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复习 线索

作者&投稿:并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历史的知识点线索梳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中国早期(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背景: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控制地区辽阔。
一、分封制
1、目的:根本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其次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
2、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②诸侯的权利义务: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③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3、性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4、特点:①规定了周王与诸侯间的权利和义务,“土地和人民”“义务”是联系周天子和诸侯的纽带;②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③分封对象多元化;④层层分封。
5、作用:①稳定政局,镇抚各族,巩固统治,拓展疆域,使西周强盛。
②各封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西周贵州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6、遭到破坏:①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根源:生产力发展)

二、宗法制
1、目的:简单说即宗族的法规。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庶嫡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根本:巩固分封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直接:解决贵族间权力、土地和财产的争夺的矛盾。)
2、宗法制的内容: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大、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
②诸侯和大夫等具有双重身份。
③由血统关系亲疏,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的宗法等级。
3、主要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③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实质:按照父系血统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4、作用:①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稳固秩序;巩
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之一,在封建社会是统治者
享受特权的凭借;强化王权,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地位。 ②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
今天。
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
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
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有较大的影响。
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
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
带作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较强,妨碍了近
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两者之间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
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的统一)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
①社会经济发展;
②民族融合的加强;①②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③通过春秋战国诸候争霸,出现了区域统一的局面;
④战乱造成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主观条件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商鞅变法又比较彻底,故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②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重用李斯等大臣;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
2、秦统一的过程:
①灭六国。BC221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
②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直道;筑长城;边防驻军。
③征百越:修灵渠,置岭南郡等,统一岭南地区。
④入西南:修“五尺道” ,任命官吏。
3、秦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分裂战乱,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②为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定生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④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1、海内为郡县 :地方实行郡县制(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其最大的差别是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秦朝的官僚机构(中央机构)
(1)皇帝制确立: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家天下)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三公九卿” (三公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最终使军车大权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不得世袭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三公九卿分工精细,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互相牵制,有助于管治全国和巩固政权。
3、“汉承秦制”: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正确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相对于中央和地方关系而言,全国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
2、条件:
①小农经济的特点决定(经济根源)。
②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思想基础)。
③灭六国,统天下,秦始皇个人才略。
3、作用:
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A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B促进经济的发展(如修水利、重大工程建设); C 保障国防安全; D 促进科技发展; E 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
消极作用: A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B容易产生和延续腐败和专权现象,从而阻碍社会发展;C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4、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
(1)概况:
①汉代:汉武帝频繁换相;形成“中朝”与“外朝”;东汉设“尚书台”
②唐代:特点:三省指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
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三省长官都是
宰相,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
评价: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决策过程中的失误,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应用时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丞相职权地位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作用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
③宋代:设中书门下;又设“参知政事”。
④元朝: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行宰相职权。“二院”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2)特点: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概况:
①秦朝:郡、县两级;
②汉代:西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三级。
③唐代:道、州、县三级;
④宋代:路、州、县三级;
⑤元朝:行省、路、府、州、县;
特点: 是最高地方行政区域,权力受中央节制。
意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两个单列行政区:“腹里”、宣政院辖区。②各民族友好相处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③行省制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⑥明代:承宣布政使司(仍称行省)、府、县三级;
⑦清代:省、道、府、县四级。
(2)特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
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总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不断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地方上的权力逐渐趋于分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理。
这样的体制有利有弊,有利是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友好相处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等;弊端则是地方没有自治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
二、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古代监察体制的演变
(1)秦代:中央有御史大夫,地方上郡设有监御史;
(2)汉代:中央有御史大夫,又创刺史制度监察地方政治。
(3)汉代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如隋唐设御史台,明改为都察院。
2、古代监察体制的局限: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特点: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2、察举制:西汉汉武帝创察举制
(1)目的: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
(2)内容:①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②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③孝廉成为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
(3)作用: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魏晋察举制的发展: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
(1)、背景与目的
南朝末,南北经济的发展,士族势力的衰弱,庶族势力日渐兴起,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政治上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等。
(2)、形成和完善
①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②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③北宋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成为定制)三级,考试实行糊名法。④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规定以四书五经为学校的规范课本和科举考试的内容。⑤清朝:“百日维新”时期,废八股制度,1905年,清末新政中废除了科举制度。
3、科举制度评价
(1)积极作用:①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适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是历史的进步②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吏来源扩大了,有利于政权的巩固。③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统一。⑤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
①它使知识分子致力于四书五经,脱离了实际,禁锢和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②明清时期,科举制成为专制主义箝制了思想,培养奴仆的工具,阻碍了知识分子放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背景: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
社会矛盾更尖锐
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一、明清时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
1、内阁制的形成(明朝)
(1)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原因、影响)
(2)内阁的创立
① 确立和演变;
②特点:助理机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专制;
③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2、军机处的设立(清朝)
(1)背景:①清初的中央机构:②雍正年间西北用兵
