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字书法家的故事

作者&投稿:纵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书法家的故事50字左右~

1、洗墨池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2、掘墓偷艺
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3、侍郎行者
唐开元时,有一位名为徐安贞的人,作官时因怕事被牵累,逃隐到山里。因病声哑不能言语。数年之后,某佛寺要选擅长书法的人,为寺庙的梁柱书写楹联。徐安贞不留意跨过放置在地上的梁柱,犯了大忌。庙中住持很生气,用手杖打他的背,他赶紧用手在地上写道:“我虽不能说话,但学过大字书法,期望能让我试试看”。结果,姑且让他一试之生,庙里的僧众都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请他全部书写,而不计较他的过错。
4、笔冢
智永禅师为隋、唐间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十分用功练习书法,用坏的毛笔都弃置在大竹篓里,经年累月之生,积了五大篓,于是他自己作了铭文,并埋葬了这些笔头,称为笔冢,可见得他爱书惜物的襟怀。
5、铁门限
智永禅师擅长楷书、草书,能傅王羲之的风范。他虽然在永兴寺修行,但是书法的名气却愈来愈响亮。很多人都透过各种关系来索求他的书法作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门槛都被踩坏了,他只好将门槛用铁皮包起来,人们就笑称为“铁门限”。

1、掘墓偷艺
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2、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3、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最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样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
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但是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最后构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4、侍郎行者
唐开元时,有一位名为徐安贞的人,作官时因怕事被牵累,逃隐到山里。因病声哑不能言语。数年之后,某佛寺要选擅长书法的人,为寺庙的梁柱书写楹联。徐安贞不留意跨过放置在地上的梁柱,犯了大忌。庙中住持很生气,用手杖打他的背,他赶紧用手在地上写道:“我虽不能说话,但学过大字书法,期望能让我试试看”。
结果,姑且让他一试之生,庙里的僧众都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请他全部书写,而不计较他的过错。
5、皇帝练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样不说话”魏征连忙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
这时魏征才奏道:“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务必痛下苦功。

怀素幼年出家,最初修习佛经、历律书,后来留意于书法。

因贫而无纸可书,就在家乡故里种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以蕉叶代纸练字,所以把他居住的地方叫“绿天庵”。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至再三,盘板皆穿。


书法风格

怀素早年书法作品,先学欧阳询书,世莫能辩,至是乡中呼为大钱师小钱。之后的笔势纵横驰突,体态健缓跌宕,因以婆娑烂漫形象,别开生面,情韵不减而境界别出。

怀素的性情踈放,不拘于细行,万缘皆缪,心自得之。于是饮酒以养性,书草书以畅志,每当酒酣兴发,一遇到寺壁里墙、衣裳器皿,无所不书,唐朝人称为“醉僧”。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

他的草书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纸本、《四十二章经》《藏真帖》《律公贴》《七帖》《北亭草笔》等。

后世纪念

为纪念怀素在今永州市零陵区潇水中路建有“怀素公园”。公园里有古迹绿天奄,是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

据零陵县志记载:绿天庵清咸丰壬子年毁于兵,同治壬戍年郡守阳翰主持重建。下正殿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有怀素塑像。庵后一处刻有“砚泉”二字,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笔冢”塔,怀素写秃了的笔都埋于此。庵正北70余步有墨池,是怀素洗砚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怀素



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
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部候,后来又升他做相国。萧何的字写得非常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上写字。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每一个字都那么有气势,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精彩的挥毫泼墨所深深折服。

