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李煜和李清照的异同及其各自的风格特征

作者&投稿:本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清照与李煜词风格的异同点。~

我感觉都很温柔婉约,可是李清照是爱国的代表,李煜是花间词派。

李煜、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很多相似点。 首先,他们的词都非常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并且这两个时期的作品,在思想感情上,在词风上都截然不同。这说明文学是人生的表现,人的经历不同,所表达的感情也就不同。“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愁强说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他们两人对语言的应用,对形象的塑造,都达到了绝妙的境地,看似平淡无奇,朴实无华,实则超凡入圣,老成持重。如后主的名句:“离恨正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青平乐》);“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玉楼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往事已成空,还入一梦中”(《子夜歌》);“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醉乡路稳宜频倒,此外不堪行”(《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等等,都是古今中外最典型的表离愁的名句。再看李清照的名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的叠字叠句更是绝妙千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只用了七个形容词连用,就构成了四重境界,传了难传之情,达了难达之意。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有亡国失家之痛,都有怀国念人之哀。尤其是李后主,读其词时,完全让人忘了他是亡国之君,而是同情他亡国失国之痛。如“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重”(《子夜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等等,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是多么真挚。再看“几曾识干戈”(《破阵子》)悔之晚矣!(他和故臣徐铉的谈话中谈到了“悔杀了潘佑、李平”的话);“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痛彻肺腑!(他给故人的信中说:“此中日月,只似眼泪洗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忧愁怎能随流水东去?流水已去,忧愁更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愁得痛得不知道身在何处,不知道是生是死的程度了。他亡国后,真是“人生长恨人长东”(《乌夜啼》)。李清照生于礼部员外郎之家,嫁于丞相之后,丈夫连任太守,这是比较优裕高雅的生活。在北宋灭亡,仓促南迁,国事危亡的情况下,李清照发表了明智的政治观点,比如她不同意南渡建都,作诗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当时执政者的不满也流于笔端:“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怠欠刘琨”;尤其对一心想着议和的人表示不满:“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虽然李清照对当时的现实有清醒地认识,但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她壮志难酬,因此她只能苦闷地看待这一切,将所有愤懑付诸于笔管。如:“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多么真挚的爱国情感,多么想恢复故国旧都啊!可惜英雄气短,壮志难酬。“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清玉案》)“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思乡之情何其浓厚?有家难回,何其苦闷?“春归秣陵树,人老健康城”(《临江仙》),回家无望,触景生情,两鬓白发,“更行更远还生”。“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老年人四海飘零,感叹时过境迁。“点滴霖淫,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水土不服,寝食难安。“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国家危亡,风雨无时,怎不令人忧心忡忡?国破家亡,同声一哭,何其悲壮哉!

麻烦采纳,谢谢!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煜与李清照,一为亡国之君,一为旷代才女,却同为婉约派,同是词史上的一流大家,两人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古人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二李并称,极受推崇。
在我看来,李煜与李清照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他们人生的经历和词的创作都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在经历了家破国亡的苦痛之后,才登上词的艺术巅峰,走上了词史上一流大家的位置的。

