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一首,加意思,要优美一点的,现在求

作者&投稿:唐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清照最优美的一首诗是什么?急求,谢谢~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

  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

  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刬

  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

  梅嗅。


  李清照词作

  鉴赏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

  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

  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

  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

  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

  了“蹴罢秋千”以后一

  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

  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

  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

  ,罗衣轻飏,象燕子一

  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

  静中见动。“起来慵整

  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

  ,从秋千上下来后,两

  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

  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

  的娇憨。“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

  》:“娥娥红粉妆,纤

  纤出素手。”借以形容

  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

  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

  份。“薄汗轻衣透”,

  她身穿“轻衣”,也就

  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

  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

  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

  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

  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

  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

  露珠。“露浓花瘦”一

  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

  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

  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

  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

  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

  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

  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

  ,正累得不愿动弹,突

  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

  生人。“见客入来”,

  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

  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

  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

  子走路。“金钗溜”,

  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

  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

  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

  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

  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

  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

  一位翩翩美少年。“和

  羞走”三字,把她此时

  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

  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

  “和羞”者,含羞也:

  “走”者,疾走也。然

  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二句。

  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

  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

  、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

  心理。最后她只好借“

  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

  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

  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

  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

  分明,曲折多变,把一

  个少女惊诧、惶遽、含

  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

  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

  划出来。唐人韩偓《竿

  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

  句:“见客入来和笑走

  ,手搓梅子映中门。”

  但相比之下,“和笑走

  ”见轻薄,“和羞走”

  现深挚:“手搓梅子”

  只能表现不安,“却把

  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

  :“映中门”似旁若无

  人,而“倚门”则有所

  期待,加以“回首”一

  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

  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

  心态,虽有所本依,但

  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获“曲尽情悰”之誉

  。全词风格明快,节奏

  轻松,反用四十一字,

  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

  、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

  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

  花。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

  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李清照词作

  鉴赏

  这首词气势磅礴、

  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

  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

  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

  代梁启超评为:“此绝

  似苏辛派,不类《漱玉

  集》中语。”可谓一语

  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

  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

  儿情;南渡以后,“飘

  流遂与流人伍”,视野

  开始开阔起来。

  据《金石录后序》

  记载建炎四年(1130)

  春间,她曾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

  到大海、乘船,人物有

  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

  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

  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

  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

  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

  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

  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

  、云、雾、星河、千帆

  ,景象已极壮丽,其中

  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

  词,则绘景如活,动态

  俨然。

  “接”、“连”二

  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

  的波涛、弥漫的云雾,

  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

  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

  ,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

  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

  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

  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

  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

  “千帆舞”,则写海上

  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

  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

  摇帆舞,星河欲转,既

  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

  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

  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

  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

  这首词写的是“梦境”

  ,所以接下来有“仿佛

  ”三句。“仿佛”以下

  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

  到天帝。“梦魂”二字

  ,是全词的关键。词人

  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

  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

  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

  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

  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

  帝。“殷勤问我归何处

  ”,虽然只是一句异常

  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

  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

  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

  间,一气呵成,联系紧

  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

  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

  写词人的对答。

  问答之间,语气衔

  接,毫不停顿。可称之

  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

  ”句中的“报”字与上

  片的“问”

  字,便是跨越两片

  的桥梁。“路长日暮”

  ,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

  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

  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

  身世,把屈原《离骚》

  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

  征,只求日长不暮,以

  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

  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

  只用“路长”、“日暮

  ”四字,便概括了“上

  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

  ,语言简净自然,浑化

  无迹。其意与“学诗谩

  有惊人句”相连,是词

  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

  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

  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

  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

  ,欲诉无门,唯有通过

  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

  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

  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

  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

  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

  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

  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

  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

  ,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

  ,由此而连想到《庄子

  。逍遥游》的“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说“鹏正举”,是

  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

  伟,境界愈益恢宏。大

  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

  忽又大喝一声:“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气势磅礴,一往无

  前,具大手笔也!“蓬

  舟”,谓轻如蓬草的小

  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

  快。“三山”,指渤海

  中蓬莱、方丈、赢洲三

  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

  居,可望而见,但乘船

  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

  开,终于无人能到。词

  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

  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

  山,胆气之豪,境界之

  高,词中罕见。上片写

  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

  ,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

  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

  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

  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

  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

  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

  宏、格调雄奇。

  充分显示作者性情

  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

  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词作

  鉴赏

  这首词为作者早年

  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

  熏香、花钿、斗草、秋

  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

  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

  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

  醒情景,用的是倒叙,

  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

  的所见所感。“淡荡”

