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

作者&投稿:昌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咏史散文是写什么的?~

咏史散文是先写关于过去的情况,然后穿插上感情一段,最后写自己的做法。

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的故都的典型景色。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此时只剩下了汪洋一片。诗人怀着抚今感昔的情绪,把“北湖”“南埭”这两处名胜和漫漫湖水扣合起来写,表现出空虚渺茫之感。
借景抒情,凸显物似事非之感

  咏史

  作者: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1,一片降旗百尺竿2。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3?

  全部注释

  1.北湖:南京玄武湖。《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2.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乃指东吴孙皓降晋。

  3.南京为六朝故都,三百年间,王朝更替,降旗屡树,非但孙吴一回。龙蟠:徐爰《释问》:"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此咏六朝兴废更替之作。首句即言六代繁华已去,唯流水漫漫,一派萧条冷寂。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意同。以下三句阐发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不在山川形胜之理。与刘禹锡《金陵怀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意同。刘、余《集解》云:"层层作势,逼出末句,道破而不说尽,雄直之中自含顿挫之致。"

  【赏析】:
  这是首咏史诗。通过对两汉之际王莽篡权的历史回顾,借古喻今。作者跳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生活的狭窄天地,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咏史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备罹祸害。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然而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末联即以这样斩钉截铁的严峻责问结束。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为皇帝留点面子。

  对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是非得失要作具体分析,诗人极力反对的是以屈辱的和亲条件以图苟安于一时。由于“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联,击中了时政的要害,遂成为时人传诵的名句。

  咏史
  左思

  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式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三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四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五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七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八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西晋诗人。出身寒微,因妹妹左入宫,移家洛阳,官秘书郎。有《左太冲集》。

咏史

作者: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1,一片降旗百尺竿2。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3?

全部注释

1.北湖:南京玄武湖。《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2.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乃指东吴孙皓降晋。

3.南京为六朝故都,三百年间,王朝更替,降旗屡树,非但孙吴一回。龙蟠:徐爰《释问》:"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此咏六朝兴废更替之作。首句即言六代繁华已去,唯流水漫漫,一派萧条冷寂。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意同。以下三句阐发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不在山川形胜之理。与刘禹锡《金陵怀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意同。刘、余《集解》云:"层层作势,逼出末句,道破而不说尽,雄直之中自含顿挫之致。"

【赏析】:
这是首咏史诗。通过对两汉之际王莽篡权的历史回顾,借古喻今。作者跳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生活的狭窄天地,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咏史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备罹祸害。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然而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末联即以这样斩钉截铁的严峻责问结束。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为皇帝留点面子。

对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是非得失要作具体分析,诗人极力反对的是以屈辱的和亲条件以图苟安于一时。由于“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联,击中了时政的要害,遂成为时人传诵的名句。

咏史
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式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西晋诗人。出身寒微,因妹妹左入宫,移家洛阳,官秘书郎。有《左太冲集》。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62805.htm
回答者:∑牛¤奶糖※ - 初入江湖 三级 11-15 10:45
咏史

作者: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1,一片降旗百尺竿2。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3?

全部注释

1.北湖:南京玄武湖。《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2.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乃指东吴孙皓降晋。

3.南京为六朝故都,三百年间,王朝更替,降旗屡树,非但孙吴一回。龙蟠:徐爰《释问》:"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此咏六朝兴废更替之作。首句即言六代繁华已去,唯流水漫漫,一派萧条冷寂。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意同。以下三句阐发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不在山川形胜之理。与刘禹锡《金陵怀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意同。刘、余《集解》云:"层层作势,逼出末句,道破而不说尽,雄直之中自含顿挫之致。"

【赏析】:
这是首咏史诗。通过对两汉之际王莽篡权的历史回顾,借古喻今。作者跳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生活的狭窄天地,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咏史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备罹祸害。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然而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末联即以这样斩钉截铁的严峻责问结束。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为皇帝留点面子。

对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是非得失要作具体分析,诗人极力反对的是以屈辱的和亲条件以图苟安于一时。由于“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联,击中了时政的要害,遂成为时人传诵的名句。

咏史
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式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我国古代的“正史”,都是如何写出来的?作者都有谁?
我国的“正史”基本上都是由皇家派官员记录、书写、编订,国家往往会设立史官来记录朝堂发生的事情,君王、贵族、大臣的生平。写正史的作者有:司马迁、班固、范晔、房玄龄、欧阳修……。我们也都认为,乾隆钦点的《二十四史》是正史,比较有可信度,比其他的野史要好一点。历史是...

《时间简史》写的是什么?
《时间简史》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创作的科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88年。全书共十二章,讲述了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等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遥远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质等知识,并对宇宙的起源、空间...

