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培根随笔摘抄原文及对此段文字的体会

作者&投稿:塔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培根随笔》摘抄200字原文,100字心得。 要7篇。~

1摘自培根随笔之《论真理》
当上帝创造宇宙的那几日中,他所创造的头一件东西就是感官底光明;他所创造的末一件东西就是理智底光明;从那以后直到如今在他工作完毕而休息的期间内,他底作为全是以他底圣灵昭示世人。最初他在物或浑沌底面上吹吐光明;然后他由人底面目中吹入光明;到如今他还在往他的选民面目之中吐射光明。有一派哲学在别的方面都不如他派,可是有一位诗人为这派哲学增光不少。这位诗人曾说:“站在岸上看船舶在海上簸荡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底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底种种经过最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底高峰(一座高出一切的山陵,在那里的空气永远是澄清而宁静的)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只要看的人对这种光景永存恻隐而不要自满,那末以上的话可算是说得好极了。当然,一个人底心若能以仁爱为动机,以天意为归宿,并且以真理为地轴而动转,那这人的生活可真是地上的天堂了。

心得:
这段话表达了培根对真理的崇敬之情。他认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级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认知则是最高级的认知,可见他对真理的推崇。在他看来,只要拥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显得无比光明和快乐,就是人间的天堂。应该敬佩这位先哲,这个追求真理的先驱者,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的英雄。

2摘自培根随笔之《论死亡》
外斯帕显死时还说笑话;他坐在一个凳子上说:“我想我正在变神哪”。加尔巴临死作壮语说:“砍罢!假如这是有益于罗马人民的”。一边说着一边伸颈就死。塞普谛米犹斯•塞外拉斯死得爽快。他说:“假如还有什么我应该做的事,快点来吧”。诸如此类。那些画廊派的哲学家把死底价值抬得太高了,并且因为他们对于死准备过甚,遂使死在人看起来更为可怕。“他把生命底终结算做自然底恩惠之一”。说这句话的那人比较说得对的多了。死与生同其自然;也许在一个婴儿方面生与死是一般痛苦的。在某种热烈的行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热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当时是不觉得痛楚的;所以一个坚定的,一心向善的心智是能免死底痛苦的。但是,尤要者,请你相信,最甜美的歌就是在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某种有价值的目的和希望后所唱的“如今请你让你底仆人离去”。死还有这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生时受人妒羡的人死后将受人爱”。

心得:
看完这段文字后心灵都不由清明了些,仿若醍醐灌顶。自从懂事后知晓死亡,就一直怀着畏惧的心理,有的时候甚至埋怨科技的发达,因为明白世界本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总觉得死后的虚无是最深刻的恐惧。但是培根早在几百年前就说到“生与死同期自然”,都是自然的恩惠,所以要平淡待之,要珍惜生命,死而无憾。

3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宗教一统》
宗教既是人类社会底主要维系,那末要是它本身能居于统一底真正维系之中,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关于宗教的争执和分裂是异教徒所没有的恶事。原因是异教徒底宗教并无任何固定不移的信仰而只有仪式和典礼。他们教会中底主要宗师和长老乃是诗人,从这个就可以想到他们底宗教是什么样的一种宗教了。但是真正的上帝有这种性质,就是他是个“忌邪的神”;因此他底崇奉和宗教便决不容有混杂和伴侣。所以我们想关于教会底统一说几句话,所说的是其结果如何;其界限如何;其方法如何。统一底结果(仅次于得上帝底喜悦,而得上帝底喜悦是至善至美的)有二,一是对教会以外的人的,一是对教会以内的人的。对于前者,无疑地异端和分裂是各种丑事中之最丑者;真的,这两桩事甚至比伤风败俗还坏。因为,如同在肉体上创伤或割裂是比一时不良的体液为劣,在精神上亦复如此。所以再没有比“统一底破坏”更能使在外者不入教堂,在内者急欲出外的了。因此,到了这种情形的时候——就是,有的人说“看哪,他在旷野之中”。又有人说:“看哪,他在密室之内”。那就是说,有的人在异端的秘会里找寻基督,又有人在教堂的外表上找寻基督——在这种时候我们底耳中须常有那句话——“不要出去”。

