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

作者&投稿:申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明清文学的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它的产生主要与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环境以及恶劣自然条件有关,其主要保存在出土资料和《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早期文献著作中,其内容丰富而复杂,包括着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这强烈反映出中华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以及先民的反抗精神,而其在文学上所运用的具体形象的思维、情感体验隐喻和象征以及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等文学表现手法,对于我国后来的文学发展影响颇大。

笙诗:是指小雅中的《南陔》、《白华》、《由庚》、《崇丘》、《由仪》。这六篇诗歌皆有目无辞。学界普遍认为,笙诗是《诗经》中有声无词的笙曲。

三家诗:三家诗是指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所出现的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但最后终因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在民间广泛流传,皆先后亡佚。

说明:古文与今文是因书写《诗经》字体以及版本的不同而形成的学派。

周族史诗:是指《诗经》中的《生民》(始祖后稷的审议诞生和他对农业的贡献)、《公刘》(公刘率周人由邰迁徙到豳的历史)、《绵》(古公亶父率周族由豳迁徙到岐之周原的历史,并叙及文王的事)、《皇矣》(写太王、王季的德业,然后写文王伐崇伐密胜利)、《大明》(叙王季娶大任生文王,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后写牧野大战。)等五篇诗歌作品。

风雅颂:是指《诗经》的分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的乐调。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郑风、齐风等。“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小雅共74篇(大多为西周晚期的作品,少数篇目为东周时期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文学表现手法,其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简而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及诗人吧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其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以及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春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其书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1

1/23页
体史书。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并且《春秋》作为“礼仪之大宗”,倾注了作者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这种创作手法被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楚辞:“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时,后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

人作品,编成了《楚辞》一书。具体而言,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额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以屈原、宋玉等人为代表人物,其诗歌有着瑰丽浪漫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与此同时,由于其与南方的巫风文化以及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其诗歌在兼容《诗经》以及南方文风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香草美人为象征和意境的浪漫文学风格。这使其与《诗经》成为了传统诗歌的文学发展渊源之一。

两汉文学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此书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由于其出自于秦国宰相吕不韦门客之手,故名。全书有着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加上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这自然也就把各家不同学说巧妙地纳入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之中。编者在兼收并蓄中颇具匠心,其中所表现的文学观念超出了先秦诸子。

石刻文:石刻文是指秦皇统一中国之后,在多次巡游各地中刻石以表功。现存刻石共7篇,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其中除琅琊台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峄山石刻等篇皆三句一韵,文词整饬简洁,读来朗朗上口,是秦文学的独创。

汉大赋(新体赋):汉大赋是汉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大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了新的文学体制。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散文的叙事手法,并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仅从所采用的诗歌形式来看,既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汉大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它巨大的容量和颇强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作品代表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大赋的两篇力作。

楚辞体(骚体赋):由于汉初上层社会崇尚楚文化,这一风尚影响到文人群体,产生了祖述屈原楚辞的骚体赋,即楚辞体。其作品与汉大赋正面的赞颂讽谕不同,其大都依傍于屈原,重在咏物抒情,且抒发的多是抑郁之情,格调和《离

