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者的人生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江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曾经在给汉元帝的上疏中提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气势恢宏,脍炙人口语句的甘延寿与陈汤,但当多次读《汉书》卷七十“甘延寿陈汤传”,看到在康居攻杀郅支单于后二人的悲情遭遇,令我非常心塞,每每打算动笔时,就非常气馁的放弃了。也许这只是替古人忧的心绪而已?当把这段历史做体系性思考时,发现,实际上甘陈二人的遭遇,暗含的是西汉由此开始走向了衰落,因为汉元帝刘奭“壮大,柔仁好儒”。

其实,汉宣帝已经发现太子刘奭“内外皆儒”的思维,将会破坏汉室的“外儒内法”治国之道,曾经感慨道:“乱我家者,太子也。”但是,汉宣帝的妇人之仁,最终由于未及时更换太子,而导致汉朝从此走向没落。关于这点,我曾经在别的文章指出过,此处不再赘述。总之,汉元帝因性格软弱缺乏决断,内靠外戚,朝中内外重用儒生,纵容宦官导致前几代人积累的国力,逐渐走向衰弱终被外戚王莽夺权。汉元帝的失策之举,在对待甘陈二人的态度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儒家我没有任何偏见,但是从汉元帝朝的大儒丞相匡衡,处置陈汤时言必称《春秋》,换言之,他们处理朝政,要从儒家的经典中寻找到答案才决策,就连班固也看不过这些人的迂腐复古。

他在《汉书》之卷八十六“匡衡传”的最后“赞曰”中说(故曰:“依世则废道,违俗则危殆”,此古人所以难受爵位者也。)这些人以古人的治国理念,去应对朝廷遇到的种种复杂问题,怎么可能胜任治理国家的重任。陈汤在穷困潦倒中终其一生,就是由于匡衡从汉元帝朝开始一直到汉成帝朝,抓住陈汤的小节不放所致,反倒是王莽给陈汤平反并封甘延寿和陈汤的儿子为侯,以表彰他们在西域斩杀郅支单于的绝世奇功。这都是后话。

一.西域都护甘延寿与西域副校尉陈汤其人其事

班固在《汉书》卷七十中,为甘陈二人作传,但对甘延寿的用语,我数了数字数,不到100字左右;陈汤则就不同有6页之多。可能由于其性格过于耿直,他早年拒绝了中书令石显想把自己姐姐介绍给他为妻,就为他以后的职场不幸埋下伏笔?特别是对在西域立下的绝世之功被轻视。当然,这只是我的推理。

说到陈汤就复杂多了,但我怀疑班固用“三纲五常”的迂腐,在评判陈汤,给陈汤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坏名声? 我们只知道陈汤去世于公元前6年,出生年月不详。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少好书,博达善属文”。但,由于家贫,因此“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就是说,借钱后不能按期还,因此地方上对他的信用评价不高,有点类似现在的“老赖”?举故不以实”被削户200,而陈汤则被下狱。尽管后来再次被举荐为郎官,出任了西域都护府校尉,但这些也成了他后来致命的“污点”。详情容后继续。

二.郅支单于占据西域,残杀汉使

在汉武帝朝“穷兵黩武”式的武力攻击之下,匈奴已经是强弩之末。到了汉宣帝朝,五单于因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更是削弱了匈奴的实力。此种情形下,分裂了的匈奴都想借助汉朝的力量消灭对手。于是就有了,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先后把自己的王子送到长安为质的局面,汉宣帝采取的策略是,二位王子都予以接受,尽量不偏不倚。但是,当后来呼韩邪单于亲自前往长安朝见汉宣帝时,郅支单于对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以为呼韩邪单于由于势单力薄不会再返回草原,就出兵占据了呼韩邪单于的西部地区。

