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演义里空城计的简洁主要内容?

作者&投稿:刀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简洁的话概括《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简介】:《空城计》主要讲述了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后,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缺点无兵迎敌,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的故事。
  【兵法】: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空城计】: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明罗贯中据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系民间传说)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其情节为 街亭 失守, 司马懿 大军直逼 西城 ,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 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后,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只有一班文官,没有大将,并且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在这个迫在眉睫,众人大惊失色之时,诸葛亮为破司马懿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策。 于是诸葛亮传令兵士,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并且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自己披上鹤氅,戴上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不敢轻易入城,众将疑惑中,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 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解释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诸葛亮的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
  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诸葛亮的士兵问道:“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他说:"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如果是司马昭和曹操的话,我是绝对不敢实施此计的."

简介
三国时期:诸葛亮驻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讯,又知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
兵至城下,见状大疑,又素知诸葛亮谨慎,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
首先
体现了诸葛亮在知道司马懿杀过来的时候急中生智想出摆空城的计策,使得司马懿不敢入城,“一生谨慎今求险”更表现了诸葛亮更胜司马懿的无匹智慧。
其次,体现可诸葛亮作为主帅的沉着和冷静,并且在城楼上弹琴时的那份沉着更是显得诸葛亮的。
第三,诸葛亮那份非凡的自信让人十分震撼。在这一个用生命和国家兴亡做赌注的时刻,诸葛亮潇洒让人感觉到他那份超人的自信,一切都象是在他计划之中一样。司马懿的疑虑也是因为诸葛亮的自信。

司马懿引大军15万向 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诸葛亮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简介
三国时期:诸葛亮驻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讯,又知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
兵至城下,见状大疑,又素知诸葛亮谨慎,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
首先
体现了诸葛亮在知道司马懿杀过来的时候急中生智想出摆空城的计策,使得司马懿不敢入城,“一生谨慎今求险”更表现了诸葛亮更胜司马懿的无匹智慧。
其次,体现可诸葛亮作为主帅的沉着和冷静,并且在城楼上弹琴时的那份沉着更是显得诸葛亮的。
第三,诸葛亮那份非凡的自信让人十分震撼。在这一个用生命和国家兴亡做赌注的时刻,诸葛亮潇洒让人感觉到他那份超人的自信,一切都象是在他计划之中一样。司马懿的疑虑也是因为诸葛亮的自信。


《三国演义》空城计是哪一集?
空城计是第71集。《三国演义》第71集:第七十一集:空城退敌 马谡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不依诸葛亮事先叮嘱,又不接受王平劝阻,硬搬兵法,非要屯兵山上,以致被司马懿、张郃打败,街亭失守。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料司马会乘胜来攻,立即作好大军撤退安排。他命关兴、张苞各领三千兵马沿小路而进,如遇...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缩写是什么???
蜀相诸葛亮命马谡驻守失利。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此时西城乃空城,兵卒寥寥,孔明心生一计,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每个门派几个兵士扮作平民扫街。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退兵。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概括下步骤是这样子 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

空城计是多少回?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是一种“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斗的紧急关头和某方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 怕...

《空城计》的文言文全文是什么?
白宣帝知道后,深深得感到遗憾。明罗贯中据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系民间传说)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其情节为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是后人装在诸葛亮身上的。而历史上真正空城计,出现在南北朝的刘宋时期。那是宋文帝刘义隆在位的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那时,占据北方的是北魏拓拔氏贵族,在南方的是刘裕建立的宋朝。在如今山东省北部,沿着黄河,便是北魏和宋的边界,黄河南岸的济南郡则是边境的要地。这...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如下: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 万,往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

三国演义诸葛亮空城计针对谁
诸葛亮空城计针对的是司马懿。诸葛亮错用马谡,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之后,魏军守将司马懿乘胜追击,亲帅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进发,而诸葛亮因为来不及撤退,便与身边的一帮文官滞留在了西城。眼见司马懿大军就要行至眼前,诸葛亮却依旧泰然自若,先安抚了城中的群臣,之后令士兵藏起旌旗,大...

《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是第几回?
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三国演义》区区数百字,便把诸葛孔明料敌如神、司马懿智欠一筹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

空城计里的主人公是谁
问题五:刮骨疗毒、火烧赤壁、空城计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三国演义里面 刮骨疗伤是关羽 火烧赤壁是诸葛亮和周瑜一起 空城计是诸葛亮 正史里面 刮骨疗伤是关羽 火烧赤壁是周瑜 空城计没有记载(空城计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主人公有多种说法,正史里面没有记载)满意请采纳 问题六:调虎离山的主人公是谁?

三国中,真的有空城计吗?
虽然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但在三国时期确确实实是有人使用过空城计。一、吴国的顶梁柱陆逊曾使过一次空城计。公元234年,诸葛亮开始第五次北伐,因吴蜀是联盟,东吴为策应诸葛亮也开始北伐,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击合肥新城。孙权屡次派兵攻打新城,但由于魏将张颖力战拒守,一直不能攻克,这个时候吴军...

广灵县15641195665: 三国演义概括空城计的主要内容 -
荀侄暖宫: 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扫地,耳听诸葛亮琴声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自退二十里路观察.及至探明实情返回时,赵云率大军已到,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广灵县15641195665: 三顾茅庐、空城计的主要内容概括 -
荀侄暖宫:[答案]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

广灵县15641195665: 求三国演义 50字概括空城计 -
荀侄暖宫: 马谡失守街亭,司马懿大军冲往西城 , 诸葛亮2500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所以退兵.

广灵县15641195665: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故事概括要把主要内容写清楚,不超过100字~ -
荀侄暖宫:[答案] 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

广灵县15641195665: 三国演义 95回 空城计 概括课文的情节 -
荀侄暖宫: 本文故事情节可以概括为以下: 开端(1段):司马懿率军来夺西城——兵临城下 发展(2段):孔明急中设空城计——临危施计 高潮(3、4):司马懿面对空城退兵——司马中计 结局(5、6段):孔明为众官解释施计原因——孔明释计

广灵县15641195665: 三国演义空城计概括` 100字左右 -
荀侄暖宫:[答案] 魏国以司马懿领军进攻街亭,蜀相诸葛亮命马谡驻守失利.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此时西城乃空城,兵卒寥寥,孔明心生一计,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每个门派几个兵士扮作平民扫街.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退兵.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

广灵县15641195665: 三国演义空城计 内容概括100字左右 主要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
荀侄暖宫:[答案] 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

广灵县15641195665: 速求《三国演义中》中空城计的情节概括 -
荀侄暖宫: 一天,司马懿带军去攻诸葛亮的城,诸葛亮军好小,司马懿好多,诸葛亮决定大开城门,叫两个小孩帮他扑扇,自己弹琴. 司马懿军来后,见城门大开,诸葛亮还在城楼上弹琴,当中可能有埋伏,司马懿害怕了,就带兵离开了满意请采纳

广灵县15641195665: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这一情节.(3分) -
荀侄暖宫:[答案]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解析...

广灵县15641195665: 空诚计的主要内容 -
荀侄暖宫: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但此计切误多次使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