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乐器的演变

作者&投稿:革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乐器发展史~

1、远古时期
以狩猎及歌舞伴奏为主,用的是打击乐器,如磬、陶钟、铜钟、祝、敔、管、篪、笙、、等,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发展,但遵循著由不定音到固定音、种类少到多、不定型到定型、、等等途径。
2、夏商时期
乐器增多,如婸鼓、铃、编钟、埙、龠、言、、、等,出现的是有定音的击乐器和多管乐器,渐渐地人们也掌握了纯四度、大小三度、大二度及小二度的音程关系。
3、先秦时期
乐器不但增加,如击乐器:鼓、钟、镛、雅、祝、簧、筑、、,吹奏乐器:箫、管、龠、笙、埙、笛、竽、、,弹弦乐器:琴、瑟、筝等,表达的性能更加提高。
4、秦汉隋唐时期
乐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弹奏乐器(如琴、瑟、箜篌、琵琶、五弦琵琶、、、)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专以演奏宫廷燕乐为主。汉代开始琵琶类乐器使用了平均律,且急速发展。
5、辽、宋、西夏与金时期
承隋唐乐器,广泛地应用弦乐器(如嵇琴、轧筝),另有新乐器的产生,如义手笛、羌笛、箫管等吹奏乐器以及葫芦琴、、等弦乐器,还有流行在西北边区的马尾胡琴。
6、元代时期
在元统治初期的对内外战争,客观上引起国内各民族间,及本国与外国文化的交流。这时期出现了新的乐器,如三弦、火不思、七十二弦琵琶、鱼鼓、云璈、、、等。
7、明清时期
乐器有较大发展与集中,特别是胡琴类擦弦乐器(如二胡、京胡、板胡、马头琴、、、)与唢呐芦簧乐器。笙与古琴两类由於复古势力的勃兴,加上其古典价值,在国家音乐方面占了重要地位。