李斯创小篆
秦朝丞相李斯说:“上古创制的大篆,可因为是远古的产物,人们大多不能通晓。现在删繁就简,取复合字体的一部分,参酌变为小篆。”李斯善于书法,从赵高以下,都对他很折服。当时记得在名山、碑碣、印玺、铜人上的文字,都出自李斯的手笔。他在书写秦望山纪功石时就说:“我死后530年,会有一个人接替我的书法。”
故事来源:《太平广记》
2、 程邈创隶
隶书是秦代程邈创制的。程邈原来在县里做小官,后来犯了罪,秦始皇把他关在云阳县的监狱。他在狱中研究了10年,把小篆化圆为方,变成隶书3000字。秦始皇看到后认为很好,就起用他为御史。因为秦代公务繁杂,篆字难写,就采用了隶字。又因为低层的官吏多用客中字体书写公文,所以称为隶书。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断》
3、 萧何题匾书裳
汉朝人极为讲究书法,羊欣说萧何题前殿的匾额,就构思了三个月,写成以后观看的人多得像流水。《金壶记》说:“萧何用秃笔在衣服上写字,非常工整。”
故事来源: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4、 师宜官书壁酬酒直
汉灵帝喜欢书法,当时书法高手很多,而师宜官是最好的,师宜官写的字,大的一字有一丈见方,小的则一寸见方的地方能写千字,他对自己的才能很自负。有时候他不带钱到酒店喝酒,就在墙上写字,前来观看的人都愿意为他出酒钱,等酒钱凑足了,他就把字擦掉。
故事来源:《四体书势》
5、 蔡邕作风白书
熹平年间,汉灵帝下诏令蔡邕撰写《圣皇篇》。完稿后,蔡邕前往鸿都门交卷。那时鸿都门正好在整修,蔡邕就在门外等待诏见,他看见工匠用刷石灰的招帚写字,受到启发,心中高兴,回去后在此基础上创造了“飞白”书。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断》
6、 蔡邕嵩山学书
蔡邕进崇高山学习书法,在石洞里得到了素书,其书法运笔锋利、八面得势,很像小篆和大篆,是李斯和史籀等人的用笔法。蔡邕得到它以后三天没吃饭,只是大叫喜欢,好像面对着古人一样。蔡邕钻研了三年素书,终于掌握了它的规律,因此他的用笔与众不同,汉代的书法字都推崇他。
故事来源:宋""""""""""""""""""""""""""""""陈思《秦汉魏四朝用笔法》
7、 宋翼潜心改迹
宋翼是钟繇的外甥,他以前的书法点画呆板,他被钟繇斥责后,竟然三年不敢见钟繇,认真改正自己的书法面貌,每写一捺,总是一波三折;每写一点,总是藏锋用笔,终于学成。
故事来源:唐""蔡希综《法书论》
8、 钟繇盗书
钟繇年轻时,跟刘胜到抱犊山学三年书法,回来后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研讨笔法。钟繇忽然在韦诞的座位上看见了蔡邕论笔法的书,回家后他一连三天捶自己的胸脯,胸脯都打青了,因此吐血。魏太祖用五灵丹救治,才活过来。钟繇向韦诞苦苦索求蔡邕的书,韦诞不肯给他。等到韦诞死后,钟繇暗中派人盗开韦诞的坟墓,才得到了蔡邕的书。
故事来源:宋"陈思《秦汉魏四朝用笔法》
9、 庾翼与都下书
庾翼的书法,年轻时与王羲之齐名。王羲之后来居上,庾翼很不服气。他在荆州给都下友人的信中说:“小辈们竟然看不起家鸡,喜爱野鹜,都学起王羲之的书法来了。等我回去的时候,要同王羲之比试一番。”
故事来源:南朝""""""齐""""""王僧虔《论书》
10、 王僧虔拙笔见容
宋文帝看到王僧虔写的白绢扇面,赞叹说:“不仅书法超过王献之,就是才气和雅量也超过了王献之。”后来孝武帝想独占书法家的名声,王僧虔就不敢再显露自己的书法成就了。他常常用坏笔写字,这样孝武帝才容纳了他。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断》
11、 韦诞题凌云台
韦诞擅长楷书,汉魏时的皇宫、馆舍及珍贵器物,全是韦诞题的字。魏明帝兴建凌云台,由于施工失误,先钉好了匾而没题字。于是用笼子装着韦诞,用滑轮、长绳把他吊上去,叫他在笼子里题匾。匾离地25丈,韦诞心惊内跳,吓得丢掉了毛笔,一下来就把它烧了。韦诞回家后告诫子孙,不许再传他的楷书笔法,还把这一嘱咐写进了家规。
故事来源: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12、 桓玄不设寒具
《晋书》里有一种名叫寒具的油炸面食。桓玄曾经在家里陈列了许多书法名画,邀请朋友来欣赏。来客中有一个人吃了寒具没有洗手就拿书画,书画因此被弄脏了,桓玄很不高兴。从此会客,桓玄家再也不摆寒具了。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