  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

  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

  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

  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

  香,轻烟袅绕,暗写闺

  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

  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

  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

  ,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

  貌、言语、动作,只从

  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

  。“山枕”谓枕形如山

  。“梦回山枕隐花钿”

  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

  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

  春三月,春困逼人,她

  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

  睡,一觉醒来,才觉察

  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

  觉诧异。熏香已残,说

  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

  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

  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

  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

  ,室内的沉香烟袅,一

  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

  。这几句不事修饰,淡

  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

  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海已过柳生绵”。古

  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

  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

  称海燕。“斗草”是用

  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

  戏。时节已到寒食,为

  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

  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

  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

  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

  。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

  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

  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

  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

  、情怀缭乱,含有作者

  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

  仗工整,既有动态,更

  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

  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

  ”,写的是另一种境界

  。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

  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

  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

  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

  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

  ”的情绪的外现,同上

  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

  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

  情的写照。

  此句写春愁却不用

  “春愁”二句,只言雨

  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

  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

  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

  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

  活灵活现,有“无我之

  境”的妙趣。


  ●小重山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

  江梅些子破,未开

  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惊破一瓯

  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好黄

  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著意过今

  春。


  李清照词作

  鉴赏

  这首词闲适淡雅,

  表惜春之情,为作者早

  期作品。

  “春到长门春草青

  ”一句,写作者晨起所

  见。“长门”,汉代长

  安离宫名,汉武帝陈皇

  后失宠,曾居此。

  “江梅”,遗核所

  生,非经人工栽培,又

  句直脚梅,也称野梅,

  初春开红白色花。梅可

  以说是早春的标志。

  “些子”犹言一些

  ,即少量之意。“未开

  匀”谓还未普遍开放。

  惟其“未开匀”,所以

  特别新鲜可爱,使人感

  觉到春天已经来临。这

  三句初春美景,寄寓着

  作叹春之情。下面接写

  饮茶。宋人将茶制成茶

  饼,饮用时须用茶碾碾

  成细末,然后煮饮。“

  碧云笼碾”即讲碾茶。

  “碧云”指茶叶之色。

  “笼”指茶笼,贮茶之

  具。

  “玉成尘”既指将

  茶碾细,且谓茶叶名贵

  。“一瓯春”

  意即一瓯春茶。晓

  梦初醒,梦境犹萦绕脑

  际,喝下一杯春茶,才

  把它驱除。春草江梅,

  是可喜之景,小瓯品茗

  ,是可乐之事,春天给

  作者带来无限欢乐。上

  片主要作者茗茶赏景的

  欢愉之情,轻松优雅。

  下片一下过到黄昏

  ,重点写月。“重门”

  即多层之门。天刚黄昏

  ,月儿即来与人作伴,

  淡淡的月光,照稀疏的

  门帘上,花影掩映,飘

  散出缕缕幽香,春日的

  黄昏,是这样恬静,这

  样香甜,难怪作者止不

  转热烈赞叹:“好黄昏

  !”这是“有我之境”

  ,这个“我”就是词人

  。正是她,此刻正花前

  月下徘徊留连,沐浴着

  月之清辉,呼吸着花之

  清香。末尾三句点题。

  “东君”原为日神,后

  来演变为春神。农历遇

  闰年,一年中首尾常有

  两个立春日的情况。“

  二年三度”

  加重表现痛惜之情

  。“负东君”,这里特

  就汴京之春而言。京师

  的春光是这样迷人,即

  使一年一度辜负了它,

  也非常可惜,何况两年

  中竟有三度把它辜负,

  这该令人何等痛惜呢!