心得:
我对宗教怀着一些敬畏的情绪,看到电视里朝圣的人们,看到教堂里虔诚祷告的人们,总觉得会有些东西高于三尺神明,让这个世界多了些神秘的色彩。我想宗教是一种信仰,有信仰的人们,总是会对所作所为有所顾忌,有所期待,绝望之时不忘,得意之时不忘,所以人生得以平和从容,也不枉一种恩赐。想起一个朋友去澳大利亚后就入了基督教,我虽然有时无法理解,却为她的虔诚感动。

4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复仇》
确信所罗门有言:“人有怨仇而不报是他底光荣”。过去的事情是已经过去了,并且是叫不回来了;明智的人留心现在和将来的事情已经够忙的了;所以那些劳劳于过去的事情的人简直是枉费心力而已。没有人是为了作恶而作恶的;而是为了要给自己取得利益、乐趣、或荣誉、或类此的事情的。因此为什么我要对着某人因为他爱自己胜于爱我而生气呢?并且即令有人纯粹因为生性本恶而作了恶,那又怎么样?也不过象荆棘一样;荆棘刺人抓人因为它们不会作别的事啊。复仇中最可原谅的一种就是为了报没有法律纠正的那一种仇的;可是在这种情形里那报仇的人也应当留神,他那报复的行为要没有法律惩罚才好;否则他底仇人仍然要占先的,因为二人之间吃亏底比例乃是二比一也。有些人在报仇底时节要对方知道这报复是从那里来的。

心得:
看到这段文字的第一反应是各种复仇的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无聊了,复仇,爱情,如是而已。也想起很多复仇名篇,比如《呼啸山庄》。最开始看《呼啸山庄》是懵懂的,对于主角希斯克利夫的形象也不置可否。读到这里时也有些唏嘘不已。若人人都知晓得如此明白,懂得放手,又何来这么多爱恨情仇呢。

5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困厄》
但是用平凡的话来说,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在伦理上讲起来,后者是更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幸运是《旧约》中的福祉;厄运是《新约》中的福祉;而厄运所带来的福祉更大,所诏示的上帝底恩惠更为明显。然而即在《旧约》之中,如谛听大卫底琴音,就一定可以听见与欢颂一般多的哀歌;并且圣灵的画笔在形容约伯底苦难上比在形容所罗门底幸福上致力得多了。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在针工与刺绣中,我们常见,若在一片阴沉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漂亮的花样,比在一片浅色的底子上安排一种暗郁的花样悦目得多;从这眼中的乐趣上推断心中的乐趣罢。无疑地,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心得:
读完这段话,想起来的先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来古往今来,人们对磨难的认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又想起来老师曾经讲过的小故事,只记得主题是如果不能战胜苦难,那就没有资格说苦难是财富。是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其筋骨,但若在磨难之中孱弱得死去,又如何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呢。所以,我们必须有面对厄运的勇气,让厄运锻炼我们,让生命更加完整。

6摘自培根随笔之《论父母与子嗣》
父母底欢欣是秘而不宣的,他们底忧愁与畏惧亦是如此。他们底欢欣他们不能说,他们底忧惧他们也不肯说。子嗣使劳苦变甜,但是也使不幸更苦。他们增加人生底忧虑,但是他们减轻关于死亡的记忆。由生殖而传种是动物同有的;但是名声、德行与功业则是人类特有的;而最伟大的事业是从无后嗣的人来的这种事实也是确实可见的;这些人是在他们底躯体底影象无从表现之后努力想表现他们精神底影象的。所以,无后代的人倒是最关心后代的人了。首先树立家业的人们是对于他们底子嗣最为纵容的;他们把子嗣看做不但是本族底继嗣,而且也是自己事业底继续;因此,他们对自己底子嗣与自己所造的事物都是一样的看法。

