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地图的输出

作者&投稿:蒋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遥感影像地图制作~

1∶250000遥感影像地图是1∶250000遥感地质解译和其他比例尺遥感专项解译必备的基础图像,它包括1∶250000遥感影像地图和遥感正射影像地图两种。主要应用于地质、矿产及水文等常规地质调查,以及生态环境因子信息的解译提取与分类等工作中。制作过程包括地理数据(资料)处理、全波段数据辐射校正、几何校正、配准、图像镶嵌、数据融合及地理编码等。虽然两种影像地图制作的方法大致相同,由于在正射影像地图制作过程中利用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进行了高程纠正,因此图像的几何精度较高,适用于地形高差较大的山地地区;而影像地图更加适用于地形高差较小的平原、丘陵地区。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工作区的具体地形高差及切割程度自行选择,以充分满足解译成图的精度为目的。
4.2.1 地理资料处理
包括对以纸介质形式存在的1∶250000、1∶100000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栅格地图(DRG)数据的处理。目的是为遥感影像地图、遥感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提供地理要素与控制资料,同时为遥感地质解译、野外地质调查提供工作数字化用图。
4.2.1.1 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
DEM数据可直接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购买,也可从地形图上采集获取。从地形图上获取方法是:首先,将1∶100000地形图扫描,使用人机交互式等高线矢量化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等高距由地图快速录成系统对等高线进行细化、矢量化、编辑、赋值、空间坐标定向处理;然后,按内插点的分布范围,将内插分为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和逐点内插三类,根据一定的插值方法(如Kriging法等),进行等高线的插值获取,提取高程信息;再根据纠正单元进行DEM镶嵌与数据格式转换,生成全区的镶嵌DEM;最后,检查拼接精度是否满足要求,方法是通过生成DEM晕渲图检查DEM是否存在误差。
4.2.1.2 栅格地图(DRG)制作
DRG是由1∶10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经扫描、几何纠正及色彩校正后形成的,其内容、几何精度和色彩与原图保持一致的栅格数据文件。制作方法及步骤如下。
(1)地形图扫描
将纸质地形图按照一定的扫描分辨率(一般150~300dpi)进行扫描,存储为TIF图像格式。
(2)图幅生成控制点
利用用户设置的标准图幅信息,将自动计算公里格网交点作为控制点。在生成图幅控制点前,需要先设置图幅信息,指定内图廓点,其步骤如下:
1)设置图幅信息。
a.图幅号。地图的标准图幅号。
b.格网间距。标准图幅的格网间距,其值应与校正图的格网间距保持一致。
c.坐标系。地图采用的坐标系统,主要是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如选择大地坐标,则生成的标准图幅采用大地坐标(单位:m),否则采用图幅坐标。
2)设置生成图幅控制点信息。
a.图幅坐标。通过在影像上选择图幅坐标点,定位内图廓点。
b.最小间隔。生成控制点时舍弃控制点的最小间距。
3)定位内图廓点。
在图像上确定四个内图廓点的位置。完成参数设置和内图廓点信息的输入,自动计算出控制点的理论坐标,并根据理论坐标反算控制点的图像坐标。
(3)顺序修改控制点
由图幅生成控制点的图像坐标是根据相应的公里格网交点理论坐标反算出的图像坐标,但由于原始图像存在一定的扭曲变形。因此,该值和原图上对应的公里格网交点的坐标值并不一定相同,需要对点位进行修正。
(4)逐格网校正
需输入影像范围(即校正影像的逻辑坐标范围)、影像输出分辨率、影像外廓(即相对内图廓的外扩距离,单位与图幅坐标一致)。通过设置外廓距离,可使图幅内廓边界以外一定距离内的影像不会在影像校正过程中发生变形。
(5)栅格地图控制精度要求
纠正控制点残差小于1m;重采样间隔1m;图廓点、公里格网及其交点坐标偏差不得大于1m。
1∶100000DEM格网间隔与高程中误差要求为:平地DEM格网间距50m,高程中误差6m;丘陵DEM格网间距50m,高程中误差10m;中低山DEM格网间距50m,高程中误差10m;高山及极高山地区的高程中误差按可相应放宽至1.5倍。
(6)精度评价
栅格地图精度评价,包括对原始图质量评估的图幅质量评价,对校正生成DRG的质量评估以及标准图框套合检查。
