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是怎么撤三藩的,怎么撤的吴三桂兵权?

作者&投稿:正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康熙是怎么撤三藩的,怎么撤的吴三桂兵权~

在处理吴三桂的问题上,有多种方案可供康熙选择:一是信守诺言,保持这几个藩王的权力的利益;二是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和平解决;三是不急于撤藩,拖下去以渐变方式解决;四是以战争的方式一次性解决。 其中第一条是康熙所不愿实行的,不论当初其祖上信誓旦旦的作出许诺,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了盟约,他都会赖个一干二净的。至于第二种方案,可以设想,但也未必能行得通。比较可行的是第三种办法。施行这三种办法都是有可能避免战争。但是,康熙帝采取了第四种办法,即最不合理的,损失最惨重,危险性最大的一种。 即使以战争方式解决,也可以各个击破,也就是三位藩王不要一次性解决,而先处理那些军事力量较小,号召力较差的,如耿精忠,或内部矛盾很大的,如尚可喜等,先严密控制广东、广西、福建。以好言温语让吴三桂觉得他这个亲王比另外两位藩王高的多,事实上是分化孤立了他们,大大减少了对吴三桂的支持力量。 最合理的是即拖下去,一点点地处理,就有可能和平解决。 上文已经讲过:吴三桂所干的那些坏事根本就构成不了必须立即撤藩,乃至发生一场战争的理由。如果清政府不在触犯其即得利益方面走得太远,很难设想吴三桂会主动挑起战争。这样,就有了拖下去的条件和基础。 吴三桂起兵时六十二岁,已经是老人了,起兵后六年就死了。如果拖个五、六年,即使他不死,但已经极为衰老,也就造不动反了。 在吴三桂决心起兵反清后,下令三军到昆明郊外校场阅兵,他在校场上飞身上马疾驰,连发三箭,箭箭中目标,然后他还演练各种兵器,搏战进击运用自如,技法高超,似乎不减当年。这当然会极大地激励部下随他起兵的信心。设想如果他再老一些,玩不动这些把戏,不但激励不了部下,也很难说他自己还会有信心。 如果他先病死了,叛乱的事当然不会绝对没有,但却不可能有这样大规模的战争了。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吴三桂起兵时,有许多云南贵州以外的地方军事长官响应,他本人的号召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有不少都是他的老部下,没有了他,那些人会不会响应叛乱,就很难说了。 二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是满清皇帝的额附,是顺治帝的妹夫,他是忠于清朝的。当康熙帝决定撤藩,吴三桂决意造反,要秘密把吴应熊从北京接回云南,他不愿回去,结果只把他的儿子,也就是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秘密接走。若吴应熊延袭了平西亲王爵位,是会听清朝皇帝的话的,这场战争也就打不起来了。即使吴三桂的有些部下要打,其规模也会小很多。 三是吴三桂统军打仗能力在当时确是第一流的。在他造反后,势如破竹,一气占领了大片土地, 六十七岁时病死于湖南衡州,孙吴世璠继位,此后,吴军兵败如山倒,三年后,康熙二十年,清军入昆明,战争结束。没有了吴三桂,即使有造反的,也较容易压下去。 也许有读者会提出疑问,吴三桂和他的忠诚部下,都是一些降清的原明朝将军或农民军叛逆,多是些没有廉耻的悍将,即使清皇朝想拖,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谁也不能说他们不会搞叛乱。吴三桂及其嫡系亲信这种货色,说他们是人,还不如说他更像条狗,有时能为人效劳,有时则表现如一条疯狗,会咬自己原来的主人。吴三桂这只狗咬了原来的主人明皇朝,又咬了差一点成为他的主人的李自成,最后咬了自己的新主人清王朝。 其实,正是因为吴三桂及其嫡系亲信只不过是些没有政治头脑、没有长远目标的骄兵悍将,给他们些适当的甜头,他们就可能会满意。在很长时间中,他们除了对满清政府继续效忠外,一心想的就是如何能继续保有即得利益。如果当时康熙帝不急忙撤藩,即在实质上逐步限制清初封给吴三桂等人的权力,但却大体维持其既得经济利益,实在是看不出吴三桂及其部下一定会造反。 吴三桂及其部下并不是不可控制的疯狗,在很长的时间中,他的表现只是一条极有用的、忠顺的走狗而已。只是康熙帝过分地触犯了他的利益,他才表现出疯狗的那一面。 康熙处理吴三桂问题时,使清皇朝处在极大的危险之中。 如果吴三桂能够为广大老百姓创造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或至少向老百姓许诺可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许一些老百姓可能支持他,但是,他只迷信武力,没有设法将他们的起兵和汉族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某种结合,那怕只是表面上的;吴三桂及其谋士们也没有设法使他们的起兵名正言顺,设法取得怀念明朝的人的支持,例如扶持或假装扶持明朝姓朱的皇室为主子。这样,吴三桂就明摆出一付只是因为撤藩侵犯了他的即得利益起兵的,是一场赤裸裸的争权夺利的战争,是得不到较多的支持的。 而且,吴三桂在战略上犯了大错,在占领湖南后就没有进兵长江下游,或急速北征。幸好,吴三桂及他的亲信中,没有一个可称得上是目光长远的政治家,否则,这场战争的结果会是什么样,谁也无法预料。 总之,康熙处理吴三桂时,在策略上犯了极大的错误,他最后成功,战争没有对清皇朝有更大的威胁,实是他幸运。 由此可见,和吴三桂间的战争,不但可以避免,而且从清政府的利益而言是应尽力避免的。 拖下去,就年龄而言,优势尽在康熙这一边。但是,也正是康熙太年轻,把非常危险的事看得太轻了,冒然撤藩挑起战争。如果是康熙在亲政二十年后处理这类事,必是另一种策略,拖下去的可能性极大。 本来可以避免的战争,却打了八年,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有何正义可言?说它是不义的并不过份。