2

2/23页
骚》相近。这种赋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汉大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故而此类作品被称为骚体赋。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以及淮南小山《招隐赋》即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1、敦煌曲子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因是在敦煌发的,故称。敦煌曲子词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内容丰富庞杂,风格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生活气息很浓。
2、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3、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4、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5、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6、“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自称为“五言长城”。
7、花间词: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词人”和“花间派”。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代表作家除温庭筠、韦庄外,还有欧阳炯、李珣、鹿虔扆、牛希济等。
8、三苏:指的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9、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10、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
11、小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合称,二人皆晚唐杰出诗人,又生于李白、杜甫之后,故称。
12、郊岛:指中唐诗人孟郊、贾岛,二人并称。二人诗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诗风孤郁悲凉,凄寒局促。苏轼《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岛瘦”概括二人的风格。
13、骈体文:骈文:指讲究对偶、声韵、辞藻华丽、多用典故的文体,又称之为骈俪文或四六文。它的出现,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发展,但到后来,弊端也随之而生,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
14、“诗史”:“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15、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时期的八位著名散文家,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你问的是什么?所有的名词解释吗?
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人左丘明。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左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诸方面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大夫专权的重大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3.《战国策》——一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非一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文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记载了自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前二百四十年间的部分历史。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映现着当时政治,外交上重大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士尚利,重权借。此书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叙事说理气势奔放、语言流畅,对后世散文、辞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前人称其为“辨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4.诸子散文——战国诸子百家的散文。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心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自由发展。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子百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代表作品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以及纵横家的《战国策》等。其中以《庄子》的文学性最高。而《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上则达到了成熟。诸子散文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语录体,如《论语》逐渐演变为像《韩非子》一类的论说文。由集体记录发展为个人记录,体式与手法都日益完善。

  5.百家争鸣——春秋末期,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这些人致力于各种理论学说的创造,产生了具有不同思想、学术倾向的诸子百家,由于战国时期,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其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6.浩然之气——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主张“吾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成,“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5.逍遥游——《庄子》里的第一篇文章,“逍遥游”指不借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束缚的遨游。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认为人在世间生活,受到社会的各种束缚,自身的限制等诸多因素,为了实现人生自由,就必须使自己从世俗的价值标准、外在功利和一己小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和宇宙和谐交融,达到天地共生,万物和一的境界。逍遥游是心灵的遨游,但并非随心所欲的主观冥想,是独具特色的体道方式。后世也把它作为人生的一种境界。

  6.楚辞——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诗歌多用“兮”字咏叹。

  7.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据《山海经》记载,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的《九歌》是他在流放江南时创作,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祭歌。包括《东太皇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借助于人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表现了屈原的理想和要求。

  8.散体大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从战国时期纵横学说发展而来,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联系。大多数是空有讽刺之名,而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不仅在形式上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而且都是假设三、两人,让他们互相攻驳辨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一方获胜。其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

  9.互见法——《史记》中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为了不伤害人物的统一性,而同时又能忠实于史实,司马迁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使得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这就是所谓的“互见法”。(05年已考)

  10.《古诗十九首》——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南朝萧统编这部书时,将东汉末年一些无名氏作家的作品十九首选编在一起,称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篇反映了当时下层文人彷徨失意、感时伤世的苦闷,充斥着一股忧郁感伤的情调。《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很高,叙事、写景、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标志着古代诗歌发展的新阶段。(01年已考)

  1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去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钟嵘《诗品》“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04年已考)

  12.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05年已考)

  13.宫体诗(徐庾体)——“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体态、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由于统治者和文人附和,宫体诗成为梁陈时期诗歌主流,代表人物主要有:梁代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陈代有陈后主以及“狎客”江总、孔范等人。因为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又把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称为“徐庾体”。宫体诗虽为诗歌史上一种不良倾向,但它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推动了诗歌由自由表现的古体诗向法度森严的格律诗转变。

  14.上官体——初唐上官仪的诗歌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绮错婉媚,时谓“上官体”。

  15.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是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顿挫、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顿挫之间有紧密联系,是指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终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05年已考论述。04已考)

  16.大历十才子——指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计:李端、卢纶、钱起等十人。但后来一些文献记载都有所不同,因此,大历十才子又成为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大历诗人的诗风清丽空静,省净纤巧,但内容贫乏。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卢纶、钱起。(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6.气盛言宜——韩愈主张的散文创作理论。在孟子“养气说”和梁肃“文气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一条为文的原则。“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认为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及文章的情感力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气”是修养的结果,其中不仅有道德因素,还源于个性禀赋和社会实践的精神气质,情感力量。当“气”极度喷盈而出时,文章就会写得好有动人力量。

