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的戏剧为什么被称作“蒲剧”?何为“蒲”?

作者&投稿:陟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西蒲剧的由来?~

蒲剧是山西运城文化史上一直占领导与主导地位的最重要戏剧剧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仅目前所知: 一、以中国戏剧家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与确认,元代是中国戏剧的定型期,或有说为成熟期。瑞在的中国文学史与戏剧史,讲到这一历史时期,必然讲到运城的戏剧家关汉卿,讲到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运城当地学者与专家,还从当地文化出发,列举了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剧作,证明了关汉卿为运城人,且查到《元史补遗》,证明关汉卿“解州人”之说; 二、元杂剧另一个代表作《西厢记》,即现在流行的王实甫本及其改编本,不仅仅用了运城的历史地名,而且较详细地反映了元代运城蒲州古寺的建筑形状及僧侣生活,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元代运城戏剧发展的辉煌与实状; 三、我在拍摄蒲剧本《窦娥冤》时,中国政协常委、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会长谢晋及吴祖关等一大批学者专家,广泛而具体地讲述过,运城地区戏剧文物与蒲剧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从关汉卿到现在的王秀兰、阎逢春等一批吸引过周信芳、刘长瑜学习技艺的故事,再次证明蒲剧是一种有700年左右历史的剧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 四、由于运城盐池的地位,中国历史上形成了晋商元代以来的500多年独特辉煌,以晋商开山祖张家九代孙、明朝宰相张思诚为代表的官僚与晋商实力,在走向全国与世界中,形成的晋商会馆、山陕会馆及山陕甘会馆等商业机会,在政治与商业活动中,将家乡的历史名人关公高举为神,又以家乡蒲剧为联谊与酬神手段,使关公红遍全国而又走向世界,也使故乡的蒲剧演遍神州四处,目前文字有载:蒲剧北演漠河,南下羊城,东至上海,西至迪化(乌鲁木齐)…… 为什么蒲剧能在运城产生?国内不少专家与山西本地学者有大量文字证明: 一、运城历史上发生过尧、舜、禹在运城盐池一周定都的历史传说,也有晋文公因盐、绸、铜、铁之利而称霸中原的史实,因而“中国”两字首先用指运城这片神奇热土; 二、宋、金时期,民族战火频仍,而运城地区依据吕梁山、太行山及黄河为天然屏障,避免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历史悲剧,生活富裕,安居乐业,才有文化发展余地,也才有可能产生“洪洞大槐树迁民”这样的历史; 三、晋商使蒲剧的发展到更大范围,才有了清王室皇封三品蒲剧艺术家郭宝臣之类的运城蒲剧人物…… 据中国著名戏剧家墨遗萍讲,他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延安时期,就坚持认为:蒲剧早期民间与文字表述应为“乱台”,是因为这种发生于山西蒲州的戏剧,对“院本”之类的“戏剧”是一种非标准、非规范的民间歌舞大戏,“乱”了正宗、正统、大雅之院本演出的“台”,而且特别指出,说“乱弹”是不准确的,因为蒲剧的曲牌、乐谱、旋律与程式是自有其固定而标准的,本身一点也不“乱弹(琴)”。墨先生的看法与定论,至少说明三点: A、蒲剧源于运城; B、蒲剧出于民间; C、蒲剧相对较大影响了宫廷…… 历史是一面镜子! 当今天,中国戏剧由于种种原因,处于低潮,而北京各界,在国家的支持下,大力振兴京剧,给蒲剧的鞭策太大了! 我们这一代蒲剧人,正是“青黄不接”的历史大流中的一支力量,深深感到历史责任重大,尤其面对“京戏二百年”的大活动,想着七百年历史的蒲剧,真是热血激荡,九曲回肠……如何面对历史与未来?

