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最多兵马达到了多少数目

作者&投稿:扶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始皇带了多少兵马攻打赵国~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开始。 秦夺九鼎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是奉为国宝,拥有九鼎者就为天子。公元前256年(秦昭王51年, 周赧王59年),攻伐赵国邯郸的秦军,继续向韩,赵发动攻势。值此之际,东方各国又发动联合抗秦。在韩、赵等国的影响与胁迫下,不识时务的西周公也卷入这次活动。联军打着周王的旗号,合纵抗秦。昭王大怒。秦国早就想在地图上抹去西周,尽快扫除统一天下的一个障碍。西周参与反秦,正好给秦国出兵以口实。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所以秦国只得到8鼎,但习惯上仍称九鼎)。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纪年。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 总方针 秦王政亲政后,听取李斯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中国的大业。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去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 灭韩国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赵国。因为,赵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强,是秦国走向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但是,赵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赵国均被赵国击退。在用主力进攻赵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公元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灭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机会,又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在紧要关头,秦国使出杀手锏—离间计。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杀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痛击赵军。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军攻破邯郸,这座名城落入秦国之手。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今河北尉县),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公元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灭魏国 公元前231年,魏景闵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主动向秦进献出丽邑,以求缓兵。此时,秦王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献地。这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的当口,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3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灭楚国 南方大国楚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但是,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但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了。负刍成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就在楚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池。公元前224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要开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击败。后又派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这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杀死楚军统帅项燕。接着,秦军攻占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时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 灭燕国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国君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同一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灭齐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齐。从春秋到战国中期,齐是山东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但是,公元前284年燕、赵、韩、魏、楚5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国,令齐国差点亡国,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复强。而且,此时的齐王建是个无能之辈。母亲健在时,他依赖母亲;母亲临终前,他还死皮赖脸地要母亲写下可以辅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公元前249年(齐王建十六年),刚毅不屈的君王后逝世,后胜任宰相。秦国迅速展开收买内应的活动,向后胜馈赠大量的黄金、玉器。后胜得了秦国的好处,就派出大批宾客相继赴秦。秦国又对他们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国充当内应。这批人从秦国回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舆论。他们说齐王建应西去朝秦,以表归顺,又说秦齐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三晋、燕、楚攻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攻破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投降。齐国灭亡。 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

沉睡了2200多年的秦兵马俑在(1974 )年被陕西农民打井时发现的。
二.兵马俑发现以来,曾有70多位世界各国元首参观过,请写出几位( 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副总统蒙代尔,丹麦女王格丽特二世,前民主德国总统卡斯滕斯,德国总理科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
三.铜车马一号车有3462个零件组成,其中青铜器( )件,黄金部件( )件,白银部件( )件组合而成。
1980年发现的铜车马坑是继兵马俑发现之后的秦陵又一重要考古发现。两乘铜车马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车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号车重1061公斤,2号车重1241公斤。它们是 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重的青铜器。被称为“青铜之冠”。两乘车的零部件达7000件之多,极为细致复杂。以2号车为例,有大小零件3462个,其中包括金质装饰737件,银质装饰983件, 最大的零件是龟背形的车盖,长达246米,面积约2.5平方米;最小的零件不足0.5平方厘米。从重量上来讲,最重的铸件为马,达230公斤,最轻者为辔绳的销钉,重量尚不足克。
四.“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这句话是哪个国家总统所说(法国总统希拉克 )。
五.请摘抄一首兵马俑的诗词( 青玉案*兵马俑
千秋幸甚烧陶土,佣兵马,从雄武。
一并七千生栩栩,面颜无改,心声欲吐,豪气寒刀斧。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看了兵马俑,人们不禁要问:修筑兵马俑坑的用意何在?人们大致有四种说法:“守卫京城的宿卫军”、“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送葬的俑群”、“为表彰军功所树立的纪念碑”。据秦陵考古发掘表明,秦始皇陵园的整体布局是模拟他生前的宫城图。3座坑位于陵外城东东门大道北侧,似是驻扎在京城外守卫京师的宿卫军。

秦兵马俑身上隐蔽处多有刻画或戳印的文字,据一些专家研究,有些是陶匠的名字,有出自中央官制陶作坊的,也有出自地方陶作坊的。有些文字有待破解。秦兵马俑采用的是分体制作,然后安装和粘接,一般是粘接塑像成形后,再入室烘烤。原来的兵马俑着有颜色,因年久剥蚀,现在看到的只是灰瓦色。