1)原始图质量评估。该项是对栅格地图制作的原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主要反映的是原始图是否有折皱,扫描时是否置平等。若原始图质量不好,则校正出的栅格地图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要对原始图进行质量评价,首先需要顺序修改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修改完毕后,图幅质量文件中的数值反映了原始地图影像的质量情况,其文件参数为图像纠正前的最大残差和中误差。其中的中误差值反映了原始图的整体质量,数值越大,质量越差;最大残差值反映了原始图中偏差最大的控制点的点号及偏差值。
2)校正图质量评估。该项用于评估校正生成DRG数据的质量。在完成逐格网校正后,根据图幅信息和按照图幅生成控制点部分中添加内图廓点的方法,定位影像的四个内图廓点,生成反映影像校正情况的质量评估文件,其文件参数为图像纠正后的中误差,中误差值反映了校正后影像的整体质量。图廓边长及对角线尺寸检查(单位:m):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对角1、对角2,图廓边长及对角线尺寸检查,通过对图幅图廓边长的检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验图廓边长、对角线各条边长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3)图框套合检查。在评估校正生成DRG数据质量时,还可以用生成的理论格网与校正图上公里网进行套合比较的方法检验公里格网精度是否在规定的限差之内。通过检查其套合情况,可判断校正生成的DRG数据质量。
(7)存储格式
利用ENVI软件制作的DRG存储格式是*.tif和*.img;用MapGIS系统制作的DRG存储格式是*.MSI。
(8)用途
栅格地图图件是遥感影像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以及几何校正的基础地理参照图像。
4.2.2 图像预处理
在保持足够信息量和清晰度的前提下,对噪声和条带较多的图像,需通过邻近像元灰度值替代法、低通滤波法、整行替代法和傅里叶变换法进行去噪声、条带的滤波处理,对辐射度畸变较大的图像进行辐射纠正处理。
4.2.3 纠正与配准
4.2.3.1 纠正与配准模型选取
多采用物理和拟合多项式两种纠正模型。纠正与配准应对所有波段进行。
物理模型适用于能提供严格卫星星历参数的影像数据,要求同时具备DEM数据且控制点整景分布;有理多项式模型适用于难以获得线性传感器的外部几何参数且其姿态十分复杂的卫星数据,要求同时具备DEM数据且控制点整景分布;几何多项式模型适合于平坦地区,通常用于处理难以提供获取影像的卫星星历参数和DEM数据的地区。一般根据数据源情况,对地形高差大的地区优先采用物理模型,其次有理多项式模型利用DEM数据进行正射精校正,平原区利用1∶100000DRG资料和几何多项式模型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4.2.3.2 控制点选取
控制点应控制影像四周,且分布均匀。控制点个数应根据纠正模型和地形情况等条件确定。物理模型根据卫星星历参数建立严密模型,选9个控制点即可,通常20个以上,该模型要求整景数据均有控制点分布;拟合多项式模型与其纠正阶项(n)相关,当n=1时,要求每景最低不少于7个控制点,一般9个以上;当n=2时,每景选13~16个控制点为宜。该模型要求整景数据均有控制点分布。
4.2.3.3 纠正与配准控制点误差要求
平地地形纠正控制点中误差为1~1.5个像素,丘陵地形纠正控制点中误差为1~1.5个像素,山地地形纠正控制点中误差为1.5~2个像素,纠正控制点最大残差不超过2倍中误差。
平地地形配准控制点中误差为0.5~1个像素,丘陵地形配准控制点中误差为0.5~1个像素,山地地形配准控制点中误差为1~1.5个像素,配准控制点最大残差不超过2倍中误差。
重采样方法:包括邻元法、双线性内插法及立方卷积法。
对于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重采样,其重采样间隔应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1∶250000比例尺重采样间隔30m;1∶100000比例尺重采样间隔15m;DOM接边限差要求平地地形接边限差为0.8mm,丘陵地形接边限差为0.8mm,山地地形接边限差为1.2mm。对于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即使接边限差符合上述规定,当镶嵌影像出现重影、模糊时,应进行接边处理。DOM影像应清晰、纹理信息丰富,景与景之间影像尽量保持色调均匀、反差适中。
4.2.4 影像融合
影像融合是指采用一种复合模型结构,将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或与不同类型的数据源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综合,以获取高质量的影像信息,同时消除各传感器间信息冗余,降低不确定性,提高解译精度和可靠性,以形成对目标相对完整一致的信息显示。对全色数据与多光谱数据、SPOT与TM数据纠正成果进行融合,例如,ETM+(全色)与TM7、4、1,TM5、4、3,TM5、3、2;SPOT与TM5、3、2融合等,形成兼具高分辨率空间信息和多光谱彩色信息的融合影像。融合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加权相乘法、IHS变换法等多种方法。