(2)军机处的特点 :①“简、速、密” ②皇帝“乾纲独
断”
(3)作用: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加强了君主中央集权。
评价:
利: 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强了
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
济发展,民族融合;
弊:①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
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
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
压迫;
②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③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主要特点?
①专制中央集权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源流分明,沿革清晰;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③人治高于法治;④统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⑤宗法关系的残余影响深远;⑥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维护封建统治
原因 经济根源 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政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思想基础 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董仲舒)
发展 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需要
(1)战国:秦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2)秦: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郡县、颁秦律、焚书坑儒。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修驰道、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西汉: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东汉:扩大尚书台的权力,加强皇权
(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6)北宋:解除禁军将领和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立更戍法;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地方派文臣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集中司法权
(7)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御史台,地方推行行省制
(8)明朝: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后设内阁;设都督府与兵部互相牵制,设厂立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9)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基本矛盾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基本趋势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最终被废除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评价 利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主要),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创造灿烂文明及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抵御外来侵略
弊 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妨碍地方的发展;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
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总之 它在初建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到封建社会晚期,消极的一面则占据主导的地位。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滥觞)—古代希腊
(一)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之先河
1.原因:
(1)地缘因素,环海、多山、没有整块陆地;三洲要冲;地中海式气候(2)经济因素,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民主的经济基础,富有开拓、冒险精神)
(3)政治因素,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城邦政体的形成;
(4)思想因素,平等互利观念;
(5)主观努力,梭伦(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最终确立);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成熟。
城邦:典型特征:小国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达(贵族制)和雅典(民主制) 城邦特点: ①政治: 政治独立自治;频繁交往,关系密切;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民主政治.
②经济:商品经济发达;③文化: 思想文化繁荣
思考: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有什么不同?(1)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独立于 希腊世界;
中国:各诸侯国有同管他们的宗主,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2)希腊:城邦王权衰微,实行较民主的政治;
中国: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
(3)希腊:城邦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
中国:重农抑商。
公民:城邦的成年男子 公民素质 : ①从小接受身心系统训练;②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③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权威;④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1)从君主制到贵族制
贵族制特点:
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变君主制时期的终身制为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贵族制与君主制的不同:是集体领导;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实行任期制和选举制)
作用:为进一步向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
(2)梭伦改革(BC594)-----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背景: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措施:
a、经济上: ①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
②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b、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新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改革的特点:“公平”、“中庸”
评价:a、历史局限性: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第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政权利,这种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b、历史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6年)——雅典民主确立措施:
①内容: a、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b、建立“五百人会议”,代表原来的“四百人会议”: c、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 d、制定陶片放逐法。影响:②评价: a、雅典国家最终形成。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4)“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表现)措施:
(1)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权力充分; ①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②五百人会议成员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政权;(3)公职津贴;(4)贵族会议权力几乎丧失殆尽,只处理一些与宗教事务。▲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民主政治的目的:凝聚力量、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夺取财富与奴隶。
▲民主制的得失:①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是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的极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极大地促进了雅典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②失:(1)民主范围: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2)性质: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3)不确定性:当城邦政治日益复杂化的时候,这种民主极有可能失去效力,而沦为不讲是非原则的暴民政治。 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第二课:古代罗马政治文明
罗马法的定义: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广义: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地区的法律制度;狭义:指罗马公民法。特点:随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有明显的阶段性: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
▲古罗马的政治变迁:政治体制的演变: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1)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3世纪早期,统一意大利半岛。
(2)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1世纪后期,成为建立三十多个行省的庞大帝国
(3)395年,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西476年灭亡,东1453年灭亡。
一:罗马法的发展演变1、公民法(1)概念: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2)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3)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BC449 ①背景:习惯法;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成文法。②颁布:公元前499年,立法委员会
③ 内容(略)④评价: 积极: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贵族专横,打破法律知识的垄断,维护了平民的利益,罗马法的起点;局限: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法规。2、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1)背景:①②③
(2)产生:大概产生于共和国到帝国过渡过程中
(3)特点:
①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②不触动原有公民体系,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③简法灵活而有实用有效,
④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核心内容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意义: 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自然法 (1)概念: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2)提出:西塞罗(自然法之父)(3)意义:
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二:罗马法的意义1、对当时的罗马而言: ①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②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③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的紧张程度;④有利于罗马社会的长治久安。
2、对后世而言: ①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曾两度掀起热潮;②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③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罗马法实质:(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维护奴隶制度)▲对比同时期的中西世界,你发现它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有哪些区别?中国:君主专制,独裁统治,人治色彩浓。
西方:贵族制或民主制,法治观念强些。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约束政府的权力,保障人民的权利,调节和缓和社会矛盾。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
中国古代 世界古代
地理环境 平原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政治文明 政治制度 专制制度 公民集体民主制
政治活动 商鞅变法等
物质文明 经济特征 农业经济,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经济思想 重农抑商 重视商业发展
精神文明 思想发展 儒家思想演变 人文精神的起源
科技文化发展 辉煌的古代科学 逐渐产生近代科学