  17.行卷、温卷——唐代科举考试时士子“行卷”“温卷”之风盛行。士子在应试之前,常把先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荣誉,称为“行卷”。见《云麓漫钞》“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故常用作'行卷'.”唐代士人行卷,逾日又投,谓之'温卷'“。”行卷“”温卷“之风盛行对唐传奇的繁荣产生了一定影响。

  18.变文——寺院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一种说唱体长篇叙事通俗文学。主要指唐代敦煌变文。内容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讲唱佛经故事主要宣传禅门佛理和封建迷信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降魔变文》等;讲唱世俗故事变文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19.花间词派——得名于词集《花间集》。五代时期,赵崇祚把晚唐五代词风相近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共五百首,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因为这些文人都奉温庭筠为祖进行词创作,词风大体相近,“花间词派”由此而得。花间词是供歌妓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是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内容大多是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也都难逃辞艳情柔得窠臼。(03年已考)

  20.词——是一种文体,它的特定含义是依照燕乐府乐曲所定的乐段乐句和音节声调而填写的歌词。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忆江南》、《念奴娇》等。每首词,可以无题目,但绝不可无词牌。词是依曲填写的,所以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乐谱,这就决定了每个词牌的句数,每句的音节,也就决定了词本身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谓“调有定格,字有定声”。词是供演唱用的,一支乐曲演奏一遍叫一阙,所以一段歌词也叫一阙,或称一片。一般的乐曲演唱时要重复一遍,所以词一般也就分为上下两阙。只有一段歌词的词称单调,当然后世也有一首词有三阙或四阙的。词又根据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又称慢词。
1 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2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 山谷体——是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4 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5 江西诗派——指北宋以黄庭坚为主,以他的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共二十五人,江西诗派远学杜甫,以黄庭坚的诗歌为典范。

  6 骚雅词派——指的是姜夔词的艺术特征概括出来的,即“清空”与“优雅”。

  7 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淡谐,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生活小情趣的特定场景,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主要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

  8 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9 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以戴复古﹑方岳为代表,因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流转江湖,结诗酬唱,多效四灵体,崇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意于苦吟,尽量白描,以不用事为贵。

  10 晚唐体——指南宋以“四灵”诗作为代表的创作风格,主张向晚唐学习,四人诗遂极工,出于贾岛﹑姚合的苦吟诗风,专为格律诗,意平语诡,多有伧气,有冲淡平和,轻灵清寒的境界。“四灵”费心苦吟,刻意求工,是其局限性。

  11 诸宫调——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歌唱与说白相间,属于叙事体。

  12 楔子——是元杂剧剧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楔子篇幅较短,没有专门的故事情节,常常放在剧本的开头,起到交待剧情的序幕的作用,有时楔子也放在折与折之间,起到过渡承接的作用。

  13 科范——剧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剧本所规定的演员的主要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等提示性文字,简称科。

  14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15 话本——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的“说话”的书面记录。并不是让人看的书面著述,原为口语体,现改编成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16 公安派——指明代后期受李贽“童心说”影响而提出的因主要人物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他们均是湖北公安县人而得名,其核心理论是主张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17 复社——明末江南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明天启时江南张溥,陈贞惠等初结应社,崇祯之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苏州虎丘,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后以讲学批评时政,主要作家有陈子龙等。

  18 台阁体——是明代初期以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作家群及创作,这些作家多是朝廷重臣,在创作上内容平乏,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但他们也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形式,在风格上显得典雅华丽。

  19 唐宋派——是出现在明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代表人物有于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的传统。

  20 阳湖派——清代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散文流派。恽敬是常州阳湖人,后继者多是其同乡,故名。恽﹑张均是桐城派刘大櫆的再传弟子,但其不满桐城派古文的清规戒律,作文既取儒家经典,又参以诸子百家之书,文风较为恣肆,成为桐城派的支流。

  21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22 一人永占——指清代初期李玉的四部著名杂剧作品,是指《一捧雪》﹑《人兽类》﹑《永团圆》﹑《占花魁》这四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了李玉的爱情和婚姻理想,同时也借助这些作品抨击明末以来世态炎凉,具有明显的现实性。

