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看到你的曾经的一个问题,你有一个辩论赛是中国人应不应该过洋节,是吗?而且是反方。

作者&投稿:阿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辩论赛中国人应不应该过洋节 我是反方~

有些洋节确实挺有意思,如“圣诞节”、“感恩节”,中国人体验一下没什么不好的。相反,还能促进中国人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开阔视野。有些国家不是也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吗,像端午节、泼水节,只要外国人感兴趣,也不管是哪个国家。所以,中国人过洋节也很正常。这是全球一体化,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一种表现,只要大家接受就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存在国人强于或弱于西方人的问题。过不过洋节,全凭个人的体验,没有经历过,体会一下,是可以的。如今,我们正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它们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建设做贡献,是每个官员和文化工作者所要想的、做的。只有真正重视起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摈弃那种单纯的经济观点,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使我们走上全面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意义,我们要过,就要了解它。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的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迷失自我,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这两朵奇葩并蒂开放,香飘世界!

一,每个节日都有渊源,有其产生的独特背景,比如说感恩节。感恩节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被称为清教徒。你的祖先既不可能是那一批清教徒,也没有印第安人给你们送过食物,过感恩节,感谢的是谁?再说圣诞节,那是基督徒庆祝耶稣诞生的日子,中国以佛教道教居多,无信仰的人也多,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不应该参加这种本事是宗教性质的节日。
二,过多的宣扬外国节日,本土文化正在逐渐流失。很多人知道情人节,不知道七夕背后的凄美故事,很多人等着万圣狂欢,却不知道中元节的由来。腊八要喝粥,过年要祭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三,现在所谓的洋节,都是披着节日外衣的商场促销手段,现在大多数人过的洋节,都只是去凑热闹而已,而不是深入的去理解其中的文化,徒有虚表,对建立理想消费观念,有着十分大的害处。

  1.春节已经成为了国际性节日。现在在全世界各地,一到了春节就会有以中国为主的嘉年华会,甚至有部分国家已经把春节定为了公休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中国人一味地接受洋节,不去支持自己的固有节日的话,这样的春节文化岂不是早就消失了吗?
  2.上面已经说过了新节不是洋节了,那么什么是洋节。首先向对方和在场的所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三大节,西方也有三大节。都是哪三大节?中国的三大节是春节,端午,中秋。西方的三大节是圣诞,复活,感恩。(估计能说全说对的人不超过半数,那么就说明了我上面的第二点。现在过洋节的情况,让国人的知识体系变得不伦不类。因此,强调本土节日,才是正道。像现在这样盲目的过洋节,一点意义都没有,而且冲淡了本土节日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忘本。)
  (然后,继续说下去。)所谓洋节,绝不是那种纪念日。洋节,正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样,要是有传统,有意义,属某一文化体系的传统性节日。所以说,这样看来,我们常过的节日里,可以称得上是洋节的像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圣诞节。中国并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我国的基督教徒人数也非常有限,所以像万圣,圣诞节这样的节日,对我们绝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并没有现实意义。而且,我相信许多人在过万圣节的时候,并不知道圣诞节到底要干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情人节,是哪一天?2.14?中国的七夕就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这一天,古代男女以互赠扇子表达爱慕之情。母亲节,父亲节是哪一天?5月和6月?重阳节就是中国的父母亲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应该是去看祖父母的。好,就算父母亲不是老人,不能过这样的节日。诸位都非常清楚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吗?父母过生日是过阴历还是阳历?愚人节本身就与中国人“人言为信”的基本理念相左,这不是忘本,是什么?

  3.经济问题。现在的老外,来中国旅游都开始渐渐知道要避开“五一”“十一”长假,而往往喜欢春节时来中国。为什么?一方面“两一”长假国内游客过多,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正统的节日“春节”正是最有中国魅力的一刻。从这不难看去,作为西方人所有神秘想像之乡的中国,正是中国独立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生活习惯才是最吸引的西方游客的。中国的传统节日越兴旺,中国的特色经济才可能越兴隆。如果中国真的像现在这样把洋节越过越大,洋味越来越浓的话,那么利用洋节来中国旅游的老外们是不是会因为太“宾至如归”了,反倒觉得索然无味了呢?这跟让中国人去法国旅游,却只带他去中国餐馆吃饭有什么区别?