顺治去世了,康熙继位了,当时顺治去世的时候让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康熙继位以后,鳌拜抓着政权,在朝廷中培养私党,把不听话的都铲除了,在那个时候鳌拜的实力的确是无人可及。

14岁的时候康熙要亲自执政,鳌拜让康熙杀苏卡萨哈,康熙不想杀,可是鳌拜把袖子卷起来就要收拾康熙了,康熙知道鳌拜的势力太强大了,没办法,就把苏卡萨哈给杀了,那时候他就发誓一定要铲除鳌拜。

他找了很多贵族子弟,担任自己的侍卫,每天练习摔跤,最后生擒了鳌拜,没杀他,就是给关起来了,后来朝廷的人知道了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就不敢在放肆了,康熙收拾了鳌拜让大臣们知道他不是吃素的,给后来收拾三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又轮到三藩了,三藩在顺治年间没有及时的撤掉,到了这一时期就已经威胁到康熙了,康熙非常聪明,他没有直接削藩或者撤藩,他是日积月累的为撤藩做准备,整顿财政、筹措军费、扩大兵力、并且主动的缓解满跟汉的矛盾,争取民心。

但是当时的三藩掌握着兵权,就算万事俱备,他也不敢贸然行事,三藩里的平南王要自己退出去,告老还乡,想退休了,康熙一听老高兴了,立马就允许了,可是其他两个人可就慌了,一个退出,还剩下吴三桂跟耿继茂了,后来种种关系,真的就直接撤藩了,吴三桂就不愿意了,直接起兵造反了。
朝廷跟吴三桂的战争就开始了,最后吴军被朝廷渐渐的瓦解了,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暴病身亡。
康熙怎么什么都敢做呢?是因为他在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备而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一到,就都胜利了。

康熙皇帝即位后,将河务、漕运、三藩视为“三大事”,但三藩割据日久,想要根除并非易事。1673年,康熙皇帝终于等到了撤藩的时机。这一年尚可喜主动请求撤藩,告老还乡,康熙皇帝顺水推舟当即批准,此举无疑带有暗示吴三桂、耿精忠效法的意味。吴三桂、耿精忠被迫提出撤藩,实则也有利用撤藩试探康熙皇帝的意味。当时朝中大臣多有暂时保留吴三桂藩属的意见,但康熙皇帝年轻气盛,意图一举解决三藩问题,仍然下发了撤藩的诏书。

吴三桂闻讯后遂开始暗中准备,很快起兵公开造反,挥师北上。靖南王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等纷纷响应,仅仅一年时间,吴三桂势力几乎遍布长江以南地区。