先看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煜继父位为南唐国主,奉宋正朔,开宝八年 (975),城破被俘,押赴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978)七夕,赐牵机药,中毒而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奢靡,常形之于吟咏。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这些后期词作,多折射出词人内心巨大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
其中最著名的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当这曲《虞美人》写成之后,拿到七月七日他生日那夜,叫歌伎演唱,饮酒作乐,拨弦弄瑟,名声大振。宋太宗知道后,恨其剪不断理还乱的故国之思,一怒,赐与毒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也许是同情李煜的遭遇,也许是惋惜他的才华,所以就有前人叹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于是就有今人假设历史:如果南唐后主李煜不当皇帝的话,他会怎样?言下之意,似乎李煜只是因为做了皇帝,他的艺术才华才遭到了浪费和毁灭,似乎李煜如果不当皇帝,他就会在文学史上留下更多的杰出作品。
但李煜如果真的不当皇帝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创作颇丰,并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的词人,但他绝不会成为一个有着“词中之帝”美称的一流大词人的,他的词作,也绝不会成为脍炙人口、倾倒历代人的千古绝唱的。因为艺术创作,绝不仅仅靠天才,靠灵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靠的是人生阅历的丰富与否,靠的是人生体验的深切与否。他当皇帝之前写的那些叙写宫廷豪华奢侈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的词作,又有几篇能称得上是“杰作佳构”的传世之作?又有哪一首能够和他做了亡国之君后表现深哀巨痛的血泪之作相媲美呢!而奠定他文学史上杰出地位的成就最高的词作,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二年多时间里创作的,如《虞美人》、《子夜歌》、《望江南》、《清平乐》、《浪淘沙》、《浪淘沙令》、《相见欢》等等,这些词作,无一不是抒写亡国之痛的血泪之作,也无一不是与他做皇帝的经历有关的。
可见,正是有了这一段“国中之帝”的惨绝经历,他才有可能成为风流一代的“词中之帝”,他才有可能给后代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传颂不衰的血泪文字,他短暂的一生才有可能在艺术上取得大成功。而这成功与失败,显然都与他当皇帝的命运息息相关,真是“成也皇帝,败也皇帝”。
王国维《人间词语》评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试想,如果没有囚禁的不幸,贬逐的悲哀,他又怎能“感慨遂深”“书之以血”?充其量也只能是继续写就“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的陈词滥调,又怎能成为一位承前启后、可追唐诗的大宗师?

再来看李清照,
李清照的创作成就,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男性词人。宋代文人对李清照就已经拳拳服膺。王灼说:“若本朝妇人,(李清照)当推文采第一。”(《碧鸡漫志》卷二)历代众多心高气傲的文人墨客更是倾倒于她的卓越才华。清代执文坛牛耳者王士祯,也自豪地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李清照俨然为婉约词的宗派大师。其他赞美之辞,比比皆是。
李清照以其天才的文学创作、无穷的艺术魅力,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王僧保作《论词绝句》总结说:“易安才调美无伦,百代才人拜后尘。比似禅宗参实意,文殊女子定中身。”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期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与李煜一样,李清照词的创作同样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她出生于贵族家庭,其父母能文善词。她十八岁便脱离了她的少女时代,和赵明诚结为连理,这算是她一生生活中最美满的时代,她的许多词有许多描写爱情,其中有描摹少女初恋和少妇生活的,也有撰写自己与丈夫离别的相思。由她的词“绛绡薄,水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帱枕簟凉”(《采桑子》)“绣幕芙蓉一笑间,斜偎宝鸭依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綄溪纱》)“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等等可以看出。这样的描写,总是能够深深地烘托出少女的情致和心绪,这样的生活,可算是人生最美满的了。
李清照前期之词,主要通过闺中生活的写照,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和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靖康之难”后,除了与当时许多士大夫有着同样的流亡经历处,李清照的生活还发生了一连串特殊的不幸事故。先是丈夫病逝,接着便是被人认为有通敌之嫌。受此重重磨难,她的思想和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与摧残。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生灵的涂炭,个体的不幸,这一系列的变故使李清照的后期之词在思想与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在她的后期作品普遍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所见所闻所想:抗金愿望,乡都之念,身世之感。如以下一首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天在金华写的。时值金兵进犯,她避难到金华,她那时已是51岁。我国的抒情词本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但概括起来说,可大别为直抒胸臆的写法和曲折见意的写法。但李清照在宋代体现这个传统是独特的,她的抒情词所透露出来艺术力量是不可多得的。如上词的起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仅仅七个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落红满地的凄凉环境。生活在这个环境的词人是“日晚倦梳头。”这说明,在这样一个凄凉的环境中,词人内心是充满愁苦的,而不只是空虚无聊了。再加上国破家亡,强敌当前,丈夫逝世,自己孤身飘零。“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个有着满腹心事心酸重重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作者本身。
纵观作为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一生,她前半生为喜,后半后为悲,像一条分水岭被划得清晰如水。她的词也应以她南渡人生的这条轨迹为界,分为前后二期,这样我们就更能清晰地看到李清照的抒情词里表现的各种抒情主人公形象。她前期人生得意,其词里的人物多有浪漫之情,且乐观向上,热烈。多是写在少女少妇的闰阁及爱情生活。后半期失意,其词里人物也多半是带着沉重的乡愁与破败之感。多抒写对国陷家亡的伤感之情及个人与社会的水火不容。
李清照个人生活的影子和那个时代的背景,深深地印在了她的的作品里。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女词人,诚非偶然.