  4.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吧。也都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每年在端午节也都会吃粽子,去看赛龙舟吧。作为中国传统的三大节之一的端午节,在现在也算是保持了原有的节日特色,也算是留下了些三大节的体面了。但是,诸位是否知道,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备忘录里,端午节被记录为韩国的文化遗产。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外来文化,标榜新新人类的新知识体系的时候,有更多的国家在觊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让国人们离自己节日越来越远的洋节,还要这么不明不白地过下去吗?这样的过洋节,怎么就不是忘本?

  中国人应不应该过洋节,辩论赛,要反方四辩的发言稿
  不是应不应该,这是个自己能不能感觉到自己的问题!
  自己吃了鱼,自己会不会变成鱼?自己这根桩能不能栓住船的问题!
  即使是反对也有道理!这真是个同化的问题!而且不易察觉!还穿了件义正辞严的皮大衣——国际化!
  韩国就强烈挖掘自己让自己这根桩强壮!即使是唐朝时也有名臣建言——防备佛教的入侵问题!看来无论是大还是小都有这个问题!
  涉及到每个人愿不愿意挖掘提倡自己身边的事物还要看他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对他有好!中国每个人面对的环境是:“人均资源匮乏、互相争夺;自然环境恶化,见怪不怪、麻木了!”提倡的动力在那里!有人提倡了,附和的动力在哪里?最近各种现代的、古代的信仰都短暂舞蹈了一会,不是又都沉了吗!红药方不行!孔药方也不行!——请问你阻止吃下去的‘鱼’同化自己的力量在哪里!!!不要感情用事的无中生有!
  最后说一句:“要开放,不要开膛!!!!!保留自己的开放才叫开放!别没了自己!学学美国,该给你什么不该给你什么都是经过计算的:几百万的车床不卖给你,不鼓励你研究,而且破坏你研究;几千万的篮球明星赶着给你,帮你宣传,帮你训练宣传队!没有骨头,肉很肥,就符合厨房标准了!!!”
  别让眼前的东西挡住了你的视线

  政府

  如果政府真的想指引人们不过洋节日,花更多的时间在传统的节日上,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很轻易的达到目的。比如把传统的节日如七夕、重阳节定为法定假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到,国家对过洋节是支持的态度。

  气氛

  更多过洋节的看重的是气氛,图的是热闹,并不非常看中该节日的真正涵义。所以洋节日文化侵略的效果是相当有限的。个人认为圣诞节远没有到冲击中国同类节日-春节的地步。圣诞节有基督教背景,可就是在西方,圣诞节也逐渐演化成家庭团聚、互赠礼物、表现关爱的普通节日。这个节日在中国更是简化成青年人互赠礼物并借机吃一顿了,没了家庭团聚、举家同乐的内容。在中国有几个家庭会在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放礼物.只怕没有人想到要在孩子的床头挂大袜子)?有几个家庭会在客厅里放圣诞树?当然,孩了看到圣诞老人会很开心,也一定会问圣诞老人的来历。我们总不会为抵制西方文化就不敢说吧?若对中华文化没一点自信,那也不用抵制西方文化了。说一个事,有一饭店老板,家里的孩子天天想吃肯德鸡,这老板就天天送孩子去,有人问:你不怕孩子以后不吃中餐吗?老板说:不怕,西餐就那几个菜,他迟早吃厌,那象中国菜,酸甜苦辣咸味味俱全,一辈子都吃不完。所以个人认为圣诞节就是青年借口热闹一下而己,他们在后面的春节总会回归中华文化的。圣诞节在喜庆气氛上远不如春节(所以我反对城市禁放的规定。放烟花爆竹不是春节的全部,但却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烟花爆竹伤人,只能说明管理有问题,禁放就是粗暴管理,就是因噎废食),圣诞节若想挤占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几乎是无法做到的。

  值得继承

  曾经的清政府用闭关锁国这一极端的手段来制约西方文化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但换来的是什么?给我们留下的又是什么?换来的是圆明圆的几根漆黑的没有烧完的焦碳,留下的是圆明园西洋楼的残辕断壁。就像封建社会给我们留下一个落后的,需要我们不断改进的社会局面一样,几千年封建社会给我们留下的思想--所谓的文化遗产,就那么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继承,那么值得我们去保护么?可以说,这些所谓的文化遗产中,很多都是糟粕,它们阻挠着我们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的文化存在什么缺陷,他们的文化又比我们先进在哪里?”乐于摈弃我们的传统文化,乐于摈弃套在我们思想上的枷锁,寻找和建立更加适合时代,更加适合我们的新文化。