影像融合匹配精度检查可采用影像融合法或影像叠合法进行,要求平原和丘陵地区匹配精度为0.5个像素,最大不超过1个像素;山地地区可适当放宽至1.5个像素。融合前须对影像进行色调调整,提高高分辨率数据的亮度,增强局部反差,突出纹理细节,降低噪声;对多光谱数据进行色彩增强,拉大不同地类之间的色彩反差,突出其多光谱彩色信息。
融合后检查是否出现重影、模糊等现象。检查影像纹理细节与色彩,判断融合前的处理是否正确,如果存在问题,返回重处理。如果融合后影像亮度偏低、灰阶范围较窄,则可采用线性拉伸、调整亮度对比度等方法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应尽量保留融合数据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
4.2.5 影像镶嵌
标准图幅涉及多景数据或多个纠正分区,须考虑影像间接边,其接边限差平地和丘陵均为0.8mm;山地为1.2mm。
数字镶嵌方法是在相邻图像重叠区内选择同名点作为镶嵌控制点,要求两景同名地物严格对准,拟合中误差在1个像元左右;两景图像间需进行亮度匹配,以减少亮度差异;镶嵌拼接线的选择无论是采用交互法还是自动选择,均需是一条折线或曲线;在拼接点两旁需选用“加权平均值方法”进行亮度圆滑,进一步提高图像镶嵌的质量。
接边检查可采用影像叠合法或检查点选取法。影像叠合法对接边影像进行叠合,结合目视判读与点位量算提取误差;检查点选取法通过选取DOM影像公共区的同名点,计算其较差的中误差。
当接边误差超过规范要求,应分析原因,并返回上道工序检查和修改控制点;如果接边误差满足要求,但某些特征地物(如道路、河流)错位,导致镶嵌影像出现重影、模糊,应进行接边纠正处理。
镶嵌影像应保证色调均匀、反差适中,接边重叠带不允许出现明显的模糊或重影。为保证接边自然,接边影像要有10~50个像素的重叠。
4.2.6 图幅整饰与信息管理
4.2.6.1 图廓整饰
图廓整饰内容包括内图廓、外图廓及坐标注记,要求如下:
1)内图廓线应是曲线,东西图廓可以绘成直线,南北图廓为弧线,可以分段表示成直线。图廓线宽度为1个像元。
2)图廓线平行于内图廓线,与内图廓线间隔为10mm,主图廓线宽度为1mm,副图廓线宽度为1个像元,两者相互平行,距离为2mm。
3)图廓线坐标注记内容是经纬度和公里网。在外图廓上以经差15'、纬差10'间隔注记经纬度坐标,注记2mm长、1个像元宽的短线在主图廓与副图廓之间,贯通图面的公里网间隔为10km。
图廓四角的经纬度注记标于内图廓四角的延长线两侧,字头朝上。经度注记跨经线的左右,左注“度”,右注“分”“秒”;纬度注记跨纬线上下,上注“度”,下注“分”、“秒”。
公里网注记要求每条方里线在图廓间注出其坐标值的两位数(km),首末方里线及百公里数方里线注记应注出完整数(km),在南、北图廓间的两位公里数注在方里线的右侧,百位以上数字注在方里线的左侧,东、西图廓间的两位公里数注在方里线上方。
坐标注记采用宋体。注记整10km字高为3mm,带号与整千千米字高为2mm。
4.2.6.2 图面整饰与注记
1)图面整饰要求标注图名、图幅接合表、数字比例尺和线比例尺、密级等。
a.图名。用横向注记在北图廓外居中位置,字体采用黑体,字高为10mm,字间距为10mm;图名下方注记图幅编号,字体采用黑体,字高为5mm。
b.比例尺。标注于南图廓外正中位置。应同时绘制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
c.图例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和专题要素。一般配置在东图廓外侧,沿外图廓线从上而下排列,上方与北内图廓线持平。
d.图幅接合表配置。在北图廓外西面。
e.图件密级。划分机密、秘密、内部用图3种。密级标注在北图廓外东面,最后一个字对齐东内图廓线。字体用宋体,字高为5mm。
f.南图廓外西面注记。包括所采用的遥感资料种类、时相和波段组合,控制资料等。字体用宋体,字高为5mm。
g.南图廓外东面注记。作业单位,字体用宋体,字高为8mm。
2)按照应用的要求注记地理名称、矢量要素、专题要素等信息。名称注记用宋体,字高为线划地形图的2倍。
4.2.6.3 信息管理
以1∶100000地形图标准图幅为单元,分幅生成DOM影像。以此为基础,分层叠加图幅整饰内容,形成DOM信息管理文件,各图层内容和顺序为图廓整饰、注记、行政境界和DOM。
4.2.7 检查与验收
1)影像地图需严格符合技术设计和任务书的要求,满足应用的需要。
2)影像地图图面要求影像清晰、反差适中、色调不偏色、信息丰富、层次突出。
3)图廓线尺寸、公里网、经纬度、图幅内外整饰及注记要符合要求。
4)数学精度的检查:在每幅图内随机抽取25个以上均匀分布点位,在1∶100000或以上比例尺的线划地形图、数字地图或影像地图上读取同名地物点的坐标作为真值,计算随机取样点的中误差。