你首先把中国史部分连成一条线,以时间先后为序,再把世界史穿插进去,找到对应的时间,同一时间段的放在一起记(如果不行就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开记,分而合之)。
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朝代(时间段)的兴衰成败,不外乎就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外交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还有就是分合状态、前朝基础、手工业以及农业的发展情况(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还要记住人民这条主线,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简单的介绍这么多,还有的想起来了再告诉你···
祝你:学习进步!学业有成!在今年09年的高考中考上理想的大学!

1.新航路的开辟
(1)影响:①引起的“商业革命”使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主要商路
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②引起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
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③这场“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行动,从此把人
类融合成为一部整体的历史。④残酷的殖民掠夺从此开始,给亚洲、非洲、拉
丁美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畸形局面,使西欧资
本主义的发展具备了原始积累。⑤新航路开辟后,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主
义发展过程中获取原始积累的行为表现,它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却起了把资
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到落后国家、落后地区的作用,为推动近代美
洲文明的进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
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①从背景看,西欧在15
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商品经济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了
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得到快速发展;以人文主义为主要社会思潮
的文艺复兴运动成为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正在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
救出来;他们还重视技术的革新和改进。而同期的中国仍实行重农抑商的经
济政策;并用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儒学思想束缚人们,以维护
和巩固君主专制。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远远没有发展到足以震憾封建统治
的地步;人们不重视科技。②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
威,明成祖力图广加招徕,制造出“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况,以示炫耀;加强与
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
易。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
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③从影响和后果来看,
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
还恢复了朝贡关系。赏赐式的贸易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对中国新的经济形态
的产生未起到直接作用。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
后来因国力衰退而中止。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引
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它还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后来大
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2.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首先,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迫切要求摧毁教会的神
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其次,意大利更直接、更系统
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这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当时的科学、
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资产阶级
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当然,这种思潮也有一定的局限
性,这就是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是全体人类普遍的人性,从而掩
盖了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对立。
(3)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文化运
动。从表面上看是欧洲思想文化界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欧洲资
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它的核心是人
文主义,即要求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倡导资产阶级的自由、人权和自我奋斗
精神。
(4)历史意义:①给予封建思想以沉重打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
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反封建斗争的高涨。为新航路开
辟以及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③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
文明的新篇章,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5)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又叫实
验科学,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②文
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中世
纪流行的天文学观点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
基础。德意志学者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科学家伽
利略注重实验和实践,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他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性。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太阳中心说”,并提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
限的,没有固定中心。③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布鲁诺、培根等思想
家,他们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为什么说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1)1500年以前的世界基本上处于闭塞的状态,新旧大陆之间更是相互隔
绝的,地理大发现后,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才开始进
行直接的接触。这是人类向全世界连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
(2)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扩张,欧洲贸
易才走出地中海狭小的范围而扩大到全世界,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
动场所,从而促进了欧洲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
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在1500年以后的100年中,西欧人在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同时,也在文
化、思想、宗教及政治领域完成了重大的变革,而这些变革都象征着资本主义
曙光的来临。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前社会经济的变化:①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兴起和发展:从制呢业
扩展到采煤、炼铁和造船。②资本主义农业的出现:“圈地运动”使农民贫困
化,成为雇佣工人,但导致了资本主义农牧场的出现和发展。③海外贸易的开
始: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④资本原始积累加速:海外贸
易与海外掠夺,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2)革命前阶级关系的变化:①新兴资产阶级形成:金融家、大商人和手工
工场主实力大增。②新贵族出现:经营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和牧场的贵族,与
资产阶级有共同的利益。③封建王朝加强专制统治,旧贵族势力减弱,农民不
断转化为雇佣工人。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其成因:①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领
导。成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影响小,而新贵族力
量大,政治影响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当时的根本利益相同。②革命经历了
曲折反复的过程。从内战初期失利到打败王军,从共和国建立到斯图亚特王
朝复辟。成因:资产阶级、新贵族自己的妥协性;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而反扑。
③披着宗教外衣进行。成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缺乏理论指导;新贵族改
革后在英国广泛传播,影响大。
5.欧洲的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性质: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为了向封建阶级夺取政权,确立资本主义统治而做的舆
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启蒙运动在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法国成为
启蒙运动的中心,到60年代达到高潮。
(2)启蒙运动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①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
洲的普遍发展。②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资
产阶级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他们迫切要求改变有钱无权、经济受到政治阻碍的
现状,为迎接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他们需要有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武器。③自
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桎梏人们心灵的神权统治和蒙昧主义,促进人们解
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了人们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文明和幸福的信心。④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方面冲破了神学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