面对规模甚大的三藩之乱,康熙皇帝运筹帷幄,双方交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吴三桂进攻时期:康熙十二年(1673年)至康熙十四年(1675年)。这一阶段吴三桂声势浩大,分多路进攻清军,给清军造成了极大的军事压力。清军仓皇应战,接连败退。

第二阶段是双方相持时期: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这一阶段清军终于部署到位,并对吴三桂势力采取了“剿抚”政策,双管齐下。耿精忠、尚之信(尚可喜子)等先后归降,吴三桂开始陷入孤立。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同年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

第三阶段是清军反攻时期:康熙十七年(1678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三桂的去世可以算是双方战事的转折点。这一阶段清军一路连战连捷,吴世璠被迫退回昆明死守。最终昆明城破,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最终平息。

扩展资料:

清军在入关战争中,招徕明朝降将,军功卓著者因功封王。皇太极时期封有“三顺王”,即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怀顺王耿仲明(耿精忠祖父)。后吴三桂归降,被封平西王。顺治时期又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后孔有德在与南明的军事战争中阵亡,其子亦被杀害,定南王爵位遂无人承袭。顺治十六年(1659年),顺治皇帝命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继茂(耿精忠父)镇守福建,三藩自此基本确立了下来。

实际上,按照清朝统治者的设计,三藩所镇地区仅是驻防地,而非诸侯领地,然而三藩的实际发展却远超清朝统治者的设想。由于云南、广东、福建等地均为新辟疆土,且存在南明、农民军、台湾郑氏政权等多股势力,如此复杂的情况使得清朝统治者不得不赋予三藩特殊的权力,以便宜行事。三藩军事上可以拥有军队,经济上可以征收赋税,人事上可以任免官员,很快便形成了割据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统治者表面上仍是继续笼络,但实际上已经将其视为心腹大患。

在平定三番后,耿精忠、尚之信仍然被康熙皇帝处以死刑,三藩的亲族及附属将领或被处死,或被流放,受牵连者甚多。可以说,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给社会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藩之乱



在解说之前,劝君如果真想详细了解的话,最好看一下清史和剑桥中国史清朝部分,可信度较高。我在这里大略讲一下。大明灭亡之前,吴三桂的关西铁骑成为继袁崇焕之后几乎是唯一的能够阻挡满清八旗的军队,吴三桂引清入关是因为当时明廷腐败,农民起义蜂拥而起,李自成率军占领了紫禁城,灭了明朝,致使吴三桂驻守山海关的军队没有了后方,而李自成军队又洗劫了吴三桂的家,爱将又抢走了吴三桂心爱的女人陈圆圆,国破家亡之恨,夺妻屈身之仇,两面夹击之势,迫使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明亡之后,吴三桂在辅助清朝剿灭李自成,平定西北和西南地区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三藩之中也已平西王吴三桂为首,地位最高。康熙削藩之时,吴三桂花甲之身披挂上阵,雄心不老,三藩之乱中吴三桂的铁骑是主力,只是吴三桂可能是真的老了,不愿真造反,只想保住藩王之位,或者是关羽大意失荆州,亦或是其他什么原因,中了康熙的缓兵之计,在连克连捷,锐气正盛,兵锋直指长江的大好形势下,没有率军渡江,而是与康熙派来的使臣谈判,以致贻误了最佳战机,给了康熙宝贵的时间使其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而吴三桂不知何故也没有听从幕僚的建议—称帝以稳定军心民心—致使手下部分将领叛离,吴三桂的军队也由于息兵谈判,没有了连克连捷之时的锐气。而这时康熙重整人马,尽杀吴的所有在京亲属,率大军扑来,此时吴三桂才意识到中了缓兵之计,贻误了战机,却在此时宣布称帝,强弩之末,结局可知矣!