  比如法制观念,中国历代都是以人治代替法治的,而中国现阶段的法治应该说还是非常不健全的,很多时候人治代替了法治。而民主进程虽说一直在发展,但进度缓慢。很多不和谐的社会因素依然存在于我们这个时代。中国的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会不会有好的一面

  那就是让我们更多的接触西方社会,接触西方社会思想以及社会制度。对现在的社会体制以及民主制度的改革带来更大的推动力。又据对中国八大城市发出的2143份问卷调查显示,有60%的中国人过西方的节日。这当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正常现象。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让西方文化对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作一点冲击与洗礼。用开放的形式,使各种文明交汇,看他们哪种文化更有利于人的生存,使人生活得更幸福。然后不必人为地设限制,自由地让人去选择,去碰撞,去较量。

  我国节日走向世界

  我认为,对外来节日不要排斥,对我们传统的节日还应该坚持、发扬和保留。随着我们国家在世界地位的提高,现在我们国家的节日也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现在很多国家在春节这一段也放假和庆祝,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去年农历小年英国伦敦数以百计的中国灯笼照亮了苏豪区的闹市、美国纽约州将大年初一定为法定节假日并率先实行鞭炮“禁改限”、法国巴黎为迎春狮子点睛贺春节、澳大利亚悉尼每年举办的中国新年庆典活动、墨尔本制作了世界最长的巨龙在市内游行、巴西学中国人倒贴“福”字以求好运。有人据此认为,随着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有谁敢否认在未来的日子里,美国人、英国人不会过中国的春节甚至端午节、元宵节呢?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明从来没有拒绝过,他们的大学甚至都开设有东方文化系,有大量的专门的研究者。人家的文明不怕中国的传统文化去洗礼他们,冲击他们,他们完全采用自由放任的态度,任你去他们国家发扬光大,从来不加禁止,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只能局限于大学的一个研究机构与极少的专业圈子里,却远不能像西方文化那样光芒万丈地辐射全球,有着惊人的感染力。即使在我们国家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与政治权力的力量来全面封锁、严厉打击、重重压制人家,仍然封锁不了这种文明对中国人的影响力。

  弱化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原因:

  一是当代年轻人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沿革、特点及其社会意义不够了解,缺乏认同感 年轻人好奇心强,赶时髦,爱模仿,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各级对节日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不够。
  又据对中国八大城市发出的2143份问卷调查显示,有60%的中国人过西方的节日。这当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正常现象。

  加强对青年的中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教育。有牢固的传统文化做基础,才能更好地利用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胡适说文化只是人民的生活方式,处处不能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严格意义上的全盘西化是不成立的。

  中国文化的弊端

  我认为,同西方文化相比较,中国文化只是一种低劣低下的文化,只是一种半文化。在人类文化新时代,在这个全世界各民族人民比邻而居共生共存的时代,我们不学习西方文化,根本寸步难行。我们想想,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就能找到支配物体运动的法则,自古中国人谁没有见过,谁不懂得果实落地,我们怎么能创作出牛顿的理论?我认为,我们不学习西方,我们到现在也认识不了一个地球,一个月亮,一个太阳,永远也改变不了我们半知识人,半文化人的状态。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西方文化文明,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文明,使我们民族成为具有先进文化文明的民族。我们学习人类先进文化文明,根本不能说是否定传统,完全是在我们五千年历史的基础上,在我们自己的文化文明基础上学习掌握现代西方民族的知识思想技能。我们过去只会抗锄头挑大粪,学习了西方,我们现在也会造汽车飞机。我们过去只知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现在我们也认为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有自由自主的权利。 一种文化如果能够让大家活得平等而自由,生命安全而有保障,能够得到更充实的精神与安宁的心灵,那么,人们自然会容易选择这种文化。

