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才能从医古语怎么说?

作者&投稿:沙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帮忙翻译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

行医者要具有很好的仁德之心,怀着仁德之心去医治他人。圣人以此感叹仁德之心是天地所不及,感叹这种高贵的品德,令危险的人有处身之所,让困难的人获得生活的信心,让将死的人恢复健康。(圣人用他的仁德弥补天地仁德的缺陷,难道天地不具有这种仁德的品质吗?不是,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天对任何人都一样,所以圣人虽然也同样,但圣人却有救人济世的思想。)

这句话出自:明·裴一中《言医·序》
这句话的意思是:德行达不到佛那样高尚的不能做医生,才华(医术)达不到神仙般的高明不能做医生.
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主要成就:
医学成果:华佗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他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初,比华佗晚一千六百余年。《世界药学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药可能是由中国传去,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最精此术”。《隋书·经籍志》记有“华佗枕中灸刺经”一卷,已佚。《医心方》所引《华佗针灸经》可能是该书的佚文,《太平圣惠方》引有“华佗明堂”之文。从现存佚文看,《华佗针灸经》所载腧穴名称及定位均与《黄帝明堂经》有较大不同。
麻沸散: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
医疗体育:华佗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外科手术: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麻沸散”为外科医学的开拓和发展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他的发明比美国的牙科医生摩尔顿( 1846年)发明乙醚麻醉获得成功要早1600多年。
医学精神:华佗生活的时代,是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华佗看病不受症状表象所惑,他用药精简,深谙身心交互为用。华佗并不滥用药物。华佗重视预防保健,“治人于未病”,观察自然生态,教人调息生命和谐。但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则不加针药,坦然相告。
历史评价:
《三国志》评曰:“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昔史迁著扁鹊、仓公、日者之传,所以广异闻而表奇事也。故存录云尔。”(《三国志》评)
《后汉书》记载荀彧曾说:“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后汉书》评)

明•裴一中《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仙,比喻才华脱俗出众。慧有夙因,指天资聪颖。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学问不贯通古今,见识不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佛性),才华不脱俗出众,心灵不亲近于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这样的话,宁可种田织布维持生计,也断不可将医生作为职业去贻误生命。医生是一种光明神圣的事业,并非读书未成、生活未有着落而解决就业择业问题的一种渠道。它需要天资聪颖,并刻苦学习,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佛性)之理,认真钻研古今之书,而后才可谈得上行医。
所以古人认为圣人才能从医,圣人就是天人合一的人,就是佛,神仙,真人,大人。佛陀就是大医王,佛道同祖,医道同源。中国已经有真正的满足古人从医条件的大医出世了,请您您看看新浪微博博主“中毉大夫”的文章,里面就是告诉我们真正的中国中医是如何治病的,中国自古讲上工守神,上医治未病。读里面的文章您会发现原来我们的老祖宗如此伟大,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因为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中说:“以一药遍治众病之谓道,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也就是说道医百病,中国就是一个讲道的国家,真正的中医就是得道之人,治病用德道非是药了。我们人生所有的困惑,疾病也好,工作也好,夫妻关系也好,亲子教育也好,都可以在微博找那个找到答案的。

唯圣可医。

古之圣人,不在朝廷必在卜医之中


医古文捷径成语通的利器善事 琢之磨之(序言)
能间接从各种工具书中、直接从古书堆中找到这些资料,需要悟性;能对如此庞大的资料驾驭自如,需要更高的悟性。《医古文捷径成语通》一书的出新处,在于作者对语法通俗表现手法的探索,把深奥、艰涩、枯燥的知识大众化、实用化、趣味化,体现出的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该书所有篇章要表达的主题,均是以成语作为依据的,具有...

听骗不听劝有一句老古语怎么讲的?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已所不欲,无施于人 奉承你是害你,指教你是爱你.药苦能治病,甜言能误人.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意思
意思是:书就像药一样,阅读得法,可以医治愚蠢的毛病。这句话是西汉刘向说的。刘向(前77年—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以门荫入仕,起家辇郎。汉宣帝时,授谏大夫...