13、 钟繇临死论谕会
钟繇临死前,从口袋里掏出蔡邕的《笔法》交给儿子钟会,告诫他说:“我钻研书法30年,学习别人的方法都没能登堂入室,最后才学习蔡邕的用笔法。如果与别人坐在一起,周围几步之内的地上都画满了字;睡在床上,被面都被画穿了;上厕所常常忘了出来,每当看见世间万物,也总是想用书法去表现。”
故事来源:宋""""""陈思《秦汉魏四朝用笔法》
14、 王羲之书几被刮
王羲之有次去一个门生家,门生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招待,王羲之想写字答谢。他看见一只新榧木的床几,非常光滑洁净,就在上面写字,草、正夹杂,各有一半。门生送走王羲之回到家里,他的父亲已经把王羲之写的字刮光了。门生失去了王羲之的书法,懊恼了好几天。
故事来源:南朝""""""宋""""""虞和《论书表》
15、 王羲之作《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在会稽山阴兰亭修祓禊,他择笔撰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写,遒劲妩媚,超过了同代的一切书法。《兰亭序》总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之”字有二十几个,变化迥异,没有一个相同,好像有神相助。等他酒醒之后,过几天又重写了好多本,终究没有兰亭集会时写的好。
故事来源:宋""""""赵构《翰墨志》
16、 王导携帖过江
王导熟谙楷书,他以钟繇、卫瑾为师,非常喜爱他们的书法,即便是在战乱中狼狈逃窜的时候,还把钟繇的《宣示帖》藏在衣带里带到了江南。以后这本《宣示帖》为王羲之所有,羲之又把它借给了王修。王修去世,他母亲知道独生子平生所爱的就是这本贴,就拿它陪葬了。
故事来源:南朝""""""齐""""""王僧虔《论书》
17、 王献之掣笔不脱
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他的儿子王献之有七八岁了,开始学习书法。有一次,王羲之从王献之背后突然抽他手中的毛笔,没能拔掉,羲之赞叹地说:“这孩子的书法,将来一定会出大名。”
故事来源:南朝""""""宋""""""虞和《论书表》
18、 王献之飞白有意
有一次王献之出外游玩,看见北馆新刷过的墙壁很白,就拿起扫帚沾泥浆在墙上写了一个一丈见方的的大字,围观的人多得像赶集一样。王羲之看见了不禁赞叹,问是谁写的?有人答道:“是你家七儿写的。”后来王羲之写信给亲人和老朋友说:“子敬写的飞白书很有意趣。”
故事来源:南朝""""""宋""""""虞和《论书表》
19、 王献之自称胜父
谢安曾经问王献之:“你的书法和王羲之相比怎么样?”王献之回答说:“本来就应该比他好。”谢安说:“舆论可不是这样评价的。”王献之反驳说:“一般人哪里能懂。”
故事来源:南朝""""""宋""""""虞和《论书表》
20、 王献之书羊欣新衣
王献之做吴兴太守时,羊欣的父亲任乌程县令。羊欣十五六岁,书法已有意趣。王献之知道后,就跑到乌程县羊欣的书房,看见羊欣穿着白绢新衣在睡午觉,于是就在他的裙幅和衣带上写满了字。羊欣醒后,看了非常高兴,把这当成了宝贝。后来又将它进献给朝廷,但是已经不完整了。
故事来源:南朝""""""宋""""""虞和《论书表》
21、 王僧虔善自谋
齐高帝萧道成曾经与王僧虔比试书法,比完后,齐高帝问:“谁是第一?”王僧虔回答:“我的书法在臣子当中第一,陛下的书法在皇帝当中第一。”高帝笑着说:“你可真善于保护自己啊。”
故事来源:《南史》
22、 王献之易书内惭
王羲之要去都城,临行前在壁上题字。王献之偷偷地把父亲题的字擦掉,用自己的字替上,还自以为写得不错。王羲之回来看了,叹息道:“我离家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王献之这才感到惭愧。
故事来源:唐""""""孙过庭《书谱》
23、 王献之拒绝题匾
太康年间,新造了一座太极殿,长史谢安让王献之题匾,以此作为万世之宝,但难以开口。于是他就对王献讲了韦诞题凌云台匾额的事。王献之明白了谢安的用意,就严肃地说:“韦仲将是魏国的大臣,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如果真有这样的事,就知道魏国不会长久了。”谢安听了再也不敢强求王献之。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断》