心得:
觉得一些感性的东西,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出来更加的有味道,也更加合理,让人在共鸣的同时也油然产生一种启迪之感。父母的苦和甜都不曾细说,只有小孩有资格喜形于色;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责任,让父母甜也让父母苦。我想血脉亲情是不论历经多少年多少代都无法磨灭的,每个人都应该有面对小孩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也要有孝顺父母为人子女的责任感。

7摘自培根随笔之《论恋爱》
所以昔人说得好。“要恋爱而又要明哲是不可能的”。这一种弱点也不是仅仅在旁人眼中看得出来,而在所爱底眼中看不出来的;反之,这种弱点,在被爱者底眼中是最显明的,除非其人底爱情是得到了回报。因为,爱情底报酬永远是这样,要不是回爱,就是一种内心的隐藏的轻蔑,这条定理是真的。由此可见人们更应当如何提防这种情欲,因为它不但使人失去别的事物,简直连自己也保不住。至于其他的损失,古诗人底故事表现得极好;就是喜爱海伦的人是舍弃了攸诺和派拉斯底赏赐的。因为无论何人若过于重视爱情,则自将放弃财富与智慧也。这种情欲泛滥的时候正是在人心力极弱的时候;那就是在一个人最繁荣或最困厄的时候——虽然困厄是不甚受人注意过的。这两个时候都是燃起爱火并使之更为热烈的,由此足见“爱”是“愚”之子也。有些人,即在心中不能不有爱的时候,仍能使它受约束,并且把它与人生底要务严格分开,这些人可算做事极当;因为“爱”若是一旦参与正事,就要扰害人们底福利,并且使他们无术坚守自己底目的。

心得:
想起 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在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爱也是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之一。诚如培根所说,恋爱人幸福,也可能让人痛苦,甚至癫狂。可是没有爱情的人生到底是有缺憾的。所以不管怎么说,都应该用非常友善的姿态,期待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8摘自培根随笔之《论勇》
人性之中总以愚者底部分比智者底部分为多;因此那些能够引动人心中愚蠢之一部的才能是最有力的了。同这个非常之相似的,就是在世务中的勇气:头一件是什么?勇气:第二件第三件是什么?勇气。可是勇气不过是无识与卑贱的产儿,比较别的关于世务的知识贱得多了。 然而它真能迷惑并控制那些见识浮浅或胆量不足的人,而这种人又是数目最多的。更甚者,勇气也能把有智之人在他们意志不坚强的时候克服了。因此我们常见勇气在民治国家中曾有奇效,而在有统治阶级或君主的国家中则不如此之甚:又勇气总是在勇敢的人们初次活动的时候功效大,而以后就没有这样大了;因为勇气是不善于守信的。对于人底肉体既有江湖医生;对政治团体也确是有江湖医生的;这就是那些担任奏奇功,而也许在两三次试验里有好运气的人;但是他们缺乏真知识的原理,所以是不能持久的。真的,你可以看到许多大胆的人们屡次实行谟罕默德底奇迹。谟罕默德教民众相信他,说他要把某一座山叫到他面前,然后从那座山顶上为那些信奉他底教律的人祈祷。民众都聚集在一起了;谟罕默德一次又一次地叫那座山到他面前来;然而那座山屹立不动。在这时候,他一点也不沮丧,反而说道:“要是山不肯到谟罕默德这儿来,那么谟罕默德要到山那儿去了”。

心得:
本以为培根是歌颂勇者的,不过培根在这里似乎是想说勇者只是莽夫,的确,有时候智慧会稍高一筹,比如诸葛亮和周瑜的好几回合。但我还是很推崇勇气的。我希望自己是个勇敢的人,心灵勇敢,坚定不移,这样,才可以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勇者无畏,有时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品质。

好句:
1.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2.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3.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

  4.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5.如果民众讲的比上层人物讲的更真实可信,这不必奇怪,因为民众讲话不用担风险 。

  6.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7.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8.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9.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10.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11.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12.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13.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

  14.惯于作假其实只是一种因软弱和不动脑筋而促成的狡猾,并不是高超的策略 。

  15.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16.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17.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不是在我们的背后。

  18.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19.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20.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

