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查找汉字所有资料

作者&投稿:单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帮我找一找关于汉字的资料~

中国汉族人民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一个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音义。汉字本身有一定的严谨的结构规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统性。尽管汉语方言比较分歧,可是用汉字写下的书面语言,南北各地的人都能看得懂,虽然古今语音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商周的古文和由秦汉传下来的古书现在仍然能读得懂。这不是其他民族的文字所能相比的。
汉字的产生 汉字有极悠久的历史。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还难以确切断定。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距今当在四五千年以上,应当在新石器时代。
汉字形体的演变 商代的文字见之于卜辞和铜器铭文的已经不是图画,而是一种笔画简单的记录语言的符号了。秦灭六国以后,李斯倡议进行统一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于是有小篆。小篆是由商周文字发展而成的,隶书是由简略的篆书发展而成的。到了汉代,隶书不断发展,成为日常应用的字体。在汉代隶书开始发展的时期,又有了草书。到魏晋时代有了真书。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趋向是由繁难变为简易。
汉字的结构 汉字是方块式的文字,有的是独体字,有的是合体字。独体字来源于图画式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在汉字总体内,独体字很少,合体字占90%以上,而合体字中以形声字占绝对多数。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是一种表意注音的音节文字,每一个汉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一个字不一定就是一个词,它可能只是构成一个词的词素(或称语素),它只代表整个词的一个音节。汉字虽然是音节文字,但是汉字本身不能确切地表示语音。汉字在记录语言时,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用法,是不能随便写的。写错了就称为写白字。
汉字的增繁与简化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有3300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包括4.7万多字。实际上日常使用的字不过六七千而已。由繁复趋向简化,这是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但不能违背约定俗成的原则。随意简化,就失去作为交流思想工具的作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整理异体字和制定简化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重大作用。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gkyzzJFgMUdwlWLPz88vA
提取码: qn36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神奇的汉字故事

汉字(Chinese character)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仓颉造字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 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幺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但鬼为什幺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
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子雨奖励仓颉。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从白水县城出发,沿渭(南)清(涧)公路下洛河,然后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吉普车在高原的沟岔间跑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来到了仓颉庙所在的史官村。这座已有1800余年历史的仓颉庙已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颉陵在吴村西侧,与仓颉庙西东相望,是一个高五米的大土丘。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存。陵前翁仲,石狮俱存,并建有石坊,上书“仓颉”二字。仓颉庙,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刻记载,“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如今看到的仓颉庙是明清时的建筑,占地约两千七百平方米,座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对,雕刻精美雅致;山门、二门皆为硬山式建筑,拜殿、正殿和寝阁大方美观。还有明代名人篆额题联和仓颉夫妇的石雕。庙内碑刻林立,松柏苍翠,杨柳依依,楼台亭阁鳞次栉比,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在使用汉语的地区,大都使用两种规范汉字,分别是繁体中文(繁体字)和简体中文(简体字)。 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通常说来,两种汉字书写系统虽然有差异,常用汉字的个体差异不到25%。

由于汉字书写复杂,“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目前汉字系统已经基本稳定,但汉字的规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继续进行。

造字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的结构
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欧语系是一维文字)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

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中文的铀字,就是近代为了表现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如同样是“心跟亡”的合体,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导致不同含义;文字右边有“乂”这个字的部件,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对左边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发现),如果右手上面拿东西就变成“攵”,有这个字根的,几乎都是攻击性或是用暴力达成某件事,例如攻、败、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
(汉字书法):“国”这个字的笔画汉字有各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即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体,汉字的字形不一样。
规整的字体(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笑”、“尖”;左右结构,如“词”、“科”;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回”;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各种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没有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一命)“呜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该国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线,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本身不表音,自汉朝到20世纪汉字在数量上、写法上虽有变迁,但无法看出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有学者经研究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发音为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类似今日的韩、日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原因来自中国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发音。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汉字使用国也有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大陆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于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于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áng”,后者为“ló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文组成的最小单位。

语素是汉文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于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语素,比如“我”,类比于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现经白话文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语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语素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词语包括语素和若干个语素形成的短语。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百个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种事物的上万汉字;几千个常用字,又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而从古文的角度来看,用字本义,比起五四白话文运动以降过度依赖词语,会来的精确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复先生就提畅精确使用汉字的复古作为。

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目前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的国家标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录可考证之繁简、日、韩语汉字共76,067个,但并不普及,只有在户政系统等少数环境使用。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GB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而早期的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而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学习的困难,单一汉字能表示的意义有限,于是有许多单一的汉语意义是用汉语词语表示,例如常见的双字词。目前汉语书写的发展多朝向造新词而非造新字。