  选择性吸收西方文明,就有可能超越西方文明。

  我的一个观点就是一个有生命活力的民族应该广泛学习,多方借鉴,永远不要忘记,文化是人的活动与创造的产物,而且是根据当时的需要来创造的,创造出来是为人的。应该承认人是历史的人,也是文化的人,当然无形中会带有一种文化的基因,我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是自然的,而且是潜移默化的,但是接受外来文化却是一个需要作意志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国文化根本没有中断过。所谓文化断层说是经不起考验的。如果中国的传统文明能够挺住就留下,挺不住就让其自然淘汰,不必惋惜,西方文明也一样,有人愿意按照那个方式生活就让他那样选择生活方式,不愿意的就任其自由。看看哪种文化有生命活力。如果你要学生背诵蒋庆先生编的《儒学经典诵本》,也要允许学生不去背诵这个,而去背诵《圣经》或者《人权宣言》,或者什么都不背诵。如果只允许强迫做这个,而不允许人家有选择权,这是文化霸道主义。

  能做到吗

  有些人虽然口口声声雯孔子如何如何,但是,自己的全套生活享受仍然是西方文明的那一套。吃饭时也相信西方的科学里谈到的卫生,也相信人家说的细菌与病毒。蒋庆虽然住在贵阳的“阳明清舍”里摆着孔子等先圣们的牌位,但是仍然用着西方文明发明的电脑,还嫌地方太落后,网速不够快。到深圳推销《诵本》,也不肯坐孔子式的马车,而是坐西方文化发明的喷气式飞机或者火车。我不得不怀疑一些人顽固坚持所谓的儒学传统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是不是又是一种新的卖德行为?

  我们经常光顾麦当劳、肯德基和必胜客等西方的快餐店,享受着速食文化带给他们的西方感觉;《哈利·波特》、《海底总动员》我们看得最多的是好莱坞大片,国产电影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NBA联赛和英超、意甲的吸引力比国内的任何赛事都要大上百倍。乔丹和贝克汉姆

  “1999年中国沿海中学生偶像调查”的结果显示,排在第一的是迈克尔·乔丹(26%),第二是成龙(18.6%);2002年~2003年期间的三次调查,排前三名的是刘德华、成龙和贝克汉姆,中国大陆的偶像们无一上榜。“我们都承认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多方面比我们先进,那些先进的文化或产品被介绍进来后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穿着耐克和阿迪达斯比穿国产的运动服要风光得多。

  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比我们充实。

  她说她去过他们的教堂作礼拜,感受到的那种文化氛围给人的纯净与安宁感。而且人情味十分地浓厚,不论认识还是不认识,都亲切问候。哇,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小宝贝,教堂也给这些小孩一个表演机会,然后他们就去另一个房间里玩耍,有专人照管。然后,他们就开始听布道,唱赞美诗,每个星期都要来一次礼拜,作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的生活物质上丰富,却没有沉溺在物质的享受之中,而是注意到了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的还是人的心灵与精神世界,过充实的精神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中更重要的是东西是思想智慧与充实饱满的精神世界。我不是基督徒,但是如果我遇到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我可以放心地把生命的安全交到他手里;如果我遇到一个倡导自由民主法治的人,我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财产交到他手里保管;但是,如果我遇到一个儒学的崇拜者,我会看紧自己的口袋;如果遇见一个毛的崇拜者,我最要紧的是赶紧找一把自卫用的手枪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一定要对立吗?是有此无彼的关系吗?我们试着考虑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相互取长补短而 形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是必然的,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分工合作日益精细,跨国公司以遍布全球,文化呈现多元化。网络已经让地球上人实现了“点点联系”,“地球村”已经我们不远,我们是否应该以一重友好的心态来和其他的村民和谐相处呢?

  很多年前,中山先生写下气势磅礴的“大同书”,“大同”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精神,我们真心的期望着一个“世界大同”的人间。去年五一期间,我和一美国朋友一起游玩平遥古城,这个加州男孩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他在平遥为他自己和他妈妈每人买了一件唐装,他高兴的说他应该把头发染成黑色,并且留一个长辫子,他在一个古香古色的客栈口身穿唐装,伸手作揖,让我为他留下一张照片。在一些佛像面前,他和我一起烧香拜佛。其间,我看到有很多的外国人都刻意住在中国传统装扮的房间,客栈,全家人坐在石凳上,用中国泥壶喝茶,吃中国食物。他告诉我他和他的朋友都非常喜欢中国电影,他喜欢中国功夫,喜欢成龙,谈起毛主席,他似乎知道的比我还多。

  文化的传承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文化不是仅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我有一个梦想,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它们相互嫁接,优化组合,相容并蓄,形成一种属于每个人的文化,我们暂且叫这种文化“人类文化”吧。

  “世界大同”,大同世界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信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每一个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的人的心中。