  正因为如此,所以此次

  归来,一定要用心地好

  好度过汴京今年这个无

  比美好的春天。下片着

  重写作者叹春又惜春的

  心情。

  这首词写景如画,

  意境淡远。最为人称道

  的是“疏帘铺淡月,好

  黄昏”一句,《疏帘淡

  月》后成为词牌名。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李清照词作

  鉴赏

  这是一首秋景词,

  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

  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

  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

  阴柔之美。

  “湖上风来”句起

  语不俗,避开俗套。秋

  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

  ,而一旦朔风初起,便

  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

  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

  “秋己暮”。而一句“

  红稀香少”,更通过自

  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

  ,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

  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

  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

  味,这里,作者不说人

  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

  说“水光山色与人亲”

  ,将大自然人情化、感

  情化了。正是这“与人

  亲”,方换得人与景亲

  ,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

  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

  物美,所以,作者所说

  的“说不尽、无穷好”

  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

  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

  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

  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

  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

  叶老、露洗苹草,都标

  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

  共见,却易于忽略,一

  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

  袭人。而沙滩上勾头缩

  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

  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

  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

  了它们的不满。这里,

  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

  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

  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

  片的山水“与人亲”,

  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

  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

  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

  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

  ,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

  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

  致,描写泪细密传神,

  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

  ,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

  秋美意,耐人寻味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词作

  鉴赏

  这首《鹧鸪天》是

  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

  ,颇得宋诗之风,即以

  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

  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前句重赋“色”,兼及

  体性;后句重咏怀,突

  出“香”字。桂有三种

  ,白者名银桂,黄者名

  金桂,红者名丹桂。常

  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

  青,以同类为林,间无

  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

  ,其花香味浓郁。“暗

  淡”、“轻黄”

  二词,说明桂花不

  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禾

  农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

  人。虽色淡光暗,却秉

  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

  疏淡,远迹深山,唯将

  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

  花中第一流。”反映了

  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

  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

  重要。“何须”二字,

  把仅以“色”美取胜的

  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

  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

  桂花,大书特书。“自

  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

  层议论。

  “梅定妨,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

  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

  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

  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

  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

  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

  含羞,自叹弗如。接着

  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

  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

  冠。“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

  原当年作《离骚》,遍

  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

  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

  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

  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

  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

  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

  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

  一大遗恨。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

  ,以梅花作比,展开三

  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

  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

  。桂花貌不出众,色不

  诱人,但却“暗淡轻黄

  ”、“情疏迹远”而又

  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

  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

  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

  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


  另外说一声,李清照的词绝大部分都是悲伤的。
  即使有例外也是不悲伤而已
  欢乐很难说

  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
  ⑴蹴(cù):踩,踏。这里指荡(秋千)。
  ⑵慵整:懒洋洋的收拾。
  ⑶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⑷袜刬(chǎn):即划袜。未穿鞋子。只穿着袜子行走。
  ⑸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补注】
  关于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诗余》作苏轼词,《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所在多见,不足为奇。
  【解说】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赏析】
  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该入而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争,使劲、抢着。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满滩。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
  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简评】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②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休养。
  ②者次第:这许多情况。