武士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的雕塑是南北朝随佛教传入形成的,秦兵马俑的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有力证实秦代我国雕塑已成熟,并在我国雕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出土的兵器看,成分以铜为主,兼含锡、铅等稀有金属,硬度为HR106度,表面镀铬,反映了我国秦代冶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度,大大超过同时代的域外国家。

秦兵马俑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的发掘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据了解,在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下,计划投资1.1亿元进行秦俑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东到大海,西涉流沙。南及北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莫不臣服。秦德昭昭,秦威烈烈。恩德所至,泽及牛马。 ---琅琊石刻 (秦相李斯题) 秦国自商殃变法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奖励耕战“赏不遗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处于一孔”的基本国策。秦内修明政理以储军国之资,外开疆辟壤与列国争衡。秦国统治者运用严酷无情的法家思想以赏罚为二柄,彻底的动员了倾国之力,投入到战国时代规模宏大而惨烈的兼并战争中。自秦孝公起至秦统一天下的一百五十余年的时间里,被称为“虎狼之师”秦军与东方列国大小百余战,共计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五十余万。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大战场上,冷血的秦人踏着六国之人的尸骨与鲜血走上了统一之路。 前237年秦王赢政亲政的这一年,被强秦连续折腾了一百余年的东方六国以无还手之力,各国弱势以成,天下合纵无望,而强秦独步天下随时便有泰山压顶之势。六国君主面临累卵之危,无论再怎样垂死挣扎也无法改变秦国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了。秦国与各国总摊牌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对此,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李斯与韩非的授业恩师,战国晚期的大学者荀子就曾预言这个纷争了四百多年的天下,将在二十年之内统一。 前230年至前221年的十年的时间里,秦国统治集团经过精心的谋划与筹备,力图一次战争只针对一个对手,以每两年为一阶段消灭每一个国家。为此,秦国令全国男子书年进行了总动员,随即秦国的百万虎狼之师对六国发动了灭国之战。史记中所载:“秦尚黑,秦崇水德。”不难想象,如黑云蔽日一般的秦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天下,北方四国首当其冲。前230 年秦将内史腾攻韩,韩王安被俘、前228年大将王翦率秦军经数日激战消灭了赵军主力,攻破邯郸,虏赵王迁,赵公子嘉突围逃往代郡。前226年秦军大举伐燕,燕王喜与代王嘉(赵公子嘉)联合抗秦,燕代联军迎战秦军于易水之滨,燕军大败溃不成军。秦军乘势突入燕境直取蓟城,燕王喜仓促弃城率残部远遁辽东。前225年,被秦军四面合围,只剩下一座孤城的魏王豹,妄图坚守大梁,垂死挣扎。秦军决黄河之水灌城,城中百姓尽成鱼鳖,是年三月城破,魏王豹被杀。 至此,秦国把注意力转向了南方的楚国。与中原国家不同,楚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独特文化的南方大国。楚国地大物博,极盛时期,统治着淮河以南,东过三峡西至吴越的广袤领土。楚人自西周以来就有着极强的自豪感与独立精神。虽然一百年来,在秦军的凌厉的军事打击之下,没落的楚国丢城失地,屡次迁都避祸,楚国的发源地荆楚地区几十座城邑大部没入秦国,楚怀王也入秦被囚,客死他乡,楚人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皆以为耻。以至于屈子发《离骚〉之感,叹《国殇》之悲,投汨罗江而死。应该说,在秦国十年统一战争中,秦军在楚国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李信率二十万秦军伐楚,初战不利。前224年秦国发倾国之兵六十万,由大将王翦率领以优势兵力造成压顶之势,对楚国的心脏西楚地区发动致命一击。