  23 南社——是中国近代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出现的一个进步文学团体,代表作家有:陈去病﹑柳亚子﹑高旭,提倡民族气节,倡导民主革命,自觉的利用文字进行各种反清活动。

  24 诗界革命——指发起于19世纪后半期的一次文学改良运动,这些作家主要有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他们试图以诗歌为工具,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提倡“我手与我心”,诗界革命尽管成就不高,但表现出一腔爱国主义民主思想,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先导作用。

你问的是什么?所有的名词解释吗?
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人左丘明。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左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诸方面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大夫专权的重大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3.《战国策》——一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非一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文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记载了自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前二百四十年间的部分历史。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映现着当时政治,外交上重大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士尚利,重权借。此书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叙事说理气势奔放、语言流畅,对后世散文、辞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前人称其为“辨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4.诸子散文——战国诸子百家的散文。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心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自由发展。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子百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代表作品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以及纵横家的《战国策》等。其中以《庄子》的文学性最高。而《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上则达到了成熟。诸子散文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语录体,如《论语》逐渐演变为像《韩非子》一类的论说文。由集体记录发展为个人记录,体式与手法都日益完善。

  5.百家争鸣——春秋末期,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这些人致力于各种理论学说的创造,产生了具有不同思想、学术倾向的诸子百家,由于战国时期,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其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6.浩然之气——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主张“吾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成,“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5.逍遥游——《庄子》里的第一篇文章,“逍遥游”指不借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束缚的遨游。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认为人在世间生活,受到社会的各种束缚,自身的限制等诸多因素,为了实现人生自由,就必须使自己从世俗的价值标准、外在功利和一己小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和宇宙和谐交融,达到天地共生,万物和一的境界。逍遥游是心灵的遨游,但并非随心所欲的主观冥想,是独具特色的体道方式。后世也把它作为人生的一种境界。

  6.楚辞——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诗歌多用“兮”字咏叹。

  7.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据《山海经》记载,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的《九歌》是他在流放江南时创作,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祭歌。包括《东太皇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借助于人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表现了屈原的理想和要求。

  8.散体大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从战国时期纵横学说发展而来,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联系。大多数是空有讽刺之名,而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不仅在形式上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而且都是假设三、两人,让他们互相攻驳辨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一方获胜。其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

  9.互见法——《史记》中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为了不伤害人物的统一性,而同时又能忠实于史实,司马迁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使得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这就是所谓的“互见法”。(05年已考)

  10.《古诗十九首》——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南朝萧统编这部书时,将东汉末年一些无名氏作家的作品十九首选编在一起,称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篇反映了当时下层文人彷徨失意、感时伤世的苦闷,充斥着一股忧郁感伤的情调。《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很高,叙事、写景、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标志着古代诗歌发展的新阶段。(01年已考)

  1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去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钟嵘《诗品》“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04年已考)

  12.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05年已考)

  13.宫体诗(徐庾体)——“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体态、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由于统治者和文人附和,宫体诗成为梁陈时期诗歌主流,代表人物主要有:梁代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陈代有陈后主以及“狎客”江总、孔范等人。因为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又把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称为“徐庾体”。宫体诗虽为诗歌史上一种不良倾向,但它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推动了诗歌由自由表现的古体诗向法度森严的格律诗转变。

  14.上官体——初唐上官仪的诗歌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绮错婉媚,时谓“上官体”。

  15.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是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顿挫、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顿挫之间有紧密联系,是指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终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05年已考论述。04已考)

  16.大历十才子——指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计:李端、卢纶、钱起等十人。但后来一些文献记载都有所不同,因此,大历十才子又成为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大历诗人的诗风清丽空静,省净纤巧,但内容贫乏。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卢纶、钱起。(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6.气盛言宜——韩愈主张的散文创作理论。在孟子“养气说”和梁肃“文气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一条为文的原则。“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认为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及文章的情感力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气”是修养的结果,其中不仅有道德因素,还源于个性禀赋和社会实践的精神气质,情感力量。当“气”极度喷盈而出时,文章就会写得好有动人力量。

