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孟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的政治管理思想,法制管理思想,经济管理思想,组织管理思想有何主要

作者&投稿:公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分别主张什么思想~

孔子主张德治,礼治,为政以德,仁
孟子的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还有他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子,道教的,认为万物是相对的,主张无为
韩非法家 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

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主张包括:
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④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制度是不断损益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⑤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孟子
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孟子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生生下来就具有善性,善性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品质。孟子子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被统治者尊位“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
荀子
他具有唯物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老子
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对后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
庄子
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墨子
战国初期鲁国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韩非子
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意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这种思想在战国的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孔子: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①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②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教育思想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孟子: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亲。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
。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老子哲学:
  一、就其希腊语的本源涵义而言,“方法论”(methodology)也就是“道论”,词根meta在希腊语中即循、沿、随,hodos即路,“方法”也就是“人们所循沿的道路”。方法论或道论,就是关于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一般论述,是关于一个人或一个团队为达目的该如何选择道路的探究。   二、“道”的本义是指人们循着它行走以便到达某一目的地的“道路”,是“运行之所遵循”,引申为人们行为处事所遵循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处事方法,系统的组织范式、运行的程序规则,以及各种存在物的运动规律等。谈道就是谈论在走向目标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怎么走”。   三、“德”的本义即“心、行之所陟”(德之字形由心、行、直构成,直通值、陟),是关于行动者的心境、行为在某一评价空间中到达哪里或站在哪里的判断。论德是评价、对比人们“走路的水平”怎么样。   四、道论就是关于道与德的论述,是围绕着理想范式而进行的对行为的评说。在其中,对道的选择指的是行动者对自身的行为方式的选择,而不是对身外的线路的划定;是对“走路方式”或“在途规范”的取舍,而不是对环境路况或身外之世界规律的把握。它的着眼点在于考察行为方式—行为情态—行为结果之间的关联,继而确立一个理想范式以便一般行动体仿效、遵循,并不是讨论世界或客观存在以何方式运行的实证问题。   五、一个人可以从幼稚“走”向成熟,一个国家可以从专制“走”向共和。“行走”有非常抽象而广泛的比喻意义。老子道论的本质是:把平常的三维空间中的行走类推为“描述空间”或广义的“价值空间”中的“行走”。在平常三维空间中的到某地,在“描述空间”中就表现为成某名,在“价值空间”中则表现为达某德。所以,方法论问题也就是 “走路”的问题;走什么样的路、成为什么样的存在、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是老子道论的基本问题。
荀子:
思想特点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法”,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详情参考易中天教授《先秦诸子之百家争鸣》),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筹,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荀子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孔子、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等。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理想。   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主要思想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韩非子:
政治思想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对于君主,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改革和法治
  对于政治,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韩非子·八奸》《韩非子·五蠹》)所谓五蠹,就是指:1、学者(指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所谓“八奸”,就是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像防贼一样防备他们。
朴素辩证法
  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韩非用人口增长速度愧于生活资料增长速度的人口理论来说明“当今争于力气”,认为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即五子二十五孙论(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韩非子·五蠹》)是当时伟大的人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各是什么家
2、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3、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

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他们出生的顺序怎么排?
它们的出生顺序是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1、孔子:公元前551年出生。2、墨子:公元前468年出生。3、孟子:公元前372年出生。4、庄子:公元前369年出生。5、老子:公元前570年左右生。

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韩非子是法家学派。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

孔子、庄子、老子、墨子、孟子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整理编成《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2、老子与庄子都属于道家代表人...