  回复此

  文化产品并不意味着认同和融入了一种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的张燕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在她自己的观察和与周围同学的交谈中,她发现西方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于是,在同学的协助下,她调查了北京、重庆、西宁、威海等七个地理位置不同、发达程度也有很大差异的城市中的几百名15-30岁的青年人,调查结果跟她的预测完全相同。

  在“对待西餐持何种态度”的回答中,“不排斥也不依赖,只做偶尔改善口味之用”的人占到了被调查者的62.55%,只有超过10%的人选择了“很喜欢”;而在家庭观上,只有15.03%的人崇尚强调个人自由、独立的西方家庭观,多达44%的人认为不能接受,强调义务仍然是现在大多数中国年轻人对家庭的认识。

  在对问卷中“喜欢西方电影的原因”一题的回答中,大多数青年人倾向于认为是好莱坞大片中或宏大壮观或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吸引了他们,而并非其中“反映出的文化背景和思想”。

  这个调查结果显示,行为上中国青年接受西方文化的程度远没有媒体报道的那样大,尤其是在道德和价值观的层面上。中国青年接受西方文化的程度远没有媒体报道的那样大,尤其是在道德和价值观的层面上

  青年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与他们所在的地区和他们的年龄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城市中的青年人接触各种外来文化的渠道比中小城市要方便得多,而大城市对于外来文化的宽容程度也注定了大城市的年轻人是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年近40岁的摄影记者于军算是过来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刚好是他的大学时代,主张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观念在当时的青年中影响最大。当时的于军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过着所谓的西式生活,他们同学中的很多人至今还都保持着单身。“当时确实感觉单身很时髦,但现在还单身并不是因为这个,而是自己考虑了很久才决定的,很适合自己。”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于军说得最多的是“他们会长大的,等他们年龄大了就会自省并开始向传统回归。”

  中国学生是从骨子里摆脱不掉那种传统的影响的

  譬如说家庭,我的一个美国老师来中国时在上飞机之前连个再见都没有和他妈说,这一点有多少中国人能够做到?再比如说生活方式,我的几个留学生朋友就认为中国学生根本就没有生活,他们也不能理解中国学生周六周日都学习,认为那是属于自己玩的时间,不应该被工作什么的占据。他们才是真正的快乐至上主义者,中国的青年人差得还很远。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观念在没有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是很难逾越的。

  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多样性使青年人不得不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寻求自己的文化定位。
  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自由主义倾向之后,中国的年轻人对待西方的外来文化显得更加理性,对西方观念不再是盲目地相信和接受,更不是以西方文化为时髦,而是在东西方文化中进行分析、选择和吸收。青年人并不是全盘接受西方的外来文化,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一样,他们更愿意选择合理的、先进的文化理念来武装自己,这实际上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现在青年人的很多生活方式已经很难分清楚它到底是来自西方还是东方。

  以前是纯西方的东西现在或许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而成为理所当然的东方文化,持这种观点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其实有些东西是跟社会的发展有紧密关系,比如说我周围的朋友都决定等30岁以后结婚,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没有人觉得我们是受西方影响。但如果是在20年前,我们肯定也是受批判的一代。”单身贵族王卓的话或许能说明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大趋势。而在2000年对天津青年的调查中选择中西文化“均有弱点,只能取长补短、平行发展”的学生和普通组均占到半数,近30%的被调查者认为“世界文化将趋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较内敛,而西方节日中包含的文化较外向,这正好满足了青年人的交流和表达需要。

  如中国的七夕节,这个中国节日后来被硬说成是中国情人节,且不说七夕在以前是否有西方情人节的功能,就说七夕除了牛郎织女天河会的故事,还有什么可使情人表达相互爱幕的传统习俗(习俗本身就代表着文化)?我不知道西方情人节的来历,但我知道玫瑰和巧克力,我知道那一天满大街的小伙捧着玫瑰、带着巧克力,一脸喜气地去会女友,也能见到女孩一脸幸福地抱着大把的玫瑰。有人会说这是形式不代表内涵,是没文化的表现。是不是没文化,我不好说,但我知道,有时内涵需要形式。比如入党入团我们也要在党旗团旗下宣誓。再比如,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谁敢说:我不行注目礼但我爱国。就是有人说,你信吗?