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
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⑤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腐朽,封建统治陷入全
面危机,加上教会日益腐败,致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3)特征:强调理性思考,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批判专制主
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定,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
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
(4)主要学说: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5)影响: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思想的学
说在欧美传播,对欧美资产阶级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鼓舞了亚洲的仁人志士
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6)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①文艺复兴运动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发展,封建教会神学统治人
民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们反对的主要是宗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的幸福。
②启蒙运动则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国封建君主改革强化了专制主
义的背景下兴起的,因此它反对的是封建专制主义,追求的是自由平等。
联系: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
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
对法国和欧洲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其活动既有
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侵略掠夺其他各国人民的消极一面。尽管拿
破仑帝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纵观其一生的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应
是主要的。
积极作用有:①对内,夺取政权后,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建立资产阶级正常
统治秩序;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颁布
《民法典》等,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建立中学、大学,培养人才,鼓励科学研
究和技术教育。②对外,他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又把大革命
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消极作用有:①对内,长期的战争,造成法国经济严重困难,阻碍了法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②对外,后期所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
夺了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7.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是近代早期民族独立运动,是北美人民为挣脱英国的殖民
统治,求得民族独立与解放而进行的战争。战争的对象是英国殖民统治者,战
争的目的是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因此,这场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
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从本质上讲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这是因为:第一,
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南方的种植园主阶级充当了这次革命的领导阶级;
第二,导致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阻碍其
发展的英国殖民统治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第三,战争的结局是打破了殖民统
治,为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8.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所谓早期,是指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革命。主要是指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
(1)其特点有:①它们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美国还是反殖民压
迫,实现民族独立)。此外,并不负担别的什么任务。革命所能做到的是使资
产阶级掌握政权,再用政权这个杠杆以法律为武器,去摧毁封建制度,奠定资
本主义的基本治国原则。②其进程曲折复杂,既有前进甚至超前,又有退缩甚
至退后,随后再引起新的斗争。革命进程体现出来的这一特点,并不难理解。
凡属革命,必定是一场兴师动众运动,任何单一的阶级都不可能独立地进行一
场革命。
(2)由于各阶级、各阶层都受到封建压迫,都有共同的反封建要求,所以在
大资产阶级的领导下形成了反封建大军,作为最早的革命领导力量,大资产阶
级功不可没。与资产阶级同处于领导地位的还有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如英
国的新贵族和法国的自由贵族,他们实质上已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阶级关系的特点就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同一切反封
建阶级、阶层结成了联盟。
专题二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东西方世界
1.关于工业革命
(1)含义:也叫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飞跃,
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
(2)时间: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上半期。首先以英国开
始,后扩展到欧美各国。
(3)标志:开始的标志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完成的标志为机器生产基本取
代手工业,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建立。
(4)影响:一是生产力的革命,二是社会变革。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
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迈进工业文明,工业逐渐控制经济生活,工业资本主义
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②引起了经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
变化。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改变
了原来农业占国民经济绝对优势的产业结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
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在大工业的推动下,人们集中在一些城市或城镇中,
从事相互配合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他们的社会交往、政治文化关系变得极其密
切。③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
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
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形成了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内容。④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
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
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适合于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共
和国制度等相继确立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⑤促进
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
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又一
个迅速发展时期。⑥增强了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力量。随着殖民扩张范围的
扩大,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改变了殖民方式,强占市场和掠夺原料成
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标;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又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
潮。
2.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特别是商业发展水平高是最主要的原因。
资产阶级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如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推行圈地运动和实行
殖民扩张政策等,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批自由劳动力的出
现(来源于圈地运动)、大量资本的积累(来源于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和海外贸
易)、高度发展的手工工场技术等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也是工业革命
的重要条件。
(2)首先爆发了农业革命。由人口增长引起的对商品粮及原料的需求,鼓
励了资产阶级对农业的投资和农业技术的革新,也使圈地运动由私人行为转
为政府行为,由此导致的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原料、自由
劳动力和雄厚的资本。
(3)占有最为广阔的殖民地。殖民扩张及其争霸战争的胜利,既为工业革
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更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广大市场的需求,成
为工业革命的外在动力。
(4)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最高。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
心,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倡导下,英国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如牛顿力学体
系的创立,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领域的突出成就等,这些为工业革命向深度
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革命和改革高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新高潮。这股在
工业革命推动或影响下的进步潮流,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除了障碍,其总体
时代特征可概括为:
(1)是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深入开展而在政治领域内的反映。在工业资
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前提下,旧的上层建筑严重阻碍了
资本主义发展,是出现这次革命和改革浪潮的根本原因。1848年欧洲革命的
