区的联系。约军装甲部队进行反击双方展开了一场坦克战。库奇瓦部队突破约军防线后与一个步兵旅汇合,然后分两路进击杰宁,并占领该地。6日,以军向东西两翼进攻纳布卢斯,并于当晚占领该城。7日,以军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和约旦河西岸约旦管辖的全部地区。当日20时,约旦和以色列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4、以色列占领叙利亚戈兰高地
  安理会通过了“立即实现停火”和“限期停火”的决议,以色列8日同意“停火”,到9日,又开始向叙利亚发动大规模进攻,进攻方向指向戈兰高地。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内一条狭长山地,海拔600—1000米。从北部的谢克山到南面的雅穆克河,长6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面积1.15万平方公里,这里有公路通往大马士革。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对以色列威胁甚大。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原驻有三个步兵旅,到战争爆发前,叙利亚为防御以色列进攻,又增派了4个旅,其中有两个步兵步兵旅,一个装甲旅和一个炮兵旅。
  以军进攻戈兰高地的部队有6个旅,其中3个旅从北进攻,2个旅从南进攻,1个旅机动作战。
  9日11时30分,以军从南北两面向戈兰高地进攻。北路由北部军区的艾伯特.曼得勒装甲旅、约纳.埃夫拉指挥的“戈兰尼”步兵旅和巴尔.科奇瓦的装甲旅组成。
  9日,曼得勒旅攻下卡拉,“戈兰尼”旅则分兵两路,一路向巴尼亚斯出击,另一路指向特勒阿扎奇高地,并于当晚占领了该高地,接着“戈兰尼”旅又向这里的山上推进,于午夜占领了山上的叙军阵地。
  10日,以军科奇瓦旅协同“戈兰尼”旅一部进攻巴尼亚斯,并向艾因菲特和冯马达推进。曼得勒旅此时从卡拉德东进击库奈特拉,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库奈特拉。
  从南部进攻戈兰高地的以军由古尔伞兵旅和阿夫农步兵旅组成,他们首先向塔瓦菲克和雅穆克河谷发起进攻,在夺取塔瓦菲克后,又攻克了菲克和埃拉尔,并沿太巴拉湖东岸开进。到6月10日晚为止,以军夺取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和通往大马士革的几条主要公路,夺取了横跨阿拉伯地区通往黎巴嫩的输油管。
  6月11日,叙利亚和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至此六.五战争宣告结束。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六·五”战争即第三次中东战争,因战争仅进行了6天又叫“六日战争”。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这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当埃及开罗时钟的指针指向8点45分的时候(以色列时间7点45分),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上空云雾刚刚消失,埃及空军基地里 一切像往常一样,军官们还在上班途中。突然,空中响声四起,以军飞机闪电般袭来,埃及空军措手不及,大批飞机还未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

  同时,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从5日早晨到下午18时,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各国进行了四波突袭,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为实施这次空袭,以色列进行了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以军飞行员都遵循“先打跑道,后打飞机”的原则。对空袭时间,以也是煞费苦心。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以色列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这次以却打破常规,选择在星期一。此外,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如要进攻也是在拂晓,因此在进行战争动员以来,埃及空军每天拂晓都派出飞机进行巡逻,每天5点雷达全部打开,到7点半左右解除警报。而以军恰恰就在这个时间后开始了闪电般进攻。

  由于以的迷惑战术,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失去制空权,以陆军放手进攻。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损失飞机560多架,坦克820辆,伤亡6万人,40多万人逃离家园。而以色列只损失61辆战车,伤亡3100多人。战争打了6天就结束了。

  在这场仅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夺取了加沙地带、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土扩张三倍。


中东“六·五”战争具体内容?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1967)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发动了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的大规模突然袭击。在这次名为“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的冲突中,阿拉伯国家遭遇失败。以下是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战争背景: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愈发激烈。以色...

中东“六·五”战争具体内容?
六·五战争即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日战争”,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 它发生在以色列与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这三个阿拉伯国家之间,美国和北约成员国支持以色列,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战争从1967年6月5日开始,10日晚上六点半结束,共进行了六天,结果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其中...

五日战争如何打响?为的是什么?为什么叫五日战争
没有五日战争,只有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战争,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它发生在以色列国和毗邻的埃及、叙利亚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从6月5日开始,共进行了6天,结果埃及、约旦和叙利亚...

耕地的农民遭到炮击导致了什么?
1967年4月7日,一个以色列农民在军方的鼓动下,驾驶一台拖拉机到不断发生纠纷的叙、以边境地区耕地,他耕作的土地恰恰是一块属于阿拉伯人的土地,被戈兰高地的叙军炮兵阵地的155榴弹炮击中。此次事件最终导致了第三战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起草以色列和各...

为什么中东地区战火不断?
5月15日,英军自巴勒斯坦撤退。以色列国成立后,在美国支持下不断向外侵略扩张,从1948年至1982年,已先后与 *** 国家以及巴勒斯坦人民发生5次大规模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第五次中东...

潍坊市19172095303: 中东“六·五”战争具体内容? -
寸诞诺百: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1967)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也可是抵抗.至十日战争...

潍坊市19172095303: 简述五次中东战争 -
寸诞诺百: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为争夺巴勒斯坦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直到1949年3月才结束.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约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两...

潍坊市19172095303: 求5次中东战争的详细过程 -
寸诞诺百: 中东战争(Middle East,Wars of)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

潍坊市19172095303: 一共发生了多少次中东战争?
寸诞诺百: 一共五次.详情如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为争夺巴勒斯坦地区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直到1949年3月才...

潍坊市19172095303: 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
寸诞诺百: 中东频繁战争的原因 战略要地 中东位于欧亚非交接地 资源宝地 石油,石油,还是石油 历史原因 例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历史原因 宗教冲突 例如耶路撒冷是犹太,基督,...

潍坊市19172095303: 4次中东战争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原因. -
寸诞诺百:[答案] 1.第一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48年5月15日凌晨,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果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战胜,阿拉伯联军战败.第一次中东战争可以看作是整个阿以问题的开端和导火索,由于联...

潍坊市19172095303: 急,几次中东战争的目的,时间
寸诞诺百: 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建国的第2天,外约旦,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同以军展开激战,1949年2—7月,以色列同...

潍坊市19172095303: 简单说一下5次中东战争的交战双方和结果
寸诞诺百: 1947年2月29日,联合国第二届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分治问题的决议》.... 划归阿方的巴勒斯坦国土,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争的进程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