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到底在讲什么,为什么说很可怕?

作者&投稿:贠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实验细思极恐?~

双缝干涉实验所显示出来的结果是20世纪科学家集体遭遇的一次“灵异事件”,在这个简单的实验中微观世界的基本本质,叠加态、不确定性、观察者效应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这三个现象有是如此的烧脑、违反直觉、毁人三观,所以我们常说双缝干涉实验的结果让人觉得后背发凉,有那么一点“恐怖”的感觉。


我们人类作为一个宏观世界的一部分,在量子力学出现之前我们的科学认知都是建立在现实的确定性之上的,我们科学理论可以完美的解释和预测宇宙中的任何现象。
例如,通过牛顿力学我们可以准确的预测一个事物未来的发展动向,前提是只要知道这个事物初始的状态,以及它未来所经历的相互作用。


1846年,我们更是利用物理和数学预测的方式准确的发现了海王星的位置,可以说这是人类宏观世界科学的一次伟大胜利。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有一台超级强大的计算机,它可以根据已有的理论预测出宇宙中所有事物的未来,这就是现实世界的确定性,以及可预测性。


这不仅仅是我们普通人心里的世界观,也是20世界大部分科学家的世界观,爱因斯坦也不例外。但是这一切都被一场物理学的“灵异事件”打破了。
是波还是粒子
微观世界的尺度非常小,都是些原子、电子之类的小玩意,这些东西不仅在生活中看不到,就连科学家也一直被挡在门外,我们真正了解原子、建立模型也就是上个世纪的事。
但是有一个粒子经常在我们眼前晃来晃去,可以说晃了数百万年,那时我们还是树上的猴子,它就是光子!


虽然光子很常见,但是关于光是什么?这个问题人类是想了几千年,直到17世纪牛顿大哥才说光是微粒,是一种实物粒子。
不过当时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光是波,因为身为粒子的光无法解释光的衍射现象,而且如果光是微粒的话为什么我们看不见两束光发生碰撞呢?这个人就是惠更斯。


由于惠更斯并拿不出任何实验证据,再加之牛顿学霸当时在科学家的威望极高,所以光是微粒就得到人们的认可。
那么关于光到底是什么?就在科学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波派和粒派!


粒派所认为的粒子,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为一个个光滑的小球,它们遵循实物粒子的运动规律。也就是说,当你打开手电筒的一瞬间既有无数颗光颗粒向炮弹一个沿着直线向外飞奔。
除了牛顿之前所说的实物颗粒,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后来也认为光是一种粒子,称为光量子,这个光量子和牛顿的微粒有着本质的区别。量子是一份一份不可分割、且不连续的能量。


波派所认为的波,就类似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波,有波峰、波谷,可以完美的解释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可问题是波和粒子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事物它是实物粒子就是实物粒子,它是波就是波,不可能存在两面性,我们也无法理解即使波又是粒子的事物。


硬币不是正面就是反面,不可能有即使正面又是反面的硬币,事物不是黑就是白,这就是现实的确定性。所以波派和粒派就持续撕逼了百年,不分胜负。
灵异实验:双缝干涉
也许微观世界有它自己的本质,也许它真的跟宏观世界不一样,也许宇宙真的需要两套不同的理论去解释,也是事物真的存在两面性,也就是波粒二象性,而我们只是各执一词、盲人摸象罢了。
那么光到底是什么?科学家决定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完美探测波和粒子的不同特性。双缝干涉实验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在光源和探测屏幕之间放一个开了两个狭缝的挡板。
然后用光源向挡板啪啪啪发射光子,然后观察屏幕上的呈现。这个实验无外乎两种可能:


光就是粒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实物小球,或者是生活中的石子、子弹,当光经过中间的挡板时,大部分的光会被挡住,只有两条狭缝可以允许光通过,并且光在屏幕上留下两道杠。这就是粒子运动的典型特性。


光是波,它可以像水波那样在经过两条狭缝以后发生干涉,波峰和波峰叠加,波谷和波谷叠加,波峰和波谷抵消,最后在屏幕上留下干涉条纹,看起来就像是斑马线。
第一次实验,我们对准双峰发射光束,实验的结果是在屏幕上产生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无疑说明,光确实是一种波,可以发生干涉。
这是否就说明波派胜利了?其实不然,上面你是发射的光束,你能不能改成一个个光子来发射。也就是我们上文说的光量子。粒派认为这样铁定是两道杠!