  为了您的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
  打开网站 取消
  来自: http://hi.baidu.com/chunzi%5F%CC%EC%CA%B9/blog/item/68a0d3f4fb49d0ea7609d789.html

师夷过“圣诞”长了什么“技”?中外祖宗竞争上岗?
先提公理一条:“国货”与“洋货”在相同或相似情形下,“国货”优先。
推论1:文化传承,在相同或相似情形下,传承祖国文化优先。
推论2:纪念“洋”人与“土”人,在相同或相似情形下,“土”人优先, 即“土”神,“土”圣贤优先。
公理二条:无论你祖宗强弱高低,你家只给你自家祖宗做寿,你家祖宗灵位上只摆你自家祖宗。
不认同者,不知其可也。
几点“圣诞”驳答:
1. 只想多个快乐日幌子?
伏羲并女娲诞辰是两日,可以快乐两日,不是更快乐?还有盘古开天呢. 洋节多此一举。

2. 只是一挂名节日,属于巧立名目,仅凑热闹而已?小题大做?
火爆11.11 节生造出来与传统无关。而圣诞是非你始祖外国人出生日,有象征意义,与11.11 节区别大也。想粘“洋气”吧?
当然是有人不知所以凑热闹,不知伏羲/女娲诞辰或不知道始祖是谁。虽表面的凑热闹而已,却是无意识自动自我演变(有称“奴化”,殖民),挂名节日也有反作用。唐璜外衣下,渐变作用很高明。凑热闹本无恶意,却不知不觉为文化殖民出力。一步一点,不加防范,就形成文化占领。
十字军乔装文化西征,殖民方式隐蔽,格外需打预防针防范滋生,防殖民文化“特洛伊木马”乘虚而入。
熬不住要多过节的, 再立名目造个挂名幌子 “本土节”不行?时间一长,就可如
愿名正言顺定型成传统了。来点创意好吧?
3. 非你始祖外国人生日“圣诞”干你何事?
你曾曾祖父的生日你过了吗?再往前呢? 伏羲/女娲诞辰你过了吗? 你知道伏羲/女娲诞辰吗?
过“洋节”(非应酬)是想避“地气”粘“洋气”吧?外来洋“圣诞”好念经,嫌我始祖伏羲女娲“土”?
4. 没人阻止你过 “洋”圣诞,但一视同仁过了“土”伏羲/女娲诞辰吗?
嫌始祖伏羲和女娲老“土”?
有人一提传统,就觉得 “土”,不先进,要抛弃,要换成“洋货”。不好传统是
要抛弃。有所留也有所不留。
5. 吹“洋”圣诞而不提“土”伏羲/女娲诞辰,选择失忆?
“外来好念经”是吧?外来就是香,外来有“档次”,老一句:洋月亮更圆?
6. 让“洋节”与“土节”,“洋神”与“土神”公平竞争?
何不让你老爹祖宗和张三老爹祖宗竞争,若张三老爹祖宗胜出,让你老爹祖宗靠边站,在你家供别人张三老爹祖宗的灵位?在你家供给张三老爹祖宗做寿?
7. 不感冒“洋节”是“玻璃心”?
让自己祖宗“土节”靠前,微词“洋”圣诞,也是自卑?
接受 “洋”圣诞更牛更先进就不是“玻璃心”?
承认自己源自“土”伏羲/女娲,会掉架子?
另外称“玻璃心”本就是鄙视语,自认非“玻璃心”(到底是不是很存疑),是自傲(不小心也用鄙视语)。粘“洋气”高大上,可持洋傲物?
结语:
没人阻止你过 “洋”圣诞,没人阻止你不过“土”伏羲/女娲诞辰。但表面的凑热闹看似无害,无意识自我演变(或奴化?)达一定程度就失去自己本来传统。需增进对其免疫能力,同时打预防针防演变成文化殖民,防“木马”。
“洋学”和“洋物” 作用也一分为二。不弃“洋学”和“洋物”,“师夷长技”本为传承祖国文化,应超越自我喜好欲望(狂购狂吃狂欢可以换他日吗?)。另外师夷“过洋节”长了什么“技”?是粘了“洋气”,长了娇气吧?闭关锁国,一味排外不可取,但一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
个人认为仅为避“数典忘祖”之嫌,也不要卫倡“洋节”(不能说过“洋节”数典忘祖,没准你哪天成名给华人长脸后,又变咬定鄙视洋人,成名越大自信越爆棚后可能越大)。师夷“过洋节”好像实在长不了什么“技”。有精力粘“洋气”矫情画瓢不长技,不如接“地气”奋力创新长国人脸。
关键词:洋节,耶稣,圣诞,传统,媚外,数典忘祖


看到曾经的好朋友比你过得好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见不得别人过得比他好的人,一般嫉妒心理都比较重,这样的人,听到别人衰败了,第一个幸灾乐祸的也是他,听到别人风光了,第一个议论的也是他,“锦上添花的人很多,但雪中送炭的人很少”!这些人就像双面人,他在你出人头地时靠近你,露出一副很友好的嘴脸,似乎说着“知心话”,其实是想和你...

