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生活经历

作者&投稿:矣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

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
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
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渊明卒于浔阳。

扩展资料: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可参考其《五柳先生传》,百度百科陶渊明,
特别推荐陈绍横的《仰慕五柳,文以抒怀》——
仰慕五柳,文以抒怀
文 / 陈绍横

古道幽幽,旗韵猎猎,踏歌寻梦,感慨系之。南山下,东篱边,一位老翁头戴斗笠,身着农装,肩荷草锄,闲逸如舒云般迎面而来,是你——陶渊明,你是我心中淡泊超脱之士的典范,我要怀揣无尽的敬意解读你伟岸的人格!

你厌恶黑暗官场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留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你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你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在世俗的浊浪中坚守心灵高贵的灯塔,你“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欣然融入山明水静宠辱偕望的田园之中。

诚然,退隐本是一种消极的处世原则,但在那样一个妄臣当道的政治形势下,归隐远比同流合污好得多。也正是寄情于山水间,才使你满腹的才情揉合了一种朴素、纯真的天然灵性,使你的诗篇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旧透出浓郁的芬芳,从这一点上看,你归园田居的选择是何等得睿智!何等得潇洒!

《五柳先生传》中,你述说了自己贫穷但却乐趣极多的乡土生活,这不禁让我想到,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名为利,在俗世中争斗不休,结果呢,还不是沉沦于欲望的泥泽不能自拔?心想活得快活到头来却痛苦麻木得很。而你与他们截然相反,物资的贫乏丝毫未侵噬你丰富多采的精神“桃花源”。你临高山,汲流水,衔觞赋诗,你活得其所,你活得坦然,你活得自在。归根究底,这是你伟大人格给予你的一笔财富,难道不是么?

想到你,不免想到菊,菊,是你生平的爱物。世人多好牡丹,因为牡丹象征着富贵和权势。而你尤爱菊,倒不是因菊花貌压群芳,只因为秋菊耐霜的本能与你的傲骨峥峥的秉性十分相似,这也是你清高性情的映证呀。

写下此文,除了表达由来以久的对陶渊明的钦慕、赞颂之意,我更想高声疾呼——

以陶渊明为友,让干涸的心灵涌动欢愉的清泉;以陶渊明为师,让灵魂深处的污物剔除一尽;以陶渊明为伴,让前方云消雾散一片艳阳天!

于是,当我们挥褪纤尘,洗祛铅华,抖落人生旅途的困惑与疲惫的时候,我们会庆幸:从陶渊明身上收获了人生的至宝——淡泊、从容、率真。(完)