24、 王献之劝父改体
王献之十五六岁时,曾经对父亲说:“古代的章草气势不够开阔。今天我研究了民间书法的妙处,探索了草书纵横不羁的意趣,不如介于藁草和行书之间,走一条与传统书法不一样的路,父亲大人应当改变书体。况且法无定法,万事贵在变化发展,传统的书法也太局促死板了。”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断》
25、 欧阳通子继父名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早年丧父,母亲徐氏教给他父亲的书法,怕他懒惰,就经常给钱叫他去买父亲的遗迹。欧阳通信认真临摹仿照,以求自己的字能够卖掉。几年后不继承了父亲的书名,世人号称大、小欧阳体。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
26、 欧阳询笃志专精
欧阳询见到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一本,用三百缣买了回来,欣赏把玩了一个月,高兴得睡不着觉。他就是这样地用心专一。
27、 智永铁限笔冢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时,年复一年地学习书法,写秃的笔头就有十瓮,每瓮都有几石。人们争相前来求字,还有请求题匾的人,多得像集市一样,智永所住屋子的门槛都被踏坏了,就用铁皮包起来,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来,他把那些秃笔埋起来,称为“限笔冢”,还为它写了铭文。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
28、 唐太宗《兰亭》陪葬
唐太宗酷爱书法,有王羲之真迹三千六百件,通常把一丈二尺装成一轴,最为宝贵、珍惜的就是《兰亭序》,把它放在座位旁边,早晚观赏。有一天他曾经对高宗耳语:“等我死后,给我把《兰亭》带去”等到太宗去世,果真用玉匣装着《兰亭序》,埋在昭陵之中。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
29、 褚遂良辨书无误
唐太宗对待中魏徵说:“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徵说:“褚遂良下笔劲健,很得王羲之书体的妙处。”唐太宗当即征召褚遂良为侍书。太宗曾经出重金购买王羲之的书法,百姓争相携带古代书迹到王宫去呈献,当时没人能辨别那些书迹的真假,褚遂良却能够详尽地论述它们的出处,一点都没有差错。
故事来源:《旧唐书》
30、 唐太宗戈法逼真
唐太宗向虞世南学习书法,有一次曾经因为“戈”脚写不好,偶然写了个“戬”字,便空着“戈”旁,让虞世南补上,然后拿给魏徵看。魏徵说:“现在看皇上的书法,只有“戬”字的“戈”法最像虞世南。”唐太宗连声赞叹魏徵的鉴赏水平高。
故事来源:宋"""""""""""《宣和书谱》
31、 褚遂良问虞世南
褚遂良问虞世南:“我的书法比得上智永禅师吗?”虞世南说:“我听说他一个字值五万,你难道能这样?”褚遂良说:“那我比得上欧阳询写字不择纸笔,什么样的纸笔都能写得好,你难道能这样?”褚遂良说:“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要把精力花在书法上呢?”虞世南说:“如果手顺而笔墨调畅,碰上写得精彩的,也很值得推崇。”褚遂良这才高兴地告退了。
故事来源:唐""""""《国史异纂》
32、 亚栖论书之通变
释亚栖是洛阳人,曾经当面为皇帝作草书,两次受赐紫袍。他说:“凡是书法,融会贯通了就会变化创新,如果死守着法则不加变化,叫做奴书。”
故事来源:宋""""""刘有定《衍极注》
33、 杨凝式题壁务尽
寺院里的和尚看到还有杨凝式没留下题咏的墙壁,必定会先把那墙壁粉刷好,并把墙壁弄干净。等杨凝式到来,如果进入寺院,看见墙壁光洁可爱,他就会傲慢地坐在墙下观看,好像发了疯一样。接着拿起笔来挥洒,一边吟咏一边书写,下笔如有神,把墙壁写完才罢休,一点都没有疲倦的神色。
故事来源: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