第二次实验:重复做上述过程,一个一个发射光子,起初由于光子的数量很少,在屏幕上出现了杂乱无章的图案,但是当光子数量增多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屏幕上开始显示出了干涉条纹!
到这里先不谈波粒之间的竞争,因为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们知道要想产生干涉条纹,必须得有两个波进行干涉,这就是为什么要开双峰的原因,但缝的话任何波都不会产生斑马线。
但是一个一个发射光子,单个光子要么经过右狭缝、要么经过左狭缝,单个光子在和谁发生干涉?难道它同时经过了双缝,并且和自己发生了关系?所以说波粒之争的事情在双缝实验上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在左右狭缝后加上光电探测器,来看一下单个光子到底是通过了哪条狭缝,还是它会分身分别经过了两条狭缝?
这里需要注明一点:观察粒子经过哪条狭缝这个实验,历史上使用的是电子而不是光子,因为我们可以向电子发射光子来进行探测它到底经过了哪个狭缝,而光子本身我们无法去探测,所以使用光子的实验我们本身也做不出来,不过这不影响我们的思想实验。


第三次实验:还是以点射的方式发射光子,探测的结果是,光子要么经过左狭缝,要么经过右狭缝,并没有分身,也没有同时经过两个狭缝,光子还是一个一个的粒子。
这时波派和粒派都松了一口气,这说明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其实粒子的性质也在光电效应上得到了证实),它即使波也是粒子,处在两种状态的叠加态,微观世界还真是诡异,粒子处在混沌的两面性。
但是到这里真正刷新人们三观的灵异事件发生了。
我们不就是探测了一下光子到底经过了哪个狭缝,居然导致了屏幕上的干涉条纹消失了,变成两道杠。这说明我们的观测行为导致了光子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观测行为,影响了结果。这听起来十分的玄学,难道我们看不看一个事物能够改变它的最终状态。
观察者效应
微观世界毕竟离我们很远,我们无法体会到这件事道理灵异到了哪里。下面我就举个宏观世界的例子。足球这项运动看过吧。


足球运动员射球的一瞬间这个球进不进和足球当时所处的位置、运动员发力的大小和位置、风速等等这些物理因素有关,只要经过足够精细的科学分析,我们就能判断出这个球到底能不能进。
但是唯独没有关系的就是你当时有没有看这场比赛,你看与不看都不妨碍球是否能进。但是微观世界的实验告诉我们,球进与不进这个结果和你有没有看球有关。
这简直令人发狂,不可思议。尤其是当有些人给观察者这件事上加入了人类的意识以后,整件事情就变得更加的诡异了。
被搬倒了几千年的唯心主义差点复活。人类的意识可以改变宇宙的状态。
以上的实验都是在光子经过双缝的时候我们对其进行了观测,导致了光子的叠加态坍缩到了单一的量子态,表现出了粒子的特性。
那么我们这次让光子首先经过双缝,在它经过双缝的时候应该会保持原有的叠加状态,我们这时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加上探测器,那么结果会怎么样?


不论我们加上探测器的速度有多快干涉条纹都会消失。反过来,一开始有探测器,只要在最后的一瞬间撤掉探测器,干涉条纹就会出现。
这次实验类似于惠勒的延迟选择实验,光子貌似是事先已经知道了我们要对它进行探测,在经过双缝时就表现出了粒子的特性导致干涉条纹消失。而我们只要停止观测,光子在双缝处又开始与自己发生干涉。
反过来说,我们未来的选择,决定了光子最初的状态!因为光子做出选择在先,我们观测在后。
在微观世界中,因果律貌似也失去了作用。这就是量子力学的世界,这就是微观世界的诡异和恐怖之处。
哥本哈根诠释
双缝干涉实验包含了量子力学中的三大基本原则:叠加态、不确定性、观察者。
叠加态是微观粒子的本质,一个粒子可以处在不同状态的混沌态,它具有多面性。以光子来说它就是波粒二象性。一个光子可以同时处在左缝和右缝这两种路径的叠加态中,可以同时穿过两条狭缝,并于自己发生干涉。
不确定性原理,也称为测不准原理,在微观世界中我们宏观世界中科学准确的预测性完全不起作用,微观粒子的行为只满足概率统计,我们不能准确的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两个物理量的测量误差的乘积一定大于某个值,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准确的知道了一个粒子的位置,那么它的动量可能会是0到无穷大,变得十分不确定。
而在单个发射光子的时候,这个光子到底会落在屏幕的那个位置,我们无法准确的知道,只能说出它出现在某个位置的概率是多少。这一点和宏观世界有着本质的区别,需要用不同的理论去解释。
测量这件事会导致微观粒子的波函数发生坍缩,也就是从混沌的叠加态转变为确定的状态,例如,我们对光子(电子)的观测就导致了光子从叠加态坍缩到了粒子态。这样也会导致光子不能神奇同时处在两个路径的叠加态中,只能选择一个单一的狭缝经过,从而导致干涉条纹消失。
那么这跟人类的观察有何关系?