  17.行卷、温卷——唐代科举考试时士子“行卷”“温卷”之风盛行。士子在应试之前,常把先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荣誉,称为“行卷”。见《云麓漫钞》“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故常用作'行卷'.”唐代士人行卷,逾日又投,谓之'温卷'“。”行卷“”温卷“之风盛行对唐传奇的繁荣产生了一定影响。

  18.变文——寺院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一种说唱体长篇叙事通俗文学。主要指唐代敦煌变文。内容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讲唱佛经故事主要宣传禅门佛理和封建迷信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降魔变文》等;讲唱世俗故事变文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19.花间词派——得名于词集《花间集》。五代时期,赵崇祚把晚唐五代词风相近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共五百首,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因为这些文人都奉温庭筠为祖进行词创作,词风大体相近,“花间词派”由此而得。花间词是供歌妓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是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内容大多是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也都难逃辞艳情柔得窠臼。(03年已考)

  20.词——是一种文体,它的特定含义是依照燕乐府乐曲所定的乐段乐句和音节声调而填写的歌词。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忆江南》、《念奴娇》等。每首词,可以无题目,但绝不可无词牌。词是依曲填写的,所以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乐谱,这就决定了每个词牌的句数,每句的音节,也就决定了词本身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谓“调有定格,字有定声”。词是供演唱用的,一支乐曲演奏一遍叫一阙,所以一段歌词也叫一阙,或称一片。一般的乐曲演唱时要重复一遍,所以词一般也就分为上下两阙。只有一段歌词的词称单调,当然后世也有一首词有三阙或四阙的。词又根据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又称慢词。
1 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2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 山谷体——是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4 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5 江西诗派——指北宋以黄庭坚为主,以他的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共二十五人,江西诗派远学杜甫,以黄庭坚的诗歌为典范。

  6 骚雅词派——指的是姜夔词的艺术特征概括出来的,即“清空”与“优雅”。

  7 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淡谐,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生活小情趣的特定场景,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主要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

  8 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9 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以戴复古﹑方岳为代表,因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流转江湖,结诗酬唱,多效四灵体,崇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意于苦吟,尽量白描,以不用事为贵。

  10 晚唐体——指南宋以“四灵”诗作为代表的创作风格,主张向晚唐学习,四人诗遂极工,出于贾岛﹑姚合的苦吟诗风,专为格律诗,意平语诡,多有伧气,有冲淡平和,轻灵清寒的境界。“四灵”费心苦吟,刻意求工,是其局限性。

  11 诸宫调——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歌唱与说白相间,属于叙事体。

  12 楔子——是元杂剧剧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楔子篇幅较短,没有专门的故事情节,常常放在剧本的开头,起到交待剧情的序幕的作用,有时楔子也放在折与折之间,起到过渡承接的作用。

  13 科范——剧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剧本所规定的演员的主要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等提示性文字,简称科。

  14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15 话本——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的“说话”的书面记录。并不是让人看的书面著述,原为口语体,现改编成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16 公安派——指明代后期受李贽“童心说”影响而提出的因主要人物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他们均是湖北公安县人而得名,其核心理论是主张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17 复社——明末江南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明天启时江南张溥,陈贞惠等初结应社,崇祯之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苏州虎丘,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后以讲学批评时政,主要作家有陈子龙等。

  18 台阁体——是明代初期以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作家群及创作,这些作家多是朝廷重臣,在创作上内容平乏,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但他们也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形式,在风格上显得典雅华丽。

  19 唐宋派——是出现在明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代表人物有于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的传统。

  20 阳湖派——清代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散文流派。恽敬是常州阳湖人,后继者多是其同乡,故名。恽﹑张均是桐城派刘大櫆的再传弟子,但其不满桐城派古文的清规戒律,作文既取儒家经典,又参以诸子百家之书,文风较为恣肆,成为桐城派的支流。