唐太宗向虞世南学习书法,有一次曾经因为“戈”脚写不好,偶然写了个“戬”字,便空着“戈”旁,让虞世南补上,然后拿给魏徵看。魏徵说:“现在看皇上的书法,只有“戬”字的“戈”法最像虞世南。”唐太宗连声赞叹魏徵的鉴赏水平高。

31、 褚遂良问虞世南
褚遂良问虞世南:“我的书法比得上智永禅师吗?”虞世南说:“我听说他一个字值五万,你难道能这样?”褚遂良说:“那我比得上欧阳询写字不择纸笔,什么样的纸笔都能写得好,你难道能这样?”褚遂良说:“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要把精力花在书法上呢?”虞世南说:“如果手顺而笔墨调畅,碰上写得精彩的,也很值得推崇。”褚遂良这才高兴地告退了。
32、 亚栖论书之通变
释亚栖是洛阳人,曾经当面为皇帝作草书,两次受赐紫袍。他说:“凡是书法,融会贯通了就会变化创新,如果死守着法则不加变化,叫做奴书。”

33、 杨凝式题壁务尽
寺院里的和尚看到还有杨凝式没留下题咏的墙壁,必定会先把那墙壁粉刷好,并把墙壁弄干净。等杨凝式到来,如果进入寺院,看见墙壁光洁可爱,他就会傲慢地坐在墙下观看,好像发了疯一样。接着拿起笔来挥洒,一边吟咏一边书写,下笔如有神,把墙壁写完才罢休,一点都没有疲倦的神色。
很少吧,每则都很少呢。

孔子被艾滋病弄死了

不是字书法家的故事,你就可以写下那些书法家他们的经历以及他们的作品。

www.cwegjuz


有哪些关于字的故事?
简短的汉字的故事有:1、一字嫁妆 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

其加偏旁组字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 > 书画美术 简单介绍一位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浏览次数:109次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11-7-11 13:03 | 提问者:海滨小姐 其他回答 共6条 王羲之洗毛笔把家门前的河洗黑了, 回答者: 宋zzzz | 一级 ...

有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名人事例
1、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受父亲的影响自幼爱好书法,他见父亲的字写得非常好,所有的人都在临摹他的字,真是羡慕不已。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书法家。 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父亲,您的字为何写得那样好?”王羲之笑了笑,说:“你要想...

书圣是谁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王羲之 (303?—361?)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

名人故事关于诗人杜牧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杜牧,书法家字牧之。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的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

关于书法的成语故事
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鸟入林,惊蛇入草!”“飞鸟惊蛇”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2、临池学书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让儿子...

汉字小故事20字
简短的汉字的故事有:1、一字嫁妆 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

名人故事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

古代把墨汁当酱油的是谁?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书法家写凉州词,这位书法家是什么名字_百度知 ...
1、是张之洞,历史上有三种说法,解缙、纪晓岚和张之洞,从您题目里的慈禧太后来看,您问的应该是张之洞的版本。盛夏的一天,清朝的慈禧太后到翰林书画院,观赏历代书画真迹。她让陪同的内阁大学士张之洞为她的象牙柄白绢扇面题写古人诗词,张之洞信手题写了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

红星区17170859406: 50字介绍其中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
查垂乳癖: 王羲之练习书法,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入木三分”的来历.

红星区17170859406: 王羲之的童年故事五十字? -
查垂乳癖: 都是后人胡编乱造的.

红星区17170859406: 书法名人的故事有哪些 -
查垂乳癖: 1、王羲之(321—379)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传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

红星区17170859406: 关于书法家的故事,急! -
查垂乳癖: 王羲之,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卖六角扇.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人有点生气.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买到一百钱.”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看见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不回答.

红星区17170859406: 收集王羲之书法家的故事选其中一个简要介绍一下50多字 -
查垂乳癖:[答案] 入木三分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

红星区17170859406: 书法家的故事四十字左右 -
查垂乳癖: 墨成池 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 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请采纳,谢谢.............

红星区17170859406: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简短,少于一百字最好是王羲之,柳公权的. -
查垂乳癖:[答案]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

红星区17170859406: 王羲之吃墨的故事50字概括
查垂乳癖: &nbsp 王羲之吃边练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了. &nbsp &nbsp &nbsp 有一天,王羲... 并因此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杰出 的书法家之一. 有志者事竟成.在人生的道路上,只...

红星区17170859406: 求书法家的小故事!十万火急!!! -
查垂乳癖: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201314唯爱你王献之书衣被夺王献之是东晋时的书法家,他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的字被当时的人们所推崇、争抢.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精明的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