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麻戴孝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呢?

作者&投稿:藏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披麻戴孝这个传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其实关于这个制度,首先是有一个传说的,传说在上古的时候,人类的祖先是有一条尾巴的,而当人们接近死的时候,这条尾巴会变成黄色,这个时候他的后代就会把这条尾巴砍下来作为肉吃掉,而再有一天有这么一个老人,在自己60岁的时候自己的尾巴要被砍下来吃掉了,但是他觉得自己养育了自己的子女,子女这样做非常不对,所以说他决定逃跑不让自己的子女将自己的尾巴吃掉。

而带他跑了以后呢,他的子女之后拿着麻袋开始在山中寻找他,因为麻袋既能当席又能当被。直到第七天的时候,在一个山洞中寻找到了老人,而此时的老人已经是了尸体腐烂奇臭无比,子女看到这样的老人,心里悲痛不已,甚至是不忍直视,用麻袋套在自己的头上,让自己不看见老人,开始抱头痛哭。

而在这之后,人们渐渐的开始改掉了,在自己家的老人家死掉的时候吃了他的肉的陋习,转而在老人死后,开始带上麻袋,为老人祈祷并为老人收敛葬送。当然这是一个传说,是人们来解释人们披麻戴孝的这个历史的由来。并没有真正的依据!

而历史上真正的来讲披麻戴孝涉及到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丧服制度的一些规定,而最初的五服制度出现在我国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会根据与死者之间的血缘关系的亲近来制定五种不同种的衣服去对死者进行追悼。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在我国实行火葬以前,许多地方的老人去世后,安葬的时候总要最亲的人(如儿子)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戴到腰间。据民间说,这种特别的打扮还有来历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还总是在娘面前夸口:"等娘过了,要好好热闹一番,让娘睡楠木棺材,要穿红戴绿,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老婆婆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想教训他们一顿,尽到做娘的责任。老婆婆一夜没合河南开封市眼,终于想出个办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也不要你们花一文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扔在阴水洞里就行了。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着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一直到我闭了眼为止。"不花一文钱,这正中了两个不孝之子的心意,他们马上答应了。
兄弟俩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但经老娘一提醒,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来。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的,这些小家伙不管妈妈飞来飞去衔吃的有多快,还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可是,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呢?小乌鸦还不错,妈妈老了飞不动,觅不到食,就让她待在家,衔来吃的填在她嘴里,等到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这样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妈妈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令人伤心的是,小猫头鹰后来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这样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越看越看不下去,如今这样对待老娘,将来孩子也这样对待我们怎么办?他们不敢往下想,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们不是穿红戴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打那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有的地方百姓比较穷,穿一身黑衣服买不起黑布,于是就裁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都是为了表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根据周礼的五服制度,因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披麻戴孝的来历
在我国实行火葬以前,许多地方的老人去世后,安葬的时候总要最亲的人(如儿子)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戴到腰间。据民间说,这种特别的打扮还有来历呢。
很久很久以前,在太行山南、黄河北岸一带,有一位早年丧夫的老婆婆,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她好不容易把两个儿子养大成人,但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还总是在娘面前夸口:“等娘过世了,要好好热闹一番,让娘睡楠木棺材,要穿红戴绿,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老婆婆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想教训他们一顿,尽到做娘的责任。老婆婆一夜没合眼,终于想出个办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也不要你们花一文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要么扔到黄河里喂鱼,要么扔到太行山上喂狼。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着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一直到我闭了眼为止。”不花一文钱,这正中了两个不孝之子的心意,他们马上答应了。
兄弟俩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但经老娘一提醒,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来。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的,这些小家伙不管妈妈飞来飞去衔吃的有多快,还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可是,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呢?小乌鸦还不错,妈妈老了飞不动,觅不到食,就让她待在家,衔来吃的填在她嘴里,等到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这样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妈妈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令人伤心的是,小猫头鹰后来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这样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越看越看不下去,如今这样对待老娘,将来孩子也这样对待我们怎么办?他们不敢往下想,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却偏偏过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们不是穿红戴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打那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有的地方百姓比较穷,穿一身黑衣服买不起黑布,于是就裁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都是为了表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直到现在,这些丧俗多多少少还留有那么一些。


人死了披麻戴孝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说词
宋朝,因为宋朝经济繁荣,麻织品大量生产

披麻戴孝这个传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披麻戴孝这个传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一个传说。据说,那时人类祖先在临终前,尾巴会变黄,后代便会将尾巴砍下作为食物。然而,一位老人在60岁生日时,不愿让子女如此行事,选择逃走。他的子女便带着麻袋寻找他,麻袋既能当铺也能当被。第七天,他们在山洞中找到了已故老人的尸体,腐烂不堪,子女...