我对你的爱是我吸到肺里的烟,是什么歌?
《十一年》演唱:邱永传 作曲:张宏宇 作词:侯宗辰 每一天都期待能和你见面,你的爱是我曾经吸到肺里的烟 剪不断那刻骨铭心的纠缠,这是我改变不了的永远 十一年是我最遥远的从前,想起我刚看到你当初的第一眼 那一天已藏在我的心里面,把思念改变成信念 爱还会不会重来,手握着褪色的照片 就算...

见到你曾喜欢过的人,你内心是什么样的感觉?
见到曾经喜欢的人,我首先心里会有小小的触动,脑子瞬间回忆起从前的情景,然后迅速回神,做出微笑的表情,会走上前去打声招呼,问候一句“最近怎样?”之类的客套话,不会有过多的话语,毕竟时过境迁了,也没有再有交集的必要了。当然,见到之后,肯定还是有一点遗憾,一点伤感的,毕竟也是曾经的一份...

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车到达市里时已是下午,原本想去先找家酒店放行李,但是依旧控制不了自己,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校门口,一眼就看到了曾经软磨硬泡,也不让出校门买碗粉的门卫阿叔。他依旧任劳任怨地守着大门。唯一改变的是,有点陌生了,不知是谁忘了谁,便只是互相礼貌地点...

曾经美好的回忆的句子简短
曾经美好的回忆的句子简短 1.与他有关的一切统统将它们封存起来当作一种纪念纪念早已流失的岁月纪念那些我们曾拥有过的幸福和快乐不再每天重复游览伤痛和回忆不再为了牵绊人心弦的画面而痛彻心扉。2.回忆是一壶茶,一壶用情感的弗水冲切的溶茶:翻滚起伏,然后冷却沉静,像起起落落欣喜狂悲的人生终归...

看见曾经的亲戚比你过得好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
每个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向往遇到更完美的自己,向往不一样的人生际遇,这本身没有错啊。你临近的亲戚过得好,那也是人家努力奋斗得来的,心里有压力,有点小酸都是人之常情,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榜样,给自己加油打气,别人可以做到,相信自己也不比别人差多少。有固定工资也是很好的啊,旱涝保收,退休...

曾经走过的路说说
十八、我啊,走上了你也曾经走过的路,你说你运气不好所以无缘,我想我要很努力然后我运气一定很好,因位你没看到的经历到的,它们一定会让我替你去看看,去过你不曾体会的生活。 十九、我没有闲心告诉每个人我在干什么。我只是怕将来我会忘记自己以及那些曾经走过的路,所以想要拼了命把它们都记住。 二十、你如今...

陌陌谢载了,就是删除了。好友还看得到你曾经的留言吗?在删除前发给别人...
当然可以了,你卸载的只是客户端,但是你所有的信息都保存在服务器上,别人是可以看到的。

你怎么看待曾经走过的弯路?
曾经走的那些弯路,当时的确给我沉重的打击。但是,当我从中重新走出来的时候,我的内心非常的释怀。很多事情,别人给你指正太多次都是没用的。必须是你自己失败过,尝试过,你才真正地领悟。所以,我后来非常感激曾经走过的弯路,让我内心渐渐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人生应该奔着怎样的方向去。这样,我会...

长日尽处,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将看到我的伤痕,知道我曾经受伤,也曾经痊 ...
理解这句话如下:出自泰戈尔《飞鸟集》。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时光流逝,日尽之时,才会发现每个人都经历过好事坏事,开心事伤心事,但随着时间增长,磨平了心理的伤痛,又重新开始,继续开心伤心,轮回不止。曾经的你遍体鳞伤,你受过的伤,你的痊愈,你的伤疤,只有你自己最清楚。《飞鸟集》...

