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师爷的来历

作者&投稿:涂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师爷为什么要请绍兴的??~

清代官署中的幕僚,由于绍兴籍人较多,故称。后引申为谋士的代称,有时含贬义。 清代官场有谚语云:“无绍不成衙。”说的是清代衙门中多绍兴籍的幕友和书吏。绍兴籍(指绍兴府,下辖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新昌八县)的幕友即著名的“绍兴师爷”( 注:称“绍兴师爷”者并非皆绍兴籍人,其他地方的人也有,但以绍兴籍人为多,故常以“绍兴师爷”作为师爷的泛称 ),数量极多。

 绍兴师爷汪辉祖,是萧山瓜沥人。清乾隆、嘉庆年间,在他34年的师爷生涯里,辅佐过江浙两省16位地方官,他撰写的书籍成为进入师爷行业的必读书目,他为人清正耿直,深受百姓爱戴。离职回乡后还有百姓不远千里来探望他。

  绍兴师爷 : shào xīnɡ shī yé ,清代官署中的幕僚,由于绍兴籍人较多,故称。后引申为谋士的代称,有时含贬义。
  背景介绍
  关于“绍兴师爷”这个词里面的“绍兴”,是指清代的绍兴府。清代的绍兴府包括山阴 绍兴师爷博物馆
  、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个县,位于杭州湾南岸。全地区以会稽山为中心,两翼为浦阳江和曹娥江,山水秀丽,乃古越国腹心之地。自东晋开始,这里即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所谓“师爷”,是对古代官府衙门中幕僚的俗称。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场所,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在幕府中办事的那些类似今秘书、参谋等文职佐理人员,就叫幕僚或幕友。他们是一些受过专门训练,在法律、财会、文秘等方面具有专门知识和一技之长的读书人,被各级地方长官聘请为某一方面的私人顾问,不带官职而参与政务。官员称幕友为“西宾”“西席”“老夫子”“先生”,幕友称官员为“东翁”“东家”,平时幕友与官员可以平礼相见。
  绍兴师爷是明清时期封建官制与绍兴人文背景相结合的产物。这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肇始于明,盛行于清,没落于辛亥革命前后,自始至终,在我国封建统治机构中活跃了三四百年,声名扬及国内外,成为中国封建官衙幕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各级地方行政官吏、绅士、商人等群体,共同操纵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诸多层 面,成为封建专制统治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封建官僚政治的实施过程中作用显著。   绍兴具有培养与造就师爷特有的历史、地理环境与经济、文化条件。从此业者,大抵为家道中落、无缘取仕之士。一般师爷至少须攻读3年“幕学”,并须具有研核策略的能力、提供 计谋的机心与撰拟官方文字的功底。师爷虽非幕府职官,但各级军政主官每每受其制约,多 有左右首脑之力。?   师爷,为旧时官署幕友的尊称。古代将帅带兵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以后相沿成习,幕府即成为各级军政官署代称,甚至其军政大员本身亦称幕府。同时,军政大员所延揽帮办各类事务的文人学士,也就获得幕僚、幕宾、幕友等相应称谓;民间,自清朝起,一概称此类幕僚为“师爷”。师爷在幕府中为幕主或出谋划策,参与机要;或起草文告,代拟奏疏;或处理案卷,裁行批复;或奉命出使,联络官场。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师爷无官衔职称,仅受聘于幕主而并非行政委任。幕主称师爷为“老夫子”、“西宾”,师爷称幕主为“东翁”、“东家”,彼此虽以宾主相待,实系雇佣关系。   绍兴人入幕为僚由来已久,明朝一代已有不少越人学律作幕,并闻名于世。当时京中胥办,“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王士性《广志绎》)。“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顾炎武《日知录》)。嘉靖年间被誉为“明代第一才人”的徐渭,即为典型的绍兴师爷。《明史》载:“徐渭,字文长,山阴人。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掌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 ”为进剿倭寇,徐渭常为胡宗宪出谋献策。《明史》云:“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足见他就幕5年,政绩卓著,堪称绍兴师爷的早期代表人物。   绍兴师爷在清朝初年,尤其是在顺治、康熙之时,才真正成为一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所谓“无绍不成衙”即是这一状况的真实反映。沈文奎可谓当时绍兴师爷的代表。沈文奎,会稽人,23岁时只身北上游学。天聪三年(1629)冬,被后金八旗兵俘于遵化城,旋即迁徙沈阳,入选文馆,开始为清军入关献谋设策,渐为皇太极看重。六年八月,皇太极召见沈文奎等,赐以肉食,面询对明言和等朝政大计。沈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策略,多被采纳且付诸实行,绍兴师爷由此崭露头角。   绍兴师爷的崛起,当然并非凭借个别绍籍师爷的功绩名望,而是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阶层出于政治目的网罗特殊人才的需要,以及从事师爷职业的绍兴人士的整体素质。