  21.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好段:
1) 公众的嫉妒对国家来说是一种可能蔓延的疾病,正如传染病可侵入健全的肌体并使之犯疾一样,国民一旦产生这种嫉妒,他们甚至会反对最合理的国家行为,并使这些行为背上恶名;而为此采取笼络民心的举措也几乎无济于事,因为这正好表明当局害怕嫉妒,软弱可欺,结果造成的损害更大。这也像通常的传染病一样,你越怕它,它越要找上门来。这种公众的嫉妒似乎主要是针对高官大臣,而不是针对君王和国家本身。但有一条千真万确的规律,那就是如果某位大臣并无甚过失却招来公众强烈的嫉妒,或是公众的嫉妒在某种程度上是针对一国之所有大臣,那嫉妒的矛头(虽隐而不露)实际上就是指向国家本身了。——《论嫉妒》
2) 登高位而德行愈增,此乃高洁之士的明显标志,因高位显职实则(或曰应该是)德行之所在;犹如自然界中,万物疾动而奔其所,一旦各就各位则静然处之,德行亦是如此,追求显职时则动,问鼎高位后则静。一切升迁腾达均须循小梯迂回而上,上升时若遇派系分攘则不妨加入一派,然登顶后必须保持中立,无朋无党。追忆前任时应持论公允,言辞审慎,如若反其道而行之,那就将欠下一笔自己卸任后非还不可的旧帐。若有同僚,应予以尊重,宁可在他们不想求见时召见他们,也不要在他们有事求见时将其拒之门外。在与人私下会谈和答复私人请求的时候,切莫时时想到或念念不忘自己的地位,最好让别人去说:此公为官和居家真是判若两人。——《论高位》
3) 君王亦不可凭产生不满的痛苦大小来估量危险,因为在最危险的不满情绪中恐惧的成分往往大于痛苦,而“痛苦是有限的,但恐惧无限”。再说迫于高压,使人产生忍耐力的痛苦也会使人丧失勇气,但对恐惧来说则不然。——《论叛乱与骚动》
4) 欲行事者须知,看上去不足惧的危险往往并非不足为惧,令人虚惊一场的为则历来都多于逼迫人的危险。——《说时机》
5) 语言犹如展开的挂毯,心象意念都显现在其图案之中;而思想则如未打开的挂毯,心象意念只是被裹在里面。——《论友谊》
6) 应经常审视你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习惯,若判定某种习气有害,则须设法逐渐将其戒除;但若发现因改变某习性而引起不适,你也不妨故态复萌;因为很难区分何为公认的有益于健康的习惯,何为对你个人有益并相宜的习性。日常生活中应该无忧无虑,自得其乐,此乃延年益寿的秘诀之一。至于人之所感所思,当避免忌妒、焦虑、忧愤以及过度欣喜和暗自悲伤,亦当避免思其力之所不及、其智之所不能。应该让心中怀有憧憬,怀有仰慕和惊叹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奇感;还应让头脑中充满庄重而多彩的思考对象,如历史、深化以及对自然的研究。——《谈养生之道》
7) 若对别人确信你懂得的事偶尔佯装不知,那下次你对不懂之事保持沉默别人也会以为你懂。——《谈辞令》
8) 人之本性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感情强烈之际和新的尝试之中,因独居时不必矫揉造作,激动时会忘掉其清规戒律,而在新的尝试中则无惯例可援引。——《谈人之本性》
9) 须知一个人若是在言谈举止上太煞费苦心,他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风度和魅力,因为风度魅力之展现必须自然大方而无矫揉造作。有人的举手投足像每个音节都推敲过的诗行,可一个在鸡毛蒜皮上绞脑汁的人又何以能领悟宏旨大义?——《谈礼节与俗套》
10)赞赏别人就是褒扬自己,因为别人被你赞赏之处要么比你出色,要么比你逊色。而如果他比你逊色而受到夸奖,那你就更加值得夸奖;如果他比你出色而未受到称颂,那你就更不值得称颂。——《论虚荣》

