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国出自哪个朝代哪个作家?

作者&投稿:辛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答:作者是唐朝的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 658年置东都洛阳 ,后又陆续增置北都太原 南京成都、凤翔等都城 。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为周, 705年神龙革命后,唐朝复辟。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 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概述: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弟子规》的普适性
  为文支持《弟子规》应该成为学童道德补助读物的人,可能是对现存的蒙学读本没有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比较。就如《桃花源记》里的避秦男女,因为不晓得时间的推移、外头的情况,产生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结果。
  明清以降,如果蒙学读物有个龙虎榜的话,那么前三名应该是所谓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而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在2003年出版的一套《传统蒙学丛书》,全集共有十部,分别是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鉴、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家诗、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和唐诗三百首。
  《弟子规》没有上榜的原因,大概就是诗词所形容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外加很多封建糟粕。
  有人这样称赞《千字文》:“只用一千个字,基本上不重复,四字一句,每句成文,前后连贯,还要押韵,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到今天也还有其积极意义。”
  而《弟子规》则恰恰相反,既不押韵也不讲求对仗,没有字斟句酌,是很粗糙的一些文字,内容活脱脱就像一本“纪律指导手册”,读后不会有任何美学上的收获。
  读本:不妨探讨各种可能性
  不难看出,《弟子规》作者对于文字的拣择是很随便的,所以文中出现很多语义不明的地方。如开首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没有人知道作者真正要说什么。“温”、“清”、“省”、“定”,是指衣着、饮食、起居,还是要表明怎样的规范行为?
  根据我在网上的一番搜索,各种白话解释,其中除了“省”字是比较一致地表示“探望”之外,其余都是靠猜。一般认为,这是“(要让父母)冬天穿得温暖,夏天穿得清凉。早起要探望父母,晚上要让父母知道自己到家,以免担心。”
  可是,早晚要告诉父母自己的动向,这又同后文“出必告,反必面”造成重复了,一个意思,何必啰唆两次?
  再看《弟子规》所规范的行为,到今天到底有没有现实意义。如果照里头的文字去做,那么“弟子”就应该“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打恭作揖、正冠纳履,做什么事都明哲保身。
  再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鞭打也不吭声,不要说现今的弟子受不了,连师长也受不起!
  为了莘莘学子的读本,不妨多方探讨和研究各种可能性。如果针对一部过时的小册子来打圆场,尽量往好处想,实在很乡愿。
  这些是《弟子规》的实质吗?是的,古代有许多的生活和文化方式与现代大不相同了,这确是其不对之处啊!可《弟子规》的精髓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啊!还好没有作者在世,不然引来那位大才子的回辩,那可不好了。
  再来看看此贴的后果,有多少人因为看了此贴,而从此对其偏见,圣贤之论滴水不进,无论是什么理由,像这样岂不是让大众产生曲解和受误导、误人子弟,这不合理之处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建议百度对编辑人的权利进行控制。
  老师要做到在教授中小心谨慎,教授时表达给孩子的东西一定是正确的境界。百度知道如同老师,希望在这些细节上能更谨慎!