汉字编码系统
为进行信息交换,各汉字使用地区都制订了一系列汉字字符集标准。
国标码(“国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简称)在中国大陆使用。GB2312收录6763个汉字,GBK收录20912个汉字,最新的GB18030收录27533个汉字。

BIG5码。收录13053个汉字。在台湾和香港使用的一字节或两字节编码。

Unicode并不被中国政府很好的接受。中国政府要求在中国大陆出售的软件必须支持GB18030编码。

在国际通信化和软件设计领域,CJK编码收集了汉语、日语、韩语中的汉字集。
关于Unicode:由于各国国家标准字集所收的汉字字数、常用字的差异,虽然象中国两岸GB/BIG5字集常用字基本类似,转换后阅读并不成问题,但是这种编码转换的混乱关系,对文字交流始终是一种障碍。因此相关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和文字工作者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在93年完成了包含中日韩(CJK)汉字的Unicode汉字标准ISO10646.1。Unicode是完全双字节表示的多国文字编码体系,编码空间0x0000-0xFFFF。ISO10646.1汉字标准使用编码0x4E00-9FA5,共包含20902个汉字。其中:大陆(S)提出的汉字17124个,台湾(T)提出的汉字17258个;S与T的并集,即中国(C)提出的汉字为20158个。日本(J)提出的汉字为12157个,中国未提出的690个(Ja);韩国(K)提出的汉字为7477个,其中中国未提出的90个(Ka);Ja与Ka并集共744字。支持Unicode编码的相关电脑系统软件,如Unix,Win95已有推出,但是由于Unicode的ASCII码是用双字节编码(即一般电脑系统中的单字节ASCII码前加0x00),同时其汉字编码与各国的现有编码也不兼容,造成现有的软件和数据不能直接使用,所以目前完全使用Unicode软件系统的用户并不多,大多数只将它此作为一个国际语言编码标准来使用。

汉字[Chinese characters] 记录汉语的文字。现用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演变而来: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朝鲜、越南、日本曾使用汉字千余年。[日]假名kana(日语的字母, 由汉字简化而来)〔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

而后来日本文字改革,现在日本所使用的汉字(Sinico-Japanese)除了繁体中文以外还有像竜 気等中国古代所用汉字。

还有一些自己修改的别字错字形成的特殊日本汉字。

笔画最多的汉字
使用的汉语中邉面的biang是笔画最多的汉字,共有57笔
biangbiang面是源于陕西的一种面,现在也是一家面馆的品牌,还在使用这个字,但这个字字典中查不到biang字的写法
http://image.space.rakuten.co.jp/lg01/00/0000100800/05/img6f3a9af21ye78c.jpeg
现代汉语中笔画最多的汉字是 齉nàng
意思是鼻塞而阐述不清 这个字“只有”36 画
另外,象“𪚥”(四个“龙”组成)等字,有64画,但不常用。(音zhé,同“讋”)

汉字的发展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
汉字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字型,即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因为是刻写在形状各异的甲骨片上,刻写后也不好改动,所以先人们顺势就章,一气呵成。整体效果或规矩整齐、错落有致,或变化多姿、随意大气,体现了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性。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到了汉代,汉承秦制,中央集权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汉武帝雄才大略,东征西伐,不断扩大中央帝国的版图,为保边疆的永安,建立了屯兵制,这屯兵制使得中国文化在边疆迅速地传播和扎根。同样也对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小篆又逐渐简化演变成为隶书,史称“隶变”。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小篆繁杂难写,有变革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本质原因是与中国人书写的工具毛笔的发明和普及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毛笔的书写形式把篆书的图画性进行了方正平直化的变革,使图画性质的汉字转向抽象化,并初步形成了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的笔画特点及方块字形的外形特征。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

汉字字体
目前可将各类汉字的字体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从宋代活字印刷发展起来的宋体、黑体(包括粗、细等线体)等;第二类是由书法演变而来的字体,如楷体、仿宋体、行楷、隶体、魏体、舒体、颜体、瘦金体以及钢笔书写的字体等;第三类是属于美术字体,如综艺、美黑、琥珀、水柱等。其他字体多是属于以上三类字体的变异,例如:由宋体演变的大标宋、小标宋、报宋、长宋、中宋、姚体等;由黑体演变而成的大黑、平黑、粗黑、等线体(包括粗、中、细等线体,后又演变出粗、准、细圆体)等;由楷体、仿宋体等演变而来的中楷和细仿宋等;由黑体和宋体演变而来的美黑;由隶体演变而来的隶变体等。

http://bk.baidu.com/view/1712.htm


帮我找一找关于汉字的资料
解析:中国汉族人民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一个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音义。汉字本身有一定的严谨的结构规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统性。尽管汉语方言比较分歧,可是用汉字写下的书面语言,南北各地的人都能看得...

