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的题目和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法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扩展资料:
简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中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扩展资料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参考资料山村咏怀_百度百科



题目是《山村咏怀》,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原文: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扩展资料: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山村咏怀-百度百科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原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5] 

作品鉴赏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参考资料:山村咏怀--百度百科



诗名叫做《山村咏怀》,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扩展资料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

全诗如下: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扩展资料

邵康节又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谁能告诉我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师适当作指导及示范。 ③ 齐读。 ⑸ 每首诗都有一个题目,这首诗的题目叫──(课件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学生齐读课题: ① 题目和诗句的第一行内容一样,读得是否一样呢?听老师读读看。你听出有什么不同?学生听读并说一说不同之处。 ②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③ 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遍,听听...

《一去二三里》大班教案
《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

一去二三里 的中考原题阅读答案
1.村庄 青瓦房 2.随心所欲,泥人的手法,更突出了草的生机勃勃的迷人景象 3.层层递进,这样写更有层次感。也突出了作者的心境。4.不离题,反而更深入的描绘了春天的具体景象,更加真实,更加生动贴切。对老农和狗的描写更能突出春的美,春的意境。参考资料:402037965 ...

一到六年级所有复习资料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七八座,八九十枝花 。题目不详,一作 《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 邵雍 (北宋) 古朗月行(节选)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 李白(唐)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题有多少个汉字?
28个。题目中所有字除标点符号外都为汉字,包括题目中的问题部分"这题有多少个汉字"这句。

关于“数学”的古诗有哪些?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2、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

1-6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文题目+作者。。急求啊啊啊啊啊啊啊。。
识字(一)1 一去二三里 识字(一)2 口耳目 识字(一)3 在家里 识字(一)3 在家里 识字(一)4 操场上 语文园地一 课文 1 画 课文 2 四季 课文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课文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课文 5 爷爷和小树 语文园地二 我们的画(口语交际)课文 16 小松鼠找花生 课文 17 雪地里...

一去二三里 阅读答案
3.作者为什么要用一去二三里为题目? 4.本文全文以写春天的景为主,在篇末却把笔墨放到老农和狗身上,离题吗?为什么? 1.村庄 青瓦房 2.随心所

一望二三里的作者是谁?题目是什么?
无题 年代:【元】 作者:【徐再思】 体裁:【五绝】 类别:【】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作者小传】:徐再思,元散曲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其小令多写江南风物和闺情,风格清新秀丽。与贯云石(号酸斋)齐名,后人合辑其作品,称为《酸甜乐府》。

赛罕区17187688138: 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谁能告诉我 -
言晓丁克: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赛罕区17187688138: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题目和作者是什么?急用! -
言晓丁克:[答案]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我的补充 2009-09-09 13:28 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楼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赛罕区17187688138: 请问:"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诗人和题目是什么? -
言晓丁克:[答案] 宋朝理学家邵雍(康节)的《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北宋哲学家.字尧夫.因隐居苏门山,后人称其为百源先 生,卒諡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屡授官不赴.后居洛...

赛罕区17187688138: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谁 -
言晓丁克: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赛罕区17187688138: 各位大虾,谁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题目及作者?急!!!!!!!!!!! -
言晓丁克: 宋朝理学家邵雍(康节)的《蒙学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雍,北宋著名哲学家、诗人,理学象数派的创立者.宋哲宗元佑年间赐谥:“康节”,后追封为“新安伯”.程颢称之为“内圣外王”,世人尊称为——“易圣”、“八卦大师”. 诗又名 山村咏怀

赛罕区17187688138: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古诗的题目是? -
言晓丁克:[答案] 宋 邵雍的《一去二三里》

赛罕区17187688138: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古诗 -
言晓丁克: 这首诗我耳熟能详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直会背,只是不知道谁写的,看了一楼才知道是邵康节作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赛罕区17187688138: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古诗的题目是? -
言晓丁克: 宋 邵雍的《一去二三里》

赛罕区17187688138: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题目和作者是什么???急用!!! -
言晓丁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我的补充 2009-09-09 13:28 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楼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宋代理学家邵康...

赛罕区17187688138: 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
言晓丁克: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