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 关于死亡哲学 有哪些比较好的书??

作者&投稿:崇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能否推荐一些关于生命、死亡或者苦难的哲学书籍?~

西藏生死书、少有人走的路、平凡的世界,都很经典

《存在与时间》里有关与死亡哲学的内容,这本书改写了西方哲学的进程方向

参考以下书籍,里面都涉及到了死亡哲学的有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美]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宝树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2月
http://www.welan.com/union/rec.asp?id=11592&URL=http://www.welan.com/591253/
今天很多事情,没有完成读书预定的任务,为了勉强凑够一天一本,便翻出这本最最短小的哲学书来,通读了一遍。
这本书实在是太短了,在网上找到了它的英文电子版,英文仅2万词出头,中文版定价15块钱,唉……
不过这本书倒还不错,从中文版的标题(英文标题为What Does It All Mean)就看得出,它是写给那些对哲学几乎一无所知而对于理性和思辨有点兴趣的年轻人,对于我来说,既然已经多少读了好些哲学书了,这本书并不怎么适合我,只是打发时间罢了。
作者以九个“问题”为线索展开了全书的讨论,这些讨论都是刨根问底的追问和反思,这些问题多是哲学中的核心问题(比如认识、心灵、语词、自由意志、死亡、意义等),按照张祥龙的讲法,都是“边缘问题”,这些问题不能涵盖今日哲学界的争论热点,但这些确实都是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
在讨论中,作者几乎没有任何“立论”,而始终在做追问——“本书的目的不是要给出答案——而是以一种非常平易的方式把你引向这些问题,使得你自己能够对这些问题感到疑惑。与其先学上一大堆哲学理论,不如先对这些理论所要尝试解答的哲学问题产生疑惑。(第5页)”
我把“哲学史”看成由“问题”串成的,而不是以经典著作或人物流派串成的。在去年上哲学导论课时,我就坚持说即便要说“哲学就是哲学史”,“问题”还是最关键的;前段时间与李老师谈话中我也提到说:即便说哲学史也是有“台阶”的,那么这台阶应该是“问题”构成的。而作者对“问题”的重视是我赞赏的——“本书不拟讨论过去的伟大哲学著作,或是这些著作的文化背景。哲学的核心在于一些特定的问题。而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具有反思能力的心灵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到困惑。开始学习哲学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思考这些问题。一旦开始了这种思考,你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些想要解决同样问题的人们的著作了。(第2页)”当然,正如中文版标题所言,这是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它的意义只是在于引出你的困惑、激发你探求答案的愿望,从而吸引你读更多的哲学书。而经典著作对于你探求答案是最有帮助的,如果要“做哲学”,经典著作当然是极为关键的,阅读是哲学研究中的主体,需要投入最多的精力,只是不要忘记对“问题”的思索、讨论、回答和实践则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主线索及落脚点。如果没有贯穿始终的“问题”意识,哲学研究便好像是一个人没有眼、没有脊柱、没有脚——不知方向、瘫软散乱、寸步难行,肌肉再强壮也毫无意义。
关于作者对问题的具体探讨方式,我不想说什么,这些思考我们只要也都可能做出,只不过作者的反思比一般人更为系统、更为彻底罢了。“大概14岁左右,许多人就开始独自思考哲学问题:什么东西真实存在?我们能够确切地知道某事吗?是否真的有是非对错?生命有意义吗?死亡是结束吗?几千年来,关于这些问题有许许多多哲学著作,但是,哲学的素材直接来自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使节以及我们与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以往的著作。因此,即使是那些从未读过这类著作的人,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想到这些问题。(第1~2页)”事实上,我并不怎么推荐这本书,因为作者毫无立论,因而如果是一位懒惰的人——他既不愿意自己进一步深入思考(在得到答案之前,追思汪汪是痛苦的,甚至得到的答案或许更为痛苦),更不愿意阅读繁多而枯燥的哲学著作,那么这些“困惑”便可能变成“困扰”,因为哲学反思无疑会把许多简单清楚、自然而然的事情搞得无比复杂、令人发晕……所以,只有对于那些有可能继续深入地阅读和思考的人,而又几乎没有看过哲学类的书籍、又只愿意先读一本足够短的——短到在书店里架子旁站着就能读完的——小书的年轻人,我才推荐这本书,不过我仍然感觉,或许在反思的同时适当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以及穿插着提供一些哲学资源和知识介绍作为一本哲学导论的读物将更好。我仍旧首推《哲学之树》http://www.welan.com/union/rec.asp?id=11592&URL=http://www.welan.com/711785/

[英]马丁·奥利弗:《哲学的历史》,王宏印译,希望出版社2003年10月
http://www.welan.com/union/rec.asp?id=11592&URL=http://www.welan.com/1037297/

