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与中国作家莫言作品共同风格

作者&投稿:蓬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魔幻现实主义对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在新时期中国文学史上,作为唯一一支来自第三世界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拉美
魔幻现实主义第一次从整体而不是局部影响了中国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文坛上留下了浓重的印痕,其后日渐淡化却无处不在的影响着90年代的中国小说创
作。
对这两者关系的研究,过去虽然论述很多,但多不全面并局限于具体细微的影
响研究或是一对一的平行研究,少有综合全面的论述。本文试图在这一影响取得时
间距离后,重新在新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潮流中,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为参照
系,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及与新时期中国文学(主要是
小说创作)的关系作一个全面的梳理。
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写作、民间写作、家族史写作关系的探讨,我
们可以看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其影响期内,既切合了新时期中国作家重审民族
文化的愿望,又迎合了他们在艺术上的创新要求。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在一系列的
创作实践中摆脱了狭隘社会政治话语的束缚,转至表现广阔的历史文化空间,并进
而上升到对人的关注与思考,一步步完成了新时期中国文学话语空间与叙事方式的
转变,显示了中国作家在文化宽容的时代,通过借鉴与创新,重构新时期文学的尝
试。对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从文学创作角度说,是新时期
中国文学主题的变迁深化,是文学表现方式的一次自由解放;就社会文化的角度来
说,是大变革时期中华民族在世界当代文化背景上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确证。
落伍的黑衣天使在拉美文化的上空盘旋,阴影之下,是令人兴奋而又扭曲变形的
发展过程,是试图超越欧美缓缓走过的阶段的急切步伐,是忧伤与希望问紧张的联姻。
——[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拉美新小说》,1969年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是80年代初中期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
文学中唯一产生于第三世界的一个流派,曾在8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留下了浓重的印
痕,其后日渐淡化却无处不在的影响着90年代的中国小说创作。对这两者关系的研
究,过去虽然论述很多,但多不全面或局限于具体细微的影响研究或是一对一的平行研
究,少有综合全面的论述。本文试图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及与新时期
中国文学1关系作一个全面的梳理,通过深入探讨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当我们说到魔幻现实主义时,这个概念本身仍在学术界与文评界有着诸多争议而无
统一定论。从国外的研究来看,究竟魔幻现实主义指称什么,包括哪些作家作品并无一
个确定的说法,而当谈到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话题时,其具体指代又有了一定
变化。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奏响后,在文学也要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
的激励下,对中国文坛影响最大的是以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代表的成熟期的魔幻
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关系已是一个“过去时”。十多年前,当这一影
响正处于鼎盛期时,文坛与批评界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与关注,似乎突然发现了一
扇可以通向彼岸缪斯的大门。当心中的高期望值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结果,当80年代后
期迅速崛起的先锋作家转向多元化创作,当中国社会进入90年代后迅速转型,这一曾
经的热门话题进入了沉寂期。而在文学创作界,随着文学越来越成为一种个人选择与个人经验的表达,随着商业因素渗透力的日渐强大,随着文学在大众传媒前N益失去其精
英地位,我们也不再能看到80年代中后期文学热的壮观景象。正是在取得了时间距离
的今天,正是在第三世界为弱势文化、边缘文化等带有全球化意蕴的概念所取代时,我
们再回过头来,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潮流中,重新考察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
文学(主要是小说创作)的关系,探究其所折射出来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可以得到
超越那个时期的普泛的启示。这一考察过程会兼顾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但又不会局限
于此。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本文中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参照系,以便于梳理新时期中国小
说的一段发展历程。这种梳理,不仅仅对文学来说是必要的,更可以对一个在百年现代
化进程中曾被抛出世界中心,在全球化时代重获返回中心的机遇,但依然困难重重的民
族的心理与命运做出这个时代应有的思考。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各国文学影响很大,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中国。拉美魔幻现实
主义以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为基本特征,给现实世界披上神秘面纱,对中国寻根文
学、先锋文学以及 90 年代带有魔幻色彩的乡土小说都有巨大的影响。寻根文学家在艺术
手法、创作题材等方面都吸收、借鉴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从具体作家来看,扎西达
娃、韩少功、贾平凹、张炜、莫言、阎连科、范稳等很多作家都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
响,在他们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存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由此可见,魔幻现实主义对中
国作家创作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新时期以来,大量的外国文学涌入中国。在众多的外国文学中,中国作家选择了对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接受吸收有其特定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拉美文化有契合
之处。作为第三世界的拉丁美洲,在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思想相对愚昧,出现一些巫
术文化、鬼神信仰等,这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不谋而合,在文化传统上体
现了共通之处。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在经历了文革之后,力图改变传统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努力探求新的创作方法。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在 198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我国影响很大,中国文学需要突破传统,走向世界。因此,这一时期我国作家纷纷投
入到学习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浪潮中。“与传统的魔幻现实主义相比,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以其新鲜的写作风格、艺术形式给中国作家重重一击,开阔了中国作家的创作视野,使
作家以一种求新的创作姿态进行文学创作,中国评论家也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投入了研
究热情,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为当时贫乏的艺术理论界注入了新的元素。”拉美魔幻现实
主义作家积极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理念,创作不脱离他们生活着的神秘土地和生活在这
片神秘土地上的人们,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创造出具有拉丁美洲民族特质的文学作