影响,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又进一步推动了革命和改革的出
现。
(2)革命和改革的范围广,涉及欧、美、亚三大洲,如欧洲的俄国1861年改
革、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美洲的美国南北战争,亚洲的日本明治维新等。资
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3)具有多样化特征。如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方式多样化,有通过改革的
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俄国和日本,通过统一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
德国和意大利,通过战争方式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等。又如革命和改革
的对象多样化,有封建农奴制度、封建专制制度,也有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还
有手工工场时期的上层建筑等。
(4)革命和改革的内容具有丰富性特征。如美国南北战争既维护了联邦
统一,又解决了土地问题,还废除了奴隶制度等;又如日本明治维新涉及了政
治、经济、军事和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再如德意志统一的过程,同时是取得欧
洲霸权地位的过程等。
(5)革命和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本国历史上的
重大转折点,奠定了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如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德
国。意大利、日本等,就是通过这次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坚实基础等。
4.试比较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似之处:①统一的历史背景基本相同: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较大
发展而政治上又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着手统一。②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大
势力——奥地利。③都采取了外交和王朝战争相结合的手段。④统一战争都
有一个核心力量和核心人物,德意志是普鲁士和俾斯麦,意大利是撒丁王国和
加富尔。⑤ 都达到最后目的,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
除了障碍。但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不同点:①德意志的统一完全通过王
朝战争来实现,俾斯麦一方面推行“铁血政策”、依靠强硬的军事、武力解决问
题,另一方面又展开了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而意
大利统一除了通过王朝战争这种形式外,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加里
波第领导的志愿军远征,他们在统一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②由于意大
利统一前的广大地区处于外国统治下,所以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在很大程度上
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③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完成,借助了优越的国际环
境,如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之机,收复了被奥地利和法国控制下的意大利部
分领土。④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格局;德国后来发展成为最富侵略性的国
家。
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大致有哪几种途径?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英、法是资产
阶级革命的代表。
(2)通过民族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美
国和荷兰为代表。
(3)通过至上而下的改革,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俄国和
日本为代表。
(4)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意
志和意大利为代表。
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图解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根本动力、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并扩展到德、意、俄等
国。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
势力、征服世界的力量。
(3)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主
要标志,这是通过 19世纪中期一系列革命和改革的途径实现的。①经历了早
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英、法、美三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从而使资本
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扎根。②通过统一战争,德意志和意大利实现了国家和
民族的统一,步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中欧和东南欧确立。③废
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明治维新,标志着俄国和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的转变,资本主义制度在东欧和亚洲确立。总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
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4)大批国家开始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是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另一个标志。它是通过殖民侵略和扩张的途径实
现的。伴随着奴役和压迫,亚非拉大部分地区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
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在资本
主义的纽带下连成了统一整体。
专题三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
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标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在第
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
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
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
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
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③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
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
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
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发展原因、经济状况及帝国
主义特征
美国:①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西部领土开发;欧亚移民源源而来;内战结
束了南部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②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③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德国:①国家实现统一;法国50亿法郎赔款;取自法国阿尔萨斯和格林的
矿藏;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②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
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③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英国:①企业设备陈旧;大量资本输往国外;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能从中获
得巨额利润。②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失去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③被称为
殖民帝国主义。
法国:①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葡法战争后的割地赔款;大量资
本投在信贷领域和国外。②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生产降至世界第四位。
③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俄国: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完成,但仍有大量的封建残余。②资本主义经
济迅速发展,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③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①明治政府的推动;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
产地。②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③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3.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三对矛盾的进一步
发展;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2)大战的性质: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和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
表声明,鼓吹本国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是侵略战
争,事实上,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3)主要交战国的目的:①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
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②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
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③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
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④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
治。⑤日本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的属地和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进一步侵略中国。⑥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⑦美国参战的原因:战争接近尾声,为捞取战利品,
害怕其他参战国像俄国一样发生革命,美国以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
口参加一战。
专题四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如何全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客观上:①经济状况:革
命前,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②社
会矛盾:当时俄国总体水平相当落后

