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成长经历对他的成就有什么影响?

作者&投稿:桑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袁隆平获得首个特等发明奖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 袁隆平
  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从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后发表论文60余(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荣誉
  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4月,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1964年7月,袁老师发现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正式启动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1966年,他整理试验成果,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打破了“水稻没有杂种优势”的理论禁区。1973年,43岁的袁老师终于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的成功,让国际稻作界对袁老师刮目相看。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称袁老师为“杂交水稻之父”。成功和荣誉并没有让袁老师陶醉。

  科技部、农业部对袁老师的构想十分重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很快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袁老师亲自担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协作。通过9年协作攻关,两系法杂交水稻于1995年获得成功,比三系法杂交水稻增产5%—10%。

  1997年,袁老师又瞄准世界水稻研究的另一个重大课题——培育“超级杂交稻”,并提出了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实施方案。通过艰苦的努力,2000年,我国实现了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又提前实现了平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

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4、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5、他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

让他立志开发出新型水稻品种,来解决将来人类吃饭不足的问题。


袁隆平的一生
主要贡献: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袁隆平的成长故事
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他 花了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 1000多,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袁隆平的事迹
他学习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学会多种姿势游泳,可以横渡长江。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父亲迁回汉口上高中,曾获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冠军。1948年,隆平又随父迁到南京,并在南京中大附中读完了高中全部课程。高中毕业以后,...

袁隆平的故事
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他 花了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 1000多,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袁隆平的事迹
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他 花了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 1000多,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袁隆平的事迹,简洁一点,别太多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袁隆平的简介
袁隆平 (1930.9.7 -)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

袁隆平的故事200字
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袁隆平的故事简介20字?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凉州区13559235067: 袁隆平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
宗圣赖盐酸:[答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可以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议搞创新能力.3磨砺坚强意志,自觉艰苦奋斗.

凉州区13559235067: 袁隆平如何成功 -
宗圣赖盐酸: 当饥荒恶魔肆虐时,人们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袁隆平在前无古人经验的情况下,他为了寻找野生稗草,哪怕是大海捞针他也要找到.汗水如注挥洒,可是所寻找的稗草无影无踪,终于跑遍半个中国才找到.他迈...

凉州区13559235067: 袁隆平摆脱名缰利绳的事例? -
宗圣赖盐酸: 袁隆平是中国著名的农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在农业领域的成就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袁隆平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摆脱了名利的束缚,专注于科学研究和农业事业.袁隆...

凉州区13559235067: 袁隆平的科技成果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
宗圣赖盐酸:[答案] 要点:对中国: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对我国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和人口激增带来粮食问题起了巨大作用.对世界:他的杂交水稻占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10%,产量却占了总产量...

凉州区13559235067: 妈妈稻子熟了答案中袁隆平成长历程启示 -
宗圣赖盐酸: 1、年轻时为了理想不怕苦. 2、搞科研要多深入实际,多做试验. 3、为了工作要勇于牺牲自己的亲情.

凉州区13559235067: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50字 -
宗圣赖盐酸: 袁隆平,湖南人,从小就立志要为国家做贡献.后来从事农业领域,进行提高水稻单产量的工作.经过艰苦的研发,生产出了杂交稻,有着明显的高单产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同.但他并不骄傲自满,仍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