楚国集中了全国的兵力迎战秦军,两军决战于淮阳一线,楚军大败,楚王也被俘。楚国大将项燕立即在都城寿春迎立昌平君为王,继续抗秦。秦军进击淮南,兵围寿春,并发动总攻。项燕率楚军拼死抵抗,但终因力量悬殊,经数日激战寿春城破,昌平君身死,项燕在绝望中自杀。秦军分道渡江进军江南,楚国灭亡。此时一直对五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安享太平的齐国也预感到大祸临头了,开始慌了神。前221年迫于严峻的形势,齐国同秦国断交,并开始陆续征调军队防守西部边境和内长城。秦王政命刚刚远征完辽东在燕地休整待命的王贲,率大军从燕国南下越齐国河内地区,以出齐军防线之后,出其不意直插临淄。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倍道而行,齐国连调兵抵抗的时间都来不及,同年秦军进入临淄,齐王建以举国之兵,完甲之师不战降秦,纳土归朝。前221年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战乱以久的天下重新一统,这来之不易的大一统让人们苦苦等待了四百年之久。 六王毕,四海一,天下太平了,不用再打仗了。许多老百姓自发的买酒买肉庆贺,以至于出现了“天下大脯”的盛况。一名秦军士兵在寄给后方的家书中高兴地写道:今天是我国消灭各国的日子,大王赏给我们每人一杯美酒。 赢政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私生子,以渺渺之身,振六世之余威,席卷海内,翦灭六国,完成了一百五十年来秦国六代先王的遗愿,为秦人统一天下的事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前222年,秦王政加冕为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从此,一个崭新的强大的秦帝国诞生了。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这位有着夜半狼嚎之怪癖的大皇帝,用冷血、铁腕与强权统治着这个国家,他精力过人,设郡县,废分封,集中央集权与君主集权于一身,每天要阅读数百斤的奏章;他致力于帝国的标准化,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与度量衡;他严厉的镇压六国的反叛势力注重防患于未然,除奸于未萌,迁关东豪族数百家于咸阳,尽收天下兵器筑为铜人,以弱六国之人;他推崇法家思想,排斥各种学说,焚书坑儒,以愚天下之民。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修骊山墓、建阿房宫、开灵渠、筑长城、拓直道,全国都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秦国统一天下但并不意味着战争结束了,在穷兵黩武的始皇帝心中这只不过是新一轮开疆辟土的开始。他声威震于世殊,从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他强大的意志,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士卒不敢弯弓抱怨,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前212年秦王朝建立十周年时,这个帝国达到了极盛,秦始皇踌躇满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东到大海,西涉流沙。南及北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莫不臣服。秦德昭昭,秦威烈烈。恩德所至,泽及牛马。 然而这位大皇帝万万也没有想到,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传之万世的千秋帝国,在人类历史上只存在了十五年。前210年,为弹压日益不安且出现骚乱倾向的楚国故地,秦始皇开始了被称为死亡之旅的最后一次出巡,途中染病,行在驻陛赵地沙丘,同年7月一个闷热的夏季秦始皇病逝于沙丘行宫。沙丘宫这座昔日赵国国王的行宫,在不到90年的时间里见证了,赵武灵王与秦始皇这两位战国时代最伟大帝王的生命终结。此时,在沙丘宫这座阴森而带有晦气的行宫里,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正在策划酝酿着一个天大的阴谋。他们密不发丧,矫旨诛杀公子扶苏与大将蒙恬,取直径直奔咸阳立公子胡亥为二世皇帝。沙丘对秦帝国而言,是一个命中注定的宿命之地。这是天下大乱的前夜,也是秦王朝难逃的劫数。在之后的三年的时间里,无数秦军将士浴血奋战也法挽回秦朝灭亡的厄运了。 K