但出乎郅支单于预料的是,呼韩邪单于在汉朝军队的护送下返回了草原,郅支单于的势力根本不足以抵抗,只好向西域逃去。因此,和汉朝的仇恨就此结下,直到甘陈率西域多国联军攻杀灭掉郅支单于。其实关于郅支单于(匈奴语中:呼屠吾斯),我曾经在上月的文章《甘肃永昌县骊靬人真是“罗马军团”的后裔吗?》中略及。此处,正好详细介绍下。郅支单于当属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之后,北匈奴的首代单于,他是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兄长。如果简单分析,基本脉络如下:

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到最后就剩下二股势力最大的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决定附汉,是为南匈奴。公元前44年,康居王因被乌孙(西域国名,都赤谷,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伊塞克湖东南)所困,就想联合郅支单于的北匈奴击乌孙。康居王没有预料到的是,他这是引狼入室,这是后话。刚好郅支单于在面对呼韩邪单于与汉朝联军的战争中,屡战屡败,遂引北匈奴兵马部众,到康居东部筑城而居,迁徙过程中人员死亡甚众。

匈奴的战斗力虽然和汉军相比旗鼓略显薄弱,但,对付西域各国时其战斗力可谓是爆棚。郅支单于数击西域各国,基本没有遇到对手。乌孙,大宛(西域城国,都贵山城,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卡散赛)等国,都要向其每岁纳贡。但我们不要简单的以为,郅支是个没有雄才大略的泛泛之辈,从他巧妙利用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壮大自己,就能看出他具有非凡的谋略,当然只是相对于西域各国比较。

例如他在势单力薄时,以乌孙为突破口,抓住称霸西域的难得机遇。乌孙自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后分裂为两部分:大小昆弥;又遇上具有举足轻重之力的解忧公主离开乌孙回到汉朝。乌孙大昆弥是解忧公主的孙子星靡执政,郅支单于在甘露四年逼近乌孙,当时郅支单于因实力单薄,就采用拉拢乌孙小昆弥乌就屠合力称霸西域,此乃千载难逢的机遇。郅支单于接连击杀伊利目单于,实力壮大后则反手击败乌孙小昆弥乌就屠,且,一年之内吞并呼揭、坚昆、丁零三国,显示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

西域各国都不得不投靠他,郅支单于几乎成了西域各国的盟主。他经常羞辱杀戮汉朝的使节和人员,一段时间以来汉元帝因性格懦弱,朝政又是儒生把持,10多年来面对郅支单于对汉朝的羞辱议而不决,拿不出好的应对策略。这种窘境直到建昭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6年,陈汤于甘延寿前往西域赴任以后。

三. 甘延寿和陈汤的剿灭郅支单于的战功可以用“唯一”来形容

从班固在《汉书》中对陈汤“建昭三年,汤与延寿出西域。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的介绍,我们就知道,陈汤具有非常的军事谋略。每到一地,都非常注意观察地形。在这场歼灭郅支单于的战役中,陈汤虽为副校尉,但却是胁迫甘延寿作出决定的真正决策人。如果陈汤是一个循规蹈矩之人,也就不会有康居都赖城的歼灭战,也不会有此一战使得汉匈和平了40年之久的历史功绩。

他当时以西域都护府的名义,从15国征调了总计4万人的军队。要把不同的种族,操不同语言军队统一在自己的麾下,并服从指挥不能不说其具有非凡的指挥才能。对于详细的作战细节,本篇就不具体的叙述了,如果大家有兴趣想深入了解,可以去看看《汉书》的卷七十中有关陈汤的部分。在总攻匈奴王城的那天,实际上形势也极为凶险。

在外有康居国一万多骑兵的救援,内有郅支单于率部的突围夹击,但,陈汤还是指挥多国联军,攻克了郅支单于的匈奴王城--都赖城,全歼了郅支单于所部。根据《汉书》记载,其战果“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

在取得胜利之后,为了震慑西域各国,肃清郅支单于在精神上对西域各国的恐吓余威。陈汤在向汉元帝就矫诏兴兵请罪的同时,建议把郅支单于及各王的人头,沿途展示并悬挂于长安的“槁街蛮夷邸间”,以此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西汉大军事家是谁
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西汉大军事家是谁?正确答案:陈汤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哪里?
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帝的上疏,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全句:“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翻译: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槁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朝的人,即使再远,也一定要杀掉他们。故事:西汉时匈奴在汉朝的不断打击之下分裂为南北两部...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哪里?
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的上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全句为:"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释义:"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槁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郅之单于当时已经逃...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怎么解释?
意思是:胆敢侵犯我中华的人,无论距离有多远,一定追击诛灭他。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哪里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全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意思是: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明白,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这句话表明了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这...