扩展资料
乐器历史:
乐器是人类早在原始时期已拥有的文明财富之一。围绕乐器的来历,自古以来中外均有许多传说和神话,并长期被据为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说。
如中国许多古书记载:“女娲作箫”、“女娲作笙”、“伏羲作箫”、“伏羲作琴”、“庖犠氏作瑟”、“倕作钟”、“伶伦入昆伦山采竹为笛”、“黄帝命伶伦铸十二钟”、“黄帝杀虁以其皮为鼓”等。
所述均为公元前四、五千年前的事,尚未或刚刚进入铜器时代,不可能有笙簧和铸钟等工艺很复杂的产品。那时的人对绝对音高可能有些概念,但对乐律未见有多少认识,象上述那些复杂的旋律性乐器不可能出现那么早。
那些传说中的人物,是否实有其人,至今史学上仍存疑待探索。所述乐器实有其物,但任何人不可能一下子造出那样完美的乐器。乐器都是逐步演进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乐器,是无疑的。据考,中国在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已有一些土鼓、磬、钟铃、骨哨、苇籥、埙等。
可能还有苓、管、篪、笙。至夏商(公元前21世纪前至前11世纪),除此前的乐器得到发展,如出现定音的编钟、编磬,以及鼗、言(大箫)、笙等,说明已有初浅的音高音程概念。
到周代,见于记载的乐器约近70种(有重名的),出现了对乐器分类的“八音”,有了琴、瑟等拨弦乐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乐器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他上书秦始皇时,曾描述了民间筝歌的生动场面:“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兹后,筝常常因之而被称为“秦筝”了。
筝的早期形制,据汉《风俗通》所引古音乐文献《礼.乐记》的佚文,说是“五弦筑身也”,但其时五行学说盛行,究竟是记录的原始筝制还是臆测就不得而知了。现在一般认为,筝是由早期的五弦发展为汉代的十二弦筝,进而为隋唐的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五弦,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筝。
近年江西贵溪春秋崖墓群出土了两张十三弦筝,这件珍贵的文物,弥补了早期文献记载的不足,它表明古筝早已传入中国南部,且其形制业已发展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使我们明白了十三弦筝并非产生于十二弦筝之后,而是早就与之并存的筝制了,只不过早期的十三弦筝多用之于雅乐,称之为“颂琴”而已。
汉代早期对于真秦之声的秦筝显然是有所讳忌的,官方记载的音乐史志均未见著录。但民间酒会却往往以弹筝击缶为全部的音乐活动,后世还盛传着邯郸女子秦罗敷弹筝作《陌上桑》之歌的故事,可见西汉时秦筝在民间已经流传很广了。
早期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弹唱的筝歌。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最初由徒歌,进而为但歌,逐步发展成为六、七种丝竹乐器更相迭奏,歌手击节唱和的“相和歌”,在未歌之前和弄后有所谓“五部弦”、“六部弦”,就是弦乐合奏的前奏和间奏曲。而筝、笛则是其中的主奏乐器。汉代还有《筝笛录》的专书,记录有“胡笳”等曲目,这是筝曲器乐化的开始。而后,又由相和歌产生了纯器乐的“但曲”。 张永《元嘉正声伎录》(公元424——453)载有“但曲”七首:《广陵散》、《黄老弹》,《飞龙引》、《大胡笳鸣》、《小胡笳鸣》,《鹃鸡游弦》、《流楚窈窕》等,都是器乐合奏曲,同时也是筝独奏曲。就这些曲子来说,都不是秦声而是楚声;其结构规模,比起西汉“无要妙之音、变羽之转”的筝歌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筝的崛起乃是随着汉代晚期相和歌的兴盛而获得飞跃发展的。
表演艺术和乐器构造性能的进步总是相互促进的。汉魏相和乐的筝,已基本定型,一个六尺长的上圆下平的琴身,上张十二条弦,高高的柱子,弦急声高,又多用骨甲代指,弹起来筝筝作响。比起声音细微的七弦琴和体积笨重的瑟来,筝更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演奏已有了“大兴小附,重发轻随”的勾搭及撮弦、促柱等手法,和今天的弹筝技巧已没有多大差异了。这时演奏的曲目,既有前代的雅曲像《驺虞》、《鹿鸣》等,又有当代民间的新声,正如《古诗十九首>>所说的:“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秦筝以其清新美妙的音乐倾倒了无数的诗人骚客,现存古代的筝赋的作者如侯瑾、阮禹、傅玄、贾彬、顾恺之等都是汉末、魏、晋时人;弹筝的名手,除了郝索、陆太喜等民间筝手外,魏文帝、游楚、桓伊、谢仁祖、何承天等王公贵人也竞相习弹,蔚成风气。这一时期是古筝艺术史上空前兴盛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东晋、南北朝继相和乐而起的清商乐中,筝更广泛地用来演奏吴歌和荆楚西曲。有名的吴歌《上声歌》,就是由于筝使用了“上声促柱”的手法而得名;而《三洲》、《采莲》、《乌夜啼>>等西曲也是筝常演奏的代表性曲目。可知古筝艺术是不断吸收着民间音乐的营养而获得旺盛的生命力的。
