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用了多少时间

作者&投稿:辛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国第一次向日本投原子弹是什么时候~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的文岛投下了代号为BOY的原子弹,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01分,继袭击广岛之后,美军又用B-29轰炸机将1枚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长崎市中心。

美国最先制造出原子弹
德国作为一个在本世纪初在物理学领域曾遥遥领先,特别是在核物理研究方面拥有象海森堡、盖革、博特和在放射化学上有象哈恩这样优秀人才的国家;作为一个最先在实验室里分离出铀235,首先发现核裂变和具有强大的化学工业,并占有很好的铀资源的国家;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传统,而且即使是盖世太保这样的特务组织也对科学研究有一定兴趣的国家,德国却未能在世界上首先制造出原子弹,其中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一:纳粹对现代科学、尤其是抽象科学的反对,使得核物理研究失去了基础当现代物理学的一些概念与经典物理学发生冲突时,德国物理学界的保守势力和亲纳粹分子,无形中接受和应用了纳粹的理论宣传,而将这种学术上的冲突归并为政治和民族观念上的冲突。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勒纳和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塔克,从20年代起就致力于所谓“日耳曼物理学”的研究和分类,企图为经典物理学找到“日耳曼血统“的原因。勒纳攻击相对论为“犹太人的诡计”,斯塔克宣称量子力学是“徒劳的形式主义”。他们不断地晋见包括希特勒在内的纳粹高级领导人,并在纳粹主管宣传的罗森堡的支持下,不断地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攻击爱因斯坦、普朗克、索末菲、海森堡和他们的学说,企图将自己的“日耳曼物理学”强加于德国社会。
二:纳粹对犹太科学家的迫害,使大量优秀科学家逃离德国,导致核研究方面的人才匮乏,同时也成全了美国的核计划。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哥廷根的4个物理和数学研究所的所长中有3个离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离开了柏林。这一年共有2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辞职而去,其中包括11位物理学家。在战争前夕,有40%的大学教授失去了职务,这些职务大多落到了不学无术的纳粹分子手里。在索末菲的领导下,慕尼黑大学曾经是一个很出色的原子研究中心。1935年,索末菲准备退休时,他与其他学者想请海森堡作为接班人,但纳粹分子拒绝了这一要求。经过3年的较量,最后还是由一名纳粹分子占据了这个职务,从而断送了这个中心。纳粹在青年学生中进行煽动并征兵,还使德国的核研究失去了一批年轻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对于研制原子弹这样大规模和复杂的科学研究,一支有志献身于研究,精力旺盛,反应灵敏的年轻研究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但德国恰恰缺少这样一支队伍。
三:纳粹对核研究的组织工作不得力。希特勒将科学研究和人的品德对立起来,他强调:“德国教育需要的是个人为团体的牺牲精神,而不是由科学助长起来的物质利己主义。”尽管德国邮电部长奥尼索格在1940年就对希特勒讲过原子弹,斯皮尔在1942年又向他汇报过,但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记载希特勒在这个问题上曾采取行动的文件。1942年以前,希特勒完全把赌注押在闪击战上,认定战争会很快结束,认为不需花费大力气去研制尚无把握的新式武器,没有原子弹照样可以取胜。纳粹头目们还从发动战争的实用需要出发,一开始就把研制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仅从1937年到1940年,德国陆军在发展大型火箭方面就花费了5.5亿马克,而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批准给予“铀计划”的经费,只有100多万马克。这与美国的“曼哈顿工程”相比,还不到千分之一。
四:德国人对原子弹的研究发生了偏差。制造原子弹离不开反应堆,有了反应堆才能摸清形成大量核裂变的规律,而制造反应堆必须有能够使中子裂变速度变慢的物质,即减速剂。德国科学家最初找到了两种控制中子裂变的物质,一是重水,二是石墨。德国科学家开始采用的反应堆是石墨沸水堆,石墨有减慢中子的作用。布雷格根据自己的理论推断和计算的结果,很有预见地认为最理想的减速剂是石墨。于是他提出需要100块长3米、宽0.6米的石墨片进行深入的研究。生产任务交给了位于拉齐步日的一家工厂,由于石墨片的规格特殊,数量大,加上紧迫的交货期限,引起了总工艺师埃尔温·施密特的猜测,他断定这是用于军事目的,于是,他设法使生产出来的石墨片中含有二氧化铁、钙和硫等杂质。布雷格不知其中缘由,他用这些含杂质的石墨片进行试验,结果屡试屡败,最后不得不怀疑是自己的理论或计算出了问题,布雷格只得另从其他途径寻找新的减速剂,原以接近制造原子弹的日期便大大推迟了。而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在美国芝加哥设计的用石墨作减速剂的原子反应堆,却于1942年12月2日试验成功,打开了可控核裂变的大门,为美国制造原子弹铺平了道路。正如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在1954年为《纽约时报》著文所说的那样:“本来布雷格教授是会比美国早两年造出原子弹的,只是由于他的一个差错,才使得人类免遭一场全面的浩劫。”布雷格面对失败,不得已另找途径,经过多次试验分析,德国科学家们最后确认重水可以充当减速剂。
五:英国特工对挪威重水工厂的破坏使得德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几乎陷入停滞。重水由氘和氧化合而成,天然水中的重水含量只有六千分之一左右。德国重水的主要来源是被占领的挪威的“努尔斯克”重水工厂,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重水生产工厂。英国突击队和当地挪威的地下抵抗组织联合起来,欲图摧毁这个重水工厂。第一次突击以失败告终,但是德军在抓获了这些突击队员后,未经审判就把他们处决了,但并没有提高警惕,有效地加强对工厂的保护,以至工厂最后被完全摧毁。后来,重水的供应一直卡着德国核研究的脖子。1942年,德国全部的科研计划归戈林管理,一批科研人员也从前线返回实验室,但在这一年虽然有2500万马克的科研经费没有用完,却没有对急需资金的核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以后,重水工厂和铀工厂相继遭到破坏,加上前线告急,德国的工业再也负担不起核反应堆的建造和原子弹的研制任务了。
六:德国科学家内部的思想混乱和失误部分参加德国核研究的人是很消极的,并没有全心全意投入研究工作,大多数科学家都是带着像海森堡那样的复杂心情参加核研究的。其时,德国“铀计划”的核心人物海森堡已认识到许多原子弹的关键技术问题,如,他认识到了制造原子弹的核心部分——反射器和临界质量问题。他在德国战败之时,曾对哈恩说过:一个直径54厘米、重约1吨的球状铀235,能够利用“极快的中子“维持链式反应,并产生大量的中子,但是,如果铀235材料外面包有一种“反射器”的话,那么有250公斤的铀235就能起爆了……通过临界质量以下的两小块铀235压到一起的方法,就能控制起爆时间。海森堡等德国科学家在战争期间故意避开了对原子弹的研究,转而研究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这是使德国原子弹研制工作没有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海森堡对他的行为曾这样解释道:“在专制政权统治下,只有那些表面上与政府合作的人才能进行有效的积极抵抗。”另一位科学家罗伯特·容克对此作了补充:“海森堡和他的朋友们之所以原因从事德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这首先是为了使另外一些缺乏觉悟的物理学家无法把他们决心使之失败的事业推向成功。”而一直与纳粹作顽强斗争的劳厄,在评论德国失败时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作出新发现的愿望,他就作不出新发现。”

三年。曼哈顿工程(Manhattan Project)是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曼哈顿计划,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美国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

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带试验成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