秦始皇兵马俑与秦国军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灭诸雄,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之所以能完成统一全国这一历史任务,除了其政治先进、经济发达、外交灵活、地势优越等有利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有一支将精兵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而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为了解研究秦国的军队和军事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说明其在统一中的作用是有力的佐证。
秦俑坑是1974年春,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的社员打井时发现的。这处从葬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一公里处,经探测、试掘和部分发掘得知,这处放置兵马俑的从葬坑共四个。南一北三,互不相通,编号为一、二、(未)、三。按战国时兵制,一号坑为右军,二号坑为左军,三号坑为军幕,而未完成坑,据其位置来看,正处于布阵法上中军的部位,因此是拟议中的中军。左、中、右三军,加上指挥部的军幕,构成一组完整的军阵编制系统,象征着屯驻在京师外围的宿卫军,旨在拱卫陵墓的底下建筑群。
四个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其中未完成坑,不曾构架,也未置俑。三个坑的兵马俑依兵种不同。在布局上也极不相同。
一号坑:有兵马俑约6000左右,其排列方式,可分为横队和纵队。坑的东端,站有三路,每路68个手执弓弩、背负箭囊的横队袍俑,共240人,这是一支使用远射程兵器(弓、弩),身着轻装战服的先锋部队。接后,是由30多乘驷马战车,同手执戈、矛、戟、锬等长兵器的甲俑、袍俑间隔排列的38路纵队,这是一支武士组成的格斗拼刺的作战主体。另外,在这强大的横队和纵队的两侧及后部,又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西三方的弓弩俑,共518个,这是两翼和后卫部队。
二号坑:格局较复杂,在它的东北角突出的那个方坑中排列着8路纵队,计160个蹲姿甲俑,在蹲俑的四周,还围绕有面向东方作丁字步的172个立姿射俑,是一个由弩兵组成的兵力单位。在弩兵俑后面还有三个并列的兵力单位,由南至北:一是由64乘战车和192个甲俑组成的方阵。二是由车、步、骑三兵种组成,车步间隔,排列成车--步,车--步,……,最后由8个骑兵殿后。三是一支前有6乘前导战车,后面紧跟12路纵队,计96匹马组成的骑兵部队。
由此可见,二号坑是一个步、弩、车、骑四个兵种穿插而成的混编队列,所用兵器也依兵种和战斗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各持有弓、弩、戈、矛、戟、钺、剑等。
三号坑:在坑的正面停放着一具朝东的华盖乘车,后随四个戴长冠的甲俑。在南北两个侧室里,分别布置有64个侍卫甲俑,该坑作"帷幄"样式布置,有高贵的华盖车,也有持殳的侍卫队,表明它是秦俑军事阵列的指挥机关所在。
三坑所置兵马俑,是秦军的艺术再现,我们可以由此来考察秦国的军队和军事制度,从而可估价出其在秦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秦国兵役制度及军队的编制和统辖
秦国实行郡县普遍征兵制和常备兵制,凡爵(20等爵位)自"不更"以下,15岁以上的男子,随时皆有被征调当兵的可能。①这样的兵制,保证了秦国有源源不断的兵力,使秦军数量最多达到"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②从秦俑坑出土陶俑,"按排列密度推算,这三个坑里的兵马俑总计有徒兵(步兵)、车兵、骑兵等陶俑近万件,车马五百余匹,木质战车一百三十余乘"③。即左右两军人数。
秦军编制:五人为一伍,五十人设有"屯长",一百人设"百将",五百人设"五百主"。④
秦国的军队分正规军与地方武装两部分,正规军包括边防、野战及首都的警卫部队,均直接由朝廷掌握,地方军队由郡县尉统率,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正规军,战士们称为"锐士"⑤或"奋击"⑥。郡县武装可随时调归中央,派出作战或守边,以及保卫首都,所以郡县武装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秦国军队调动的大权完全操在国君手中,就是征调县卒,也要有国君的命令,并盖上御玺才有效。战国时,各国调发军队都用虎符,秦国的军队也是如此。
二、秦军的战斗力