蒲州梆子的渊源与形成,说法有二:一说胚胎于晋南和陕西东部民间的锣鼓杂戏(陕西称“跳戏”);一说为北曲遗响,同山、陕民歌小曲、典艺结合的“弦索调”,至明中叶受青阳腔(清戏)影响后演变而成。明末清初,蒲剧沿称“乱弹”。清孔尚任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在平阳所作《平阳竹枝词?乱弹词》可为佐证(见《长留集》)。当时的平阳乱弹演技已有相当水平,曾博得康熙帝的赏识。其旦角葵娃的“花梆子”小步非常出色,受到孔尚任的赏识。康熙(1662-1722)至乾隆时(1736-1795),北京观众也称蒲剧为“西调”、“西秦腔”、“勾腔”。咸丰、同治(1851-1874)后,又多以“山梆子”称之(见清吴长元《燕兰小谱》、近人王芷章《腔调考源》)。所谓“山陕梆子”,当时泛指山丁的蒲州梆子和陕西的同州梆子。两地仅一河之隔,语言相近,风俗习惯相同,又有大庆亲渡口毗连一体,艺人相互搭班演出,历来无艺界。乾隆年间秦腔名旦申祥麟曾渡黄河“由蒲州售技至太原”(清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嘉庆年间(1796-1820)北京有“山陕班”演出,直到光绪、宣统年间(1875-1911),蒲州和同州艺人仍有在北京搭梆子班演唱的,如名须生郭宝臣(艺名元元红,蒲州梆子艺人)和白长命(艺名盖陕西,工旦,同州梆子艺人)合演《鞭打芦花》。其后两个剧种始逐渐分道发展。

蒲剧,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亦称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晋南地区的主要剧种,临汾地区有许多古代戏剧活动遗迹,例如临汾市的魏村元代戏台、东羊戏台和王曲元代戏台等,造型逼真,表情丰富,再现了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这些实物史料证明,晋南地区戏剧活动历史悠久。蒲剧唱腔高昂 ,朴实奔放 ,长于表现慷慨激情、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又善于刻划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

蒲剧即“蒲州梆子”,当地人通称“乱弹戏”,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山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各县和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原名“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而得名。它与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十八世纪)外省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等;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山西梆子”;陕西称:东路戏,山西省北、中部称“南路戏”;晋南当地则习惯称“大戏”或“乱弹”。山西蒲州与陕西同州(今大荔)﹑朝邑﹐河南陕州(今陕县)﹑灵宝﹐地处黄河中游﹐居黄河激流南下而折流向东的三角地带﹐彼此隔河相望﹐长期以来有著经济﹑文化的密切交往﹐其风俗习惯﹑语音﹑方言也大体相同。明末清初﹐这一带已有“乱弹”流行。後来﹐分别以蒲州和同州命名的蒲州梆子与同州梆子虽为两个剧种﹐但实同源于此。它们唱腔相似﹐戏路相通﹐今虽各有不同发展变化﹐然两地艺人均自称为“乱弹”。孔尚任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平阳竹枝词‧乱弹词》中﹐称道平阳(今临汾)乱弹名小旦葵娃“花梆子”碎步异常出色﹐可知当时晋南乱弹流行的盛况。同州梆子﹐本即秦腔﹐乾隆年间严长明在《秦云撷英小谱》中记述秦腔名旦祥麟﹐渡黄河“由蒲州售技至太原”﹐也可知山陕两地的梆子腔彼此相通。蒲州﹑同州的艺人一直有相互搭班演戏的习惯。嘉庆年间﹐北京有“山陕班”演出﹐直到光绪﹑宣统年间﹐蒲州和同州艺人仍有在北京同搭梆子班演唱的﹐如名须生郭宝臣(元元红﹐蒲州梆子艺人)和白长命(盖陕西﹐旦﹐同州梆子艺人)演出《鞭打芦花》就是一例。故京﹑津﹑直隶(河北)一向谓之“山陕梆子”。此外﹐他们还有过共同组班南下﹐在湖北襄阳老河口演戏的经历。山陕梆子对各地梆子腔剧种的形成﹐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的是什么 什么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
1、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2、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3、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省、甘肃省西北一带称“晋腔”、“蒲戏”、“山西梆子”、“梆子腔。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

戏曲的四大梆子
1、蒲剧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省、甘肃省西北一带称“晋腔”、“蒲戏”、“山西梆子”、“梆子腔"。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

运城戏曲都有哪些
俗称乱弹,又称蒲州梆子、山陕梆子,今统称蒲剧,因起源于古蒲州(今永济市)而得名。据诸多出土的戏剧文物和有关资料记载,蒲剧起源于宋,由山、陕地区的民歌和说唱开声,先演变为民间小戏,后又在民间小戏的基础上,接受了古老剧种的艺术成就,逐步发展成为大戏。迄明中叶演变为“乱弹”、“梆子腔”,...

山西蒲剧的由来?
蒲剧是山西运城文化史上一直占领导与主导地位的最重要戏剧剧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仅目前所知: 一、以中国戏剧家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与确认,元代是中国戏剧的定型期,或有说为成熟期。瑞在的中国文学史与戏剧史,讲到这一历史时期,必然讲到运城的戏剧家关汉卿,讲到关汉卿的代表作《窦...

