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句多角度考虑问题

作者&投稿:柘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哪两句诗句强凋习作要多角度观察,多侧面描写,写出自已独特感受?请老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同时也对后世写作多样化提出了一个更新方式,多方面的观察能够得出多方面的观点,不流大俗,不拘一格。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敲锣卖糖,各管一行.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众口难调
清官难断家务事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十年高凹一样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庐山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后两句意思就有了微妙的变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说不了解他的真实样子,因为作者本身就在这烟雾笼罩的群山之中,真是当局者迷啊!

直译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处】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句原意】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引申义】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赤壁赋中表现出苏轼对明月初生景象的喜爱?
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

语文:诗词鉴赏一共有哪些角度?
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示例: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苏轼浣溪沙意境是什么?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瞧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意境:深红绿暗景,黄童白叟人,其乐融融,热闹非凡。麋鹿猿猱跑来与人共欢,如见其眼神四转,既怯且喜的样子,机灵可爱之极,人与动物相处,更见得民风淳厚,一派桃源...

苏轼描写夏天雨景的诗句
6.夏就是苏轼感叹的(诗句)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___。 答案 长短句(或诗余、曲子词等) 解析 词的名称有多种叫法,如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2)对作品...

对比手法文言文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最后得出故得“人和”者,战必胜矣的结论。又如:《墨子》的《公输》,文中巧妙地运用“荆之地方五千里”与“宋之地方五百里”,“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与“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荆有长松文梓?F楠豫章”与“...

古诗赏析题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答案:1.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2.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

含有哲理的诗句
1、诗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释义:人的多愁善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情结和风花雪月无关。2、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释义: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

念奴娇·赤壁怀古诗句
2.念奴娇赤壁怀古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

有没有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软件!!??
原来,石钟山下的岩石“空中而多窍”,波浪冲击石洞石穴,水石相搏发出钟鼓之声……苏轼恍然大悟,以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根由。他喜不自禁,月夜归舟,即写出了名文《石钟山记》。文中叹息郦道元言之不详,嘲笑李渤缺乏探险精神。 苏轼为一代文豪,诗、文、画、书法都足以雄视百代,世称“李(白)江苏(轼)海”。

什么是“乌台诗案”?
诗案对于苏轼,浑如一场恶梦。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苏拭从具体的政治哀伤中摆脱出来,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评价人生的意义。” 现从先生的角度,将这一问题作一个小小的展开。 首先,生活环境的改变是苏轼作品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谪居黄州,远离官场。在黄州,他在给好友章淳的信中写道:“现寓...

延寿县13360716361: 当老师教导我们要多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时,我不禁想起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 -
蓍养马栗:[答案] 你好, 当老师教导我们要多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时,我不禁想起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希望可以帮到你 满意请采纳

延寿县13360716361: 苏轼的强调多思维.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诗句 -
蓍养马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延寿县13360716361: 看问题要从多角度思考,正如《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
蓍养马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延寿县13360716361: 关于不同角度看事物的古诗词 2 句 注明作者 -
蓍养马栗:[答案]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苏轼 琴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题西林壁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

延寿县13360716361: 什么诗句告诉我们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
蓍养马栗: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延寿县13360716361: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哪两句诗句强凋习作要多角度观察,多侧面描写,写出自已独特感受?请老师指导. -
蓍养马栗:[答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延寿县13360716361: 《题西林壁》中( , )这一句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看 -
蓍养马栗: 《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句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延寿县13360716361: 三苏的诗有没有描写“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个不同的诗句” -
蓍养马栗: 那就是苏轼的《题西林壁》了: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

延寿县13360716361: 关于角度的诗句 -
蓍养马栗: 1、关于角度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

延寿县13360716361: 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同看法的诗句 名言 歇后语 -
蓍养马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易》 3,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4,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