  21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22 一人永占——指清代初期李玉的四部著名杂剧作品,是指《一捧雪》﹑《人兽类》﹑《永团圆》﹑《占花魁》这四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了李玉的爱情和婚姻理想,同时也借助这些作品抨击明末以来世态炎凉,具有明显的现实性。

  23 南社——是中国近代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出现的一个进步文学团体,代表作家有:陈去病﹑柳亚子﹑高旭,提倡民族气节,倡导民主革命,自觉的利用文字进行各种反清活动。

  24 诗界革命——指发起于19世纪后半期的一次文学改良运动,这些作家主要有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他们试图以诗歌为工具,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提倡“我手与我心”,诗界革命尽管成就不高,但表现出一腔爱国主义民主思想,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先导作用。

1.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是鲁人左丘明。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记载了255年的历史。此外还附录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左传》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诸方面的活动,真实描写了当时从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大夫专权的重大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3.《战国策》——一部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作者并非一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得文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记载了自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前二百四十年间的部分历史。书中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映现着当时政治,外交上重大事件和纷纭复杂的历史。其思想内容主要是重士尚利,重权借。此书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叙事说理气势奔放、语言流畅,对后世散文、辞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前人称其为“辨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4.诸子散文——战国诸子百家的散文。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权威不复存在,多个政治中心并存使得不同学说得以自由发展。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诸子百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个性鲜明,针贬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代表作品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以及纵横家的《战国策》等。其中以《庄子》的文学性最高。而《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上则达到了成熟。诸子散文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语录体,如《论语》逐渐演变为像《韩非子》一类的论说文。由集体记录发展为个人记录,体式与手法都日益完善。

  5.百家争鸣——春秋末期,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这些人致力于各种理论学说的创造,产生了具有不同思想、学术倾向的诸子百家,由于战国时期,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自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其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6.浩然之气——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主张“吾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成,“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5.逍遥游——《庄子》里的第一篇文章,“逍遥游”指不借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束缚的遨游。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无所待而游于无穷”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认为人在世间生活,受到社会的各种束缚,自身的限制等诸多因素,为了实现人生自由,就必须使自己从世俗的价值标准、外在功利和一己小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和宇宙和谐交融,达到天地共生,万物和一的境界。逍遥游是心灵的遨游,但并非随心所欲的主观冥想,是独具特色的体道方式。后世也把它作为人生的一种境界。

  6.楚辞——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诗歌多用“兮”字咏叹。

  7.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据《山海经》记载,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的《九歌》是他在流放江南时创作,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祭歌。包括《东太皇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借助于人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表现了屈原的理想和要求。

  8.散体大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从战国时期纵横学说发展而来,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联系。大多数是空有讽刺之名,而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不仅在形式上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而且都是假设三、两人,让他们互相攻驳辨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一方获胜。其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

  9.互见法——《史记》中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为了不伤害人物的统一性,而同时又能忠实于史实,司马迁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使得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这就是所谓的“互见法”。(05年已考)

  10.《古诗十九首》——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南朝萧统编这部书时,将东汉末年一些无名氏作家的作品十九首选编在一起,称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篇反映了当时下层文人彷徨失意、感时伤世的苦闷,充斥着一股忧郁感伤的情调。《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很高,叙事、写景、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标志着古代诗歌发展的新阶段。(01年已考)

  1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去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钟嵘《诗品》“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04年已考)

  12.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05年已考)

  13.宫体诗(徐庾体)——“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体态、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由于统治者和文人附和,宫体诗成为梁陈时期诗歌主流,代表人物主要有:梁代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庾肩吾和庾信父子,陈代有陈后主以及“狎客”江总、孔范等人。因为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又把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称为“徐庾体”。宫体诗虽为诗歌史上一种不良倾向,但它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推动了诗歌由自由表现的古体诗向法度森严的格律诗转变。

  14.上官体——初唐上官仪的诗歌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绮错婉媚,时谓“上官体”。

  15.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是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顿挫、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顿挫之间有紧密联系,是指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终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05年已考论述。04已考)