培根随笔》读后感
论论论一共六十个论,把人生的各个方面都论了个明白,论哲学,论政治,论经济,论宗教,论教育,论生活,论爱情,论友谊,论情趣,论艺术,论命运,论心计。虽然每一篇都是短短的,但这样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了,也可以说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吧。
这本《培根随笔集》的许多篇目都是催人上进的,他在教导父母怎么对儿女时,颇有见地地指出:“父母对子女在管教上要严,在钱财上宜松,这才是上策。”他在教导父母怎么教儿女最好时告诫人们:“人们(父母、教师或仆人无不如此)往往不够明智,怂恿子女在年幼时互相攀比,以至成年时兄弟失和,家无宁日。”培根认为,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家长宜及时为他们确定将来从事的职业并加以培训。也不可过分迁就儿女的心愿,以为他们会为早年的爱好而奋斗终生。如果子女有强烈的爱好和超人的天赋,则不妨顺其自然。培根还说“子女是父母的辛劳苦中带甜,也给他们的不幸雪上加霜。子女加重了父母对生活的忧虑,却也减轻了父母对死亡的恐惧。”只用了两句话就把父母与儿女的关系说得那么透窃,难怪雪莱评价他,“培根的文字是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一动人的美感,他的论叙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在我们学生阶段的青少年,就象是一页树苗,总希望能够得到春雨一般的滋润,早晨的太阳一样给我们的温暖.当然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必须有经历暴风雨的思想准备。
弗兰西·培根(1561—1626),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伯特兰·罗素说他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培根随笔集》是他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名著中的经典著作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说到父子家信,当然,那是本教子为人处世,精研琴艺的凝血之作。记忆中是本薄薄的简册,清新素雅。虽屡次再版,但依旧朴实无华,简练的近文中溢露出浓浓的严父之爱。而手中的这本《摩根信札》,风景则大不相同。精明书尚采用了诱人的纸草色书皮,印上醒目的烫银书名,封面,封底,扉叶多方引用了格林斯潘,韦尔奇,巴菲特等人的读后感加以感染,富有时代特色的卡通漫画也穿插其间,“商业忠告”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 然而剥去华彩的外衣,书内的铅字却显出另一种人性化的温存。通读这三十二封家信,提到的问题有大有小;创新与突破;用人之道;看好你的钱包,让你的演讲充满魅力......有宏观指导亦有不劳其累,不厌其烦的细微关怀,这岂止是一本大资本家的“商业忠告”呢? “一个父亲胜过百个教师”。老摩根谆谆教导,语重心长地从生活,工作,处世,为人,管理,经营等多个方面富有策略性的操作性地对儿子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纵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我们能从不同时代不同要求中谈懂相同的渴望。不仅仅是书信,这也是一札普适性很强的睿智佳作。他虽然立足于商业投资运作理念,但绝不仅囿与此。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没有经济头脑是行不通的,有经济头脑并非意味?“你死我活”,“尔虞我诈”。这本书在最大程度地积累财富和最大可能性地养性修身,愉悦生活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契虾合点。 不一样的父亲,相同的父爱。尽管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阅者都与我们有几重世纪之遥,尽管不同时代社会制度下,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实有迥异,尽管如今的出版业为其缀加了更多的商业炒作,但是今天的读者应该做到的是摒弃这些外在的隔阂和枷锁,静读字里行间的文字深情,一定会受益匪浅。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 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著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役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们正如我一样。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 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记》还需要再读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这应该是以后的事了。
《简爱》: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著作。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它的成功在于它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在译序中,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她出生在一个年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器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民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们。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毁灭之手。这些才华横溢的儿女,都无一例外的先于父亲再人生的黄金时间离开了人间。惜乎,勃郎特姐妹!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不幸,在学习生活中,简.爱仍然是承受着肉体上的受罚和心灵上的催残.学校的施主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
不久,简.爱又陷入了爱情的旋涡.个性及强的她同样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显得大家闺秀,毫不逊色,对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
同样,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活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简.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

感悟是要靠自己领悟的!别人可帮不了你!
By the way, <<培根随笔>>是很好的译本哦!