秦国的军队,自商鞅变法以后愈战愈强。随着生产的发展,秦军的武器和装备不断得到改进。当时武器分三类:远射程(弓、弩等)、长兵(戈、矛、戟、锬、镖、钺、钩、殳等)、短兵(剑等),这些兵器在秦俑坑里都有发现。它包括了统一前的秦国制品,都是青铜制品,这与关东六国比较,秦国的武器装备是大为逊色的,秦国的钢铁兵器迄今还未发现。那么秦军又是如何以劣胜优的呢?从秦俑坑出土兵器考察就会发现,秦青铜兵器采用了先进生产技术和作了大量改进。如对战国时期才普遍采用的先进武器--弩机的改进,小弩射程为150米,大弩射程竟可达800米。⑦对矛和剑这两种传统武器也作了改进,据《考工记》载,矛一般长不过三寻,约合5.54米,而秦俑坑出土的秦矛竟达6.3米。春秋时代的剑一般都在30厘米左右,战国时代为60--70厘米,而秦俑坑出土三把剑,最长的达91.3厘米。而箭镞则由双翼式变为三棱形。出土的这些兵器,色青光洁,锋薄锐利,采用了铬化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在德国、美国,分别在1937年、1950年才正式列为专利。因此,秦国武器虽仍用青铜制造,但其制造水平则达到了古代青铜铸造史上的高峰,⑧这也是秦军克敌制胜所在。为了进行有效的战斗,秦军士兵还有一套完备的战服。正规军战士均身着铠甲,甲衣,全由金属甲片联结制成。从秦俑坑出土披甲陶俑看,所披铠甲共有三种类型,其中一型由披膊和身甲两部分组成,是当时秦军主要的防护装备,腿部是裹的胫缴(套裤),或缠上行膝(裹腿),脚登紧绦的勾履(前尖翘起的鞋子)或合 (革制的靴子),只是缺少头盔,这是便于保持周身的灵活性。
三、秦军的战斗方式,战略战术
随着军队人数激增,武器的改进,战国时期的战斗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步骑兵的野战,包围战代替了车阵作战,战争也带有了持久和大规模及更残酷的性质。如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⑨,并坑杀赵俘45万。秦军也是"年十五以上悉发"⑩。
战国末期,秦军兵种,已有步(徒)、弩、车、骑之分,步兵成为主要作战力量,骑兵也成为单独兵种,主要是配合步兵作战,作奇袭冲锋之用。如在秦俑二号坑中,是由步、弩、车、骑四兵种穿插而成的混编队列,四个小阵互相勾连组成了一个曲尺形大型军阵。
由于战斗方式的改变,战争的频繁与错综复杂,使得战争的指挥成为了一种艺术,兵法也比以前讲究了,由此而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和优秀将领。如兵家中兵形势家的代表--秦国的尉缭,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之一,所著兵书《尉缭子》,对秦军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例如秦俑坑所列阵式就是《尉缭子·兵令》中"有内向、有外向、有立阵、有坐阵"的体现。一号坑的两翼和后卫是"外向",先锋部队为"内向",二号坑的"蹲姿甲俑"属"坐阵","立姿甲俑"属"立阵"。
四、军功,奖惩制度
为了严肃秦军和以法家路线治军,秦军还实行军功奖惩制度。商鞅变法,实行20等爵制来奖励军功,秦军不论官兵,立了军功,爵位就逐级递升,按爵位高低,享受种种封建特权。"斩一甲首,赐爵一级",实行定额制,规定斩敌数量。同时,秦法律又规定:"军有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者,处如下刑罚:"身戮家残,男女公于官"。 11 就使得秦国人"非斗无由也"。 12 军队实行"什伍连坐"的规定:一伍中有一人逃跑,其余四人就要受罚,如果能斩敌首级一颗,就可免除刑罚。"百将"、"屯长"在作战时若得不到敌人首级是要杀头的,如果得到敌人33颗首级,就算满了朝廷规定的数目,可以升爵一级。
综上所述,由于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严密的军队组织,优秀将领的指挥,恰当的战略战术,精良的武器等等条件,使秦军成为了一支勇猛可怕的军队,正如当时人所描述:"……虎势之士, 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胜计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 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山东之卒,被甲面胄以会战,秦人捐徒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坠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13 这种虎狼之师,凶猛可见,在秦统一中所起的作用由此可知,故其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注:
①《秦史稿》
②《战国策 · 秦、韩、楚策一》
③《秦陵兵马俑》
④《商君书·境内篇》
⑤《汉书·刑法志》
⑥《战国策·秦策》
⑦《秦兵与秦卒》载《西北大学学报》1978年第一期
⑧《秦俑坑兵马俑军阵内容及兵器试探》载《文物》
1975年第十一期
⑨《吕氏春秋·应言篇》
⑩《文献通考·兵考一》
11《尉缭子·重刑令》
12 《汉书·地理志》
13 《战国策·韩策一》

