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为什么重视农业

作者&投稿:运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历史意义
恩格斯指出:“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铁制工具是最后过渡到农业的必要前提,铁对农业提供了犁,犁完成了重大的变革。”[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铁犁牛耕使古代松辽地区的农业在其发展史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两汉铁犁影响了我国古代农业两千年。
1、使用铁犁的地域范围已很广泛
(图)铁犁
两汉时期,统治者都很重视发现农业,亦重视推广铁犁和牛耕。从考古发掘来看,自北而南,已发现铁犁或其部件的省份有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宁夏、陕西、四川、甘肃、新疆、江苏、福建、贵州、云南等,出土铁犁铧或其部件以百数。只有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区在当时,“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尚无使用铁犁的痕迹,而主要使用铁口或全铁、铲等。
2、铁犁的进步性和定型化
两汉铁犁的进步性与规格定型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上:1.犁身全铁化,称为全铁犁,坚固耐用;2.犁口锋利化,角度缩小到90度以下,锐利适用;3.规格定型化,犁因不同需要,而有大、中、小型之分,形制亦因需要而有差异;4.犁头犁冠化,使用于多沙石地区的犁头,多加装铁犁冠,其形制类似战国时期的“V”形犁,对犁铧刃部起保护作用,可随时更换;5.犁铧犁壁化。犁上装有犁壁,便于翻土、起垄,用力少而见功多。
上述不同类型的铁犁和部件,在中都选有典型图片著录。如其中的“辽阳大铁犁”(第一卷第155页),是于1955年在辽宁辽阳三道壕出土的,为西汉时期的遗物,其底长40厘米、后宽42厘米、后高13厘米。用复制件在耕后砂壤松土中模拟试耕,用福格森165拖拉机牵引,一人扶犁,用弹簧拉力计测拉力,入土深度15.5厘米,平均拉力为60公斤左右,速度为0.5米/秒左右。据此,此大铁犁如用一头壮牛(乌犍或黄犍)或用牯牛(未阉公牛)二头抬扛,可持续(二小时为限)作业。元代王祯《农书》所记铧,“其制大倍常铧,亦称是。凡开田间沟渠及作陆堑,乃别制箭犁,可用此斫犁底为胎,锻铁为刃,犁辕贯以横木,二人扶之,可使数牛挽行。插犁既深,一去复回,即成大沟。”铧及其使用的情况大约与西汉辽阳大铁犁类似。
两汉的中犁底长和后宽各约30厘米,小犁底长和后宽各约20厘米。此两种铁犁多用于田间作业。上述三种型号的犁一直沿用到近代拖拉机或现代步犁推广之前。
3、犁架的科学性与二牛抬扛的必要性
耒耜类农具的构造简单,头刃部之外,只要有一条合用的木柄即可。可是犁则不同,是以大牲畜如牛马为牵引力,需要为犁配以较复杂的、合用的犁架。一般犁架必需具备四个主要部件,即扶手(犁梢)、犁床(犁底)、犁辕、犁箭,两汉的犁架已四件具备。发现于山西平陆枣园村、甘肃武威磨咀子、江苏睢宁双沟、陕西米脂与绥德、内蒙古和林格尔、山东滕县宏道院与黄家岭、广东佛山澜石的两汉壁画、画像石上的牛耕图及木陶模型等,都具体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情况。至唐代,陆龟蒙著《耒耜经》,说江东用曲辕犁,有十一个部件。研究者对其优点似过分夸大,从现存各种有关资料看,此类辕在唐宋时期使用者极少,只在敦煌壁画中存有一例,但却是二牛抬扛;而单长和双长直辕的使用占绝大多数。只是到明清时期,曲辕犁才渐见推广。其时二牛抬扛仍相当普遍地在使用中。
(图)直辕犁与曲辕犁受力分析图
二牛抬扛之所以有那么强的生命力,是因为此种耕作方法是与当时所用牵引力的条件相适应。据今天的科学实验测定:一头壮牛平时耕地,正常与持久的牵引力约为80至100公斤,一匹壮马的正常与持久的牵引力为30至40公斤。两汉的常用农耕牵引力是以牯牛为主,有时亦用马,用牯牛和马,则用二牛抬扛的方法比较适宜。关于此事,除上述壁画和画像石上的牛耕图已有生动的反映之外,在文献中亦多有记载。如《汉书·食货志上》曰:“(代田法)用耦犁,二牛三人。”崔《政论》曰:“今辽东耕犁,……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用一牛耕田的事例也有一些,但都用直辕。如上述武威磨咀子木牛犁模型,广东佛山陶水田模型,滕县宏道院画像石牛耕图等皆是。此外,文献记载如“牛部”曰:,两壁耕也。”段注曰:“谓一田中两牛耕,一从东往,一从西来也。”但两汉时期用一牛耕田的事例毕竟不多。还有一情况应当指出,就是制作直辕,在选材、技术等方面,均较制作曲辕容易。在性能上,曲辕的优点比较直辕并不突出。因此,直到明清,二牛抬扛仍与直辕结合,相当受到重视。
总之,铁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位发明家的心血,并显现了他们的智慧。
词条标签: 中国历史 农业 农具 历史 各国历史 考古学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1、由于各国的变法改革,新的封建制度代替了腐朽的奴隶制。农民地位有所提高,劳动积极性大大增强,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
2、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3、农业生产技术上的进步,如农民重视使用肥料,注意选种、因地制宜和适时耕种。
4、各国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普遍兴修了水利工程,使农田灌溉有保障,如秦国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造福人类两千多年