山西较多戏剧活动遗迹原因
山西是元杂剧发展的中心,是元杂剧的产生地、发展地和高峰地,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从山西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知道她崛起的经历,从中看出崛起的原因,这对我们研究山西元杂剧、发展当今山西先进文化,无疑有借鉴和启迪的作用。一、山西元杂剧发展的分期山西元杂剧经历过十分辉煌的时期,但...

山西运城最著名的是什么?!
其中《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久演不衰,在个国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在这个时期,河东市的教育事业已相当发达,以教育治家、兴家,名臣累世的三晋望族裴氏、王氏、薛氏、柳氏更是门庭显赫。其中以闻喜县裴氏影响最大,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书院林立,学者云集。明代著名...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戏剧(共计92项)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剧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内乡县 169 Ⅳ—25 怀梆 河南省沁阳市 170 Ⅳ—26 大平调 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71 ...

山西运城的民族风俗有那些啊?
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

普救寺普救寺简介普救寺旅游攻略
普救寺,坐落于山西运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寺。它不仅因其宏伟的建筑而闻名,更因为这里是元代著名戏剧《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发生地而备受游客喜爱。普救寺占地七万平方米,地处峨嵋塬头,三面环沟壑,地形独特,景色宜人。寺庙坐北朝南,依峨嵋塬头而建,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高超...

山西运城地区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普救寺位于运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1986年新修复,《西厢记》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壁画艺术瑰宝——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永乐镇西100米,修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因殿内遍布元...

新巴尔虎左旗19646413259: 蒲剧的形成与发展 蒲剧是什么时间有的?蒲剧的特点是什么?各个历史时期的名家都有哪些?著名剧目有哪 -
旗梅易善: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当地人通称乱弹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之一.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而得名.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外省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等;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山西梆子...

新巴尔虎左旗19646413259: 山西运城的当地音乐、曲艺 -
旗梅易善: 蒲剧即“蒲州梆子”,当地人通称“乱弹戏”,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主要流行于山西及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内蒙、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 山西蒲州...

新巴尔虎左旗19646413259: 山西临汾、运城蒲州梆子的来历、表演形式、艺术特点?
旗梅易善: 蒲州梆子 一、简要描述 蒲州梆子明末清初形成于晋、陕、豫交界地带的蒲州,主要... 五大蒲剧明星--阎逢春、王秀兰、张庆奎、筱月来、杨虎山联袂出演的戏剧电影《窦娥...

新巴尔虎左旗19646413259: 蒲剧是哪个地区的剧种
旗梅易善: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省、甘肃省西北一带称“晋腔”、“蒲戏”、“山西梆子”、“梆子腔".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发等特技见长.2006年5月,蒲州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编号Ⅳ-19.

新巴尔虎左旗19646413259: 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梆子腔产生于我国哪个省 -
旗梅易善: 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梆子腔产生于我国山西省. 山西四大梆子: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 1、蒲剧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

新巴尔虎左旗19646413259: 山西为什么被称作“中国戏曲的摇篮”? -
旗梅易善: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戏曲出现的时间较早;2、出土的戏曲文物较多;3、剧种数量繁多.以下选山西文化60年之“梨园重彩”片段.早在宋金时期,山西戏曲就已经日臻繁荣,杂剧演出遍及城乡.稷山、侯马、新绛等地发现的一批宋金砖...

新巴尔虎左旗19646413259: 为什么山西被称之为“戏曲摇篮”?
旗梅易善: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堪称“戏曲摇篮”.早 在汉代,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到了北宋年间,山西各地 到处活跃着诸如滑稽戏、皮影戏、歌舞戏、百...

新巴尔虎左旗19646413259: 山西运城市那天有蒲剧戏剧 -
旗梅易善: 运城地区是风味特产众多的地方,闻喜煮饼、稷山板枣、蒲州青柿、芮城麻片、席张白水蜜杏,还有北相羊肉和泡泡糕、无碱馍,关公酒等.蒲剧、眉户、绛州鼓乐、浮山木偶戏、皮影戏等地方戏剧闻名省内外.

新巴尔虎左旗19646413259: 豫剧和晋剧分别是我国什么和什么的地方戏曲种. -
旗梅易善: 晋剧是山西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西中部.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北路梆子,中路梆子(晋剧),蒲州梆子(蒲剧),上党梆子].晋剧影响力有限.豫剧即河南梆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