史记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记载了从___到___年的历史 ___中写什么
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在外国历史教科书中是怎样描述中国历史的?
德国:中国历史最早是出现在小学课本上,重点写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所以德国的孩子们,从小便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神秘国家。俄罗斯:对于中国的历史,俄罗斯的教科书都记录的非常详细。但是到了满清的时候,俄国的笔墨开始加重了。特别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还有被割让的土地,这一方面被着重描写了...

史书的体例是什么?
体例指著作的编写格式,史书的体例当然就是指历史书的编写格式。总的来说,史书的编写体例有六种,即编年体,纪传体,纪事体,国别体,通史和断代史。一、编年体 顾名思义,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写历史。时间为经,史事为纬,比如《春秋》,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鲁国史官编写,后经...

24史的最后一部描写的是什么朝代
最后一部是《明史》,写的是明朝。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

<<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儒林外史》通过对儒林文士生活和精神状态的现实主义描写,绘制出一轴色彩斑斓的士林人物长卷。它以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为中心,站在俯视整个封建文化的高度,对科举制度统治下的儒林群像和儒林心态作了深刻的剖析,既是一部儒林丑史,又是一部儒林痛史。不仅如此,作者还提出了儒林群体的命运这一历史的...

美国历史是怎样记载朝鲜战争的?
可以参考的还有韩国编写的《朝鲜战史》以及日本军事学院编写的《韩战史》等等。这些资料汇总起来,最主要的观点的就是,朝鲜战争是美国打的一次大败仗,而且,这场战争也是美国依据冷战思维对新中国进行的一次挑衅。伴随着战场上的失败,美国也遭遇了外交上的失败。美国树立起了中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并且...

《儒林外史》中写下范进中举的故事,折射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范进中举的故事,折射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黑暗、趋炎附势的社会现状和旧知识分子被专制欺压下的扭曲命运。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所讲述的“范进中举”是一篇讽刺小说,在这个故事里,吴敬梓用极其夸张、辛辣的写作手法,刻画了范进这样一个可悲可叹的旧知识分子形象。故事设定中,范进是一个穷秀才,并且...

郏县13951888049: 咏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蔡柴石榴: 标题 咏史 作者 左思 年代 魏晋 内容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注释 【注释】:

郏县13951888049: 如何评价纳兰性德的《咏史》?
蔡柴石榴: 这首咏史诗写了两个历史人物,春秋时的刺客豫让和秦末汉初的谋臣张良, 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刺杀敌人的举动,但结局却大不相同.豫让 为了给“知己...

郏县13951888049: 什么是咏史诗 -
蔡柴石榴: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咏史诗不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诗,而是一种特定题材的诗.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选诗时间的断限,上起东汉,下止辛亥革命,也即由东汉班固《咏史》诗起,至公元一九一一年推翻清代封建王朝止.选诗标准,即应具有立意新颖,见解可取,且有较强的文学艺术感染力,也即史论的内容和诗歌形式较完美的结合.注释除注字、诠词外,也注意疏通诗义,做些串讲.鉴于咏史诗的特点,注文中也简要引录原诗本事和有关史籍的原文,供读者参照,增加阅读的兴趣.咏史诗体兼文史,属于一种边缘诗歌,注释难度较大.可知虽不以“咏史”为题,只要题材是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都属于咏史诗一类.

郏县13951888049: 左思《咏史》第二篇赏析 -
蔡柴石榴: “咏史”是咏叹古人古事以抒怀的一种旧题.以“咏史”为诗题;最早见于东汉班周的《咏史》诗,班周的《咏史》诗,直书史实,缺乏诗味,被锤嵘评为“质本无文”(《诗品序》).左思的《咏史》真正开拓了“咏史”诗的艺术领域,既承...

郏县13951888049: 如何鉴赏龚自珍的《咏史》?咏史作者: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
蔡柴石榴: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封建文人的生活情态.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

郏县13951888049: 咏史左思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
蔡柴石榴: 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有志之人怀才不遇的普遍现象.这首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

郏县13951888049: 一般咏史诗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
蔡柴石榴: 先对某段历史进行概括,引出史诗的主旨,然后借古喻今,展现诗人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

郏县13951888049: 咏史的散文怎样写啊?结构是怎样的 -
蔡柴石榴: 古代散文当然也是古代作家依照他对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那么后世的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认识、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也就是分析它的主题、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

郏县13951888049: 求李清照所写的诗(不是词)!谢谢!
蔡柴石榴: 其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 她所写的有关时事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三首并几个残句,但是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感却跃...

郏县13951888049: 左思《咏史》如何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
蔡柴石榴: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不平现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