1∶250 000 遥感地质解译技术指南

式中:m为点位中误差,mm;Δx、Δy为随机取样点坐标差,mm;n为随机取样点点数。
随机取样点最大残差不超过2倍中误差为合格。
4.2.8 1∶250000遥感影像地图应用
4.2.8.1 不同波段组合影像地图的应用
遥感影像地图波段组合应根据影像地图的应用目的、制图区地物的情况和图像的信息量大小等因素加以选择。对TM/ETM+和ASTER多光谱数据,要求波段组合应覆盖可见光(B1、B2、B3)、近红外(B4)到中红外(B5、B7)的各个波段,波段之间相关系数最小,地质信息最为丰富,能够具有最大的信息量,对解译岩性和大的构造信息有利,常用的波段组合为B5、B4、B3。在干旱裸露区,选择B7、B4、B1波段组合;在植被覆盖区,首选冬季低植被季节的图像,尽量降低植被的影响,选择B5、B3、B2波段组合,受植被影响比较低,对图像解译的可识别性较好,地质解译效果最佳;ETM+(全色)分别与TM7、4、1,TM5、4、3及TM5、3、2融合后的图像,地质解译效果较好。
CEBRS数据通常选择B2、B3和B4组合。
4.2.8.2 不同数据源、不同比例尺影像地图的应用
1)为了满足1∶250000比例尺遥感地质调查的精度要求,其影像地图比例尺应为1∶100000。
2)1∶50000比例尺融合图像是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的重要遥感资料。
3)TM/ETM+和ASTER影像图层次多、色彩丰富、信息量大,不同地质现象上均有较好的反映。因此TM/ETM+和ASTER数据应是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的最佳数据源。
4)SPOT与TM所形成的融合图像由于分辨率高、立体感强,在解译古火山机构方面作用突出,但其色调没有TM本身图像丰富,而且阴影偏大,所以在岩性划分方面只能起辅助作用。
5)Radar与TM融合图像在色调层次方面没有TM丰富,与雷达图像相比,在立体效果和影纹方面没有更大的优势,该片种不是1∶250000遥感填图的优选图像。
6)从数据的可获取性、综合应用效果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角度出发,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中遥感地质解译应以1∶250000比例尺影像地图为主,1∶100000为辅,进行交互解译以确保解译结果具有重现性。
7)室内解译应充分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地图与GIS系统相整合的优势,进行多源数据的复合处理与解释。
8)正射遥感影像地图及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图能够更好地突出地形地貌的景观特征,能更加直观地提取构造、岩性分区、生态地质因子,进行地貌单元划分等,因此地质解译效果更加突出。