绍兴向为文化之邦,绍兴人处世精明,治事审慎,工于心计,善于言辞,具有作为智囊的多方面能力,故清代以师爷为业者多系绍兴人,诚如龚未斋在《雪鸿轩尺牍》中所云:“吾乡之业斯者,不啻万家。”   纵观绍兴师爷在清朝政治舞台上的发展轨迹,大致有两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现在雍正、乾隆时期:这一时期,清朝统治者从巩固封建政权、平定边疆叛乱以及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的大局出发,采取了利用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行统治的措施,从而为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事、进入各级衙门创造了条件。而绍兴师爷也乘当政者急需大量人才之机,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纷纷投身官府,并得到各级行政官吏器重而地位日隆。邬思道为这一时期师爷的代表人物,他以自己丰富的政治阅历和官场经验,不仅赢得幕主田文镜的宠幸,且为雍正帝所看重,从而成为绍兴师爷公认的祖师爷。   《清代野史》载,邬思道,字王露,绍兴人。他自幼好读,但科举不第,遂“习法家言,人称之为邬先生”。他先以游幕为生,寓居河南开封,为河南巡抚田文镜“罗而致之幕下”。一日,“邬先生谓文镜曰:‘公欲为名督抚耶,抑仅为寻常督抚耶?’文镜曰:‘必为名督抚。’曰:‘然则任我为之,公无掣我肘可耳。’文镜问将何为?曰:‘吾将为公草一疏上奏,疏中一字不能令公见,此疏上,公事成矣,能相信否?’文镜知其可恃也,许之。则疏稿已夙具,因署文镜名,上之。盖参隆科多之疏也。”隆科多系雍正帝的元舅和功臣,官至大学士,然其“恃功不法,骄恣日盛”,因此雍正继帝位后,极想翦除而苦于“中外大臣无一敢言其罪”。“邬先生固早窥知上意,故敢行之不疑”。结果雍正帝借刀杀人,“隆科多果获罪,而文镜宠遇日隆”。不久,雍正帝获悉邬思道在田文镜幕中,常在田文镜的请安折上朱批“朕安,邬先生安否”?这就使以邬斯道为代表的绍兴师爷身价百倍,为各地督抚所瞩目。及田文镜卒后,“邬先生去大梁,他督抚闻邬先生名,争以厚币聘之”。并由此引得各地督抚争相聘用绍兴师爷,他们希冀借助绍兴师爷的才能机智,获取仕途上的进展,从而为绍兴师爷的广泛入幕造就良好契机,使绍兴师爷的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的几十年间。中外通商,西方文化东渐,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级行政官吏必须广泛辟用幕僚方能适新应变,这就为绍兴师爷的进一步壮大提供新的机遇。尤其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方实权派,为扩充自身势力,以遂一己之图,趁机招兵买马,网罗谋士,如此,便为绍兴师爷投入封疆大吏帐下,创造了又一个机会,从而使绍兴师爷的发展出现第二次高潮。   是时,绍兴师爷以处事灵活、练达、圆通,深受各地封疆大吏重用。例如,会稽县秋桐豫(又名秋墅,号称“秋青天”)为东三省总督的师爷,会稽县章士杰(字桂岩)为曾国荃的师爷,会稽县马家鼎(字调生、号梅卿)为张之洞的师爷,山阴县程埙(字荫棠、又字伯雅)为左宗棠的师爷。更有山阴县娄春藩(字淑生)先后为李鸿章、王文韶、荣禄、袁世凯、杨士骧、端方、陈夔龙的师爷,一生备受礼遇,任李鸿章师爷时,凡折奏、刑钱、河工、盐务等要公,均非娄不办,足见其权位之高。绍兴师爷擅于深谋远虑,以其聪明才智,效忠幕主,不仅巩固壮大幕主的地位权势,也为削弱中央集权统治、形成地方军阀割据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绍兴师爷的势力发展至于鼎盛,为中央和各级行政官吏所瞩目与重视。   清末,绍兴师爷逐渐衰微以至没落。   其时,以慈禧为首的清朝政府也高唱“变法”,推行“新政”,陆续颁布并实行一些“改革”措施。光绪二十八至三十二年(1902~1906)期间,清朝政府整顿官僚政制,相继裁撤了河东河道总督、詹事府、通政司、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以及湖北、云南、广东等地的巡抚衙门,削减了一些重叠和虚设机构,各省也相应裁撤了不少衙门与人员。各级官吏的裁减,迫使大量绍兴师爷离开官场另谋出路,他们的活动和影响因之弱化。   同时,由于清朝政府废八股、停科举、兴学校、奖游学等,使办学堂和出国留学蔚然成风。宣统三年(1911),全国各地兴办新式学堂达5万多所,有学生100多万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仅留日学生达8000多人。国内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以及各地留洋学生,构成了一个新的知识群体。他们用在国外或新式学堂中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逐渐取得政治舞台上的优势,从而极大地冲击并削弱了绍兴师爷在清朝政坛的地位和作用。   在改革官僚政制和提倡新型文化的氛围中,清朝政府号召各地司法独立,在北京设立大理院,各省设立高等厅,各府、县设立地方厅,审理讼事由法院专事司职,同时,起用归国留学生和各地法政学堂、法政速成班、养成所的毕业生,充实各级衙门,并用新型的法律手段代替绍兴师爷的传统审判方式,以新型的司法专门人才取代刑名师爷,从根本上动摇了绍兴师爷垄断司法审判的基础。而且,由于此类法政学堂、速成班、养成所除专授法律专业知识外,还兼修经济、财政、会计、统计等学科,这类毕业生便得以其所学之博而广泛渗入行政机构的各个层面,使绍兴师爷师徒相授的钱谷秘诀逐渐归于淘汰。随着绍兴师爷刑名、钱谷两大优势的渐次丧失,其群体土崩瓦解,其作用和影响也就由衰微而趋没落。