君子国出自《镜花缘》一书。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
在书中描绘了一个"礼乐之邦"君子国,此国中,"耕者让田畔,行者让路。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慕而有礼"。
出处
在《镜花缘》一书中,有一个"礼乐之邦"君子国。此国中,"耕者让田畔,行者让路。土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慕而有礼",也不愧君子二字。在君子国的市场交易中,卖主力争是要付上等货,受低价;买主力争的是要拿次等货,付高价。这个国家的国主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
作品原文
山海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君子国在其(奢比尸)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作品译文
奢比尸的北边是君子国。君子国的人个个衣冠楚楚,人人佩带宝剑。他们都饲养野兽,身旁总有两只大老虎。他们性格谦和,为人忍让不好争斗。君子国有一种植物,名叫薰华草,寿命极短,早晨生长,到晚上便会死。
现实与君子国
我想这样的一个君子世界,也是我们所向往的。想作者李汝珍所生活的清朝咸丰年间,肯定是市场盛行欺诈,必定是寡人好货,贿赂公行。他是在借君子国这个虚无的国家,来述说着自己对那个时代的不满与无奈。
总结
美丽的梦终究会醒,活在现实世界的我们,依然过着平淡的生活,依然有着种种的不平,随时会面临被压榨,被欺骗,被隐瞒,被利用的命运。就像是一片薄如羽翼的炮灰,炮弹疾射出炮膛,咆哮者,射向敌对的目标,顿时火光冲天,目标被击中。众人都在欢呼着,想着这炮弹如此的神勇。谁会去注意那片片的炮灰呢?他们也一直在努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也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他们的命运只能是无声又无息地坠落,坠落,最后辗做尘泥化为土。
君子国和无继国
东方有个君子国,一国之人个个都是正人君子。他们衣冠楚楚,腰间佩着宝剑,每人使唤两只斑斓大老虎做自己的仆人。大家都谦让有礼,从不发生口角,更没有争端。老虎也学主人的样子,温顺得像家里养的猫,不吵、不闹,更没有吃人的坏心肠。君子国的街上,但见满街都是人和老虎,来来去去,熙熙攘攘,然而,一切都井井有条。
君子国的人都讲仁爱,而仁爱的人寿命一定都很长。君子国的人除了吃家畜、蔬菜,还把国内盛产的木槿花蒸来当作日常食品。木槿花是一种灌木树上开出的花朵,有红的,有白的,也有紫的,十分好看。可是,这美丽的花儿却开不长,一般早晨开花,不过晚上便枯萎了。说也奇怪,君子国的人吃了这短命的花,却并不减寿,反而个个都活到很老很老。
西方还有个无继国。无继国的人没有君子国人那样讲究德行,却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得逍遥自在,而且长生不死。所谓“无继”,就是后继无人,没有子孙后代。无继国的居民没有男女性别的差异,都是中性人物,因此也就不会生养后代,也投有养育孩子的烦恼和辛劳。
无继国的人都住山洞,生活非常简单,有时到河里捞几条鱼吃,有时就呼吸上几口空气,有时千脆从地上抓几把泥土当饭吃,只要填饱肚子就可以。这样随心所欲、快快活活地过上一辈子,老了就无忧无虑地死去。但是,他们死后埋在地下,心脏却并没有停止跳动,只是像睡觉一样而已。过了120年,这些死去的人便又复活了,就好似一觉睡醒。他们从泥土里爬起来,重新享受人生的乐趣,过着和以往一样的日子。这样活了死,死了又活,周而复始,也就等于长生不死。因而,无继国的人虽然没有后代,国家却永远兴旺。

《镜花缘》一书成书于清末,作者李汝珍,书中主要述说百花仙子寻访百花,并百果大仙周游列国的故事,而君子国正是书中唐敖在海外所游的国度之一,书中虽然所述不多,但对于君子国的国情还是可以窥见一二。


君子国早在山海经中就已有所提到,在《大荒东经》中就记载道:“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另在海外东经第九中也写到:“君子国在共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从山海经中,大致可以看出其基本风貌,带冠与佩剑是国民的基本配置。

而在《镜花缘》中,作者将其放大,拓写开来,更将君子国的风土人情更加细化了。在书中,作者以一句“好让不争”写起,将所见市集之买货卖货细述出来,就已见君子国国名之由来。在书中第十一回第二段中写道:“只见有一隶卒在那里买物,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在我们的认知中,买东西一向越便宜就越好,但是如书中所记嫌货物卖贱的,也只有君子国了。君子在我国古代是作为对一个人的尊称,也是对其的肯定。在古代,君子一般则作佩戴玉饰及整装束冠。佩剑更是作为一个君子的标配。而书中记君子国却是另外一番讽刺意味了。

以君子为国,代表人人谦称、礼遇外人,但矫枉过正就显得吓人了,正如君子国中,每个人都如此谦让,却不知如何买货易货了。你嫌我卖的低,我感觉你买得贵,试问,这样的买卖能成吗?人性是自私的,正如荀子的性恶论。但这些在君子国中,却是异样人,是不容许的。但君子国的国人在国外又能如何生存呢?我们不敢想象。

作者似乎有意通过描写君子国一事来映衬心中的乌托邦式的国度,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假君子真小人的横行。同时也从多面反映了那些所谓的君子是何的惺惺作态,君子国的行为是从其行为中自然而出的,但现实中的君子却又是何处来呢?

在现代,君子更多的时候是一个贬义词,与古代的君子却是相去甚远,甚至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君子一言一行又何乎外在,正如王阳明哲学学说般:知行合一,但真正能做到这样的又有多少?多数人也不过是空有外在的皮囊罢了。至于君子,也正乎我们在乌托邦的世界所想象了。

出自于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镜花缘》。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清朝,镜花缘 李汝珍。"耕者让田畔,行者让路。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慕而有礼"。

《左传·隐公八年》记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这是说,帝王立有德之人为诸侯,根据他的出生血统赐给姓,分封给他土地并且根据封地命名氏。由此可见,先秦时的姓与氏,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社会职能上说,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姓是决定是否能够通婚的依据,氏则是用来区别贵贱的,正如南宋史学家郑樵
《通志·氏族略序》所说:“氏所以别贵贱的,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回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能


国子学是哪个朝代的 国子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国子学是哪个朝代的 国子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1、国子学设立时间:晋武帝咸宁二年。2、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始设,与太学并立。机构设置为博士五人,正五品上。3、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助教五人,从六品上。掌佐博士分...