1. 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与数字化2. 地理基础地图选取与数字化3. 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4. 遥感图像镶嵌与基础地图拼接5. 基础地图与遥感影像复合6. 符号主机图层生成7.影像地图图面配置8. 遥感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气候差异巨大,尤其是云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影像获取特别困难,要统一获取全部陆地国土的影像数据难度极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充分利用数码航空摄影、高分卫星影像数据获取技术,科学制定了优于1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方案。该项目自2012年启动,截至今年10月共获取2011年至2014年优于1米高分辨率卫星影像872万平方公里,优于0.5米分辨率数码航空摄影200多万平方公里,并统筹地方已有的优于1米高分辨率卫星影像20多万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优于1米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陆地国土的全部覆盖。专家称,优于1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首次实现对陆地国土的全覆盖,不管在影像覆盖面积、数据量、影像质量及分辨率方面都突破了历史记录,是一套宝贵的数据资源。据了解,这批影像也为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目前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外业工作已基本完成,2015年将进入冲刺阶段,并于明年底全面收官。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能力显著提升。中国首颗民用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运行近3年来,获取的影像全球覆盖面积已近1亿平方公里,广泛应用于基础测绘、国家重大测绘工程、测绘应急与国际合作等方面。 玩过谷歌地球的都知道,当放大地图超过10米的空间分辨率时,图像就将会变成马赛克,这是出于空间数据保密的原则。随着国产高分辨系列卫星的长足发展,国外空间数据的垄断地位正受到挑战,空间数据开放权限正在逐步放宽。经过三年筹备,除了各类商业用途产品,在遵循国家数据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在“遥感集市”上,公众将免费使用由国产高分系列卫星获取的遥感地图,该地图将比谷歌地球开放的数据权限更大,空间分辨率可达5-8米。该项目负责人表示,以后,遥感技术不仅仅是为政府部门服务,将通过服务大众来进一步探索遥感技术的产业化。

1.国际分幅影像地图(1:250000)

分幅图范围为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面积约300000 km2,河南省全境是主体,约167000 km2。分幅情况见图2.3.1。

图2.3.1 河南省1:250000影像地图分幅接图示意表

河南省地跨两个高斯-克吕格6度带(49区和50区)。在进行分幅制作之前,首先将河南省镶嵌图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别按49区、50区进行高斯-克吕格投影变换。然后把境界线分别套合到49区和50区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图像上。从已生成的镶嵌图像中,按经纬度坐标生成的1:250000分幅影像图。再按制图的国际标准加注了高斯-克吕格投影公里网、经纬度坐标及图像投影参考坐标说明。最后,进行图幅出版前的整饰工作。须要说明的是,受软件图像格式的限制,每张分幅图框超出标准图廓范围,影像有部分重叠。

2.河南省影像挂图(1:250000、1:500000)

根据河南省版图形状近似矩形,特制定河南省以113°30′为中央经线,按高斯-克吕格投影,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来进行几何校正。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a.对前面已生成的全省镶嵌图定义投影参数;

b.选取GCP控制点;

c.进行几何校正;

d.将1∶250000境界线DXF数据文件转换投影为以113°30′为中央经线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的投影方式下的数据文件;

e.将境界线数据与影像套合;

f.注记地名、山名、河流及高程点等;

g.对全图分块进行整饰。

3.图像输出

a.将已处理好的每幅图分别转换成TIFF格式的图像数据,而后写入光盘;

b.所有图像先经蒙泰彩色电子出版系统进行栅格图像处理后,喷墨输出。

4.成果图质量检验

按设计要求,分幅图注记明显、清楚,并按大小等级标注地名

a.图中标明了省会、地级市、县级市、特殊地名,主要水库、主要河流、主要湖泊、沙漠、主要山脉;