品。中国当代作家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身上看到:文学创作需着眼于本民族,直面
现实,注重本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只有这样中国当代文学才能真正找到出路。在这一
问题上,莫言是集大成者,他在广泛吸收国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进行了本土化创新,在作
品中展现了中国民族传统和文化内涵。作品《红高粱家族》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
学史上从零到有的突破,是中国当代文学真正走向世界的标志。在莫言成功的背后不能
忽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影响。莫言自己也承认受到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重
要影响,这部优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打开了莫言的创作视野。在莫言新时期以来的作
品中可以鲜明看出受过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痕迹,包括他的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品也
存在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可见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根深蒂固。
从中国作家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能够更加准确认识拉美魔幻现实
主义对中国当代作家的深远影响,通过对作家个案的分析研究,可以准确把握作家在接
受同时进行的本土化创新,为今后的文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中国真正引入魔幻现实主义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自魔幻现实主义在拉丁美洲兴起
以来,中国西班牙语研究者在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翻译和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政治误译现
象。当时中国的翻译家们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新的写作潮流已经形成,浓郁的魔幻色彩
没有进入到翻译家的文化视野之中,这样就使中国一直将拉丁美洲出现的这种新的创作
潮流拒之门外。在这一时期的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比如 1960 年周而复的
《中国和拉丁美洲文学之交》和邵实的《他们都是美国佬!——读》
等文章中都存在政治性的误读,直到 1979 年才开始有学者真正注意到拉美魔幻现实主
义。
20 世纪 70 年代末,魔幻现实主义概念在中国真正提出。这一时期一些学者开始对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优秀作品进行专题研究,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入手,进而对
经典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进行分析,如陈光孚的《拉丁美洲当代小说一瞥》,段若川的《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弗和他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林旸的《哥伦比亚魔
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新作》等。
20 世纪 80 年代,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我国掀起了魔
幻现实主义的研究热潮。这一时期关于马尔克斯的研究很多,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作家
作品、艺术手法、创作背景等方面,例如艾思的《评介 1982 年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王央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与诺贝尔文学奖金》、王华的《“拉美
之境”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朱景冬的《浅谈当代拉美魔
幻现实主义小说》、刘瑞常的《哥伦比亚的骄傲——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
克斯》、舒大沅的《爆发与反响——关于加布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等。
随着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研究作品的增多,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领域和研究
深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 80 世纪中期,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拉美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生成、流变和特点,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
维度,侧重从理论上评述魔幻现实主义,涉及其成因、影响等方面。在这一时期,《人民
日报》刊登了《马尔克斯的一次谈话》、《马尔克斯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讨论在西安举
行》,安兴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他》、陈光孚的《国际间有关拉美“魔幻现实主
义”的讨论》、宋崇的《“魔幻现实主义”——拉美新潮一瞥》、高长荣的《魔幻现实主义
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张玫珊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中的时间观
念》、远浩一的《关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吴守琳的《拉丁美洲文学简史》、李德恩
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技巧与特征》等。这一时期作品的特点是资料性强、准确性
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更加完备,在著作中对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影响、代表作品等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20 世纪 80 年代
中期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陈光孚的《拉丁美洲当代小说一瞥》。他首先从魔幻现实主义
的起源入手,进而对经典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进行分析,最后评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
表现手法。朱景冬的《浅谈当代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该文章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
作品进行了梳理,将作品进行系统归类,究竟哪些是属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哪些是
不属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有清楚的分类标准。相比较而言,这一时期的研究在数量
上比较少,研究的准确度和深度也不高。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至 90 年代初,中国作家开始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拉美魔
幻现实主义,其中包括作品与作品的比较,作家之间创作风格的比较以及作品中所塑造
的人物形象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叶继
宗的《寻找本民族的群体意识:与的比较》、邹节成的《试论加西亚
•马尔克斯和鲁迅笔下孤独者形象》、艾菲的《“寻根文学”的误区——兼论“寻根文学”
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比较》、周招芬的《马尔克斯的魔幻性和现实性:
兼谈与中国当代小说和的比较》、习传进的《魔幻现实主义与》、关江秀的《与的比较分析》、王凤仙的《与<百年孤
独>之比较》、杨红《血域魔幻文学的探寻——西藏与拉美的文化亲缘性》、邓时钟的《魔
幻现实主义和寻根小说之比较》等。综上所述,80 年代已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成因、影
响、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有一定的资料价值,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研究者在
研究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遗漏,甚至是一些错误思想,他们在著述中的错误观点也会造
成读者在理解上的缺陷。出现了陈光孚在评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时带有明显阶级论思
