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曾作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

作者&投稿:盛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综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学的看法~

这完全是个人爱好的问题,只要你对心理学感兴趣自然就能发现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如果只看心理学在现实中的用处来学习,那么对现实有用的东西很多,完全没有必要学习这个。
心理学往往能够洞察人的内心,分析人的性格以及做事的动机。学习心理学你可以透过人的某个言行继续分析他背后的动机,结合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你对他的了解,很容易就能看清楚这个人,不过当你养成这个习惯后会不经意的分析其他人做事背后的动机,人都是自私的,当你看清人的自私时,这个世界就变的那么现实。所以古人有句话叫难得糊涂,我想它有它的道理吧
其实心理学最大的用处就是调节自身,生活中不如意事很多,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波动,试着用心理学的方法释放自己或者去帮助别人,这才是心理学的最好的用处。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多,从事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接受校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我院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中出现了心理弱势群体,如何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郁闷”,保持健康心态,应该受到学校各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4]。另外,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个标准: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要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展个性;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部分国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认为心理健康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恰当的接纳自我;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培养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正确认识环境,并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

有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与众多因素相关的。如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就大学生而言,其主要诱因有以下几点: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学习的压力,但长期处于高度学习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目前,我校在校生中约15%是贫困生,其中4%—6%是特困生。调查表明,45%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造成较大的心理困扰,而且不懂得如何缓解。
情感困惑和危机。情感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众多个案表明,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人因此走向极端。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长期以来对他们教育不当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甚至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吱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气,互联网上诉衷肠。”这些顺口溜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懂如何与人沟通,缺乏交往的技巧。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随波逐流。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比如不当的教育方式、单亲家庭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
教育部调查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已经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我校也存在此种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与大学生自身缺乏心理健康常识有关,也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急速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
3.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调查中有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教师总是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跨入大学校园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学生还发觉身处高手如云的新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失落感由然而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有些学生感觉突然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3人际交往困难。调查中35%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引起孤独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譬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害怕与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些学生经常处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4.大学生心理教育对策

4.1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和教育。学校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新生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这对于一个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帮助。新生入学后,可以通过报告、座谈会等活动,向学生讲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心理预测力。带领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生活,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思想出现波动的同学,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集体的温暖。

4.2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做好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学生掌握咨询的途径和方式。如果新生了解了心理咨询的作用,他们可以主动去心理咨询,在辅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较快地缓解心理压力。建立新生心理档案,进行跟踪调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并开设心理选修课,举办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出版心理健康读物等。

4.3拓宽思路、发挥横向渠道的育人功能。
过去的教育渠道主要是由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由于学分制的推广和公寓制的实行以及不及格率的产生,大学生的班集体观念淡化,责任心不强,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加强新生的心理,必须拓宽思路,开辟新的渠道,充分发挥中立渠道、平行渠道、科研渠道等横向渠道的育人功能,使新生能够多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让新生了解大学集体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引导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4.4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病还得心药医”。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运用心理学技巧帮助病人发掘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矛盾,达到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成为自已的心理保健医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保持自信、乐观、坦诚、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改革的步伐加快,高校学费的增加与就业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逐年加大,尤其对大学新生,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昂贵的学费、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学习兴趣等很多问题困扰着这些脆弱的心灵。如果不及时调节,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严重地阻碍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全院师生员工都应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新生最易受“心理断乳期”困扰。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位心理学家近期在上海、北京、广州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查测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成人正常水平,着重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焦虑、恐惧等症状。研究人员还发现,来自外地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内地生差。调查报告认为,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3.1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校在新生心理状况调查中发现,23%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进入大学后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认识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我。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调查还发现45%的新生特别关注周围人给予的评价,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         我的启示
    {作者:刘晓阳}......

    在这个实验中,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因为外界的影响不同所以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依据指导者的评价展开了两个不同的方向,并加以解释,但是没有实际依据,是片面的,在此我没无法分辨谁对谁错。
    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班里新来的同学,工作时新来的同事,这些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很容易被外界信息所误导,很容易因为别人贴上的标签来决定第一印象,但结果往往都不太一样,我认为只有了解才有发言权,才能去批评,正如只有你经历过的风景,才能和他人描述,否则片面的评价总是极端的。
    就比如照片上的人,在熟悉之后,所谓的第一印象会慢慢有所改变,熟悉和陌生完全是两个感觉,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就被错误的引导,会走很多弯路,产生分歧,轻视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增多,越来越了解,才能分清是无恶不作罪犯,还是著名的学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种现象带到今后的集体活动中,我们应该从中学会它的道理,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应该是正确的,在管理活动时,应该合理分析,不冷落新人,不骇人听闻,既然是管理者,就要有分析能力,要有担当,积极引导新人进入集体,关注活动的参与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同事之间不必要的分歧。才是以为领导者该有的素质。
    山的那边是林是海,只有翻过去才可以亲眼目睹。一步步攀登翻越,慢慢摸索,不要听山下的人形容它的景色。



心理暗示,主观因素会造成对客观的不同认知。在管理活动中采取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积极性。人都是需要被赞扬的,这个不管你有多谦虚,这是大脑的奖赏机制决定的。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 “这是一位大罪犯”。而对另一组大学生说“这是位大科学家”。实验之后,立即让两组大学生共同辨认照片上的面部表情。结果,前者大都认为:这个人有“罪犯的脸”,而后者则认为:这个人“很有科学家的气质”。
这个实验说明,判断力受到先前信息暗示的影响,会以不同方式把歪曲的事实用自己的理解力修正过来。


请解释一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意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程朱理学的毒害
但为什么道理呢?后来才发现,实在打得很冤枉。因为这个店,本来是孔孟两个老板开的股份有限公司,下面还加上一些伙计曾子、子思、荀子等等,老板卖的东西货真价实。可是几千年来,被后人加了水卖,变质了。还有些是后人的解释错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学家为然。这一解释错,整个光辉的孔孟思想被蒙上...