大约在梁陈之际十三弦筝逐渐兴起,到了隋代,十三弦筝在雅乐中的地位已完全确立,但十二弦筝的传统却随着清商乐而流入隋唐燕乐,直到唐末,才因清乐的衰微而为十三弦筝所取代,而其定弦的原则,却被十三弦筝继承下来了。如唐筝中的平调调弦法,其渊源无疑是来自魏晋的清商三调的。
十三弦筝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普及的程度,甚至使有着深厚传统的七弦琴音乐受到冷落。·弹筝名手辈出:薛琼琼、李青青、龙佐、常述本、史从、李从周,崔七等,她(他)们精妙的筝艺常为诗人们所称颂。燕乐的兴盛给秦筝艺术以更为广阔的天地,有名的大曲,《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伊州》、《凉州》等,也都曾被吸收为筝的独奏曲。开成中(公元839年)扬州崔氏女所弹的十首筝曲《迎君乐》、《槲林叹》、《秦王赏金歌》、《广陵散》、《行路难》、《上江虹》,>、〈丝竹赏金歌》、《红璁影》、《思归乐》,都是二十八至四十几段的大曲;其调名有正商调、分丝调、小石调、双柱调等。《乐府杂录》说筝有宫、商、角、羽四调,临时移柱用于二十八调,从上述十首曲的调名来看,民间筝乐的调弦法还不止于此数,由此可见高度发展的唐筝水平。
唐代雅乐中也使用着筝(称为颂瑟),祖孝孙,张文收所考定的十二均旋宫之乐,使筝的旋宫性能得到进一步的系统完善。《治筝类要》中所载旋宫十二均,就是转刊的唐代古筝的旋宫方法。
唐筝丰富的宫调形式和宏大的曲子结构,堪称传统筝乐的顶峰。随着频繁的文化交流,唐筝远传至边陲域外;其绪余下及宋代。影响所至,甚至北宋的琴瑟调品也在借用着筝的调弦方法而弹奏操弄的,这曾使得当时的雅乐家房庶为之感慨不已。南宋经五代、靖康战乱,唐代的许多传统音乐都已散亡,但宫廷燕乐中还有筝独弹,领奏、合奏等多种形式,只此可见唐筝影响之一斑。
明代筝制已增至十四、五弦,音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只是由于复古思想的影响,筝被看作俗乐,乐人的地位低下,教坊乐户、歌伎伶人,每被官府传唤以筝歌侑觞,如江宁教坊的李节,善弹筝唱歌,受到作曲家和文人的赏识、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士大夫既不屑为之,弹筝艺人仅靠口授心传,又无力刊刻筝谱,在集诺之风最盛的明清五百余年间,竟无一部筝谱传世,由于没有这个桥梁,至使前代不少筝乐传统,日渐消亡,古曲目及多种定弦的方式,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元明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对筝乐有着很大的影响。明代中叶北方流行一种以筝、琵琶、三弦等乐器合奏与伴唱的“弦索”,其曲目有北词清弹六十余套。这种传统表演方式,后来一直沿传到近代。值得注意的是周亮工《书影》中详细记录了公元1506—1624年间三种不同的筝歌艺术:明武宗时教坊乐人梁三姑,弹筝独步一时,她的表演,唱词间夹有说白,更便于敷演故事情节。弹奏时“洪往舒归,鲸骇鸾续,更时时罕折柱状,已若风雾烟雨、共冷冷也”,她高超的技艺有着极为强烈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量。稍晚些时的田玉环,不是梁氏一派,她的筝艺更多受到姑苏、太仓的琵琶和仪征、扬州的陈隋古调的影响,表演时演唱重于弹奏;刘弱弹筝则干脆唱起甘州、桐城诸歌,如北风凄劲、戌土秋怀,正是秦筝慷慨悲歌的遗意。而他的演奏“连丝并拨,雨霰惊飞”,也有着很高的水平。据周亮工的见闻,明代末年再也见不到这样的绝艺了。
秦筝自早年传入中原,赵、郑、楚、吴相继流行,后来,随着客家人的三次大迁陟,秦筝又传至闽、粤。古筝艺术的花朵,遂遍及全国各地。流传至各地的筝乐,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民俗、方言等因素长期的影响,并与当地民间音乐互相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在近代发展成为不同的流派。 最著名的有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几大流派,其渊源都可以上溯到清代。这些流派不但具有着各不相同的代表性曲目,有着各具特色的音韵特点和演奏风格;有些在记谱上也有独具的谱式,如山东的花字工尺谱,潮州的二四谱,这使源远流长的古筝传统艺术更为绚丽多彩。
这些流派的曲目由于历史的和整理记录的条件不同而多寡不一,如中州古调有六十余首,汉阜古谱有四十余首、齐鲁花字工尺谱二十首、武林筝曲十首等。这批珍贵的遗产,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筝艺术的结晶,它不但是我国古筝艺术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爵士鼓(JAZZDRUMS)起源于美国。它是一套以鼓为主的组合性打击乐器。由一人演奏始时专为爵士乐伴奏。
“爵士”二字,并非指英国皇室的勋位,而是一名早期美国黑人乐手的名字,全名为爵士波•布朗。早期的爵士乐是美国下层黑人们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当这位著名的黑人乐手演奏时,人们常常兴奋的高呼“爵土,再来一个!”。后来,这种音乐就因这位黑人歌手而得名.习惯上称做“爵士乐”了。