“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哪里...
出自西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出自西汉名将甘延寿和陈汤在攻灭匈奴郅支单于对汉宣帝的上疏中,原文是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对冒犯我强大中华的行为的人,即使再遥远也要诛杀。最早出陈汤给朝廷发的信函中:“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当时陈汤在北方与匈奴作战,在战胜匈奴后写了一份奏章给汉元帝,其中就写了这句流传千年的话,意思是如果有谁胆敢侵犯大汉的王土,即使再远,汉朝...

陈汤为什么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指汉代赋家的民族意识源于儒家的民族思想,受到《诗经》民族意识的浸润。武帝的《西极天马歌》将汉赋的"民族意识"导入更深层的领域,那就是宣扬声威,使四海臣服。汉代赋家的民族意识突出了汉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反映出一种深远的政治襟怀与战略视野,显示了汉人...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哪啊?
陈汤和甘延寿在没有给朝廷打招呼的情况下,联合西域诸国把郅支单于打败,完了之后再西域给汉元帝发了一封奏书,奏书的最后一句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谁的口中?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陈汤说的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这句话是诛杀完再说的而不是诛杀前所说。全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释义:“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明白,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

临翔区15814698905: (顶)“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历史上都有那些人物说过?
锁疫帕得: 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原话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出自西汉名将甘延寿和陈汤在攻灭匈奴郅支单于对汉宣帝的上疏中,原文是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

临翔区15814698905: 范我边界者虽远必诛是谁说的? -
锁疫帕得:[答案] 最初,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名将陈汤递给汉帝的上疏,“进犯我强大的汉朝的人,即便地处偏远,也一定要诛杀”,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全句:“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释义...

临翔区15814698905: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说过“虽远必诛”? -
锁疫帕得: 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陈汤

临翔区15814698905: 犯我大汉天威,虽远必殊!是谁说的?
锁疫帕得: 据说这是网友自己写的 陈汤,原话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处是《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出自西汉将军甘延寿、陈汤的典故,他们征讨一直和西汉作对的郅支单于.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一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在网上签名中,网友大多引用,后来有了些改动,加了些文字,就是现在的句子了.

临翔区15814698905: 西汉陈汤的事迹!陈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流传千年的:“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豪言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的,越详细越好. -
锁疫帕得:[答案]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的上疏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气概,就是那个时代汉帝国的对外政策和在西域诸国中的威望.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汉使节谷吉被匈奴所杀,汉将陈汤、甘延寿驱兵...

临翔区15814698905: 说过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是谁… -
锁疫帕得: “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疏中. 陈汤,汉族,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临翔区15814698905: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谁说的? -
锁疫帕得:[答案] "犯中华者,虽远必诛"原话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出自西汉名将甘延寿和陈汤在攻灭匈奴郅支单于对汉宣帝的上疏中 所说的

临翔区15814698905: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谁口? -
锁疫帕得:[答案] 是“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的上疏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气概,就是那个时代汉帝国的对外政策和在西域诸国中的威望. 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汉使节谷吉被匈奴所杀,...

临翔区15814698905: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谁说的?
锁疫帕得: 这是西汉名将“陈汤”递给汉帝的上疏,“进犯我强大的汉朝的人,即便地处偏远,也一定要诛杀”,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全句:“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释义: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槁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朝的人,即使再远,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陈汤,(?—约前6)字子公,汉族,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