康熙皇帝对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的胡作非为早有耳闻,因时机尚未成熟,一直未对他们采取行动。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三月,尚可喜因自觉年老体衰,请求回辽东养老,要求把王位传给儿子尚之信,继续留镇广东。通过这件事,康熙皇帝终于抓住机会,把朝廷与三藩的矛盾揭开。他接到尚可喜的奏章后,立即下诏同意其回辽东养老,但同时指出,广东已经安定,尚之信不必再留镇广东,平南王府予以撤销。
尚之信满心想继承父亲的权位,在广东做土皇帝。撤藩的决定对他当头一棒,梦想破灭,自然不肯就此罢休。他连夜派人赶到昆明通捧报消息,请求吴三桂帮他出主意。吴三桂对康熙皇帝的撤藩决定也大吃一惊惊,立即敏感地想到自己巳的地位也已不稳。于是他一方面暗暗通知尚之信,叫他准备起兵造反,另一方面马上与耿精忠联合起来,假惺惺主动向康熙皇帝请求撤藩,进行试试探。
康熙皇帝本来就想三藩一起撤,他认为吴三桂等人蓄谋叛变已久,撤藩,他们会叛乱;不撤藩,他们迟早也要叛变,正像身上长了恶疮,早晚要开一刀,与其晚开刀,不如早开刀。所以当他接到吴、耿二人请求撤藩的奏疏后,立即交付大臣们商议,并表示自己的意思是主张三藩一起撤销。
撤三藩是周培公等人领军的,采用的是兵大,红衣大炮。
1673年吴三桂终于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叛清。他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迅速分兵两路进攻湖南和川陕。第二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他蓄发改衣冠,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向浙、赣二省发动总攻。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二月,尚之信也在广东起兵响应,向广西发动进攻。至此,三藩勾结叛清,叛乱范围扩展到云、
贵、闽、粤、湘、川、陕、甘、浙、赣、桂等十一省。

康熙一直想裁撤三番,但是当时时机并不成熟,很多朝中的大臣由于受了吴三桂的恩惠以及思想过于保守,都反对削藩,但是大家都知道“三番之需半天下”。三藩各自为政,是朝廷的重大负担,所以削藩是必须要做的,吴三桂表面上服从撤番,背地里却招兵买马,最后还是选择了造反,平定三藩之乱耗时八年。

三桂在造反的时候自己先病死了


康熙为什么要撤三藩
原因:1、政治角度,三藩军力日盛,独据一方,对下鱼肉百姓,对上与中央政府抗衡,并给其他地方势力以反面的示范,严重影响清朝整体的威信,不利于政府统一发展。2、从经济方面分析,三藩的支出已经占到清朝一半的收入,使朝廷财政不堪重负。三藩”指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即耿仲...

清初的三藩是怎样形成的?康熙帝裁撤三藩是否有必要?
朝廷希望通过三个藩王的势力去镇压农民军和南民政府,结果他们形成了很强的势力。君主裁撤三藩很有必要。三藩是指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清朝的朝廷入关后,对于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抵抗,明朝政府就希望通过降官的形式去打击这些势力。此后,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

撤藩是什么意思
撤藩是中央收回以前因血缘关系封给子孙或封赏有重大功勋的臣子的领地的行政权军事权的一种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著名的撤藩有明朝时朱允炆削藩,清朝时康熙撤三藩藩王可能是宗室成员军功功臣或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但在名。撤藩就是撤销藩王的实权,比如兵权官员任命权经济权 藩王不是地方割据,地方割据是...

三藩实力强横,一个吴三桂就让清朝吃不消了,康熙为何还敢撤藩呢?
康熙的撤藩是非常必要的,那时候清军已经入关多年了,慢慢清朝的统治也被世人所认可,那么对于悬在清朝头上的那把剑,也就是三藩,是时候除去了。虽说仅仅一个吴三桂就让清朝吃不消了。但若是不除掉这三藩,不拿回他们手中的兵力,清朝的统治还是不太稳定的,迟早还是要发生战争。

康熙为什么要裁撤三藩?
尚可喜老弱多病,日常政务都由其长子尚之信处理。而尚之信却不务正业,喜好声色犬马,对尚可喜不忠不孝,还想早日继承王位。尚可喜被迫无奈,上书朝廷,希望回辽东养老,留他儿子镇守广东。康熙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认为能够借此裁撤三藩,于是说:如果尚可喜回归辽东,尚之信在广东,不免父子相离,...

三藩之乱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康熙撤藩是对是错
而三藩手握重兵,又占据数个省份,而他们的势力有半个中国,三藩各据一方,互通声气,广布党羽,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势力。康熙上位之后,决定撤藩。康熙一是怕他们有不臣之心,毕竟是前朝留下的人,不是自己家的,二是三藩在朝中根深蒂固,行事嚣张,就算自己是皇帝都得给他们面子,三是三藩远在边关...