哥们儿 很想帮你 高中历史我还不错 但我已经上大学了,忘了上册书讲的是啥了 你给个目录好不?我应该能回忆起来...


阳朔县17226067083: 人教版历史高二上的知识梳理.高分求解,越快越好.
钱相呋咱: http://gaokao.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287849 因为有图,所以不好直接发,自己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新学期happy!

阳朔县17226067083: 如何复习高中历史? -
钱相呋咱: 最重要是根据时间和重点来复习,以时间为线索,去复习历史的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按时间顺序连起来,这样不仅容易记,而且方便整理.如果需要历史复习资料 我可以用QQ发你 960256296

阳朔县17226067083: 怎样进行高中历史单元复习 -
钱相呋咱: 文章摘要: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中,每完成一章即一个历史阶段,一个教学单元内容新授课后,一般都要进行单元复习,单元复习是非常重要有效的.而单元复习则是从宏观全局的角度把握历史,把散落的一个个知识点用线索串联起来,更容易透析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单元复习的教学模式. (共1页)

阳朔县17226067083: 我马上快上高二了,自己选择了文科,马上面临分班考试,但是历史不知道怎么总结?怎么复习 -
钱相呋咱: 历史这种科目,主要是靠背诵,而如何掌握背诵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考的知识范围很广的话,那么意义和内容这种东西考得很少,这时候你可以将重点穿成一张表,历史是有条理的,这样背,能够一目了然.如果考得范围小,那么大事件,意义,内容,时间,所考比例都非常重,平时上课时,要抓紧,历史不用费脑子,就看你努不努力.平时多看写有关历史的书籍或节目,当真正遇到需要考试 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了.

阳朔县17226067083: 高中历史怎样复习?
钱相呋咱: 学习嘛,我自己曾有一套方法,不知适合你否.学习,多背是应该的,但要有技巧,平时要将知识点归纳起来,列成树状图,先背好主干知识,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时间就要看书,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晚睡之前回忆起当天所背过的内容,回忆不起的第二天就马上看书.不过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否则你就一定会讨厌学习的.何况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意思费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背了好张时间,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二是记不准,易混淆,张冠李戴,错记漏记,把观念或原理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三是记不牢,容易忘,费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没有多长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学习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阳朔县17226067083: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高二历史选修一前两单元的知识提纲 -
钱相呋咱:[答案] 这个你还是问老师要把.我以前也是选修历史的,其实你把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全部背出来存放在脑袋里的话,即使没有提纲考试也是OK的,当时我就是这么做,成绩一直不错.

阳朔县17226067083: 高二上期历史四个时期的总结框架 -
钱相呋咱: 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资本手工工场时期、资本工商业时期,垄断帝国主义时期

阳朔县17226067083: 高中历史知识点如何穿成线
钱相呋咱: 高中历史应注意归纳线索! 诸如: 侵华史 VS 探索史(第一次鸦片战争,... (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

阳朔县17226067083: 把你级上历史复习技巧 考试技巧 -
钱相呋咱: 多了解 多背要喜欢它才能主动的接触在学的过程要注意各个时期的联系学历史: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二、历史教材阅读“九到位” (1).阅读课前“说明”,明确学史目的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

阳朔县17226067083: 怎样快速复习历史? -
钱相呋咱: 我自己曾学历史专业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适合你否. 历史嘛,多背是应该的,但要有技巧,平时要将知识点归纳起来,列成树状图,先背好主干知识,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时间就要看书,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晚睡之前回忆起当天所背过的内容,回忆不起的第二天就马上看书.不过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否则你就一定会讨厌历史的.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