老子、庄子、孟子、孔子他们各是那里人?
1.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是古代中国的杰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 孟子,名轲,字子舆,来自邹国(今山东邹县),曾遍游诸侯国以传播思想,晚年回到家乡,整理并传授孔子的学说,创作了《孟子》七篇,成为先秦时期继孔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师。3. ...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五个人的原名分别叫什么?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

(孔子、孟子、老子、曾子)的时间排列顺序?
老子,孔子,曾子,孟子。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先后顺序
四人的先后顺序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1、老子: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2、孔子: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3、庄子:庄子出生于公元前369年。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的时代顺序
出生顺序是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老子:公元前570年左右生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孙子:公元前535年左右生专 墨子: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孟子属:公元前372年—前289年 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爆发的一个年代,各类思想学派在这一时期形成,出现了...

老子,孟子,孔子,他们的朝代及代表是什么,介绍一下,谢谢
解析:最早的是老子,孔子是老子几乎是一个时代的,而孟子要晚些,不过孔孟之道更出名.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 曾...

丰润区19813772738: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分别是什么?不要个人资料,只要思想. -
慕柱天新:[答案] 孔子: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

丰润区19813772738: 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分别主张什么思想 -
慕柱天新:[答案] 孔子主张德治,礼治,为政以德,仁 孟子的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还有他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子,道教的,认为万物是相对的,主张无为 韩非法家 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

丰润区19813772738: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各主张什么? -
慕柱天新:[答案] 主张 文言孔子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庄子“齐物”“逍遥”“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老子 “无为而治”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丰润区19813772738: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老子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子 孙武 孙膑 -
慕柱天新: 姓名%9 时期 %9著作%9主要思想孔子 春秋后期 《论语》 “仁”、“为政以德”%9 老子 春秋后期 《道德经》 “无为”%9 墨子 战国早期 《墨子》 “兼爱”、“非攻” 孟子%9 战国中期 《孟子》 “仁政”、“王道”、“人性本善”%9%9 荀子 战国后期 《荀子》 “性恶论”、“法后王” 庄子%9 战国中期 《庄子》 “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韩非子 战国后期 《韩非子》 “以法为教”、“权术势” 孙武 春秋后期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9 孙膑 战国中期 《孙膑兵法》 “因势而利导之”

丰润区19813772738: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各代表些什么思想如题 -
慕柱天新:[答案] 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荀子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老庄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思想是“清净”,“无为”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缔造者.提倡“兼爱”,“非攻”.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倡导“以法治国”.

丰润区19813772738: 孔子,墨子,荀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最好有他们的句子! -
慕柱天新:[答案] 1、道家思想 (1)老子: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

丰润区19813772738: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孙武、孙膑的主要思想分别说一下.只要主要思想,什么介绍,什么著作,通通不要写! -
慕柱天新:[答案] 孔子:仁 孟子:仁政 荀子:王道 老子:无为 庄子:无为 韩非:法治 孙武:克敌制胜 孙膑:以巧取胜

丰润区19813772738: 有关诸子百家的成语故事{要详细的}老子、孔子、孙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的 -
慕柱天新:[答案] 《郑人买履》——《韩非子》《滥竽充数》——《韩非子》 《买椟还珠》——《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 《歧路亡羊》——《列子》 《两小儿辩日》——《列子》《愚公移山》——《列子》 《匠石运斤》...

丰润区19813772738: 孔子和孟子,老子哪个人出名孔子、孟子、老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求排名?名气排名 -
慕柱天新:[答案] 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排名理由:孔子为孔圣,历代帝王对其崇拜有加,还有过很多加封.老子,本来是个不想出名的人,但是现在却因为他的道家处世之道在国内外备受推崇.孟子为亚圣,孟子一书更被列入四书之一.但是近些年的...

丰润区19813772738: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子”是哪些?比如:老子 孔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墨子 孙子 鬼谷子 韩非子如果能有简介就最好了, -
慕柱天新:[答案] 儒家:孔子(孔丘,儒家创始人,至圣),孟子(孟轲,亚圣),荀子(荀况)墨家:墨子道家:老子(李聃,道家创始人),庄子(庄周),列子(列御寇)兵家:孙子(孙武),吴子(吴起),尉缭子(名缭,姓不详.因拜秦国尉,故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