科学家的发明故事
他相信上帝是无所不在的,自然规律由上帝支配;他一再强调科学与信仰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他在《宗教与自然科学》这篇代表作的末尾呼吁科学家“...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帐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

为官时动用公款请客送礼的曾国藩,为何还说他一生清廉?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政治家,他创立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主办洋务事业,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曾国藩的巨大成就,和他一生注重个人修身养性,主张勤俭节约,为官清廉的思想分不开的。一、曾国藩的个人修炼。曾国藩是一位理学家,很注重修身律己。他坚持每天写日志,反省自己一天的行为,...

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原因
宋明时期的理学家们也提出要 “居敬穷理”和“省察克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等人则强调“习行”,主张在习行中迁善改过,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在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十分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刘少奇曾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长篇讲话;周恩来曾手订《我的修养要则》作为自己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

高分求世界著名科学家和他们提出的著名理论
行星运动第二定律认为行星运行离太阳越近则运行就越快,行星的速度以这样的方式变化: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十年后开普勒发表了他的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它的运转周期越长;运转周期的平方与到太阳之间距离的立方成正比。开普勒定律对行星绕太阳运动做了一个基本完整、正确的...

有关牛顿的一生
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等牛顿想起,出来后,发现了盘子里的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便转身又进了内室,继续研究他的问题。牛顿晚年 但是由于受时代的限制,牛顿基本上是一个形而...

有关当代科学家的事迹
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一、天才少年 莱昂纳多.达.芬奇(库仑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枝,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物理学巨匠都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法国物理学家查利•奥古斯丁•...

电的发展史中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

看著名物理学家的事迹写论文 初三的,有这些人: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 ...
有位天文学家曾公开宣称:“谁要在确定的超距作用和模糊不清的力线观念中有所迟颖,那就是对牛顿的亵渎!”在剑桥的学者中,这种分歧也相当明显。汤姆逊也是剑桥里一名很有见识的学者之一。麦克斯韦对他敬佩不已,特意给汤姆逊写信,向他求教有关电学的知识。汤姆逊比麦克斯韦大7岁,对麦克斯韦从事电学研究给予过极大的...

阿城区18725021647: 阅读:把别人想象成天使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人员分别
资邢莱阳: 1.一个对别人友善的人,肯定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会有好人缘,会得到他人的爱戴和帮助. 2.统领全文 3.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做到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那生活会变得更和谐,美好.

阿城区18725021647: 多人认为好是什么效应 -
资邢莱阳: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

阿城区18725021647: 罗深塔尔效应是什么? -
资邢莱阳: 最佳答案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

阿城区18725021647: 英国心理学家哈德飞曾对两组志愿者作过这样的实验.他对第一组人说:“你现在身体非常虚弱,你已经变成婴 -
资邢莱阳: 玩学会积极暗示,建立自信不可盲信,否则会自食恶果

阿城区18725021647: 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两组孩子随机分配到两个屋子里,一组观看暴力打斗的电视节目, -
资邢莱阳: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著名的社会学习实验,任何版本的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课本上都应该找得到. 当时不是这样做的.总共有三组孩子,男女各半.都观看成人对一个充气娃娃施加暴力的视频,但第一组观看到成人殴打了娃娃以后得到了奖励;第二组观看到成人受到惩罚;第三组观看到成人既没奖励也没惩罚.然后将这三组孩子每个人单独放在有充气娃娃的房间内,观察他们是否会对布娃娃进行暴力行为. 结果发现三组都有人进行了这些行为,当然比例是不一样的.证明了通过观察也可以学习到一种行为

阿城区18725021647: 怎样解决认知障碍 -
资邢莱阳: 人际认知障碍第一印象心理学家陆钦斯曾做这样的实验:给两组学生看同一个人的照片.在看照片之前,对一组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对另一组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学生分别从这个人...

阿城区18725021647: 定势效应有什么著名实验吗?
资邢莱阳: 定势效应俄国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两组大学生出示了同一个人的照片.在出示之前,向第一组说,将出示的照片上的人是个十恶不赦的罪犯;...

阿城区18725021647: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只健康的小老鼠,让水淹没,8分钟后就奄奄一息.另外一只小老鼠,让水淹没的同时,伸入一只小勺,结果它挺住了24分... -
资邢莱阳:[选项] A. 成长过程中有顺有逆,有苦有乐 B. 要有自己成长的空间 C. 成长道路上需要关爱和支持 D. 要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

阿城区18725021647: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里,开始跳蚤一下子就能从杯里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口上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 -
资邢莱阳:[选项] A. 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 人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作用 C. 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 D.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物质也具有决定作用

阿城区18725021647: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将被试者分为三组:给前两组注射一种能够产生与情 -
资邢莱阳: 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人的情绪体验,要依靠个人对外在情境的认识,而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又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往往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据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对自己多进行一些积极暗示,多与一些乐观、开朗的人交朋友,尽量避免受一些消极暗示的影响,积极调适自己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