这既不是一本严谨深入的学术书,也不是一本有较好的启发性和导读性入门书,无非是一本过于华丽的所谓“图文并茂”的流俗读物罢了。我之所以想到读它,只不过是顺手拿起,想到既然以前买了,不读白不读,便翻了一遍。
当然,虽然我对此书不会做推荐,但也不能说它就是一本华而不实的书。事实上,这本书还是颇有特色的。它用过分简略的篇幅——每两页为一节叙述一个哲学家或某一哲学流派等,其中还会有大约一半的篇幅被图片占去——涵盖了从古希腊至“后现代”、从西方到东方的整个哲学历史中的“要点”,对于一个对哲学一无所知的人而言,这本书能带来的起码的一个收获便是——至少让读者对哲学史上的这些重要人物和名词有了一个最最初步的印象。它过分简略的叙述和过于华丽的装帧固然会为学者所不屑,然而对于现代那些只知道上网和看电视而连报纸都懒得看,顶多是“读”一些时尚杂志和“青春”小说的年轻人而言,或许也只有这种程度的“哲学史”能对他们有些许吸引力罢,从这点看,鉴于这本书基本上不至于给人带来一些十分错误的和危险的印象,这本书的意义还是积极的。
作者显然偏重于政治哲学,对与政治、社会等联系密切的哲学家涉及得稍多,比如说设立了篇幅较大的“哲学与革命”一章并以独立的章节叙述了蒲鲁东、列宁、托洛茨基和葛兰西,还有“哲学与现代世界”、“挑战世界秩序”这两章中也明显能看出政治哲学的侧重。然而,总的来说,作者对哲学发展的叙述还是比较平衡的,他所提供给入门者的“哲学史之图景”虽然简略,但也是比较全面的。作者的一些视角也是相当可取的,或者是相当有意思的,比如“人们往往认为哲学是在同宗教的冲突中诞生的,但是这种假说实际上是来源于对哲学的一种现代理解。古希腊哲学处于持续的惊异而不是出于任何世俗的考虑。”(第14页)“卡尔·马克思的哲学意义重大。世界以他的名义发生了变化。而他的名声太大,使他的著作引用多于阅读。”(第104页)
虽然只是出于消遣,不过我读完这本书也不是没有收获的。
一方面是让我体会到:与科普读物一样,以浅显简略的方式写作的哲学普及读物既是相当难写的,但也是值得写的,这些书的目的主要是给公众一个健康的哲学印象,当公众对于哲学有了一个较亲切的理解之后,哲学工作者的日子也可以好过一些;另一方面是我也对那一串串人名熟悉了一遍——我们的西方哲学史课程实在是少讲了许多东西,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对于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至今西方哲学界所关注所讨论的诸多方面几乎是完全没有涉及,如果我们只满足于上完这两学期的西方哲学史,以为接下来只要学一些“专题”课就好了,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对于西方哲学史的图景还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如果不对现代西方哲学有必要的了解,我们中国的哲学界将总是跟不上外国的讨论,而一旦我们忽视了对当代西方哲学的了解,自以为只有康德黑格尔的那些“经典原著”才值得读,便难免要做许多无用功——比如争吵了半天,到头来发现我们所探讨的问题在西方早已有人讨论过了。这种过于重视“经典”而蔑视当代的态度其实是普遍的,尤其是在所谓研究“史”为特长的北大哲学系。
当然,研究哲学首先要读哲学史,而读哲学史无疑是从古代读到现代的、无疑是注重经典原著的;然而当我们在心中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哲学史图景之后,要开始“做”哲学的时候,我个人的意见是——我们无疑应该从“现时代”出发,从现时代的问题、从现时代的困境、从现时代的争论中出发,然后回过头去,从哲学史中汲取养分,然后再从历史出发回到现实。具体地说,我们固然是需要自己去啃经典、钻原著,但是同时更需要注意我们现时代所面对的问题是什么、现时代的哲学界在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当代哲学家以及哲学研究者中固然少有独树一帜的大师,更没有康德黑格尔那样的明星,但忽视他们工作的意义同样也是愚蠢的!更具体地说,例如许多老师都会教导那些刚刚甚至尚未入门的的哲学学生——尽量直接读原著而不要借助当代的二手文献!但是,许多老师却忘记额外提示学生另一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与踏实的钻研态度相比,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也是同样重要的素质。从二手文献中发现“问题”、点出“问题”,然后到原著中去“索证”,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只是借用某二手文献中的一条为自己接受观点,并利用二手文献及原著来支持它。在这些过程中,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求证问题、利用并梳理各种资源的能力,并不比上来就要从原著中啃出来的什么东西的方式更糟。而上手就啃原著一方面存在浪费今人成果、忽视现实话题的危险,另一方面也容易让许多人过早地失去了对哲学的兴趣。因此我个人选择的读书方式就是:先读哲学史之类能勾勒“图景”的读物,同时选择一些导论性的、间接性的二手读物,当我在这些二手读物中发现值得关注的“问题”、值得讨论的“话题”、或者是饶有趣味的东西之后,再去“按图索骥”,到哲学史中去找经典、找原著。当然,我并不反对其它的任何哲学入门的方式,只要高兴,怎么进来都行。