爵土鼓从外观上看去就像一排架子上挂着很多鼓.鼓手演奏起来十分神气、显眼,抑扬顿挫的立体鼓点铿锵动听。在我国,人们就按它的外型而习惯叫它“架子鼓”,鼓手的演奏俗称“打架子鼓”。

最初期的爵上鼓非常简单,只有大军鼓、小鼓和军镲。人们把大军鼓立放在地上,架起小鼓,用脚把大鼓踢响,再把一根棍子插在地上,挂上一片军镲。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能歌善舞的黑人从解散的军队那里获得不少乐器。如大小军鼓、钹镲等,(这些乐器几乎成了后来爵士乐中的主要乐器)天才的黑人把各类鼓镲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爵士鼓的雏型。他们把大军鼓安上支架放在地上,配置一个能鼓动鼓面的踏板。再把小鼓和军镲分挂在大鼓的两边。这样,一个人就能同时操纵多件打击乐器。后来通过发展、改良,慢慢就演化成了现代的爵士鼓。随着爵士乐的不断发展。鼓手的技术也不断提高,简陋的装置再不能适应乐队和鼓手的需要,于是就在打击乐组合中逐渐加入了几个去掉响弦的小鼓,打起来嗵嗵嗵嗵,与大鼓、小鼓交相呼应十分动听,后来就以它们发出的声音命名为“嗵嗵”(TOM—TOM)。我国的习惯叫法为“嗵嗵鼓”,因为嗵嗵鼓的型制很像水捅,有的也叫它“桶鼓”。随着爵士乐的发展,能够连动的踩镲也加了进来。直至发展到型制健全、操纵方便、具有两面大鼓、七八面嗵鼓、八九面吊镲的世界性打击乐器了。

乐器的演变
2015年09月02日 08:54:49
秦汉以降至魏晋南北朝,视为中国传统乐器者有所谓"八音",即古代八类乐器的总称。八音分别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其中"金"为各类钟、錞、铙、镯、铎等金属打击乐器;"石"为磬一类敲击乐器;土为埙一类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革"为各类鼓、拊搏、相等皮革制打击乐器;"丝"为琴、瑟、筝、阮咸、筑等弹拨乐器;"木"为柷、敔、雅、应等木制敲击乐器;"匏"为笙、竽、巢、和等用葫芦做底座的吹奏乐器;"竹"为箫、管、篪、笛等竹制吹奏乐器。自西汉时丝绸之路开辟,胡乐东来,西域乐器得以在中国内地普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进西域乐器甚至成为时尚,这是魏晋南北朝乐舞取得重大进展的现象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引进的西域乐器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种:箜篌。箜篌是魏晋南北朝时风行乐器,日本学者林谦三说这种弦乐器原是一路经过中亚,一路经过缅甸传入中国的。①在印度佛陀伽耶发掘的石雕在弹箜篌图,为公元4 世纪中期至5 世纪初期笈多王朝时代的遗物,可以由此推论古代箜篌形状,一开始便类似今日的"竖琴"。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中有弹奏箜篌的雕刻和壁画,均为北魏时期的作品,依时代而言,与印度笈多王朝相仿,两地箜篌应属同源。依古代文献记载,箜篌输入中国内地在汉武帝时期,那时西南海上交通开辟,箜篌由西南方传入,李延年创制祀神乐舞,其中使用箜篌做乐器。汉元帝时昭君出塞,箜篌还是汉元帝赐匈奴呼韩邪单于的礼品。不过魏晋南北朝时的箜篌称"胡乐",应是从西北传入,如《隋书》卷十五《音乐志》说:"今曲项琵琶、竖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魏曹植与梁简文帝均作有《箜篌引》,可以知道这种乐器在魏晋南北朝时达相当普及的程度。由于新疆和田发现的土偶弹箜篌像、克孜尔千佛洞发现的木雕弹箜篌像与古亚述国的浮雕弹箜篌像极为近似,因此可以确信,魏晋南北朝时西凉乐、龟兹乐、疏勒乐所用箜篌,代表了古代中国与西亚地区的文化交流情况。