国子学是哪个朝代的
国子学是隋朝的。国子学是中国古代隋朝时期的中央官学,类似于现代的大学。详细解释如下:国子学是隋朝的教育机构。这一机构在隋朝的官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隋朝时期,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国子学作为中央官学,更是备受关注。国子学在隋朝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标志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国家诞生于哪个朝代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国家诞生于夏朝。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

三国被哪个朝代灭了?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三国之后的朝代 三国的灭亡顺序分别是蜀,魏,吴,最初是由魏...

发生了义和团事件的是哪个朝代 发生了义和团事件的是什么朝代
1、义和团运动或称庚子事变、庚子国变、庚子拳乱,是公元1900年前后中国清末。2、中国甲午战败后,在西方列强对华渗透侵略日益加重、对清廷控制日益加深、华北遍布教案的情况下,在中国北方发生的以华北农民和部分清军为主体,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在华西方人及华人基督徒的保国保种暴力运动及其...

“中国”一说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

国子学创设于哪个朝代
学校名。古代中央官学之一,为国立儒学最高学府。西晋武帝时始置,隶太常,设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儒家经典教授生徒。东晋沿置。南朝宋泰始六年(470)废学,改置总明观。南齐建元四年(482)复置,寻废。永明三年(485)复立,同时省总明观。梁沿置,隶太常卿,兼领太学。陈亦置。北魏...

...包括各个朝代成立的时间,都有哪几个皇帝,各个时期发生的主要事件_百 ...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

中国哪个朝代疆域最大?
一、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

我国最早设立“国子学”的朝代是( )。
起初,它隶属于太学。国子学的创办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以及文化、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当时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才,也为当时经学的继承、发展、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我国最早设立“国子学”的朝代是魏晋南北朝。B项正确。A、C、D三项:我国最早设立“国子学”的朝代是魏晋南北朝,而非为...

隰县15753312782: 为什么梁实秋说青岛是唯一的君子国? -
巧飘熊胆: “君子国”应该是人间理想城市和国度最高代表,乃人间最佳居所也.它是一个类似乌托邦式的生活境界和幻象,也是青岛和其他人类诸多的城市所应永远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隰县15753312782: 《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什么,作者 - ----是-----(朝代) -
巧飘熊胆: 《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作者_刘义庆____是_南朝宋____(朝代)

隰县15753312782: 下列诗句各出自哪一首诗?请写出诗名和作者 1.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 2.飞流直下三千尺 -
巧飘熊胆: 题李凝幽居 贾岛(唐)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代)咏柳 贺知章 (唐代)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隰县15753312782: 四大名著的作者和朝代以及出自它们的5个成语 -
巧飘熊胆: <红楼梦》曹雪芹 清代 《西游记》吴承恩 明代 《水浒传》施耐庵 明末清初 《三国演义》罗贯中 明末清初 《水浒传》 不打不相识 保国安民 不怀好意 搬口弄舌 闭口无言 兵强将勇 不三不四 不识局面 逼上梁山 不识泰山 不世之业 百无一能 百依百...

隰县15753312782: 《出师表》选自《 》,作者是( 朝代)( )家,( -
巧飘熊胆: 《出师表》选自《 三国志·诸葛亮传 》,作者是( 三国时期)( 政治家 )家,(军事家 )家 (诸葛亮),字(孔明 )

隰县15753312782: 课文选自列子汤问该书作者相传是什么时期的 -
巧飘熊胆: 列御寇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隰县15753312782: 求这段诗词的出处?出自哪位作者,还有这段诗词的翻译,要详细的一句句的解释.谢谢 -
巧飘熊胆: 这不是诗词吧,是一篇文章里的,作者是红尘一笑.至于解释,这是白话文,不是文言,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好解释的,重要的是意境,你问作者本人,估计他(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吧. 附有关原文: ”也许,前世,我注定是那孤崖上的一株...

隰县15753312782: 说说下列典故出自那位作家? -
巧飘熊胆: 1.春风得意 8.孟郊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2.铁杵成针 6.李白3.醉翁之意 5.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雪泥鸿爪 7.苏轼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隰县15753312782: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全文是什么?最好把作者、出处、朝代、文章背景、作者作文时的情境都说一下. -
巧飘熊胆:[答案] 《论语》述而篇第七【原文】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注释】(1)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2)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评析】“...

隰县15753312782: 《秋水》》选自《 》.作者是 时期著名 家, 家 -
巧飘熊胆: 《秋水》》选自《庄子 》.作者是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