观察这个行为确是具有人为的因素,貌似是人的因素导致了量子态发生坍缩,导致结结果发生改变,甚至导致未来决定过去。
但是观察这种行为是怎样发生的呢?上文我已经提过,历史上对双缝实验的观察我们无法用光子做出来,而使用的是电子,因为在我们观察的时候,我们要想获得粒子的信息,就必须要使用另外一个粒子和其发生相互作用,来反馈给我们。


你想一下我们如何去观察电子?是不是要向电子发射一定能量的光子,当光子在被反射回来时,我们才能知道电子的状态。
没有这种交互作用,也就没有所谓的观察!但是这个测量的过程就会导致电子的状态被限制单一的状态中,换句话说,当电子穿过狭缝时,我们强迫电子与光子发生相互作用,正是这个过程导致电子波函数的坍缩。
所以说观察行为也是一种量子行为。跟人类的意识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说其恐怖,是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当观察者出现的后,光线粒子的干涉会消失,然后变成两个条纹。好像这些光线粒子不喜欢别人的关注一样,看到就出现,不看到就不出现,这不得不让人涌起恐怖的怀疑!
当有人开始看一个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开始发出具有粒子特性的光,因此我们就看见了。当没有人观察的时候,这个物体就变成了波。通俗点来说,网络游戏在玩家们看来一直都是在不停的运行,无论我看还是不看,游戏都在那里。其实,根本就不是那样,我不看的时候,那边的游戏就停止了!

扩展资料:
双缝干涉实验介绍
在量子力学里,双缝实验是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双缝实验是一种“双路径实验”。在这种更广义的实验里,微观物体可以同时通过两条路径或通过其中任意一条路径,从初始点抵达最终点。这两条路径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观物体物理行为的量子态发生相移,因此产生干涉现象。另一种常见的双路径实验是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验。
参考资料:双缝实验_百度百科

双缝干涉实验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一个里程碑的实验,因为这个实验产生的效果,直接让我们当时的物理学界对之前奠定的物理学基础产生了怀疑,甚至把矛头指向了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物理学大神。为什么一个物理实验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首先我们就必须得克服一下什么是双缝干涉实验,双缝干涉实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我们在一个平静的水面上扔下了两颗小石头,它产生的涟漪具有波动性。

而当两颗石头溅起的波纹互相接近的时候,就会产生干涉现象,这个时候波纹会形成什么样的状态就处于一种不确定的性。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事物的发展肯定是处于不确定性的,在当时双缝干涉实验,最主要的针对目标还是牛顿,因为在此前的100多年时间里边牛顿的理论认为光是以粒子的形式存在的,而双缝干涉实验却证明了光也可以存在波。要不是后来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理论,被物理学界认可帮助牛顿翻了身,估计现在学术界也不会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双缝干涉实验之所以说它恐怖,就在于当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按理来说应该只会出现一种现象,但实际上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与自己产生了干涉现象,似乎他们两个是存在于不同的状态下进行的,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好像是同一个物体在某一瞬间同时具备了两个状态这样的事情,很显然在我们现有的客观规律下是不可能发生的。