琵琶。这是源出于波斯的古乐器,如汉刘熙《释名》说:"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却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至于"批把"二字写成"琵琶",则是在晋代,如傅玄《琵琶赋序》说:"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取其易传于外国也。"①这说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琵琶使用相当普遍。日本学者岸边成雄考释琵琶的来源说:"古代梵语Barbhie,义云拨弦。它并非专指某种乐器,而是这类拨弦乐器的总名。与刘熙《释名》批把,音义并同,当公历纪元前后,希腊有弦乐器名Barbiton,又古波斯语Barbat,都是印欧语系的转变,同为这一类型的乐器的名称。当公元6、7 世纪时,萨珊王朝的Barbat 与传入中国的琵琶,形制相类,在古代波斯的陶器上,也有与这相类似的形象。"②昭武九姓之曹国人曹僧奴、曹妙达一家,三代人以善弹琵琶而在北魏至北齐时出名,"曹僧奴子妙达以能弹琵琶甚被宠遇,开府封王"③说明当时统治者对琵琶的偏爱达到极高程度。

①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四○七册,第六○六页。

①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六十一。

② 《北史》卷81《张吾贵传》、《孙惠蔚传》附族曾孙《灵晖传》、《李业兴传》。③ 《北史》卷33《李孝伯传》附《谧传》。

秦琵琶。也叫"阮咸",是中华民族受胡风影响,自己创造的乐器。唐杜佑《通曲》卷一四四丝五琵琶条说:"今清乐秦琵琶,俗谓秦汉子。圆体修颈而小,疑是弦鼗之遗制。"鼗是中国古代雅乐乐器,是一种带柄的小鼓,在汉代石刻画中可以看到这种小鼓的图像。由于在鼓柄上张弦,达于鼓面,弹弦击鼓得声,所以叫"弦鼗",形状确实有点像琵琶。晋代杜挚说:"秦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④看来是地临西北的秦人受西域胡族音乐的影响,自己制作的乐器。在敦煌壁画与云冈石刻中,秦琵琶与箜篌、琵琶、腰鼓、横笛、吹贝共同演奏,说明魏晋南北朝时胡汉音乐已经融合无间。《通典》又说阮咸"亦秦琵琶也。。晋《竹林七贤图》阮咸所弹与此类,因谓之阮咸。"看来到了唐代,秦琵琶更名"阮咸"。

曲项琵琶。这种琵琶"发祥于西亚细亚地方,为波斯、印度、中央亚细亚诸地重要的乐器之一"。①南朝梁简文帝大宝二年(公元551 年)逢侯景之乱,被侯景派彭隽、王僧贵入殿,废为晋安王。彭隽领了杀死梁简文帝的命令,向梁简文帝进酒,梁简文帝笑着说:"已禅帝位,何得言陛下?此寿酒将不尽此乎","于是隽等并賫酒肴、曲项琵琶,与帝极饮。"②这是曲项琵琶在南朝露面的首次记载。后来曲项琵琶成为龟兹乐的主要乐器之一,在南北朝宫庭乐舞中多次使用。

五弦琵琶。这也是龟兹琵琶之一种。《通典》卷一四二《历代沿革条》说:"(后魏)自宣武以后,始爱胡声,洎于迁都,屈茨(


中国古代乐器共分几类?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引进和融合,中国古乐器在唐朝形成了前代所没有过的五彩缤纷的局面。遗憾的是,保存至今的唐代乐器实物非常少见。不过,考古出土的唐三彩却向我们展示了唐朝的伴奏乐队:乐队的乐器是一个大杂烩,有中国传统的乐器排箫、笙、竖笛,也有传自西域的琵琶、箜篌、横笛、拍板。今天,在日本还保存着少数珍贵...

商场弹钢琴的七旬老人走红,钢琴这种乐器有着怎样的历史?
钢琴在中国颇受欢迎 钢琴这种乐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中国家庭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人们也有了更多的闲钱追求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如今的钢琴早就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钢琴是最通用的乐器,很多专业的作曲家的首选乐器都会是钢琴。钢琴的演变历史 16世纪佛罗伦萨的乐器师发明的&...

吉他的历史
在中世纪阶段,欧洲音乐仍未发展出完整的和声概念,因此吉他展开了漫长的演进之路: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的乐器,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初)...