所以当我们在惋惜李煜的亡国亡家,感叹李清照的不幸遭遇同时,也不妨来个假设,假设两位大词人的后半生一如前半生般顺风顺水,换句话说,就是将二人作品中的后期作品去掉,那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如果真的那样,恐怕文学史就没有了“词中之帝”、“婉约之宗”。
这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其实,岂止二李,放眼历史,愈是在乱世,愈能出有深度的作品。或许这已成为了一条规律?由是,则“幸”与“不幸”如何界定?人们应该为那些苦难生活浸泡出的佳作而击节称赞,但如果稍稍偏离一步,认为亡国亡家、孤苦飘零成全了李后主、李易安,那又实在是一种旁观者的残忍!

李煜的词是写在回忆梦想中的,李清照的词是写在现实中的,李煜的词显示的是绝美,李清照的词显示的是凄美,爱好倾诉的人喜欢李煜,爱好表述的人更喜欢李清照,打个比方来说,李煜的词在李清照面前象诗,李清照的词在李煜面前更象说话或则歌。

最主要就是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而李煜虽不是婉约派,但是作品颇有婉约风范...

0


李煜的婉约词和李清照的婉约词,哪个更好?
李煜的婉约词和李清照的婉约词,我觉得李清照的更好些。李煜的词愁绪更多,流露亡国之君的无奈与痛思。而李清照的词前期明媚婉转,后期家变词风变得惆怅、伤感,但是字里行间也有豪迈的一面。

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词不同的原因
两个人前后期的词风差别很大,主要是生活境遇的变化。

2.比较李清照的《武陵春》与李煜的《虞美人》在表达方式和抒发的情感上...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苏轼,李煜,李清照的词各有什么特点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的传统限制,成为了豪放词的主要代表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 的词仅仅停留在豪放风格上,而是他的词的豪放与婉约的特征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共同 形成了苏轼词的旷达,富含理趣的特点,最大特点为以诗为词。南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平庸无能,但被誉为“词中之帝”.他的后期词...

比较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
1李后主的愁多是感叹亡国之苦,更多的是对往事的留恋。是亡国之痛沦为阶下囚的愁苦。2柳永是北宋前期的文人,他仕途坎坷、失意无聊之余留恋坊曲,善写市民生活和羁旅行役的愁苦。更多的是对市井生活留恋和仕途上的失意而引发的愁绪。3李清照生活南北宋交替之际,以南渡为界,前期多闺愁,少女之愁,...

李清照的《武陵春》和李煜的《虞美人》哪个更好?
前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说内心的忧愁连舟都载不动,来表现词人内心的惆怅;后者通过比喻,将自己内心亡国之痛比作东流之水,以此来说明愁之长,两者在表现词人内心的忧伤痛苦,难以说谁好谁差,如果真要比较的话,李煜的稍胜一筹,李煜该句词采用一问一答的方法,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李清照<一剪梅>与李煜<虞美人>的对比?
一、都是婉约词宗,两篇都是婉约一派的巅峰之作二、前者是恋人间的相思之苦;后者为亡国之痛三、前者是黄昏时分;后者是月夜悲吟四、都是秋思五、李清照把愁寄予落花,由流水带走,将愁情用流水连接起来化为相思; 李煜把悲苦寄予落花,由无情的流水带走,却一去不返。时间有限,只能提供一点线索...

写出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词人在写愁上的不同之处
这不仅因为他混迹青楼、狎妓弄曲的奇特经历,而且因为他用他那支神来之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表现“男女私情”方面的佳作。《雨霖铃》可以说是这些佳作中的佳作。在这首词中,柳永把男女私情写得相当充分。怎一个“情”字了得,这便是我们阅读《雨霖铃》后获得的第一印象。《雨霖铃》抒写的是词人与...