不用网上找来找去,我给你简单地总结几下。
其实士兵的数量根本无从可考。因为古人记数随便人有个十几万就号称都是“百万之众”从当时的条件看来,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以为后勤根本跟不上。古代的交通根本不发达,就算有了秦直道,速度也不是很快。况且行军打战需要水源,不可能走到哪都有一条河吧。所以历史学家都任认为不可能。其次,我给你举几个数字。长平之战秦军20W,赵国40W。秦灭楚第一次李信带兵20W,第2次王jian带兵50W。这些数字都够多了。你想伊拉克和美国的战争。美国有飞机,航母运后勤都够呛,何况2000多年前呢。所以这问题不是能真正概括出来的。随便说下,在《复活的军团》里也提到,亚历山大统一亚欧非也只用了5W的军队,而中国不知道是多少倍。有些历史真的很难说的清楚

秦始皇
封号: 中国第一帝王
姓名: 秦始皇
简介: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13岁即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创立了“皇帝”的尊号,称始皇帝。

简介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13岁即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创立了“皇帝”的尊号,称始皇帝。

身世

据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是赵国大将的女儿,送给子楚之前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怀胎十二月才产子,生下了嬴政,实则为吕不韦与赵姬的私生子。(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来源请求],怀孕十二个月鲜有案例;同时,作为怀孕征兆的停经也可以被异人怀疑。故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出错存在可能性。)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嬴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此时异人经吕不韦从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国,并认华阳夫人为母,经过多次政治斗争终于获得了华阳信任,吕不韦又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从此嬴政开始了他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

生平

登上王位
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为秦王。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故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玉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始皇早已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秦始皇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
其后,虽然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任用尉缭子、李斯等人。

统一中国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八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修筑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裹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的情况下,征调如此之多的民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死亡人数无法统计,千里之地尽是尸首,血流成河的惨剧,所以百姓十户人家里有五户想要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民间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对修筑长城的怨言。
当时所修筑的长城,并非今所见之长城(今长城主为明朝时所修建)而是相当不牢固的夯土墙,秦长城主要目的是标名与匈奴的界线,并没有实质的防御功用,况且当时匈奴实力并不强,始皇仍遣蒙恬发兵十万攻击匈奴,后人对此的评价是:“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蒙恬死后没多久,匈奴便轻松跨过秦长城,不但收复了原来的失地,并且占领了燕、代等郡。综上所述,长城本身在后世抗击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是否有意义还属争议话题,但至少在秦始皇时代的作用除了虚耗国力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集权统治
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
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杀,史称「坑儒」。

奢侈生活
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宫殿,而在统一六国期间,更是大兴土木,每灭一国,便要将该国的宫殿建筑在咸阳附近仿造一遍,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自渭河以北,雍门以东,直到泾河一带全部都是宫殿群。
统一之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每年动用民工七十多万人.虽然有人辩称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万这个数量相比于当时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来说,这个比例也是很惊人的。朝宫可以容纳十万人,在里面运送酒菜要用车和马才行,仅一个前殿的面积就达到了东西长693米,南北宽116米,台基高达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万人。 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的考古工作发现,阿房宫本来就没有建成. 秦朝此宫殿仅完成地基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兴乐宫、梁山宫等等。
据《三辅旧事》记载:秦国有“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有“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另外,“咸阳之旁二百里内”,还有“宫观二百七十”。
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宫女总人数,据三辅旧事记载:后宫列女万馀人,气上冲于天。并且,秦始皇死后,这些宫女绝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现在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并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死亡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秦二世。并赐太子扶苏死。

国家建设
始皇即位不久,便开始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陵。在统一六国之后,旋即修建豪华的阿房宫,最多时用工七十二万人(虚数,表明人数众多)。
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在最终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项工程在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在位时发生的事
韩国名门之后张良曾在博浪沙派刺客行刺秦始皇,未能成功。
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渡东海求神仙,耗资巨大。(『楚义六帖』指徐福和童男女们在到达目的地(即现时的日本)之后一去不返,日本重臣秦氏为其后代。不过参考『史记』与『三国志』可知,此一说法在东汉之前并未出现。至于徐福即为神武天皇说,则除了年代不合之外,更是毫无文献可考)。

评价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正面评价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负面评价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宜的《过秦论》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宜《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14]。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与其有关人物
赵姬
秦始皇的母亲,是与秦嬴政联系最为紧密的女人。她与吕不韦生下了嬴政,并瞒过了子楚。嬴政即位后,赵姬成为太后,吕不韦拜为相国,继续淫乱不止。后来,她又与他人通奸,并生有二子。嬴政得知此事后,无情地将母亲赶出家门。秦国大臣纷纷劝谏,可他根本听不进去。并下一道骇人的命令凡就此事劝谏者格杀勿论!但群臣仍继续进谏,秦王连声喊杀,前后共杀27名大臣,尸体高垒于城门之下。其后茅焦冒死进谏,嬴政得知将母后驱出家门有百害而无一利时,亲自将太后迎回咸阳。可赵姬却变本加厉地放纵情欲,给嬴政带来无地自容的耻辱。他恨他的母亲,以至他会毫不顾忌母子亲情,又将其逐出家门,幽禁宫中。由此秦王对淫有一种特殊的憎恶感。他曾竭力表彰巴蜀寡妇轻富贵而不淫的贞洁操守。这种女性才是他理想的母亲形象。