培根随笔摘抄
培根随笔摘抄 1、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2、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3、虚伪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叹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4、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 5、假象之所以受宠,其因不止于世人寻求真理之艰辛...

培根随笔好词好句摘抄
培根随笔好词好句摘抄  我来答 1个回答 #话题# 冬至为何分「人冬」和「鬼冬」?八卦达人17 2022-11-23 · TA获得超过13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人生 只知哲学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导向无神论。但是,深入...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摘抄点评共400字,3篇 谢谢!好的加分!
2010-09-04 《简爱》和《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按照内容概括 词语积累 句... 5 2016-10-02 培根随笔3000字读书报告,知识广博者,请告之,谢谢谢谢谢谢 2014-08-31 培根随笔10篇400读后感 2 2012-07-28 阅读名著《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三本书摘录点评或读... 9 2011-09-04 培根随笔,每...

帮我推荐几个培根随笔的名段,我们老师让写摘抄
名言解说 这是培根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在培根看来,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驾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即认识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附注,在英文中,“力量”也译为“权力”,所以,这句话……) 生活...

《培根随笔》好词好句,阅读感受
《培根随笔》好词好句,阅读感受 5 同题。最好有主要内容,好词15个以上,好句5句,谢谢。... 同题。最好有主要内容,好词15个以上,好句5句,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侵犯著作权如何界定?54SB双鱼 2015-08-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007 我也去答题访问...

培根随笔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培根随笔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培根随笔》好词 深藏未露光辉灿烂延年益寿朴素聪慧憧憬 念念不忘拒之门外软弱可欺言辞审慎举手投足无忧无虑 暗自悲伤不足为惧虚惊一场矫揉造作晶莹透亮朝气蓬勃 《培根随笔》好句好段 1、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2、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3...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摘抄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以下我为大家提供培根随笔读书笔记摘抄,供大家参考借鉴,...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世界万物变化无期,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这是培根随笔中对“求知”的阐述,简短的言语道出深刻的哲理,不愧“读后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培根随笔读书感悟:(一)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

摘抄《培根随笔》中10句格言警句
2.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英国)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英国)4.有些书只需品尝,有些需要吞咽,还有少数的应该细嚼。---培根(英国)5.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

培根随笔好词好句摘抄
培根随笔好词好句摘抄如下:1、惯于作假其实只是一种因软弱和不动脑筋而促成的狡猾,并不是高超的策略。2、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3、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4、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

鹤峰县18460191997: 培根随笔每篇摘抄及赏析,每篇不少于三处 -
歹才复方:[答案] 摘抄:《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

鹤峰县18460191997: 培根随笔摘抄及赏析 -
歹才复方: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鹤峰县18460191997: 求培根随笔摘抄和赏析 -
歹才复方: 摘抄1: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 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

鹤峰县18460191997: 求培根随笔好句的摘抄和好句赏析 急~~~~~~~~~~~~ -
歹才复方: 摘抄:《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

鹤峰县18460191997: 《培根随笔》摘抄200字原文,100字心得. 要7篇. -
歹才复方: 1摘自培根随笔之《论真理》当上帝创造宇宙的那几日中,他所创造的头一件东西就是感官底光明;他所创造的末一件东西就是理智底光明;从那以后直到如今在他工作完毕而...

鹤峰县18460191997: 培根随笔好段好句摘抄 -
歹才复方: 好句: 1.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2.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3.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

鹤峰县18460191997: 培根随笔美文摘抄
歹才复方: 培根随笔 摘抄 1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

鹤峰县18460191997: 《培根随笔》100字美文摘抄(七段以上) -
歹才复方: 1)真理恰如磊落的天光,所有的假象、盛典在烛光下显得典雅堂皇,但经它一照,则难免穷形尽相.2)一个人如果采取报复行为,就等于跟他的仇人扯平拉齐;然而放他一码,他则高出仇人一筹;因为宽恕乃王者风范3)过去的已经过去,不...

鹤峰县18460191997: 培根随笔摘抄600字!!
歹才复方: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

鹤峰县18460191997: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0篇 -
歹才复方: 不久前,经朋友推荐拜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人生论》,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培根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