医古文的简介
从编写大纲到最终完成本教材经过了数度寒暑。医古文是研究中医药古籍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医古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同时,通过医古文课的传授,使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领悟中医药学的精髓,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

如何辨别一个好中医?
中国目前的医疗行政级别和职称高低,往往并不能反映从医之人的真实水平,往往只有善于编造学术论文,迎合上级意愿,或者后台很硬的医生才能获得升迁,因此,一个中医师,行政级别愈高,职务愈多,往往临床医术也就越低,试想一下,一个整天被一大堆无聊的会议、科研课题占据了大多数时间的医生,怎么还会有精力去研究中医经典呢...

大夫(医生)详细资料大全
1.宋朝医官别设官阶,有大夫、郎、医效、祗候等。见宋·洪迈《容斋三笔·医职冗滥》。 2.对医生的尊称。 3.旧时,太医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古汉语中大字音dài,dàifu一称流传至今成为对医生的敬称。应当指出的是,dàifu的读法是大夫这个称谓的古语读法,而现今所谓...

如何学习医古文
"因此,围绕上述四者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是提高考试水平的关键。一、明确词义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学习《医古文》的基础。积词而成句,累句乃成文。句读,今译和理解都是以文句形式出现的,而文句又是由词语材料构造的,因而句读、今译和文意理解都必须根植于词语这一土壤之中。假使词语数量在胸中寥若...

才能文言文
2. 文言文该怎么才能翻译好 找了好多感觉这个还行。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

古语文言文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为什么学医的理由
陈翀(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医术的习得和心灵的成长并行,这一路我们路过悲恸也收获喜悦,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能力的医者,为能帮助更多的人而存在,而坚持!虽然现在医疗环境不好,但我还是想我儿子学医,那我就谈谈学医的理由吧。1.医学是关于人体的学问,对自己和家人很有用,可以照顾到周围的人。

西岗区15784507484: 古文《尊师》的译文
悟兰天香: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

西岗区15784507484: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翻译? -
悟兰天香: 知不知,尚矣;知道学习自己不知道的 是高明的聪明的不知知,病也.明明不知道却要装作知道的 是内心虚伪的毛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圣人不会有这样的错误 是因为他知道这样做事错的 所以他不去做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你只有知道错在哪里 才能避开错误而不犯 工业化以来人类对知识的需求逐渐变大知不知 尚矣 这本来没有错 是对的 但是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 忽略 疏远了别的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这样一来自然遭到破坏 这就是不知知病也而怎样才能更好的处理这一现象 就要效仿圣人 多观察自然 多想想这样做的后果从而 想办法吧问题解决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就是这个意思.

西岗区15784507484: 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翻译 -
悟兰天香: 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所以说,有最高修养的人才能顺其自然,不凭自己的意志行事;能够顺应自然神异变化的人,无意有求于人类;深识万物的人,不贪求任何的名利.

西岗区15784507484: 扁鹊的故事古文版 -
悟兰天香: 扁鹊见蔡桓公 【解题】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即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做大事业,要着...

西岗区15784507484: 伤寒论序译文 -
悟兰天香: 《伤寒论》,大致是阐述大圣人的思想,各家都无法比拟.从前晋朝的皇甫谧写的《甲乙针经》说:伊尹以大圣人的才能,根据《神农本草》,记载了汤液配方.汉朝的张仲景又增加了汤液药方,写成几十卷,大多都很灵验.近代的太医令王叔...

西岗区15784507484: 孔子家语·六本 古文翻译 -
悟兰天香: 孔子家语·六本 第十五 【原文】 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①,然后为君子也.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②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

西岗区15784507484: 学之乃知 翻译 -
悟兰天香: 原文: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五帝、三王,皆有所师.曰:“是欲为人法也.”曰:精思亦可为人法,何必以学者?事难空知,贤圣之才能...

西岗区15784507484: 人不可能什么都懂用古文怎么说? -
悟兰天香: 究其深,通其理.非圣人达尔.吾尽穷年,亦管中窥豹一斑矣.

西岗区15784507484: 求文言文翻译 -
悟兰天香: 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若痈疽之必溃也,所浼者多矣.释义:积累仁爱则带来福祉,积聚怨恨则酿成祸患.这就如同痈疽必然要溃烂,并污染很多地方一样.若:如,像;溃:溃烂;浼:污染.‍

西岗区15784507484: 《墨子·兼爱上》原文及译文 -
悟兰天香: 兼爱上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