b.分幅图中绘制了方厘网,标注了经纬度、公里网刻度,所有标注均遵循标准地图制图规范。

经仔细量算,1:250000分幅图边长误差一般不大于0.2 mm,平均0.18 mm,均方差0.18 mm,最大0.4 mm。

5.检验结果

为了评价结果图像的几何精度,在生成的24幅1:250000比例尺国际标准TM影像图中按有代表性地区抽检Ⅰ-49-(8)、Ⅰ-49-(15)、Ⅰ-50-(1)和Ⅰ-50-(13)四幅。在每幅图像上均选取3个地物点。在与其对应比例尺地形图上量测它们的几何坐标,量测对应点检查结果(表2.3.1)求解精度。

表2.3.1 1:250000比例尺TM影像图和地形图同名地物点坐标

求解公式:

遥感·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式中:xi,x′分别为地形图和TM影像的垂直方向公里坐标;yi,y′分别为地形图的TM影像的水平方向公里坐标。

经审校,境界线套合后误差为0.1 mm,部分地区超过0.3 mm,基本满足工作精度要求。




什么是遥感地图、航空地图、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有什么区别?
4、影像地图:影像地图的特点在于以地表影像直接显示自然地理要素和某些易于识别的地物,如地势、地貌、水系、森林、耕地、居民点、道路网等。三、要素不同 1、遥感地图:在遥感影像地图中,图面内容要素主要由影像构成,辅助以一定地图符号来表现或说明制图对象。2、航空地图:表示与飞行有关的地理要素。3...

遥感影像地图定义
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独特的地理信息表示方式,它结合了遥感影像和地图符号,旨在清晰地展示制图对象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环境状态。这类地图的核心是遥感影像,它提供了丰富的地面细节,这些细节通过特定的地图符号得以补充和解释。相比于传统的地图,遥感影像地图的优势在于其层次分明的内容结构,使得信息更加直观...

遥感地图和电子地图的区别
遥感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内容层次分明,充分表现出影像与地图的双重优势。电子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可以快速存取显示,实现动画,将地图要素分层显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地图立体化、动态化,令用户有身临其境之感...

遥感技术好像也可以应用在电子地图上,是不是真的啊?
是真的,遥感技术是可以应用在电子地图上的。目前我国的遥感技术,提高了多波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的不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城市电子地图基础数据加工的难度,使得遥感在城市电子地图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遥感技术可以在城市电子图像当中,做数字图像处理,可以做摄影测量技术,可以检测道路与水系...

遥感影像相关数据
首先,需在遥感图像和地形图上选取同名控制点,以确定图像与地图之间的投影关系。控制点应选在能明确定位的位置,如河流交叉点等。然后,根据图像的几何畸变性质和地面控制点的数量,建立图像与地图之间的空间变换关系,如采用多项式方法或仿射变换方法。最后,进行重采样内插,以确保校正后的输出图像的像素...

等高线,DEM,三维,遥感影像分别是如何表达地形起伏的
DEM为数字高程模型,是需要用专业地理信息软件进行解译,在地理信息软件中,了解各个点或者面的高程信息,但是DEM不可以输出为任何图纸形式的平面信息,肉眼基本无法解译。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这个就是很简单,就是我最开始说的,将肉眼无法识别的DEM信息,叠加上遥感影像,就可以直观的从各个角度观察你需要...

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是以丰富的影像细节去表现区域的地理外貌,比单纯使用线划的地图信息量丰富,真实直观、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二是用简单的线划符号和注记表示影像无法显示或需要计算的地物,弥补了单纯用影像表现地物的不足,因而减少了制图工作量,缩短了地图的成图周期。

什么是遥感地图(什么是遥感地图(说具体点)
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2. 在遥感影像地图中,图面内容要素主要由影像构成,辅助以一定地图符号来表现或说明制图对象,和普通地图相比,影像地图具有丰富的地面信息,内容层次分明,图面清晰易读,充分表现出影像和地图的双重优势。

遥感信息处理分析交互解译流程
遥感信息处理分析交互解译流程是为广大的遥感地质人员和区域地质人员,在遥感地质填图过程中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软件应用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从用户进入系统到遥感影像预处理或矢量数据处理—图像增强处理与分析—地质图制作直至地图输出等一体化功能。其工作流程如图3-6。 (一)矢量数据准备 矢量数据是信息系统中重要的空...