  16.大历十才子——指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计:李端、卢纶、钱起等十人。但后来一些文献记载都有所不同,因此,大历十才子又成为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大历诗人的诗风清丽空静,省净纤巧,但内容贫乏。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卢纶、钱起。(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6.气盛言宜——韩愈主张的散文创作理论。在孟子“养气说”和梁肃“文气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一条为文的原则。“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认为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及文章的情感力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气”是修养的结果,其中不仅有道德因素,还源于个性禀赋和社会实践的精神气质,情感力量。当“气”极度喷盈而出时,文章就会写得好有动人力量。

  17.行卷、温卷——唐代科举考试时士子“行卷”“温卷”之风盛行。士子在应试之前,常把先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荣誉,称为“行卷”。见《云麓漫钞》“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故常用作'行卷'.”唐代士人行卷,逾日又投,谓之'温卷'“。”行卷“”温卷“之风盛行对唐传奇的繁荣产生了一定影响。

  18.变文——寺院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一种说唱体长篇叙事通俗文学。主要指唐代敦煌变文。内容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讲唱佛经故事主要宣传禅门佛理和封建迷信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降魔变文》等;讲唱世俗故事变文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19.花间词派——得名于词集《花间集》。五代时期,赵崇祚把晚唐五代词风相近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共五百首,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因为这些文人都奉温庭筠为祖进行词创作,词风大体相近,“花间词派”由此而得。花间词是供歌妓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是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内容大多是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也都难逃辞艳情柔得窠臼。(03年已考)

  20.词——是一种文体,它的特定含义是依照燕乐府乐曲所定的乐段乐句和音节声调而填写的歌词。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忆江南》、《念奴娇》等。每首词,可以无题目,但绝不可无词牌。词是依曲填写的,所以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乐谱,这就决定了每个词牌的句数,每句的音节,也就决定了词本身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谓“调有定格,字有定声”。词是供演唱用的,一支乐曲演奏一遍叫一阙,所以一段歌词也叫一阙,或称一片。一般的乐曲演唱时要重复一遍,所以词一般也就分为上下两阙。只有一段歌词的词称单调,当然后世也有一首词有三阙或四阙的。词又根据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又称慢词。
1 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2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 山谷体——是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4 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5 江西诗派——指北宋以黄庭坚为主,以他的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共二十五人,江西诗派远学杜甫,以黄庭坚的诗歌为典范。

  6 骚雅词派——指的是姜夔词的艺术特征概括出来的,即“清空”与“优雅”。

  7 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淡谐,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生活小情趣的特定场景,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主要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

  8 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9 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以戴复古﹑方岳为代表,因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他们流转江湖,结诗酬唱,多效四灵体,崇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意于苦吟,尽量白描,以不用事为贵。

  10 晚唐体——指南宋以“四灵”诗作为代表的创作风格,主张向晚唐学习,四人诗遂极工,出于贾岛﹑姚合的苦吟诗风,专为格律诗,意平语诡,多有伧气,有冲淡平和,轻灵清寒的境界。“四灵”费心苦吟,刻意求工,是其局限性。

  11 诸宫调——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歌唱与说白相间,属于叙事体。

[古代文学]曹操(4)



问的太笼统啦。


2017年4月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4)
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拟话本: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

中国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如下:中国现代文学常被称为新文学(相对“五四”运动以前的旧文学而言),其实质是指符合于中国人民的革命利益、反帝反封建、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是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向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向前进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担负的任务:1、研究现代文学的主流如何从反封建...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

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白苎派:嘉靖年间,昆曲兴起,梁辰鱼不仅将昆曲运用于舞台创作,而且还用来谱写散曲。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他的散曲集《江东白苎》全用昆曲写成,一时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苎派”。南散曲喜用华美纤丽的辞藻写艳情,喜玩弄形式翻新,它虽很快取代了北散曲的正宗地位,但随着其迅速雅化和词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名词解释
文学史的解释记载 论述各个历史时代文学的发展演变及作家作品的 著作 。 金一 《文学观》:“吾读五千年祖国文学史,而叹古之所谓著书者,著他人之书而已。”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史总须以时代为经,一般的文学史,则 大抵 以 文章 的形式为纬。” 词语分解 文的解释 文 é 事物...