荆轲
原齐国人,本姓“庆”,后来迁徙入卫,改姓“贺”,最后入燕,姓“荆”。
荆轲喜好读书和剑术,但在卫国没有得到任用。他想与盖聂讨论剑术,遭到了拒绝。后来与鲁句践发生争执,被鲁句践喝了两句便逃跑了。最后荆轲来到了燕国,结识了当地卖狗肉的屠户和击筑的乐人高渐离。终日与他们饮酒作乐,旁若无人。虽然荆轲是个酒鬼,但也有一些文化知识,所以他与当地的处士田光也有一定的交情。
当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后,便立心刺杀秦王。在鞠武的引见下,太子丹会见了田光,田光便为太子丹选出了刺杀秦王的人选——荆轲。在田光的劝说下,荆轲同意了当刺客,后,田光自尽以保守秘密。太子丹厚待荆轲,有求必应。如让他“以金瓦投龟”、杀千里马取马肝供他品尝;一日酒会,荆轲见到一个侍女的双手长得很美,便称赞了一句。谁知酒席散后,太子丹却叫人把那侍女的双手砍下,送给荆轲。
荆轲不入秦,太子丹也不敢催促。只是后来王翦大军压境,太子丹才不得不劝他行动。荆轲迫于无奈,要了督亢地图和秦国逃将樊於期的人头,备上徐夫人匕首(姓徐名夫人),带上秦舞阳,以奉献樊於期首级为名,出使秦国。行至易水,高渐离为他击筑送行,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去到秦国后,荆轲以进奉地图为名,亲近秦王嬴政,并取出藏在地图中的匕首刺杀秦王。但行刺失败,反而被秦王砍杀。此为成语“图穷匕现”的典故出处。

尉缭
魏国大梁人。姓氏不详,只因曾为秦国国尉(主管军事),后人称其为“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游说家。 传说尉缭曾拜鬼谷子为师,学成后隐居山林。后为魏惠王招用。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入秦游说,为秦所用。收买六国高官重臣的外交手段是他所提出来的。嬴政对尉缭的才智十分赏识,甚至在服装饮食等方面,让他和自己享有同等的待遇。然而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并不高,他对嬴政的评价是“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尉缭著有《尉缭子》一书,共24篇。表述了他对战争的各种看法。

秦军扫六合而得天下,兵威之猛,世所罕见。秦军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军队中最具备国家军队性质的常胜军,根据<史记>记载,秦王有军队近
百万.
楼上的,你在说什么哦

个人切数兵马俑


一个藩王有多少兵马
1. 藩王的军队数量取决于其护卫营的兵力。每个护卫营的兵力应在5000至17000之间。2. 因此,藩王至少拥有1万多名士兵。边境地区的藩王可能掌握着数万人的军队。3. 生活常识涵盖广泛,包括物理、生物、化学、医学、急救、地理、安全、宇宙天体和自然现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武周王朝有多少兵马
历朝都是开国之时军队最多 所以以牧野之战来说这个问题 《书·牧誓》:“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书·立政》:“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

古代打仗规模都很大 十万兵马实际上有多少人
或许有些读者不以为然,这有什么!二战的时候,各国参战兵力不也动不动就数十万作战吗?但是大家要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人口的比例,二战时期,盟国大军最多的为苏联,巅峰时期达到了1000万人,然而全国上下2亿人,士兵比例是20:1的关系,这已经是供给的极限了,苏联国内因为饥饿仍然死掉了不少人,而在...

明朝藩王三护卫兵马有多少人
明朝官方(藩王三护卫)总兵力200万左右(防御满清的有20万,中原30万,江南一百万,其余的在西南)。起义军有近50万-80万之间(每个起义军有不同的军事力量)。八旗军总兵力10万(各骑都2万左右,入关时满清已经有50万八旗军)。

中国古代有多少兵马
比如你在东北有10万部队驻守,你能派他们去云南平定叛乱吗?各地的部队不是特殊情况朝廷是不会出动的 比如著名的【土木堡之战】,50万明军被击溃,瓦剌太师也先率军进犯北京 于谦于少保力主守卫北京城,各地勤王之师火速赶往京师勤王。就好比现在中国,各大军区,分别驻守在各个地方时一个道理。

历史上有哪些可以号令百万军队作战的将军呢?
第二位,兵仙韩信 在《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刘邦问韩信,你看我可以指挥多少兵马啊?韩信言道:大王可以指挥十万。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道,我嘛,那自然是多多益善。”其实一个将领,指挥的军队当然是越多越好对吧,而且一个将领的指挥能力越大,给士兵们的增幅就越大,但军队...