【简析】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

  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2]。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3]。   闻说双溪[4]春尚好,也拟 [5] 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g)舟[6] ,载(zài)不动许多愁
 [1] 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尘香:落花化为尘土,而芳香犹在。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此意同。   [2]日晚倦梳头:按照古代的妇女习惯,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梳妆打扮。而诗句的意思是到了正午都没有无心梳头,因为无人观赏自己的容貌。   [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句抒写作者凄凉落寞的心境。物是人非:风物依旧,人事却已不同。这里是说,自己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金石、文物、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丈夫也已经去世,自己流离失所,一切均已不可与往昔相比。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4] 双溪:浙江金华的一条河。东港、西港二水流至金华汇合,称婺港,又称双溪,是当时的游览胜地。这里指的是李清照将要春游的地方。   [5] 拟:打算   [6].舴艋(zé měng)舟:形似蚱蜢的小船。
译文: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译文赏析
此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而《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由此看来,这些恐均非原题,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此外,“春怀”与“离情”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从词作的内容与风格来看,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别,李清照独居时。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词人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独具的才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强烈的关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现在词作里,就是经常慧心独照,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暖日晴风”似还不足以表达春天到来的特征,而紧接以“柳眼梅腮”,则使到来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隐在《二月二日》一诗中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苏轼在《水龙吟》词中描绘柳叶情状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来女词人受此启发,抓住两个极具特点的事物,写出春天的生机。第三句的“已觉春心动”,从语意上看,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实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词人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这句也暗启后二句词人所抒发的情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女词人的细腻、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紧接着词人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词作的下片,词人以细微的笔触,紧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词人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词人不出户观赏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触引伤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一个“损”字,也暗示词人慵懒、无精打彩。末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更何况是“独抱”,此情更是难堪。“无好梦”,是说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犹”字写活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此外,剪弄灯火,古时妇女常藉以卜数夫君之归期。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如叙写生活本身,实是几经苦炼,没有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写就的。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皱水轩词筌》)。
呵呵,三首啦,都还是蛮出名的词的,楼主可以看着选哦,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问我,我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回复的,望采纳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李清照最著名的诗是什么?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注: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双调,六 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这篇是写和赵明诚离别伤情的“愁 ”,和下面一首对照读,就知道为什么 易安的词作多写“愁”,但每一个“愁”都是不...

李清照的诗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竹露...

李清照的名作有哪些?
妙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

李清照 砸分了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

谁把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差别说一下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

声声慢-李清照
她特别崇尚梅的风韵气质,她欣赏“柳眼梅腮”(《蝶恋花》),“玉瘦香浓,檀深雪散”(《殢人娇》)的形象里蕴涵的诗情,更能体味出“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的神韵。她的《满庭芳》一词,是一首托物寓志之作。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己,词中写的是梅花的寂寞环境、潇洒风韵,及其遭遇和所...

李清照写的有哪些诗???
古诗: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

关于李清照故事和诗句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具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

李清照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辛弃疾 鹧鸪天·送人 《鹧鸪天送人》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1、...

李清照 绝句 求助!!
当时赵明诚受不住城池,缒城逃出,李清照找是谁啊,她不容许自己的丈夫如此无能,便在乌江边上写了这么一首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缅怀项羽,同时也是写给自己的丈夫看,赵明诚看后自觉深深的惭愧。建议你看看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就明白了。《乱世中的美神》(之一) 李清照是...

巴州区19383099544: 李清照最优美的几首诗,外带评论. -
伍学艾达: 武陵春 风住生香花已尽(李清照) 风住生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词作鉴赏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

巴州区19383099544: 李清照的优美诗句 -
伍学艾达: 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

巴州区19383099544: 古诗词(短点)要李清照的.............................................................. -
伍学艾达: 李清照的小令最妇孺皆知的就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次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少女心事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晚年凄哀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巴州区19383099544: 一首李清照诗词的赏析 -
伍学艾达:[答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

巴州区19383099544: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诗 -
伍学艾达: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 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巴州区19383099544: 关于李清照的诗句 -
伍学艾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红藕香残玉簟...

巴州区19383099544: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
伍学艾达: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

巴州区19383099544: 关于李清照的诗词 -
伍学艾达: 你找 的应该 是这首!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红瘦”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里的 绿肥红瘦 成为了暮春的代名词,因为真的是很新颖传神.

巴州区19383099544: 求李清照的一首词,顺带翻译和赏析,要简洁,谢谢! -
伍学艾达: 玉楼春 ——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这是一首被誉为“得此花之神”(《静志居诗话》)的咏梅佳作.落墨于梅,...

巴州区19383099544: 李清照优美诗词 -
伍学艾达: 声声慢·寻寻觅觅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