绍兴师爷汪辉祖研究本书目录
本文将深入研究绍兴师爷汪辉祖的生平与学术贡献,通过全面的目录结构,呈现其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和学术活动。首先,我们从问题的提出开始,探讨汪辉祖在清代幕业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清代幕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特点和绍兴师爷的兴起,将作为我们理解汪辉祖学术活动的基石(一、清代幕业的产生与特点)...

机智师爷斗娇妻幕后解构
在中国古代,"绍兴师爷"是一种特殊的官僚辅助角色,他们在明清时期官署中以专业知识辅佐主官,如刑名律例、钱粮会计和文书案牍等。"无绍不成衙"的谚语反映了绍兴籍师爷的广泛分布。这种现象源于绍兴人对科举的热衷,科举失败者往往选择成为师爷作为谋生之道。师爷分为折奏师爷、书启师爷、刑名师爷和钱谷...

关于绍兴师爷的文章,资料.
绍兴籍师爷以外,又经辗转流传,成为一般师爷的统称。绍兴为什么 出师爷呢?为什么绍兴人当师爷的特别多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a.绍兴自古以来就是个文风炽盛的地方,文人倍出,读书人甚多,从事举业的人比其他地方为多。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广志绎》中 说:“宁(波)绍(兴)盛科名逢掖。”...

在清代县衙的编制都是什么职位?共有几人?
清代县衙的编制如下:1、知县,正七品。掌一县民政治理、决讼断狱、劝农赈贫、讨奸除猾、兴养立教等事。主要精力在刑名和钱谷两项。刑名即司法审判,一个案子从勘查检验到缉捕人犯、羁押禁监、审理宣判,知县都要亲力亲为。还有收钱粮征商税也要知县亲自过问。由于地方事务都由知县一手包办,知县...

师爷是什么意思?
3、在明代,师爷这一职业被纳入“公务员”体系,如刑名师爷。在明清时期,官僚阶层常会吸纳有才能和见解的人才,小说中称之为“清客相公”,这些人也属于师爷的范畴。他们不仅为主人提供策略和书写文件,还会陪伴主人进行娱乐活动。问题二:幕宾的含义 幕宾这一称谓最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包公的故事
选师爷 包公做了开封府尹后,为了使自己的主张能够很好地施行,决定选一名称心的师爷。什么是师爷了就是在府衙帮助做文书工作的人。 包公选师爷的告示一贴出去,汴梁内外、四面八方的文人学士纷纷前来应试。只三、四天时间就来了上千人。考试的第一个项目是做文章,由包公出题,让应试的人去做。上千张卷子包公一一...

古代县衙内成员,比如大人,师爷,捕头,囚犯之类的
衙役归捕头管,地位更低,小兵一员。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县知县一人。 正七品。 县丞一人。 正八品。 主簿无定员。 正九品。 典史一人。 未入流。 知县掌一县治理,决讼断辟,劝农赈贫,讨猾除奸,兴养立教。凡贡士、读法、养老、祀神,靡所不综。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征税、户籍、...