康熙在为期间爆发的三藩之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清朝廷与三藩之间互相猜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日益公开化。正当吴三桂志得意满、做着世守云贵美梦的时候,清廷却在积极筹划撤藩事宜。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自请撤藩,从而拉开了撤藩的序幕。针对这一意外情况,康熙深感求之不得,欣然批准。吴三桂和耿精忠获悉此消息后...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三藩,三藩的来历是什么啊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至二十年(1681年)清军平定三藩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分别镇守云南、广东及福建,史称三藩。三藩均握重兵,各据一方,对清廷的中央集权已构成潜在威胁。康熙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控制,于十二年先后下令撤去三藩。实力最强的吴三桂首先发难,自称天下都招...

康熙裁撤“三藩”真的不明智吗?
尤其是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所带来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三藩”的裁撤,才实现了中央集权,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变为现实。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不到20岁开始裁撤三藩,耗时8年终于画上了句号。虽然当时成功了,但在如今的很多人看来,却似乎不那么明智,事实上真是如此...

清初的三藩之乱是怎么平定的?三位藩王结局如何?
清初的三藩之乱,是康熙一次拨正皇室权力的重要行动,集中大清兵力也还用了八年的时间才平定了三藩。三位藩王的下场也比较悲惨,吴三桂和大清对抗了八年最终积郁含恨而终;尚可喜自杀未死,最后病逝;耿精忠被康熙下令诛杀。康熙执意要撤藩,吴三桂被迫起兵造反,但和大清对抗了八年也终于走向失败。毕竟以...

大方县13512216792: 康熙帝平定三藩 -
蔺典复方:[答案]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音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 但是南方有三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 这三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吴三桂,一个叫尚可...

大方县13512216792: 康熙怎么灭掉吴三桂的? -
蔺典复方: 吴三桂的叛乱是被康熙皇帝分步消灭的.吴三桂属于清朝太上皇时期的人物,康熙去对抗他的时候吴三桂就已经六十多岁了,随着时间的消耗,吴三桂的野心也被慢慢的磨灭,吴三桂因为投降清朝有功所以在云南地区还有自己的一部分战斗力,...

大方县13512216792: 为什么康熙用了八年时间才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联合平南王尚之信、镇南王耿精忠起兵反清,战火席卷大半个中国,史... -
蔺典复方:[答案] 1、军事上,八旗劲旅在入关后不久就迅速腐化,到了康熙年间已经不堪一战.康熙不得不大量使用绿营汉军作为平叛主力.而汉军由于清朝政府的顾忌,导致装备和训练都很差,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改善;而三藩尤其是吴三桂,其军队的骨干都...

大方县13512216792: 康熙平三番为什么会成功?吴三桂为什么会输给康熙? -
蔺典复方: 以吴三桂为首的反清阵营是虚弱的,内部互相利用,矛盾重重,经不起持久的军事攻击与政治瓦解.而且吴三桂一开始即在战略上犯了保守主义的错误,以致陷于被动地位. 当他以锐不可当之势占领湖南全省时,却立即收住了攻势,不再渡江前...

大方县13512216792: 康熙帝到底有没有撤藩 -
蔺典复方: 撤掉了,不过是武力撤掉的,差点清朝都要灭亡了,有一段时期,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王辅臣几人甚至占领了长江以南所有地区,但康熙就是康熙,还是挺过来了,最终打败了三藩

大方县13512216792: 清朝康熙皇帝一生的功绩 -
蔺典复方: 康熙的功绩: 1.政治: 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

大方县13512216792: 康熙多少年清廷撤?康熙多少年清廷撤藩
蔺典复方: 然而清廷撤藩,又将吴三桂推上了风口浪尖,康熙十二年,朝廷下令撤藩,一场藩王与朝廷的拉锯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大方县13512216792: 清朝的吴三桂怎么死的 -
蔺典复方: 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里,吴三桂算得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关键时刻,这位明朝边防大将迅速倒向满清一边,联合清军追杀李自成农民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直至李自成败死.接着,又率兵剿灭南明势力.封藩云贵后,吴三桂恃宠骄横...

大方县13512216792: 康熙当初撤藩并没有杀吴三桂吴三桂晚年为什么还要造反
蔺典复方: 对吴三桂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吴三桂... 所以早已过了知天命,已是花甲之年的吴三桂,放弃了清庭给他看似宽容的颐养天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