陶渊明(365-427),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我国东晋著名诗人。其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虽然陶渊明非门阀世族出身(史家说陶侃“望非世族,俗异诸华”,温峤甚至骂他为“溪狗”。),但他毕竟也曾有过显赫的门第,只是到他手上,家庭已经破落。加上八岁丧父,以至“少而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为生活所迫,二十九岁时出仕,先后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四十二岁时从彭泽县令任上归隐,终身不复仕。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以至宋易晋祚。腐朽的门阀制度控制着整个社会上层,寒门庶士在仕途上极难得到发展。这对家庭破落,本非世族的陶渊明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他生活在封建官宦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也曾有过理想追求。“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荣木》)“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十二首》之二)可见他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的出仕,似也不能完全归之于生活所迫。但另一方面,门阀统治窒碍了他的理想,高门大族的飞扬跋扈、腐烂奢耻,令他反感,官场的周旋逢迎让他感到屈辱。虽然为生计所迫,他先后几度出仕,但最终还是因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归隐,躬耕自给。“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这些诗都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陶渊明的归隐,使他与一般士大夫的生活有所区别,而和劳动人民有了较多的接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家生活,使他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艰”、“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又让他感到生活的充实。因此,在玄学大炽、佛道盛行的东晋末年,陶渊明的躬耕自给和他所创作的大量的田园生活诗,与士族文人的生活以及“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作品,有着本质的差别。陶渊明及其作品,也因此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由于陶渊明的隐居经历和大量的田园诗,钟嵘在《诗品》中给他冠以“隐逸诗人”的称号,奉他为“隐逸诗人之宗”,其诗风之响慕者,后世几成风气。杜甫《可惜》诗:“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白居易《题浔阳楼》诗:“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清人沈德潜在《说诗睟语》中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维有其清腴,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应物有其冲和,柳宗元有其峻洁,皆学陶焉而其性之所近。”至于李白的寄情山水,“斗酒诗百篇”,苏轼的逐篇和作,更见出陶渊明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之深远。但五四以前的评论家,大都只看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酒盈尊”、“酒熟吾自斟”,把他看作“篇篇有酒”、“不染俗尘”、飘逸静穆的田园诗人,而把他的诗风简单地归结为“平淡”二字,这不能不说是对陶渊明及其诗风的一种曲解。陶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或咏农事艰辛,或咏邻里友情,或感慨时事,或抒发时光易逝,功业无成的矛盾心情,或借古讽今,表示对现实的不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呵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仪’,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钢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题未定〉草》)又说:“即使是从前的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世间的,也是没有的。……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又说:“虽然暂时无忙可帮,但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如果既不能帮忙,又不能帮闲,心里就甚是悲哀了。”(《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鲁迅先生的论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历代评论家在陶渊明认识上的误区,恢复了其人其诗的本来面目。事实上,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其作品不可能与他所处的社会毫无关系,可以说,陶渊明一刻也不曾忘记时事。《述酒》诗作于宋易晋祚之后,用隐曲的笔法,记载了刘裕废帝鸩帝杀帝这一历史事件。《拟古九首》,亦借古讽今,表明了对时事的看法。《形影神三首》则对当时形神不灭的佛教哲学提出了不同意见。尽管他的生活坎坷多难,先后经历了两次丧母、丧父、丧妹、火灾、饥荒等一系列打击,但他仍然“身似枯木心似水”,密切关注着人生社会,用他的诗反映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他的诗中有血有泪,有喷涌而出的火山。他的诗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晋宋易代之际的社会生活,同时也是他本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一曲曲深沉哀怨的挽歌。
陶渊明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的诗歌的内容,同样也制约着他的创作风格。魏晋时期的文坛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虚浮华艳之风,崇尚骈丽、追求形式的唯美主义泛滥,以至“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陶渊明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活本身就是朴素而自然的。可以说,是生活给陶渊明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形成了自己以清新自然、隐约微婉为基调的独特风格。江盈科云:“陶渊明超然尘外,独辟一家,盖人非六朝之人,故诗亦非六朝之诗。”特殊的生活经历,是陶渊明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文学作品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了创作风格的多样化。陶诗以自然清新、隐约微婉为其基调,但不排除他诗风激烈、慷慨、豪放的一面。宋人朱熹就曾说过:“陶渊明诗,人皆说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来?(《朱子语类》)陈祚明说:“千秋以陶诗为闲适,乃不知其用意处。朱子亦仅谓《咏荆轲》一篇露本旨。自今观之,《饮酒》、《拟古》、《贫士》、《读山海经》,何非此旨,但稍隐耳。往味其声调,以为法汉人而体稍近,然揆意所存,宛转深曲,何尝不厚?”(《采菽堂古诗选》)黄文焕也说:“以平淡概陶,陶不得见也。”都指出了陶诗风格的多样性。陶诗除了“金钢怒目”式的悲歌慷慨之外,还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冷静思考,他常常引事入诗,借古讽今,使得他的诗常有“一种清和婉约之气在笔墨外,使人心平累消。”(《榕树诗选·叙例》)虽慷慨豪放而令人不觉,也许正是诗评家以自然平淡论陶诗风格的一个原因。对陶诗风格的片面认识,甚至导致许多文学家盲目地追求所谓“平淡自然”,却不得要领,一味地平铺直叙,以事为诗,以致味同嚼蜡。唐代白居易一生写诗三千多首,以陶诗之平淡为圭臬,“淫文艳韵,无一字焉”。(《和答诗》序)结果是太直太露,既无骨血,亦无意境。虽然后人评论其诗老妪可解,但诗毕竟不是民间故事,缺乏“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的诗是没有生命力的。白居易本人亦坦白承认,他的诗在当时就不受欢迎。他说:“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上怪落声韵,下嫌拙言词。时时自吟咏,吟墨有所思。苏州与彭泽,与我不同时。此外复谁爱,唯有元微之。”颇有些知音难觅之感。事实上,自中唐元稹、白居易以后,由于片面追求诗歌的平淡浅近,从以议论为诗发展到以文为诗,“言理而不言情”,诗歌艺术的特点被置于不顾,导致宋诗味同嚼蜡,最终被词取而代之。这不能不说是诗论家们在理论导向上的一个严重失误。况且,以平淡来评价陶诗的艺术风格,亦有损于陶诗艺术的美学价值。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但他为数不多的散文和辞赋,也写得清新而有情致。《五柳先生传》是他的小传,全文不到二百字,却以精粹的笔墨和略带谐谑自嘲的笔调,刻划出诗人的性格形象。《桃花源记》是千古名篇,仅用三百多字,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对后世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他的辞赋多为抒情小品,朴实无华,与其诗、散文有一致之处。如《归去来兮辞》,写他迷途知返的喜悦和飞鸟归旧林的急切心情:“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虽铺陈而不觉冗繁,即景抒情,托意深远,而又十分自然。