名词解释,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就是这么一句,你百度里也可以找到的,这是最正确的回答了。

关于唐宋古代文学的考试
关于唐宋古代文学的考试 请问下,重点的名词解释都有什么啊??附带答案,谢谢了... 请问下,重点的名词解释都有什么啊??附带答案,谢谢了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什么样的人容易遇上渣男?百度网友731596d 2005-12-29 · TA获得超过342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3 采纳率:0% 帮助的...

自学考试中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文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并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正式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重点论述了小说界革命之必要,指明小说界革命的中心意图是“改良群治”,认为“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它适应了晚清社会文化与文学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

外国文学考试的名词解释 (是考试要答的,最重要简练)
4.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的一场文化运动,主张个性解放,崇尚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反对封建束缚。理论领袖是赫尔德,代表作品包括席勒的《强盗》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5. 哲理小说是法国启蒙时期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叙事、议论、抒情和讽刺结合的手法,展现作者关于政治、法律、道德和文学...

外国文学复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三联剧2、“悲剧三大家”3、梦幻文学4、《神曲》5、骑士文学6、莎士比亚化7、福斯塔夫式背景8、古典主义文学9、启蒙文学10、席勒式11、浮士德精神12、浪漫主义13、现实主... 名词解释: 1、三联剧 2、“悲剧三大家” 3、梦幻文学 4、《神曲》 5、骑士文学 6、莎士比亚化 7、福斯塔夫式背景 8...

平顺县18244298963: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
台要瑞凯:[答案] 这太大了,而且什么才能出名解也不是一定的,是思想?理论?甚至一部著作,一个人都可以出的.我大概说下我理解的重点吧.先秦——《诗经》还有诸子百家的文学理论,什么“诗言志”、“兴观群怨”、“文质彬彬”、“以意逆志...

平顺县18244298963: 求以下名词解释(古代文学)1、先秦诸子散文2、散体大赋3、唐代古文运动4、唐宋散文八大家 -
台要瑞凯:[答案] 1、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 3、唐代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发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内容是复兴儒...

平顺县18244298963: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
台要瑞凯: 1、《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平顺县18244298963: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
台要瑞凯: 1、敦煌曲子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因是在敦煌发的,故称.敦煌曲子词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内容丰富庞杂,风格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生活气息很浓.2、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

平顺县18244298963: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纪传体 本纪 世家 班马 骚体诗 屈宋 劳动说;图腾说 甲骨卜辞 编年体 语录体 政论文 吕 -
台要瑞凯: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

平顺县18244298963: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感遇诗三十八首感遇诗三十八首的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
台要瑞凯:[答案] 唐代陈子昂所作的三十八首《感遇诗》.《感遇诗》三十八首,全是五言古诗体,有四韵的,有六韵的,有八韵的,字数不等.它们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引述古代历史事实,借古讽今.这一类诗可以说是继承了左思的八首《咏史》...

平顺县18244298963: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无题、元杂剧、散曲、南戏四大传奇、临川四梦、三言二拍 -
台要瑞凯: 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临川四梦:汤显祖的4部传奇剧

平顺县18244298963: 古代文学中名词解释”<昭明文选>”? -
台要瑞凯: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平顺县18244298963: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无限感激!
台要瑞凯: 1、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 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

平顺县18244298963: 请解释几个古代文学名词1
台要瑞凯: 诗庄词媚曲谐.”庄者,庄严也;媚者,婉媚也;谐者,诙谐(幽默)也.这是说诗、词、曲有着不同的风格.大体而言,确实如此.因为诗多用于应制,而应制,则非庄不可;词,多写闺中韵事,而闺中韵事,则适于媚;曲,更接近民歌,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