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i

作者&投稿:狄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登飞来峰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报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望采纳

  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简析】:
  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
  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人需要有高瞻远瞩,胸怀宽阔,不是困难,勇于改革的豪迈气魄和坚强意志。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扩展资料

登飞来峰这首诗,与唐人王之涣的《登鹤雀楼》的意思有一些相近的地方。王之涣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欲登之志,而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却又是登上之感。

可是两诗的艺术情趣是不同的,《登鹳雀楼》给人以力量的奋发,鼓舞人们积极向上,而《登飞来峰》却给人以哲理的深思,激起人们对登棱观感助无穷品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飞来峰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yy安石的《登飞来峰》讲述了他自己的内心感受,“飞来峰上千寻塔”人总是向高处爬,当你爬到峰的高处,把眼光放远点,你会看到与地面不一样的景物。这句话喻指人们应有较高的理想,要勇于追求。

“闻说鸡鸣见日升”每天太阳升起,听到鸡在鸣叫,不管昨日你是否倒霉,世界都不会因你而变化,太阳照常在东方升起,一样听到鸡在鸣叫,所在我们每一个都不应留守昨天,应展开你的怀抱,珍惜今天的美好,期待明天的到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人生当中有太多太多的困难和挫折,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俗话说得好,“风雨之后才见彩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人的话常常想起,又有谁做到呢?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遮敝了眼,要剥开云雾,看清前方的路。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登飞来峰细品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对于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于读者,这是引入向上的启示。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越州(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细品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对于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于读者,这是引入向上的启示。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越州(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的作者是谁,写了什么内容?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鸡鸣 日升 千寻塔 飞来山 这是一首通过描绘风景来抒写抱负的诗。前两句竭力形容山塔的高耸,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后两句,形象地揭示“站得高,看得远”...

阅读登飞来峰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浮云”一词的寓意是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这首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听说在这里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太 阳升起。不...

王安石《登飞来峰》如何通过写景和用典表达深刻哲理?
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诗人以“千寻”之笔,描绘了飞来峰上古塔的高峻,象征着自己的立足点高远,显示出对改革大志的坚定与信心。首句极写登临的艰难,次句则通过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象,烘托出诗人朝气蓬勃的胸怀。诗的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寓意深刻。这里的“浮云...

登飞来峰揭示了什么人生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

登飞来峰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这首诗,主要是告诉人们只要勇于攀登就能够克服困难.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登飞来峰》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这是作者登高所感,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拔云见日.高瞻远曙,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给读者以向上的启示> 公元l050年夏天,30岁的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做知县,任期满后回故乡江西临川,路过杭州时,登上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登飞来峰》。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

登飞来峰,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

登飞来峰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只有登上“飞来峰上千寻...

《登飞来峰》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手法:借景抒情; 揭示了的人生哲理: 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景泰县19223167697: 登飞来峰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
萧治小青: 这首诗,主要是告诉人们只要勇于攀登就能够克服困难. 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体裁】:七言绝句

景泰县19223167697: 读完《登飞来峰》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
萧治小青: 告诉我们要敢于创新,不为眼前的坎坷所阻挡步伐,要心胸开阔的去追求真理.

景泰县19223167697: 《登飞来峰》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
萧治小青:[答案] 这首诗,主要是告诉人们只要勇于攀登就能够克服困难. 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景泰县19223167697: 《登飞来峰》揭示了什么人生哲理 -
萧治小青: 诗人登上飞来峰,顿觉视野开阔,胸襟宽广,豪情万丈.末二句寓哲理于形象,见宋诗理趣之特色.“浮云”是具有比喻内涵的意象,比喻障碍、阻隔之类的事物.“不畏”是诗中的主题词,表示一种坚定执著的追求态度.“身在最高层”,象征人生期待之高远.作者高瞻远瞩的胸怀和坚毅无畏的气概跃然纸上.

景泰县19223167697: 《登飞来峰》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
萧治小青: 这是作者登高所感,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拔云见日.高瞻远曙,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给读者以向上的启示> 公元l050年夏天,30岁的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做知县,任期满后回故乡江西临川,路过杭州时,登上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写...

景泰县19223167697: 登飞来峰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i -
萧治小青: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景泰县19223167697: 登飞来峰 揭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
萧治小青: 每一个都有梦想,一生中有许多困难与挫折,是否能闯过难关,就得看你自己了.一个挫折代表一个转折,人生有多个呢?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讲述了他自己的内心感受,“飞来峰上千寻塔”人总是向高处爬,当你爬到峰的高处,把眼光放...

景泰县19223167697: 登飞来峰 揭示了什么人生哲理要简洁的 -
萧治小青:[答案]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要看站得高,看长远一点.

景泰县19223167697: 登飞来峰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
萧治小青: 要勇于攀登,俯视一切困难,站得高看得远.

景泰县19223167697: 《登飞来峰》这首诗领悟了哪些人生哲理?
萧治小青:《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皇佑二年(1050),作者在浙江知鄞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 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