杜甫出身于儒学世家,少时便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一心向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但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天宝六载的考试在奸相李林甫的操纵下,以“野无遗贤”为名拉上了可耻的帷幕,致使满怀远大抱负的诗人蒙羞受辱,落拓长安,过着极其困顿的生活。几年后的“安史之乱”,使诗人又经乱离之苦,险贼长安,亲见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体味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民心灵带来的创伤。从此,诗人转徙流宕,漂泊西南,终至穷愁而死。
杜甫虽一介布衣,却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传达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人民的艰难困苦,并于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述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表面是深沉郁结,表现为有节奏的抑扬起伏和盘曲转折。它涉及诗歌的内结构和外结构,涉及内结构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其中,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

可参考其《五柳先生传》,百度百科陶渊明,
特别推荐陈绍横的《仰慕五柳,文以抒怀》——
仰慕五柳,文以抒怀
文 / 陈绍横

古道幽幽,旗韵猎猎,踏歌寻梦,感慨系之。南山下,东篱边,一位老翁头戴斗笠,身着农装,肩荷草锄,闲逸如舒云般迎面而来,是你——陶渊明,你是我心中淡泊超脱之士的典范,我要怀揣无尽的敬意解读你伟岸的人格!

你厌恶黑暗官场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留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你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你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在世俗的浊浪中坚守心灵高贵的灯塔,你“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欣然融入山明水静宠辱偕望的田园之中。

诚然,退隐本是一种消极的处世原则,但在那样一个妄臣当道的政治形势下,归隐远比同流合污好得多。也正是寄情于山水间,才使你满腹的才情揉合了一种朴素、纯真的天然灵性,使你的诗篇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旧透出浓郁的芬芳,从这一点上看,你归园田居的选择是何等得睿智!何等得潇洒!

《五柳先生传》中,你述说了自己贫穷但却乐趣极多的乡土生活,这不禁让我想到,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名为利,在俗世中争斗不休,结果呢,还不是沉沦于欲望的泥泽不能自拔?心想活得快活到头来却痛苦麻木得很。而你与他们截然相反,物资的贫乏丝毫未侵噬你丰富多采的精神“桃花源”。你临高山,汲流水,衔觞赋诗,你活得其所,你活得坦然,你活得自在。归根究底,这是你伟大人格给予你的一笔财富,难道不是么?

想到你,不免想到菊,菊,是你生平的爱物。世人多好牡丹,因为牡丹象征着富贵和权势。而你尤爱菊,倒不是因菊花貌压群芳,只因为秋菊耐霜的本能与你的傲骨峥峥的秉性十分相似,这也是你清高性情的映证呀。

写下此文,除了表达由来以久的对陶渊明的钦慕、赞颂之意,我更想高声疾呼——

以陶渊明为友,让干涸的心灵涌动欢愉的清泉;以陶渊明为师,让灵魂深处的污物剔除一尽;以陶渊明为伴,让前方云消雾散一片艳阳天!