当时社会,以农业为社会产业主要支柱,工业基本没有,还有少许手工业,如纺布。打仗打的就是国力,拼的就是经济。对敌做战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粮草。兵法云:兵马末劝,粮草先行!所以要想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完胜于对方。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对军队做后勤供给。欲达此目的,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
为什么最重要的是粮草:1粮草可以保证军队用度。2粮可以卖出,以进行军费开支。3当时社会的主要资源也就是粮草。

中国古代一直重视农业啊,本来就是以小农经济为本。
在乱世动荡的年代,一个国家的农业代表了国家的实力,不论是经济还是武力方面,农业是最基本的支柱,可以说是衡量国力的基本。
首先,农业发展需要稳定的劳动力,就等于稳定的人口;再者农业可以保证粮草,保证国家的武力。
可能还有没说到的地方,但某以为就此已能看出农业的重要性了。

农业是军粮的直接来源,也是人口增长的基础要求。
忽视农业,就会沦落到没军粮、没士兵的地步,离灭国不远了。
或者说,不重视农业的君主或者国家都被灭了,剩下的自然都是重视的。

小农经济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基础,只有发展农业才能富国强兵,是诸侯国斗争的需要。农业发展为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奠定基础。

粮食在战乱的时候很重要,所以每个国君都很重视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皇帝列为表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不叫皇帝,都被称为王。晋国,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姬虞。姬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别都曲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分晋。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晋国正式灭亡。晋国为周之...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些国家的统治者都是谁?
2、晋文公(会盟天下)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

春秋 战国 秦朝的统治者分别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实际上是各地的诸侯。秦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周天子是周朝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姬姓,黄帝后裔,如周武王、周平王。约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建周,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也被称为天子,共传30代37王,后期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有的叫xx公,有的叫xx王?
周代还没有“皇帝”这个称谓,最高统治者是周王,下属的诸侯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排列,领地称为“国”。如鲁地,最早封给周公,其子孙世袭为公爵,称号就是“鲁X公”,封地是“公国”。而蔡叔度的其子孙世袭为侯爵,称号就是“蔡X侯”,封地为侯国。到了春秋时期周王统治力下降,有实力的诸侯都自称...

古代人们一般是如何称呼皇帝的呢?
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便各取一字,自称“皇帝”,所以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子婴在秦二世死后即位,当时正是楚汉争霸时期,秦国已经风雨飘摇了,所以子婴没有成为第三代皇帝,而是自称王,是为秦王子婴,但当时刘邦尚未称帝,所以秦王子婴名义上还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陛下后来...

春秋战国时期和战国时期有区别吗?
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3、春秋时代开始,各地诸侯相争,而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改变趋势;而在战国时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加上士阶层的形成和统治者的提倡,许多学派纷纷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是在秦朝前,还是在秦朝后
所以春秋战国是在秦朝之前。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

春秋、战国和周朝的关系?
春秋、战国和周朝的关系:周朝分为两个时期,即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两部分,即春秋和战国。周朝时间:公元前1046到前256年。西周和东周,分界点则是在公元前770年左右。春秋战国,开端时间是公元前770年,结束时间自然是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是哪几个国家:战国七雄地图古今对照
楚国统治者穷兵黩武,于前312年与秦国爆发了丹阳蓝田之战,楚国惨败,这是楚国衰落之始。前301年楚国不自量力地与齐秦韩魏爆发了垂沙之战,输得落花流水,退出强国行列。四、齐秦赵三强时代(前301~前284),赵国于前307年开始胡服骑射,并吞并了中山国,随后崛起,取楚国而代之。齐国在齐湣王时期日益骄狂,前298年孟尝...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在多是称公,如秦穆公,但楚王为什么都称王...
称王是合法的,有周天子赐胙肉为祝贺,也是无奈之举,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开始陆续称王。秦孝公以商鞅变法强秦,成为了秦国最后一个“公”,其子,继承大业,使秦国进一步强大,在龙门称王,史称秦惠文王。王是统治者称号的下等,进一步表彰自己丰功伟绩、虚荣心与膨胀心的话,还有“帝”、“皇”。

清远市13791202115: 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呢?
松娜复方: 因为农业的发展:(1)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其规律为:农业发展→立民之欲→安定民生→稳固统治;或者:农业发展→治民→治国.(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清远市13791202115: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及作用 -
松娜复方: 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发明推广.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奴隶社会的解体和封建社会的建立.

清远市13791202115: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松娜复方: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

清远市13791202115: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分析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能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
松娜复方: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是1、由于各国的变法改革,新的封建制度代替了腐朽的奴隶制.农民地位有所提高,劳动积极性大大增强,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2、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3、农业生产技术上的进步,如农民重视使用肥料,注意选种、因地制宜和适时耕种.4、各国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普遍兴修了水利工程,使农田灌溉有保障,如秦国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造福人类两千多年.

清远市13791202115: 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
松娜复方: 1.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都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即...

清远市13791202115: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是怎样的? -
松娜复方: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纷起?各路诸侯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一些诸侯国提出了“耕战”的口号,并通过一些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支援战争? 在当时,铁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兴修了众多...

清远市13791202115: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取得了发展,原因是什么? -
松娜复方:[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

清远市13791202115: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采取了重大贡献,其原因是什么?一定要少点 -
松娜复方:[答案] 1.铁质农具的使用 2.水利工程的兴建 3.土地私有化的发展

清远市13791202115: 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你知道战国时期农业技术有哪些新发展吗?请你谈谈这时农业技术的改进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印象. -
松娜复方:[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纷起,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时的思想家都对农业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管仲的说法最有代表性.管仲不仅有"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样的名...

清远市13791202115: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又有什么重大发展?为什么? -
松娜复方:[答案]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为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2.水利事业发展.劳动工具的改进,促进了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如“芍陂”的修建、邗沟的开凿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