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投稿:陈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贺知章的咏柳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贺知章的咏柳中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这首诗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把柳树的颜色、神态生动地描述出来;后两句想象尤其新鲜奇妙,以拟人的手法,故意设问,点出本诗的中心:是春天的到来,才让大地如此美丽。“剪刀”一词把缀满枝条的尖尖细叶具体形象地写出来,这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此诗清新宜人,读来如沐春风。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扩展资料《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文学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参考资料:咏柳-百度百科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下: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扩展资料

赏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比喻手法。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句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扩展资料: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参考资料:咏柳 百度百科



运用比喻、比拟、设问等修辞手法

《咏柳》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益阳市桃江县牛田镇中心小学 胡莉苹

《咏柳》构思精巧,意境深远,读来十分耐人寻味。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柳字,却处处不离写柳;但又不完全执着于写柳,而能从更深处开掘,翻出一层新意,赞美春天给万物带来蓬勃生机,抒发了诗人欢乐的心情。

诗是借助于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这首诗是怎样刻画形象的呢?诗人交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头一句用了一个借喻来描绘杨柳的整体形象。刚刚绽出的嫩叶,泛着绿光,远远看去,不是像一树绿色的玉石吗?“妆成”本来用于写人的动作,特别指女子的打扮。用在这里就使柳树具有拟人化的色彩,把柳树写成了一个缀满珠玉的少女了。第二句写柳枝,又用了一个比喻,把万千柔条比作纷披下垂的丝带。两句合起来,简直把柳树写成风姿绰约的美人了。第三句写叶,没有正面去描绘叶的状态,而故意设问:“不知细叶谁裁出”,引发读者自己去吟味,下面生出一层新意来。柳叶尖尖,说是“裁出”来的,好像一律是人工的制作,共纤巧整齐之态,宛然可见。最后一句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又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的背后又暗含着比拟。说春风像剪刀,那一定是“春天”这个巧匠手执利剪精心地把柳叶剪得那美了。春天和春风本是看不见的东西,现在诗人使之形象化了,成了具有意志能催化万物的力量。诗人把读者领进了一个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境界了。

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运用比喻、比拟、设问等修辞手法创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

在《咏柳》这首古诗中,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作品原文是: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咏柳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全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下: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柳




咏柳中用了什么手法?
3、设问,问细叶是谁裁出来的,答,二月的春风好比一把剪刀,自问自答的设问手法。“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

咏柳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举例说明
1.《咏柳》这首诗采用了比喻、拟人、设问的修辞手法。2.头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了一个借喻来描绘杨柳的整体形象。刚刚绽出的嫩叶,泛着绿光,远远看去,不是像一树绿色的玉石吗?“妆成”本来用于写人的动作,特别指女子的打扮。用在这里就使柳树具有拟人化的色彩,把柳树写成了一个缀满珠玉的...

咏柳是什么诗
贺知章写的《咏柳》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中把“柳树”比作“碧玉”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把“春风”比作“剪刀”,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古诗咏柳的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
1、前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下来的柳枝,比喻成绿色的丝带。2、《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

咏柳一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咏柳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把柳树的颜色、神态生动地描述出来;后两句想象尤其新鲜奇妙,以拟人的手法,故意设问,点出本诗的中心:是春天的到来,才让大地如此美丽。“剪刀”一词把缀满枝条的尖尖细叶具体形象地写出来,这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此诗清新宜人,读来如沐...

咏柳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

《咏柳》一诗中前两句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翠绿的新叶比做什么?后面两 ...
运用比喻、比拟、设问等修辞手法 《咏柳》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益阳市桃江县牛田镇心小学 胡莉苹 《咏柳》构思精巧意境深远读来十分耐人寻味全诗没有出现柳字却处处离写柳;又完全执着于写柳而能从更深处开掘翻出层新意赞美春天给万物带来蓬勃生机抒发了诗人欢乐心情 诗借助于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首诗样...

《咏柳》一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咏柳》这首诗的前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静态的柳树,歌颂了春天呈现的生机盎然的美景。赏析:《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

贺知章《咏柳》.急,1.这首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诗的第一句将春柳喻为“碧玉”,用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做喻,第二句将柳枝比喻为美女裙带,分别写出了春柳整体之美和柳条之美;诗歌最后一句又将春风喻为“剪刀”,写出了春风的活力之美;第三句中运用了拟人手法,一个“裁”字赋予了“春风”人的情态,呈现出景物的...

咏柳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诗中借咏柳赞美春风,赞颂春天的生命力。诗中多次运用比喻句,将柳树比喻成亭亭玉立的美人,将柳条比作少女身上的绿色裙带,将春风比作剪刀,不仅赞颂了柳树柔美的姿态,也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蓬勃生机的赞叹。《咏柳》贺知章 〔唐代〕碧玉...

正宁县18297156787: 咏柳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
沈云甘利:[答案] 贺知章的《咏柳》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

正宁县18297156787: 咏柳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举例说明 -
沈云甘利: 《咏柳》这首诗采用了比喻、拟人、设问的修辞手法. 头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了一个借喻来描绘杨柳的整体形象.刚刚绽出的嫩叶,泛着绿光,远远看去,不是像一树绿色的玉石吗?“妆成”本来用于写人的动作,特别指女子的打扮....

正宁县18297156787: 咏柳这首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
沈云甘利:[答案] 咏柳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把柳树的颜色、神态生动地描述出来;后两句想象尤其新鲜奇妙,以拟人的手法,故意设问,点出本诗的中心:是春天的到来,才让大地如此美丽.“剪刀”一词把缀满枝条的尖尖细...

正宁县18297156787: 咏柳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沈云甘利: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正宁县18297156787: 咏柳这首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
沈云甘利: 咏柳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把柳树的颜色、神态生动地描述出来;后两句想象尤其新鲜奇妙,以拟人的手法,故意设问,点出本诗的中心:是春天的到来,才让大地如此美丽.“剪刀”一词把缀满枝条的尖尖细叶具体形象地写出来,这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此诗清新宜人,读来如沐春风.

正宁县18297156787: 咏柳,这首诗中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什么? -
沈云甘利: 《咏柳》这一首诗每一句都是使用了修辞,如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这是比喻,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突出其色彩鲜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这里万条是夸张的修辞,绿丝绦是比喻.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合起来就是设问的修辞,同时是比喻和拟人. 所以整一首诗每一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

正宁县18297156787: 咏柳一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
沈云甘利: 比喻.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太寻常的手法.但是因为比得好,所以大家都称赞.

正宁县18297156787: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前两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翠绿你枝叶比作《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前两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翠绿... -
沈云甘利:[答案]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前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翠绿的枝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绿色的丝带).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正宁县18297156787: 咏柳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比喻成(),把()比喻成(). -
沈云甘利: 前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翠绿的枝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绿色的丝带).

正宁县18297156787: 咏柳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
沈云甘利: 贺知章的《咏柳》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