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一分为三,分别是哪些国家?

作者&投稿:尉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哪三个国家?~

魏国 建立者曹丕(曹操之子),都洛阳,曹丕220年代汉自立称帝,建立魏国,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行驶汉朝正朔和使用天子礼乐。同时尊曹操为武帝,庙号太祖,历经文帝曹操、明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帝曹奂,共5帝,于265年被西晋取代,共历时45年

蜀国 建立者刘备,都成都,刘备221称帝,兴复汉室,又因仅有益州一隅之地,又被人常称为蜀汉或蜀,历经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共2帝,于263年被魏国灭亡,共历时42年

吴国 建立者:孙权,都建业,孙权222年称吴王,229年称帝,历经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乌程侯孙皓,共4帝,于280年被西晋灭亡,共历时58年

三国:魏、蜀、吴。
1、魏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2、蜀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
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3、吴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
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我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扩展资料:
三国鼎立的形成: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动乱,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驾大功,回京后便掌权。
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
董卓之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董卓入洛阳后,绍出奔冀州,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绍为盟主,相机进攻卓。
190年,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193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氏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
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汉献帝入洛阳后,曹操逃至陈留,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
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献帝迁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屯田续资。200年,曹、袁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
又利用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北方大部。207年,曹军出卢龙塞,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
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
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
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
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
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东汉末年天下一分为三成为三足鼎立的三个国家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他们三个国家的。统治者分别为曹丕,刘备和孙权。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分别因为曹操接受汉朝魏王的爵位,而号称魏国;孙权接受汉、魏吴侯、吴王的爵位,立国为吴;刘备以汉室后裔,自封汉中王爵位,于(曹)魏篡汉后,继承汉朝国号,因为地处蜀地为吴、魏蔑视为蜀国(否定其正统地位),另外还有接受吴、魏封爵割据辽东的公孙氏(自称燕国),此外尚有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高句丽;鲜卑诸部(檀石槐王廷的分崩离析);接受汉魏管理的(南)匈奴;其余没有独立政权的境内少数民族。

天下三分,分为了北魏,东吴,蜀汉三个国家,史称“三国”。

东汉末年,天下一分为三,分别是魏蜀吴三国,魏国国主曹丕,蜀国国主刘备,吴国国主孙权


汉末乱世战不休天下分崩谁最愁?
老百姓最愁 你要明白我们这个民族古代是农耕民族 农耕民族的特点是依天时 春天到了赶紧耕种 秋天到了赶紧秋收 天下大乱天天打仗老百姓怎么种地 凡事打仗倒霉的都是老百姓 尤其军阀混战 抓壮丁去当兵更没人种地了 那吃什么 只能饿死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绵不休的三国之后,是谁统一了天下?
三国之后,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了天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呢?
探讨“合久必分”的社会原因,仅仅是作品构思的起点,《三国演义》所集中描写的是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东汉末年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而这些斗争均指向一个目标——“分久必合”。因此作品在结束时这样总结道:“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

都说曹操和刘备三分天下,诸葛亮为啥还要“一州打九州”?
因此,常有人认为,刘备从一个编草鞋的平民白手起家,竟能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他的能力肯定强于曹操这个“官二代”,只是可惜时运不济,没投个好胎,并因此为刘备的壮志难遂,光复汉室的梦想化为泡影,而扼腕痛惜。刘备与曹操:那么,真实历史当真如此么?事实上,“三分天下魏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为什么没有外族入侵的发生?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问,当初汉末群雄逐鹿中原,天下大乱之时,胡人为何没有趁虚南下,那么的好机会,怎么就放弃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外族实力尚且不足。在汉朝初期和中期,外族遭遇汉王朝严重打击,基本都分化各各部落,无论是匈奴、还是鲜卑族,基本是内部分裂,混乱不堪,没有形成统一的战斗力。

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国有九州之地,为何50多年后才一统天下呢?
2. 尽管魏国的领土面积不特别大,甚至小于蜀汉和吴国的面积之和,但在汉末三国时期,魏国的国力确实强于蜀汉和东吴。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仍在北方黄河流域,人口密集地区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3. 在三国时期,长江流域仍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浙江地区则是孙吴需要花费大力气剿灭山越的陵差败地...