盐池县18751656776: 你好,之前看到你曾经回答的一个关于盈亏平衡销售量的问题,现在我有一个类似的问题想请你帮忙 -
长孙韵速效: 是否接受,要看其有无边际贡献即可,为:(收入-变动成本) 因为生产同一产品,固定成本是不变的,而此题中意义为:当前固定成本可以承受多1000件的产品 所以 利润 =收入-总成本 =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200-400=800(变动成本)800/10000=800元每件的变动成本900-800=100如果再接受1000单价900的订单,其边际贡献大于0,可以接

盐池县18751656776: 你好,我有一个问题希望你不吝赐教…我看见你曾经回答过的一个问题:说是金属AL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 -
长孙韵速效: 其实,氧化铝也有很多种,α-氧化铝俗称刚玉,几乎不与任何化学物质反应;β-氧化铝又叫活性氧化铝,可以发生一些化学反应而且常用作催化剂载体等.至于你问的问题,可以拿个铝片、砂纸和醋酸动手做实验验证一下就行了.

盐池县18751656776: 你好,看到你曾经回答了一个问题,用手机流量给电脑上网,你电脑是怎么设置的啊?手机和电脑如何连接的? -
长孙韵速效: 额,你就上网搜索诺基亚E52手机套件就可以了,安装以后,把手机和电脑用诺基亚手机自带的数据线连接起来,电脑上就会提示你是选择大容量存储还是选择modem,你选择modem就可以了~~~另外,如果没有提示的话,建议在连接状态下重启下手机~~~不好意思,今天才看到,回复晚了~~~

盐池县18751656776: 你好,看到你曾今提到一个问题.交通事故垫付款对方拒绝返还,想问一下,最后你这事怎么处理的? -
长孙韵速效: 1.5000元押金交警队打的收条,那么不可能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被伤者领走 2.要求交警队尽快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可以通过法院解决 3.伤者的各项损失都有赔偿的法定基础,是否漫天要价你不必在意

盐池县18751656776: 你好,看到你以前 第二个硬盘不识别 的问题,我现在也有相同问题,请问你多少什么问题?后来如何解决的? -
长孙韵速效: 我的电脑——设备管理——IDE主/副通道均设为自动检测.

盐池县18751656776: 工程师您好,看到你曾经在百度问过一个问题:如何进行LED日光灯成品的耐压测试? -
长孙韵速效: 首先考虑你的整灯能不能打高压,先去测试机构去测试你的灯具最高耐压值是多少,能不能过安规要求,如果你电源本身就垃圾,肯定一打高压就死一堆,先给你产品一个定位,然后再确定检测方式.

盐池县18751656776: 你好,看到你以前有问过捷信有逾期可以办信用卡的问题,我也和你一样.那到底能办理吗? -
长孙韵速效: 不会对信用度有影响,但是他是个骗子.在你不还钱给他的时候,他就会说写律师信到你那边政府,或者说会影响你的信用度,让你想办法还钱.我是个受害者,我买了台诺基亚5230.当时是1799.然后首付是500.再每个月给201.算起来我那台机就是2912元,贵了多少?不划算啊,现在我已经还完给他了,我还不是开了张交通银行的信用卡.额度是3000.信用卡分期多爽

盐池县18751656776: 你好,我看到你在以前的回到有一个关于颧骨变低的问题,我想知道你的方法真的有效吗? -
长孙韵速效: 目前,对成年人能够改变颧骨结构的只有通过手术方法改善.

盐池县18751656776: 你好,我看到你以前的问题,寄包裹从北京到哈尔滨多少钱,请问你是用什么方式寄得啊? -
长孙韵速效: 收寄地: 北京市 寄达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邮件种类: 国内普通包裹 包裹总重量: 1 千克 基本资费: 2.30 元 挂号费: 3.00 元 保价费: 0.00 元(保价金额0.00 元) 合计金额: 5.30 元(人民币) 资费说明: 以上资费不含封装用品及封装费等其他费用. 这是一千克的价格,再每重一千克加2.30元!七至十天到达!

盐池县18751656776: 你好,我看到你曾经提问过电脑几小时不用,程序自动关闭的问题,想问一下你最后怎么解决的,谢谢了. -
长孙韵速效: 点桌面属性,进入设置,然后点高级 那个里面有个监视器,你把那个设置好就OK了 这个不行的话,你也是点桌面属性,进屏幕保护,那个里面有个电源选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