魏晋南北朝葬礼也是披麻戴孝吗?
1、魏晋南北朝时期,轻礼法,崇尚简丧、薄葬,不会有大的排场,甚至基本没有陪葬,这个时间的典型人物曹操、竹林七贤,皆是如此。2、披麻戴孝,自周礼始,披麻,麻就是黄麻,戴孝,孝为白,头戴白布,腰系白布带,而不是穿一身白, 古时候就没有穿一身白的。孝男身穿麻衣,头戴麻帽,脚穿草履...

戴孝胳膊上带的呢个东西叫什么?从什么时期开始带的
制度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

披麻戴孝这个传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当然这是一个传说,是人们来解释人们披麻戴孝的这个历史的由来。并没有真正的依据!而历史上真正的来讲披麻戴孝涉及到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丧服制度的一些规定,而最初的五服制度出现在我国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会根据与死者之间的血缘关系的亲近来制定五种不同种的衣服去对死者进行追悼。

戴孝什么时候结束?
守孝,旧俗指尊亲去世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古有守孝三年之说,实际守孝时间为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现代没那么严格,除了3天后出殡外,还要烧七个期,每期7天,共49天。一般的人家守孝也就是49天。然后是烧百日,也就是过世后100天。讲究一点的人家,会守孝...

披麻戴孝的麻是什么意思?
“披麻戴孝”的“麻”,是指黑色的麻布衣物,也叫“孝衣”,用来表示哀悼之意。在古代,家中父母或亲人去世,子女需要以父母或亲人的麻布裹身,长达三年以上,丧期结束后才可以褪下。所以,“披麻戴孝”是指在亲人去世后,家属要穿戴黑色的孝衣,以示悼念。“披麻戴孝”的“披麻”,是指在亲人去世...

披麻戴孝有什么讲究
1、披麻戴孝中的“麻”,是指由桑麻纤维编织而成的粗糙麻片,这些麻片经过缝制成为孝服,专用于丧葬仪式。孝服是五服体系中的一种,作为承孝者穿戴的服饰,与斩衰服、齐衰服在辈分上有所区别,但与大功服、小功服在形式上有较大差异,因为后者多由女性家属穿戴。2、披麻戴孝的传统最早源自《仪礼》,...

披麻戴孝是什么意思
7. 在一些地方,戴孝的时长和方式也有一定的讲究,如守孝期一般为三年,期间家哗闭派属不能穿红戴绿等。8. 总的来说,"披麻"与"戴孝"是中国传统殡葬习俗中的重要环节,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意义因地域和族群而有所不同。9. 这些习俗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敬意和哀思之情,也承载着家属的悲痛...

老人去世以后脱孝是什么意思
戴孝和脱孝是一种民间丧葬礼俗,戴孝指老人寿终,子孙披麻戴孝。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包括儿媳要罩粗麻布,其他亲人则腰缠一块白布或者衣披黑纱。通常戴孝的时间为三个月或者半年,在这期间子孙不能去参加喜事或者办喜事。而过了戴孝的时间就称为脱孝。

陕县17067571768: 批麻戴孝是那朝开始有的 -
泰眉安宫: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陕县17067571768: 披麻戴孝哀悼死者的传统是怎样形成的?披麻戴孝哀悼死者的传统是怎样
泰眉安宫: 人死后披麻戴孝送葬的习俗在我国很 多地方都有.在我国实行火葬以前,许多地 方的老人去世后,安葬的时候,送葬的亲人 就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 ...

陕县17067571768: 披麻戴孝的由来是什么?
泰眉安宫: 披麻戴孝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孝,表示哀悼.据民间说,这 种习俗的由来有一段故事.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

陕县17067571768: 为什么中国人去世后,亲人要披麻带孝? -
泰眉安宫: 据说,人类的祖先还有一条尾巴的时候,老人活到五十岁,尾巴渐渐变黄,最后落掉就死了.儿孙发现老人尾巴黄了,在还没落掉之前就要把老人杀了,全家大小围着烹食,这叫尽孝. 后来,有一个老人活到六十岁时候,尾巴已黄得就要掉了....

陕县17067571768: 安葬亲人时为何要披麻戴孝?
泰眉安宫: 以前,人们安葬逝去的老者时,总要最亲的人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也得穿一身黑衣,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到腰间.为什么要这么打扮呢? 相传...

陕县17067571768: 关于古代闹洞房的事情,最早在什么时候? -
泰眉安宫: 闹洞房习俗始于先秦汉代时期,婚礼淳朴、肃穆.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 闹洞房 时的嫁娶情景时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反映了先秦婚礼的淳朴习尚,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

陕县17067571768: 汉族结婚闹洞房的来历?
泰眉安宫: 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 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

陕县17067571768: 戴孝的孝布应该放到哪? -
泰眉安宫: 这个是根据和死者亲属关系来决定的,也可能各地风俗不同,孝布有系头上的,有系在腰间的

陕县17067571768: “闹洞房”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泰眉安宫: 据考证,闹洞房作为我国传统婚俗的一部分,由来已久.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房”、“闹洞房”、“闹新房”,由于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中原地区闹洞房,通常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