谁帮我找100个我不认识的汉字
俾畀弼苾龌龊猥晟嗔绥仄箧昱莞烜琅毋鑫淼涤秽喙楷匿吏兮汐瑕疵醇羲……饶了我吧…实在想不出来了…这些都是我一个一个字打的…还是用手机耶……

按偏旁部首查字典
2、例如木是树的部首,田是产的部首,言是语的部首。通过理解汉字的构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记忆汉字,减小学习难度。三、偏旁部首查字典的优势:1、快速查找汉字:偏旁部首查字典能够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目标汉字,缩短了查找时间。2、丰富汉字知识:借助偏旁部首查字典,我们可以更...

乄,希望你能帮我。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学习汉字的重要性 不管科技发展到什么地步,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不能舍弃。因为中国的汉字演变史,就是中华文明的进步史,它承载...

汉字中的有些字,从字面上就能大概知道它的意思,谁能帮我想想有哪些?
歪、孬、甜、

字典查字偏旁部首
字典查字偏旁部首是一种检字方法,可以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来查找汉字。偏旁部首是汉字的基本构件,具有一定的含义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在字典中,每个汉字都会标注其所属的偏旁部首,我们可以根据偏旁部首来查找汉字。例如,如果我们想查找“跑”这个汉字,可以首先找到“足”这个偏旁部首,...

请大家帮我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gkyzzJFgMUdwlWLPz88vA 提取码: qn36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神奇的汉字故事

憨的部首是什么再查几画
部首查字法是一种汉字查询方法,通过查找汉字的部首(偏旁部首)来确定其笔画和音序。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查找和理解生僻汉字。在本教程中,我将详细介绍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和技巧。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通常位于汉字的左边或上边。每个部首都有一个名称,而且通常与其形状或含义相关。例如,水部...

能10分钟左右帮我做看拼音写汉字的请进来
顷刻间 jǐnɡ rán yǒu xù wēi rán yì lì yīn sēn kě bù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阴森可怖 有些不知道了,你看的时候注意一下,有些没写,我只会这些了,而且你写的时候注意一下,可能和你们课本上的不一样 ...

部首查字法步骤
部首查字法的优势:1、提高查找效率:部首查字法是一种非常快速、高效的汉字查找方法。与逐页查找或拼音查找等方法相比,部首查字法可以快速地定位到所要查找的汉字的部首,从而节省查找时间。在需要查找大量汉字时,部首查字法的效率优势更加明显。2、增强对汉字结构的理解:部首查字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

开原市15973252687: 帮我找一找关于汉字的资料 -
主父嵇悦康: 中国汉族人民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一个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音义.汉字本身有一定的严谨的结构规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统性.尽管...

开原市15973252687: 帮帮忙,找一点汉字的资料~! -
主父嵇悦康: 汉字的历史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

开原市15973252687: 哪个哥哥或姐姐帮我找一下 古代文字 的资料啊??? 拜托了!!! -
主父嵇悦康: 汉字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

开原市15973252687: 谁有汉字来历资料、汉字的起源 -
主父嵇悦康: 编辑本段]【汉字的发展】 1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

开原市15973252687: 请问谁有文字的来历和资料??
主父嵇悦康: http://baike.baidu.com/view/32894.htm 文字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有30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汉字的发展可...

开原市15973252687: 汉字演变的资料 -
主父嵇悦康: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可是,大家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来的吗?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汉字的历史. 有这...

开原市15973252687: 哪里能找到关于中国历史文字的准确资料?拜托各位了 3Q -
主父嵇悦康: 现代人对古代各国的历史的了解,主要靠的是文字的记述的资料.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世界别的地方发现的古代文字,主要有三种: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使用的图画式的象形文字,...

开原市15973252687: 我要找八笔画的所有汉字我要找八笔画的所有汉字,谁能帮忙?谢谢! -
主父嵇悦康:[答案] 你确定要八画所有的吗?据我翻我家字典,那没有一千都有八百个字了,我还是挑些给你参考吧. 玮、玫、玟、青、林、松、枫、若、苹、苗、英、苑、杰、雨、奇、贤、非、明、昙、昆、昌、迪、岱、炜、泫、泓、泽、宗、...

开原市15973252687: 谁能帮我找出所有带有马字旁的所有汉字吗? -
主父嵇悦康: word中,输入“马”字,选中它,点击“插入-符号”,可见到所有马字旁的汉字了.

开原市15973252687: 谁能帮我查一查汉字的资料?
主父嵇悦康: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2.htm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