李清照 李煜 柳永的愁的不同 至少300字
首先要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出发,李清照遭遇的是国破家亡,沦落他乡,李煜则是亡国之君,柳三变奉旨填词更是自嘲自己的仕途坎坷。从词中来看,李后主之词字字血泪,更因其天性中那一抹永恒的纯真,他的词有种悲天悯人之愁,可其浪淘沙,虞美人,乌夜啼等词细细品味。李清照晚年之词语境凄厉,其愁融流亡...

比较李煜,屈原,李白,李清照,张岱的孤独
李煜 醉生梦死,阅尽繁华,从高高在上、享尽奢糜的一国之君变成了败亡失国的阶下之囚,所谓的孤独更多的是男人政治上的失意,尊严上的挫折。屈原 报国无门,郁郁寡欢,其孤单是志向报负无法实现的愤懑之气,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惶恐、激愤与无奈。前路漫漫,上下求索而无伴,凄凉孤单却倔强。李白...

新邱区19677301008: 李清照与李煜词风格的异同点. -
蓍璐复方: 我感觉都很温柔婉约,可是李清照是爱国的代表,李煜是花间词派.

新邱区19677301008: 李煜和李清照有什么不同? -
蓍璐复方: 李煜是花间派词人 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 李煜为宋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被誉为"千古词帝"

新邱区19677301008: 李煜和李清照在创作上的异同? -
蓍璐复方: 一个是亡国之痛一个是丧夫之痛,不一样

新邱区19677301008: 李煜、李清照和辛弃疾分别是不同词派的代表人物,试把这三首词作比较,看看他们的词在内容、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
蓍璐复方:[答案] 李煜和李清照属婉约派 辛弃疾属豪放派

新邱区19677301008: 李煜和李清照有什么不同?
蓍璐复方:一男一女一唐一宋

新邱区19677301008: 试比较纳兰容若词李清照词李煜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
蓍璐复方: 共同点:纳兰容若李清照李煜三人都是词坛婉约派 不同点:纳兰容若的词很多是吊亡妻的,也有些是描写美丽风景的 李清照特有女人的细腻和很多对丈夫的思念,生活在亡国时期的凄惨等 李煜的词就很多是怀念君王生活很对现实的绝望等

新邱区19677301008: 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苏轼,李清照,陆游,柳永,李煜的诗风,语言风格, -
蓍璐复方: 李白诗风 浪漫飘逸,豪气大方; 杜甫诗风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白居易提倡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韩愈以文为诗; 柳宗元诗风清峭,独具一格; 苏轼诗风 前期豪迈,后期旷达; 李清照前期生活安逸,诗风主体属婉约.后期受战乱的影响,诗风逐渐体现了豪放派的风格; 陆游诗风 爱国忧民,豪放悲壮; 柳永写出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市井小民的生活;

新邱区19677301008: 李煜与李清照 -
蓍璐复方: 呵呵..你看我的名儿就知道我的答案了 但其实我也喜欢了很久的李清照 但和李煜相比,对她也就相形见绌了李煜好的原因很多 李煜破花间而承婉约,一代词帝 李煜之词乃血泪之书,特别是亡国后作,此类评价可参考《人间词话》,虽然大家都说王国维是偏爱李煜的 而我喜欢李煜的是他的赤子之心,这个是谁也比不上的,正是有赤子之心,才使得他成为一代词帝,也使他成为亡国之阶下囚而且记得没错的话 有一副对联说李清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都说是后主遗风了,那谁更好也就明了了.个人意见

新邱区19677301008: 李煜和李清照两人是同一种诗派的吗? -
蓍璐复方: 分派本是后人无稽谈,两人均是一等一的词人,尤其李煜.后人硬将2人划分到婉约派,然李清照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男人都写不出的豪放诗句,李煜更是随手拿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壮丽词章.可以说2人风格相近,而且辞工漂亮,都是全面的词人.

新邱区19677301008: 李煜《虞美人》和李清照《声声慢》的相同点 -
蓍璐复方: 李煜的《虞美人》更多的是作为亡国之君对往昔的追忆和悔恨.李清照的《声声慢》虽有“国破家亡”的心境写真,但更多还是“伤感”自己的“家亡”和自己情感失落,孤苦伶仃的处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