猜一猜我国古代乐器
4、笛子:笛子是一种木管乐器,有一根或两根管子和一个簧片。它可以演奏出各种旋律,音色悠扬动听。5、鼓:中国的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大鼓、小鼓、堂鼓、战鼓等。鼓的音色强烈有力,常常在各种庆典和表演中出现。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先秦时代,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1、原始...

古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踏步筝用骨爪,是、长寸余,以代指。筑,以竹鼓之也。 如此看来,其实先秦古筝与筑的差别主要在于筝是弹拨乐器,而筑只是一种竹鼓,这便成了筑与古筝形态上的主要差别。 还有,先秦古筝、筑与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的。5弦竹制筝演变为12弦木制筝,很可能...

世界三大乐器
1709年,克里斯托福里又制作了一架能同时演奏弱音和强音的钢琴,从此开始了钢琴艺术的历史纪元 小提琴的历史;提琴最早由何人发明,已无从查考。近代小提琴约在1550年已为人们所熟悉,系由当时流行的乐器雷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变而来。通常所说小提琴前身维奥尔,在构造、调弦、演奏技巧等方面,对现代小...

关于乐器箜篌,排箫,筚笠,琵琶,横笛的起源,组成及发展?
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发展而来的。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随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唐代诗人 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

乐器之王是哪个乐器
音乐的发展与乐器的发明演变相辅相成,每个时期音乐作品的创作都与当时乐器的发展状态密不可分。因此,了解乐器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乐曲,更准确地演奏和聆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所以,我们计划在每周的 音乐科普与鉴赏 栏目中,为大家进行 乐器的发明与衍化 系列讲解,...

乐器的来历
”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

古筝的历史?
古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古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古筝筑同源,古筝瑟并存。五弦竹制古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

龙港区19183589025: 中国古代乐器是怎样发展? -
窄骂唐必: 概述中国古代乐器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

龙港区19183589025: 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
窄骂唐必: 远古时期以狩猎及歌舞伴奏为主,用的是打击乐器,如磬、陶钟、铜钟、祝、敔、管、篪、笙、、等,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发展,但遵循著由不定音到固定音、种类少到多、不定型到定型、、等等途径.至於弦乐器则尚无任何证据可加以证明...

龙港区19183589025: 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窄骂唐必: 中国古代乐器发展史共分为四个发展时期:第一是远古时期,第二是先秦时期,第三是秦汉隋唐时期,第四是宋元明清时期.长时期的发展,使得乐器种类不断增加,制作...

龙港区19183589025: 乐器的历史变迁
窄骂唐必: 埙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据考古学家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 首次发掘是在西安的半坡遗址,该遗址记载了大约7000年前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人类文明.埙是一种用陶土烧制的乐器,同其它乐器...

龙港区19183589025: 乐器的历史变迁 -
窄骂唐必: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他上书秦始皇时,曾描述了民间筝歌的生动场面:“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兹后,筝常常因之而...

龙港区19183589025: 铜鼓乐器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
窄骂唐必: 铜鼓是由用作炊具的铜釜(类似锅)演进而成的,流传下来的铜鼓,年代远自春秋初期至清末不等.用青铜铸造,大小不一,最大者鼓面直径100厘米以上,最小者仅10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形式多样,工艺精湛.鼓面有浮雕图案,...

龙港区19183589025: 在线等 我国古代最早的乐器 -
窄骂唐必: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

龙港区19183589025: 隋唐时期器乐发展的概况 -
窄骂唐必: 隋唐时期是中国乐器发展的高峰,大量的乐器被从西方引入,尤其是唐代更是中国弹奏乐器的高峰,代表就是琵琶出现了琴谱和简谱,使得古代的琴谱得以保留.

龙港区19183589025: 8千年前就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乐器吗?
窄骂唐必: 早在8千年前,祖国大地已初露文明 曙光,一些原来是劳动时摹仿鸟类鸣叫, 诱捕鸟兽的骨管、陶硝及劳动用的石器 等,逐渐被人们用做祭祀时伴奏歌舞的 乐器.这样,最早的乐器产生了.古书 所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就是当时 人们敲击石馨,化装成野兽歌舞祭祀的 生动写照.这一时期的陶埙、陶铙等乐 器结构简单,没有绝对的音高观念,其 发展一直延续到夏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