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古文练习(七上第五课)

作者&投稿:沙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5课古文意思是?~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这是老师给我的 你看吧 一定考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 颈,脖颈.强:通“僵”,僵硬.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5、兴正浓兴: 兴,兴趣6、方出神方: 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填空并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5、子曰:“ , 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6、子曰:“岁寒,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七年级上册: 3、山市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案)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2、层层指数 数,数数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形状不一.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二、翻译句子.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唐―― 李白)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答、俄而:片刻. 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2、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去:离开. 乃: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期:约定 . 委:舍弃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引:拉 . 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 答、“不”通“否”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集:集会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七年级上册:5、智子疑邻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2、智子疑邻 智:聪明.这里是“以……为聪明”3、不筑 筑:修补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6、塞翁失马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2、人皆吊之 吊:慰问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4、居数月 居:过,经过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二、中心思想: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4.《论语》: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⑧《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⑩《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⑾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论语十则》①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十则》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1《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2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13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4《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15《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16《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8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9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任不习乎?”,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任重而道远.”2、《观沧海》曹操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解 释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夏衍《解放思想团结前进》:“来考察我们过去用惯了的文艺理论,而不能~。”
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
刻舟求剑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FS:

《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好像是《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反回家拿尺寸,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o)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以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日:“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郑人买履 ( zhèng rén mǎi lǚ )
解 释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灯 谜 河南人买鞋

典故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且置——且,将要。置,购买。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至之市——至,到。之,往,去。市,集市。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中心思想
《郑人置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尺码,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刻舟求剑》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o)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以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日:“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寓言不只.名称知道,《郑人买屡》是《韩非子》中的《外储说左上》


沪教版7年级文言文
2. 沪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所有要背的 六年级上册(试用版) 11、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12、两小儿辩日(《列子》) 21、陋室铭(刘禹锡...七年级下册(试验本)第一单元亲近自然1、山中访友(李汉荣) 2、开花的课桌(王连明)3、草虫的村落(郭枫) 4、芦花(德富芦花)5、溪水(苏雪林) 6、你一...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4. 求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古文 人教版第一单元1 在山边的那边2 走一步,再走一步3 生命 生命4 紫藤萝瀑布5 童趣单元综合练习第二单元6 理想7 短文两篇8 人生寓言(节选)9 我的信念10 《论语》十则第三单元11 春12 济南的冬天13 山中访友14 秋天15 古代诗歌五首单元综合练习第四单元16 化石吟17 看云识...

七年级上册后三单元文言文阅读
1. 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文言文试题归钺早丧母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

初一语文文言文《卖油翁》
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2. 七年级上学期(上册) 语文七单元古文 《卖油翁》书下注释 语文书 卖油的老翁 陈尧咨...

古文言文训练
3. 求10篇文言文练习题目+解答 高中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包括原文、题目及答案,10篇的话一次发不完的,这次只能发7篇了,希望你能够满意。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白孝德为李光弼偏将。 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自恃,举足加马鬣上,谩骂光弼。 光弼登城望之,顾诸将曰...

人教版初一上下册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与古诗词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夕阳早已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祝你期末考好。 2. 人教版七年级上所有文言文7首和古诗14首 《观沧海》曹操(七上课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七年级上全册古诗文默写
七上古诗词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 。2. ,江春入旧年。3.老骥伏枥,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 ; ,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6.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初一语文上册必背篇目文言文
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要背诵的古文有哪些 初一上学期:第05课:童趣 第10课:《论语》十则 第14课:秋天 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第20课:山市 第24课:诗两首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 要重点背诵的:上学期:第05课:童趣 第20课:山市1山中杂诗 2竹里馆 3峨眉山月歌 4春夜洛城闻笛...

七年级上册必考古诗文言文有哪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下面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9年级古诗文60篇:1关雎(关关雎鸠)《诗经》2蒹葭(蒹葭苍苍)《诗经》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4观沧海(东临...

夏邑县17265405149: 初一古文练习(七上第五课) -
籍颖妙纳: 寓言不只.名称知道,《郑人买屡》是《韩非子》中的《外储说左上》

夏邑县17265405149: 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的文言文《童趣》 的意思. -
籍颖妙纳: 我回忆童年时,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看到最细微的事物,(每当)见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成群的飞,嗡嗡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

夏邑县17265405149: 初中七年级上文言文专项训练,急!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 -
籍颖妙纳:[答案]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黄鲁...

夏邑县17265405149: 初一语文课文第五课背影课后练习题1、朱自清的背影拥有几代读者.今天读这篇文章,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是文中动人的一幕,请... -
籍颖妙纳:[答案] 初中习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上,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 段落结构: 开头破题——点题 ...

夏邑县17265405149: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列子学射》 -
籍颖妙纳:[答案] 原文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④中者乎?”对⑤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 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

夏邑县17265405149: 文言文的一词多义(七年级上册第五课 童趣)观: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察:明察秋毫( ) 必细查其纹理( )神:定神细视( ) 神游其中( )... -
籍颖妙纳:[答案] 观:昂首观之(观看 ) 作青云白鹤观( 景象)察:明察秋毫( 视力好) 必细查其纹理(观察 )神:定神细视( 精神) 神游其中( 神智)时:余忆童稚时( 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那时 )以:徐喷以烟(用 ) 以丛草...

夏邑县17265405149: 文言文的一词多义(七年级上册第五课 童趣) -
籍颖妙纳: 观:昂首观之(观看 ) 作青云白鹤观( 景象) 察:明察秋毫( 视力好) 必细查其纹理(观察 ) 神:定神细视( 精神) 神游其中( 神智) 时:余忆童稚时( 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那时 ) 以:徐喷以烟(用 ) 以丛草为林( 把)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的 ) 项为之强(这 ) 为: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林(比做)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夏邑县17265405149: 语文初一古文练习
籍颖妙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夏邑县17265405149: 初一语文上册第15课观沧海 -
籍颖妙纳: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夏邑县17265405149: 阅读题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童趣1.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__________”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 -
籍颖妙纳:[答案] 很高兴为您回答问题!1、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