遥感技术有什么应用事例
遥感技术应用事例:一、影像地图 影像地图是指一种带有地面遥感影像的地图,是利用航空像片或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几何纠正、投影变换和比例尺归化,运用一定的地图符号、注记,直接反映制图对象地理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地图。影像地图的发展与航空摄影、航空测量技术、航天技术发展息息相关。航空摄影测量经历了从20...

衡阳市15534899863: 如何用ARCGIS进行图像格式转换 -
伯盲化刺: 实现的方法和详细的操作步骤如下: 1、第一步,打开ArcMap,添加一个平面图,如下图所示,然后进入下一步. 2、其次,完成上述步骤后,协调此图片的配准.通过添加控制点选择至少四个点以注册坐标.使用的工具是“add control ...

衡阳市15534899863: 遥感技术有什么应用事例 -
伯盲化刺: 遥感技术应用事例: 一、影像地图 影像地图是指一种带有地面遥感影像的地图,是利用航空像片或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几何纠正、投影变换和比例尺归化,运用一定的地图符号、注记,直接反映制图对象地理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地图. 影像地图...

衡阳市15534899863: 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伯盲化刺: 一是以丰富的影像细节去表现区域的地理外貌,比单纯使用线划的地图信息量丰富,真实直观、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二是用简单的线划符号和注记表示影像无法显示或需要计算的地物,弥补了单纯用影像表现地物的不足,因而减少了制图工作量,缩短了地图的成图周期.

衡阳市15534899863: 遥感影像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
伯盲化刺: 这个要有解译经验和制图技术才可以做 具体使用的软件可以是arcgis,envi,mapgis这几个交叉使用即可 如果还有疑问请私信加我帮你!

衡阳市15534899863: google earth 怎样输出大尺寸的图片 -
伯盲化刺: 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是分幅抓图,然后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拼接.我所知道了好几个国外的大牌设计公司也是这么做的.如果你需要更新的遥感影像或是想委托做新的,建议你去购买,在北京有许多与遥感有关的部门都代理销售,一般都是分辨率0.61米的商用遥感影像.

衡阳市15534899863: 你好,怎么将遥感影像转换为土地利用现状图? -
伯盲化刺: 通过影像解译 我们拿到一张遥感影像图,需要处理,才能成为土地利用现状图. 常见的解译软件有EDRAS,ENVI,eCognition.通过目视解译,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依据影像的亮度,纹理以及NDVI等,可以将遥感影像解译成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

衡阳市15534899863: 遥感影像的相关数据 -
伯盲化刺: 各类遥感图像都存在在几何校正的问题.由于人们已习惯使用正射投影的地形图,因此对各类遥感影像的畸变都必须以地形图为基准进行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步骤大致如下:①选择控制点:在遥感图像和地形图上分别选择同名控制点,以建立图...

衡阳市15534899863: 您好,请问可以向您咨询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土地利用分类图的方法吗?有几个问题不是很清楚.谢谢您! -
伯盲化刺: 这个要看你的遥感影像类型,根据遥感影像得到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需要进行遥感影像分类,然后对分类结果制图输出.如果具体哪个步骤不懂,请私信加我教你!

衡阳市15534899863: 遥感地图和电子地图的区别(遥感地图和电子地图的区别)
伯盲化刺: 1、不同性质:遥感地图是利用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表示制图对象的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一种地图.航空地图是各类航空专用地图的总称.2、特点:遥感地图地物信息丰富,内容清晰,表面易读,充分显示了影像和地图的双重优势.航空地图只显示与飞行有关的地理要素,如海洋、河流、湖泊、地形、主要居民地的轮廓形状、森林范围、铁路和主要公路等.本文,遥感地图和电子地图的区别,遥感地图和电子地图的区别到此就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衡阳市15534899863: 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
伯盲化刺: 遥感提供GIS的数据源,实时更新数据;GIS作为遥感数据的处理,分析,管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