绍兴师爷的历史发展
师爷在幕府中为幕主或出谋划策,参与机要;或起草文告,代拟奏疏;或处理案卷,裁行批复;或奉命出使,联络官场。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师爷无官衔职称,仅受聘于幕主而并非行政委任。幕主称师爷为“老夫子”、“西宾”,师爷称幕主为“东翁”、“东家”,彼此虽以宾主相待,实系雇佣关系。绍兴人入幕为僚由来已久,...

师爷道的师爷是谁
张道陵,又称“老祖天师”、“张天师”、“降魔护道天尊”,是道教的创始人。在此之前,人们一直称其为道家。张道陵是留侯张良的后代,他创立了天师道。由于入道需要交纳五斗米,有些人因此心生嫉妒,戏称其为“五斗米道”。在世期间,他大力破除血祭和淫祀,追溯道家本源,整顿和端正道教风气。在老祖天师...

远大前程的重要人物的简析
而绍兴人则大批地当师爷,在全国各级衙门里管文案,几乎包办了全国的衙门的师爷。师爷在旧戏里的脸谱是红鼻子,大概因为他们都是喝酒的。商人的出路是在各大城市开杂货店兼卖绍兴酒。 我的家庭近几代祖先也是绍兴师爷,外祖父原籍江西南昌,也是师爷。到了祖代,两家搬到江苏淮阴、淮安当县官,因此结了姻亲。我便生在...

临翔区19832439946: 绍兴师爷(谋士的代称) - 搜狗百科
布欢曲克: 绍兴师爷 做官靠乡谊,当幕友(师爷)、书吏(胥吏、书办)也少不了乡谊,一些地区的幕友、书吏还以乡谊为纽带结成牢固的地域性行帮.如淮军幕府中虽引用各省籍的...

临翔区19832439946: 绍兴师爷故里在哪里?
布欢曲克: 绍兴安昌镇. 绍兴师爷博物馆就坐落在安昌镇.该博物馆原是安昌著名师爷娄心田的故居.安昌师爷中最有名的就是娄心田.他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擅长书法.最高学历是秀才,跟堂兄学到做师爷的本领,后被推荐到东北奉天府为幕宾.民国初年,任马占山督军府秘书,“九一八”事变后,竭力为马出谋划策,在黑龙江嫩江一带抗击日军.后随军到西北,在西安特货公栈任经理,曾为东北军与红军充任联络,为陕北根据地提供军需.

临翔区19832439946: 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的 -
布欢曲克: 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 民间文学(11项)梁祝传说 上虞市 西施传说 诸暨市 徐文长故事 绍兴市、绍兴县 绍兴师爷故事 绍兴市、绍兴县 舜的传说 上虞市、绍兴县 大禹传说 绍兴市、绍兴县、上虞市 越歌 绍兴市、绍兴县、诸暨市 ...

临翔区19832439946: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布欢曲克: 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甲壳虫.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故称之为“夹人虫”.后来,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壮士巴解督工,夹人虫的侵扰,严重妨碍着工程.巴解想出一法,在城边掘条围沟,围沟里灌进...

临翔区19832439946: 告诉你(到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
布欢曲克: 1、那么,本期民间故事一起去看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2、鲁迅先生曾称赞:... 8、二、9、绍兴有一年螃蟹成灾,人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解决.后来有个师爷交给大家...

临翔区19832439946: 绍字的来历是什么请回,谢谢. -
布欢曲克: 绍 shào 部首笔画 部首:纟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五笔86:XVKG 五笔98:XVKG 仓颉:VMSHR 笔顺编号:55153251 四角号码:2716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ECD基本字义 1. 连续,继承:~复(继承恢复).~述(继承).~世(连续几...

临翔区19832439946: 第一吃螃蟹人的由来?现在指做什么? -
布欢曲克: 目前我们可以找到的,关于“天下第一个吃螃蟹”的最早明确记载,只有东汉郭宪撰的《汉武洞冥记》简称《洞冥记》.其卷三有:“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壳胜于黄胶,亦谓之螯胶,胜凤喙之胶也.”《洞...

临翔区19832439946: 为什么叫敲竹杠 -
布欢曲克: 准确地讲,“敲竹杠”一词并不是指诈骗, 是指利用别人的弱点和失误榨取钱财的行为. 而不是利用欺骗和误导的手法骗取钱财. “敲竹杠”的来历 清末,沿海一带贩卖烟土成风.有个狡猾的云南客商, 经常以贩卖土布、山药为名,夹运烟土...

临翔区19832439946: 敲竹竿的由来 -
布欢曲克: 清朝末年,鸦片走私十分严重,走私贩子为躲避关卡检查,挖空心思藏匿鸦片.水上走私的贩子把毒品密藏在竹制的船篙里,随穿从水路运望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驶至浙江绍兴码头,缉私官带人上船检查,查遍了船舱的每个角落也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