强烈推荐《西方死亡哲学》
“如果说哲学是爱智慧,那么,人类以哲学的方式所能达致的最大的智慧,莫过于对"死亡"的洞悉.与死亡本身的"不可避免性"与"终极性"一样,哲学思辨与死亡问题之间的紧密关系也是不可避免的、终极性的.谈哲学的人如果不谈论死亡,大概相当于搞艺术的人不谈论美.按照柏拉图的说法,"哲学就是死亡的练习".(《斐多篇》)这实在是一句极其明白又深不可测的格言. ”

武汉大学陈修斋先生的学生段德智教授有这样两本著作:

《死亡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96
http://book.lrbook.com/book/000/000/523/804/B95728214791467431E5BED11BC83FD4.htm

《西方死亡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31148

这本也属于哲学的范畴:
陆扬:《死亡美学》北大出版社2006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40126

我推荐很好读的书:《相约星期二》。内容大概是一个教授在死之前每个星期二和他的学生的谈话录,直到教授去世。话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其核心便是死亡。

天蓝色的彼岸我看过,超形象!!!!!!!!!!!
推荐
讲的是一个死去的小男孩在天堂发生的事


龙州县19327721299: 问下 关于死亡哲学 有哪些比较好的书?? -
标刻金格: 强烈推荐《西方死亡哲学》 “如果说哲学是爱智慧,那么,人类以哲学的方式所能达致的最大的智慧,莫过于对"死亡"的洞悉.与死亡本身的"不可避免性"与"终极性"一样,哲学思辨与死亡问题之间的紧密关系也是不可避免的、终极性的.谈哲学的人如果不谈论死亡,大概相当于搞艺术的人不谈论美.按照柏拉图的说法,"哲学就是死亡的练习".(《斐多篇》)这实在是一句极其明白又深不可测的格言. ”

龙州县19327721299: 求有关死亡的较有影响力的现当代哲学著作 -
标刻金格: 《西方死亡哲学》,本书从理论层面上阐释了西方人心中的死亡之谜和西方死亡哲学的基本意涵,而后具体地考察了西方死亡哲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包含“死亡的诧异”“ 死亡的渴望”“死亡的漠视”“死亡的直面”

龙州县19327721299: 关于死亡与价值的哲学著作 -
标刻金格: 尼采的《善与恶的彼岸》,柏拉图的《理想国》,奥维尔德《1984》

龙州县19327721299: 推荐一些关于生死哲理的书 -
标刻金格: 《西藏生死书》旨在以教法转化心,是一部有关生死的哲学性强的书.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心是什么?建议把它当做心理书或闲书翻翻会受益匪浅,切莫深入探究,开卷有益,关键是你所吸收的是什么

龙州县19327721299: 有没有一些关于死亡的哲学读本?
标刻金格: 《西方死亡哲学》,段德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龙州县19327721299: 有关死亡的唯美有哲理的句子有哪些? -
标刻金格: 句子1. 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吕子乔《爱情公寓》2. 藤生树死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桐华《曾许诺》3. 人不是该死的时候死的,而是能死的时候死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4. 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

龙州县19327721299: 求一本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的书籍 -
标刻金格: 耶鲁大学公开课有一门《死亡》哲学课!

龙州县19327721299: 有什么关于死亡哲学的书?在何网站能找到 -
标刻金格: 当当网(www.dangdang.com)有《智慧的声音:犹太名人读本》《最后的华尔兹:英汉对照》《死亡学——殡葬学科丛书》不知合不合你的要求. 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9020/9020896.shtml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7407/7407724.shtml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9198/9198152.shtml

龙州县19327721299: 请教中西方哲学家们对死亡的论述主要有哪些箸作 -
标刻金格: 你的范围太大.凡哲学家都讨论死亡问题.但也只有三种结果,即唯物死亡.唯心死亡,超然死亡.唯物死亡,人生一世,生之物死之物.唯心死亡,人生一灵魂,死后到彼岸.越然死亡,生死置之肚外.含笑而死.

龙州县19327721299: 关于死亡的名言 -
标刻金格: 1、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 含义: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处: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含义:人生自古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