元朝的时候最鼎盛的时期一共有多少兵马
元朝并不等同于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下的蒙古帝国时,包括木华黎主持的中原战场以及哲别主持的西亚-东欧战场总兵力加起来应该不超过50W,但战斗力不一,因为其中包括起义的辽人军队以及投降的汉军、金军和中亚各占领国以及附属国的军队。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兵力应该有所增长,但应该也不过百万,而且军队成分一样...

大唐双龙传寇仲最多有多少兵马
四十万大军。大唐双龙传在结局时兵马鼎盛,大唐双龙传寇仲最多有四十万大军。是李唐王朝的劲敌。

梁山鼎盛时,究竟有多少兵马?
1126年间,六万人军队逼近汴京城下,京城的禁军再加上各个地方的勤王的军队,总共加起来也才三十万仅此,总部的军队却仅仅只有十五万左右。这也就预示着,梁山的近十万人马,是足够与北宋的朝廷互相抗衡的,而且当时还有其他的困扰事情,宋徽宗绝对不可能把所有军队都调集来对抗宋江。这也是梁山好汉们不...

明军三大营有多少兵马?
其实三千营并不是只有3000蒙古骑兵,总体来说,三千营大约有六七千蒙古骑兵。至于神机营则是明朝专业的火器部队,神机营总计有5000多人,负责对其他兄弟部队进行火力掩护。规模最大的就是五军营,五军营是指五个不同的部队。三千营和神机营都是几千兵马,五军营则多得多。经过计算,三大营加在一起有17万...

沿滩区18613833326: 秦始皇起兵有多少万军队
路肃锋可: 关于秦国军队的兵力问题,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其实,我们可以用秦朝统一之后的... 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在秦王嬴政消灭六国之前,秦国的总人口应该达到或者接近1000...

沿滩区18613833326: 据说秦始皇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有100万军队的皇帝,是真的吗?
路肃锋可: 应该这么解释,未必拥有,但是可以调动和征用,因其已灭六国,以秦朝法令,没什么做不到的,他想调动200万也是可以的.想想他修秦直道、修长城的民力就可以想象.

沿滩区18613833326: 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用了多少兵马 -
路肃锋可: 1·秦始皇派蒙恬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从匈奴手中收回“河南地”. 2·然后为了消灭盘踞在南方的越人和开发边疆,秦始皇派了50万大军南下.

沿滩区18613833326: 秦始皇里面有多少兵马俑?
路肃锋可: 、2、3号兵马俑坑的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目前,1号兵马俑坑已发掘了三分之一(计4000平方米),三号兵马俑坑已全部发掘,2号兵马俑坑正在发掘.3个俑坑内现已发掘出土陶俑、陶马2000余件,战车30余乘,各类青铜兵器40000余件,还有大量的其他遗迹、遗物.陶俑、陶马的大小和真人、真马相似,种类众多,有车兵、步兵、骑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有序,气势磅礴,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 . 看来会比8000还多

沿滩区18613833326: 秦王嬴政时期曾经打过的败仗 -
路肃锋可: 公元前226年的灭楚之战,秦王赢政亲自主持制定灭楚计划,秦王启用李信,吃了败仗.尔后,还是请求王翦老将出马,他统领六十万兵马,夺得了胜利.

沿滩区18613833326: 秦兵马俑的资料 -
路肃锋可: 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

沿滩区18613833326: 秦兵马俑的准确数量 -
路肃锋可: 秦兵马俑的准确数量是11400秦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临潼宴寨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

沿滩区18613833326: 秦国出倾国之兵时,兵马是怎么集结的? -
路肃锋可: 在秦国,从17岁到60岁,只要国家需要,所有的成年男子随时都要奔赴战场. 秦国实行的是普遍的征兵制,当战争爆发的时候,每一个秦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安排.

沿滩区18613833326: 鸿门宴是怎么回事?(朱元璋鸿门宴是怎么回事)
路肃锋可: 汉元年(前207年)末,刘邦西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却并没有占据咸阳,而是将军队撤到了霸上.听闻刘邦先入关中,项羽随即率领四十万诸侯联军也向关中赶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