于是,当我们挥褪纤尘,洗祛铅华,抖落人生旅途的困惑与疲惫的时候,我们会庆幸:从陶渊明身上收获了人生的至宝——淡泊、从容、率真。(完)

淡薄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依世独立,宁静致远。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最有成就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峻洁恬淡、质朴真率的个性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使他的田园诗显于后世,真正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章从他的济世之志、困厄矛盾的人生际遇、峻洁性格、文学成就来论述陶渊明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陶渊明重视保持自己的自然之性,热爱自然之景,毅然辞官归田.其诗文表现了他对理想、自由、自然与和谐人生的追求,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魏晋时代的人们不同于传统的独特的人生态度.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的人生阅历
2012-01-08 陶渊明的生活经历 10 2006-03-18 关于陶渊明的经历 148 2018-02-27 陶渊明人生三阶段是什么? 1 2014-07-14 陶渊明的人生 3 2013-10-04 陶渊明的人生简历 4 2013-10-07 陶渊明的作品,人生经历,评价等? 38 2013-11-16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人格魅力是什么 2 2006-02-21 陶...

有没有名人随遇而安的故事?
被贬期间写下了《陋室铭》,表达了虽被贬官,但却怡然自得生活的随遇而安心态。2.陶渊明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

陶渊明的个人事迹?
人生的经历 陶渊明 画像(13张)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后改为潜,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星子)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

陶渊明的背景
陶渊明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及彭泽县令等职,后因与上层失和,毅然辞官,“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家(从此时开始“五斗米”成为生活必需花费的薪资的代名词),从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隐居不仕。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的这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陶渊明作品风格)主要经历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陶渊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陶渊明作品风格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陶渊明简介?陶渊明(公元352或365年-公元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现代社会是否应该认同陶渊明的退守田园观念?
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相关经历 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

陶渊明的仕途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挫折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3,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陶渊明的初衷是什么?
义熙元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从他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陶渊明本身是想从官报效国家服务百姓的,奈何他的心性并不适合黑暗的官场生活,所以最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田园生活。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
二、关于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大环境崇尚隐逸之风和他内儒外道的思想去解释。其实,抓住陶渊明五次仕宦经历,历史地具体地去分析他为何隐退守拙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

陶渊明老年生活贫苦吗
陶渊明的这首《乞食》诗,诗中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也没有慷慨激昂的抒情,千百年来,这首诗赢得无数的读者。究其原因,是这首诗写得真实、朴素、自然。诗人写的是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所以感人至深。读着开篇“饥来驱我去”四句,透过朴实无华的文字,我们依稀看到一个为饥饿所迫的贫士,身不由...

阳山县15158907596: 陶渊明的生平主要事迹 -
靳美施沛:[答案] 陶渊明的生平事迹: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箪瓢屡罄,絺綌冬陈.”(《自祭文》)但物质生...

阳山县15158907596: 陶渊明的生平事迹100
靳美施沛: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1]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2]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3] ”,有《陶渊明集》.

阳山县15158907596: 陶渊明生平简介及感想 -
靳美施沛: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在陶渊明的田园诗...

阳山县15158907596: 陶渊明的主要经历是什么? -
靳美施沛: 读书,做官 官至县令,月薪五斗米,因不为五折腰决绝献媚上司,辞官隐居.著书写诗自娱.

阳山县15158907596: 陶渊明的文学常识?要具体点儿的.最好有出生年月,一生的经历和它的主要著作. -
靳美施沛:[答案]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

阳山县15158907596: 陶渊明的思想与经历 -
靳美施沛: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阳山县15158907596: 陶渊明的小故事有哪些? -
靳美施沛: 陶渊明辞官还乡——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其亲人衰老、家境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陶侃像没过几天就辞职不干了.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也是“辞不就”,自此在柴桑过起了自给...

阳山县15158907596: 求关于陶渊明的三个故事 -
靳美施沛: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督邮来检查公务.督邮刘云凶狠贪婪,向辖县索要贿赂,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县吏说:“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

阳山县15158907596: 陶渊明的主要经历,和他的作品《桃花源记》所要表达的 -
靳美施沛: 经历: 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

阳山县15158907596: 陶渊明热爱生活事例 -
靳美施沛:[答案]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