很多人这个时候可能会提到量子学说,在量子学的前提下,所有的物体都处于一种不确定性的状态,正是因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才为这个实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而我们现在也知道量子力学已经成为了很多物理学家研究的重点。相信在未来,量子力学可以为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一束光通过两个狭缝,在后面的平板上留下了明暗相间的条纹。可怕是因为这些粒子就像幽灵一样,如果粒子比做足球,足球通过一个孔那么只会落在一个地方,但是实验中粒子是可以通过两个孔,在平板上留下表示波动性的干涉条纹。

“双缝干涉实验”就是为了演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而做的实验。 但是,双缝实验意味着,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世界,可能只是一个被有意或无意呈现给我们的状态。而在这个状态之外,不止存在了无数种状态,并且以目前的认知水平,我们无论如何也观察不到。

讲的是光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光在无人观察时和有人观察时呈现的状态不同所以才会觉得可怕。

“双缝干涉实验“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双缝实验至今权威解释
双缝实验就是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为了研究电子本身的特性,科学家们通过多电子和单电子进行干涉实验,目的就是为了探寻电子之间是否会产生干涉力。这些干涉地会给电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单电子和多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可以发现电子之间可以产生很强大的干涉力。并且一个电子也可以产生很强大的干涉力,...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结果匪夷所思,到底恐怖在哪里?
而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最初起源于科学家对光本质的研究。事实上科学家对光本质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贯穿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否则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长话短说,如今主流科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而爱因斯坦发现的光电效应证明了光...

由双缝干涉实验的“恐怖”来怀疑我们的世界的真实性,是别有用心_百度...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科学的尽头是玄学,玄学的尽头是神学!而支撑这个观点的一个号称颠覆唯物主义者认知的实验——双缝干涉实验,总会被大家提起。那么这个当年让科学家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的实验到底恐怖在哪呢?首先,通俗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双缝干涉实验。以上两图可以简单明了的阐释双缝...

双缝干涉实验是什么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 1、爱因斯坦就用这个实验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个实验最初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为了证实自己相对论思想而做的一次很小的实验。2、但是在这个实验中,爱因斯坦却得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结论:光的波粒二象性并不是相对论里所说的那种描述。这也就是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3、爱因斯坦在...

双缝干涉实验是什么?为什么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的结果让人恐惧?_百度知 ...
也许不是。量子崩塌之前存在的是概率。你觉得这很糟糕吗。许多人说双缝干涉实验很糟糕。事实上,双缝干涉实验并不可怕!只有那些无法解释的人才会头疼。参考阅读:为什么双缝干涉实验很可怕?恐怖在哪里?1801年,英国医生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源前面放置一个带有两条缝的...

双缝干涉实验是什么?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上下移动时,干涉条纹下上移动(移动方向与前者的相反)。干扰必须第一相干光绕过障碍物(事实上,衍射),然后相互叠加,形成了光与暗的条纹。双缝垂直,水平方向上,体积小,容易绕过去的光(衍射),位于左,右两侧;每个接缝,而垂直方向上的大小,是不容易的光绕过去,所以没...

为什么当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让科学家感到恐怖?
双缝干涉实验既在一个光源前放置一个开了两条缝隙的不透明挡板,挡板后面再放置一个能够观测到的背景。当我们打开光源,会看到背景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因为光在穿过两条缝隙后产生只有波特有的干涉,相反的波被抵消,相向的波被增强,导致背景上...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是怎样的,为什么令人毛骨悚然?
实验结果大概如上图如示,它完美地证明了量子力学相关理论的正确性。在此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渐渐具备了操控单个电子的能力,于是就有好奇的科学家想把“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做到更加精致,他们让电子一个一个的通过“双缝”,并试图看清楚单个电子到底是怎么样通过“双缝”的。然后令人“毛骨悚然”...

最恐怖的物理实验双缝干涉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电子到底是通过了哪一个缝隙。然后诡异的事情就发生了,当研究人员安装了感应装置之后,再次进行双缝实验时,他们惊奇的发现,电子的干涉条纹消失了,不管发射了多少个电子,它们都只表现出粒子性。而当研究人员移除了感应装置,电子的干涉条纹马上就又出现了!这个实验的结果让科学家非常...

双缝干涉实验中,人的观测会使干涉条纹消失,为什么有的人说这并不诡异...
3、测量光子路径并不是在旁边摆一台摄像机。(没有摄像机能从侧面拍摄到路过的光子)4、经典双缝实验里测量光子的路径信息可以通过插入偏振镜片等方式,使同一个光子仅能通过其中一道缝。(这使双缝干涉实验变相变成双单缝衍射实验)5、单电子双缝实验理论上可以利用光子从侧面照射测量路过的电子,但是...