诸葛亮明知会三分天下为什么还要出山呢?
《隆中对》从东汉末年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精辟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一套由“三分天下”逐步统一全国的战略计划。作为《隆中对》主要组成部分的战略构思,即首先夺取荆益二州,建立根据地以成霸业的战略目标,为什么能够从公元207年《隆中对》问世、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到公元214年刘备占据成都,仅仅8年时间...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正确吗?结合东汉末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公元279年,晋军大破吴国,东吴灭亡,从此结束了三国分立局面,晋国统一中原。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30年后,随着八王之乱的开始,加上当朝皇帝司马衷的昏庸,这司马衷简直比是蜀国刘禅还要愚昧,昏君当道,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晋国步向灭亡,各路英雄揭竿而起,逐鹿中原,战火不断,中国从此...

赤壁之战决定了汉末三分天下政治格局,什么原因导致曹军战败?
曹操犯了兵家大忌。关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犯了兵家大忌基本是史家共识,但具体犯了哪些大忌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的认为曹操犯了骄兵必败的大忌,有的则指出曹操不应将战船以铁锁连接起来(一说是以木板将船钉在一起,首尾相连)。

导致汉末天下三分的祸首是谁
核心提示:贾诩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正是贾诩的这个建议,使东汉天下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状态。“五胡乱华”三百年的动乱和血腥,可以说导火线仅仅就是...

万盛区17315111336: 东汉末年天下3分是指天下分为哪3国 -
晨章小儿:[答案] 分为魏蜀吴3国 查看原帖>>

万盛区17315111336: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为哪三国 -
晨章小儿: 魏国 建立者曹丕(曹操之子),都洛阳,曹丕220年代汉自立称帝,建立魏国,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行驶汉朝正朔和使用天子礼乐.同时尊曹操为武帝,庙号太祖,历经文帝曹操、明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帝曹奂,共5帝,于265年被西晋取代,共历时45年 蜀国 建立者刘备,都成都,刘备221称帝,兴复汉室,又因仅有益州一隅之地,又被人常称为蜀汉或蜀,历经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共2帝,于263年被魏国灭亡,共历时42年 吴国 建立者:孙权,都建业,孙权222年称吴王,229年称帝,历经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乌程侯孙皓,共4帝,于280年被西晋灭亡,共历时58年

万盛区17315111336: 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什么 -
晨章小儿: 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吴蜀打败曹魏,使得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之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

万盛区17315111336: 东汉末年分为哪三国? -
晨章小儿: 东汉末年分为魏,蜀,吴!其中魏是有曹操之子所建、蜀是刘备所建、吴是孙权所建!不过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后还是三分归晋啦!

万盛区17315111336: 东汉末年有哪三国啊???
晨章小儿:魏国 蜀国 吴国 三分天下

万盛区17315111336: 东汉末年天下3分是指天下分为哪3国 -
晨章小儿: 分为魏蜀吴3国 查看原帖>>

万盛区17315111336: 天下三分是什么?哪3个国? -
晨章小儿: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到最后只剩三个大军阀,建立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魏、蜀、吴三国.

万盛区17315111336: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 .
晨章小儿: 骠骑将军马超 后将军黄忠

万盛区17315111336: 东汉末年分几国
晨章小儿: 因为,群雄分割,虎视天下,逐鹿中原,各自为自己的霸业而战争,而最后,结局分成了三大形势(西蜀,东吴,北魏)三大势力,史称之为三国,又于东汉末年,因此东汉末年分三国

万盛区17315111336: 《出师表》中“天下三分”是指什么?
晨章小儿: 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分割天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