呼中区18712548888: 光的干涉和衍射为什么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不要复制网上的,我知道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定义,但是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明暗条纹,并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
保广加合:[答案] 说明你还是没有搞清楚干涉的定义. 首先,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性,出现干涉和衍射就说明光有波动性.干涉实验是用来证明光有干涉和衍射特性的,既然有干涉和衍射特性就肯定具有波动性. 其次,在双缝实验中要先有衍射才有干涉,没有衍射的话从...

呼中区18712548888: 【双缝干涉】点光源上移为什么明暗条纹会下移 -
保广加合: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点光源入射双缝再出射至接收屏. 假设初始时候,点光源在双缝的光轴上(即在双缝中点的垂线上),此时点光源至双缝的光,相位差为0,那么接收屏上0相位的位置,也在光轴上,呈现中央亮纹,其余条纹对称中央亮纹分布. 点光源下移,那么点光源至双缝的光,下缝比上峰的光“多走了一段”,即相位超前了,那么分别通过这两缝的光在屏上分布的时候,通俗来讲就是,下缝的光在缝前“多走一段”,那么缝后就“少走一段”,这样在空间位置上,0相位点就要比原先偏下,因此中央亮纹也要偏下,整体来讲明暗条纹就会下移. 原理如图.

呼中区18712548888: 双缝干涉实验滤光片为什么不能在单缝双缝之间,为什么要有双缝?
保广加合: 自然光的波表达成 Asin(wt+@) 其中A振幅, w频率,@初相位. 做双缝干涉实验,必须单一频率的光,由滤光片完成;初相一致,由单缝完成;必须有两个光源,由双缝完成. 干涉是由两个频率相同,初相相同的光相遇叠加而形成的现象. 1,“双缝干涉实验滤光片为什么不能在单缝双缝之间” 滤光在后会使初相改变. 2,“为什么要有双缝?” 必须有两个光源,由双缝完成.

呼中区18712548888: 物理光学的问题 -
保广加合: 1.干涉现象 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在空中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或者是彩色条纹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 2.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 只有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位相差恒定,振动方向一致的...

呼中区18712548888: 关於双缝干涉实验的问题 -
保广加合: 相干光是频率相同的光(这才可发生干涉) 普通光即白光,是复色光,包含许多频率的单色光,所以干涉后看到的是彩色光带 平衡光通过单缝后,形成新波源,新波源发出相同频率的光波,就形成相干波

呼中区18712548888: 光的干涉和衍射为什么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
保广加合: 为什么会出现明暗条纹的原因是:波的叠加. 光的干涉和衍射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原因是: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性.

呼中区18712548888: 双缝干涉试验怎么做的?
保广加合:http://www.zxxk.com/Html/Channel_11/Class517/RENJIAOBAN3-4/61319420080426112000.Html 光的干涉是指若干个光波(成员波)相遇时产生的光强分布不等于由各个成员波单独造成的光强分布之和,而出现明暗相间的现象.光的干涉现象的发现在历史上对于由光的微粒说到光的波动说的演进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801年,托马斯·杨提出了干涉原理并首先做出了双狭缝干涉实验.

呼中区18712548888: 关于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求高人指导 -
保广加合: 带观察者也会有干涉条纹,双缝干涉实际上在有光无光情况下都可以实验,当然无光情况下比较明显,而且可以排除无关光线的干扰,单个电子实验进行之后才确认了波粒二相性的,因为单电子也会有干涉,这个没法用粒子来解释

呼中区18712548888: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会出现右图的情况,而不是左边的 -
保广加合: 光波经过双缝,各个方向的岀射光都有,一般只画出一对相遇的光线,不画不相遇的两条光线.

呼中区18712548888: 波粒二向性的实质? -
保广加合: 按照波动理论很好解释,波的干涉现象是波的基本性质. 按照粒子理论解释,要用到量子理论,电子在通过双缝前遵守薛定谔方程,电子通过左缝和右缝的两个量子态叠加在一起,当电子具体通过其中一个缝时,电子只选择了其中一个态,即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