想;部分学者将魔幻现实主义等同于奇幻文学等问题。
90 年初代到新世纪之间,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不再盲目的崇拜,而是在深入分
析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和判断。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认识逐渐
深化,中国作家发现“魔幻现实主义”创作中的不足之处:在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作家
找不到一条走向光明的出路,如描写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人们生活的疾苦的同时,对这种
现状又无计可施,找不到一个解决苦难的途径,所以使“魔幻现实主义”逐渐落寞。但
与此同时,人们也对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认识到“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在拉丁
美洲产生“爆炸”是由于作家的创作植根于拉丁美洲的古老文化,写出了人们的心理和
当时的社会现实,只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作品才能在本民族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在这一
阶段,研究者们逐渐开始尝试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我国作家创作的影响,以及作家对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的角度来探讨研究。袁诠的《张炜小说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
借鉴》、孟繁华的《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张卫中的《论福克纳与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
响》、刘蜀鄂的《论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的接受》、邓时忠的《魔幻现实主义和
寻根小说文学艺术比较》、陈春生的《在灼热的高炉里锻造——简论莫言对福克纳和马尔
克斯的借鉴吸收》等。通过这些作品,有助于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深入了解,也可
以对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马尔克斯对我国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
影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有关马尔克斯的传记类文章有:陈众议的《加西亚·马尔
克斯传》、朱景冬的《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巨擘》、任芳萍的《马尔克斯传》等作
品。
在这一时期对马尔克斯的过度关注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让读者误解为拉丁
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除了马尔克斯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作家,大量的研究学者仅仅把
视线放在马尔克斯一个人身上,研究视野过于局限。另一点是研究的重复性,许多作家
都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反复相同的研究,比如对马尔克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母题研
究就有 14 篇。对艺术手法的研究、中国和拉美国家作品比较的研究、对作品中时间处理
的研究,许多研究文章都大同小异,重复研究的状况比较多,研究上的抄袭和浪费现象
严重。
新世纪以来我国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关注热情逐渐冷却,许多作家尽量避免使用魔幻现
实主义进行创作。虽然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关注有所下降,但魔幻现实主义对我国的影响不可否认。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2000 年李晓辉发表的《魔幻现实主义对
中国的影响》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学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2002 年黄俊
祥的《简论的跨文化风骨》一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百年孤独,这一角
度的选取,确有创新之处,但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过分夸大这一特征,而使其有失真实。
2003 年赵明德发表的《20 世纪拉丁美洲小说》,总结回顾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对我国的深远影响。2006 年曾利君发表的《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
代文学关系的再思考》一文提出,魔幻现实主义在传入我国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误读问题,给研究者们理解魔幻现实主义造成了障碍。关于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
的接受这一问题,2005 年邓楠发表了《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与寻根文学作家的叙述话语艺
术管窥》一文,从语言角度将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与寻根文学作家进行了比较。2006 年,
周林玉发表了《从看魔幻现实主义及其对莫言的影响》,文章写了魔幻现实主
义对莫言的影响,以及莫言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充分肯定了莫言在接受魔幻
现实主义过程中所受到的积极影响。2007 年赵杏发表了《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尝
试——谈与》,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了比较,从而探究魔幻现实主义
对阎连科的影响。2007 年曾利君在《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一书中涉及到
了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接受领域,其著作在涉及作家创作接受这一方面采用的是个性化
研究,只对几个具体的作家进行单独的研究,彼此之间不相联系。在这之前从作家对魔
幻现实主义接受这一角度来研究的文章很少。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
的接受,是在作家个人个性的基础上,是有他们的共性的。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充满了传奇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莫言的作品风格与他很相似。独特的手法,独特的感觉,独特的艺术风格,独特的派系,形成别具一格的韵味,作品读完,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如梦似幻,久久回味。。。

莫言的谵妄现实主义: 误译了的诺贝尔文学奖赞辞 (童明)
 
【徐贲按:英语媒体介绍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主莫言,赞辞中使用的都是“Hallucinatory realism”(谵妄现实主义)这个中心词。“谵妄现实主义”是一个大约在1970年代开始被批评家使用的新词。谵妄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有些联系,但却有它自己的特定含义。1981年出版的《牛津20世纪艺术大全》(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wentieth Century Art)对“谵妄现实主义”的定义是:“精细正确的细节描绘,但这种现实主义并不描述外部现实,因为它用现实手法描述的主题只属于梦境和幻想。”(第529页)德国歌德大学的林德勒(Burkhardt Lindner)教授则指出,“谵妄现实主义追求的是一种类似梦境的真实”,按照这个解释也可以把谵妄现实主义称为“白日梦现实主义”。诺贝尔奖是用瑞典语和英语发布的,瑞典语发布使用的是 "hallucinatorisk skärpa" ,也就是英语的“hallucinatory sharpness”。在此介绍我的同学,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校区英语系童明教授关于莫言谵妄现实主义的一篇文章,他所言及的那种由“政治的压抑所致”的中国“谵妄文化”(hallucinatory culture),亦可理解为当今中国的“白日梦文化”。原刊《南方周末》】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莫言,主要理由是他代表了 hallucinatory realism 这种文学现象。这是一个关键词。但是,国内迄今译为“魔幻现实主义”(英语:magic realism)是不准确的,不仅将莫言现象和拉美现象混淆,也会使汉语世界误解诺贝尔委员会的判断,不利于探讨莫言所代表的现象。
Hallucinatory realism 可直译为“幻觉现实主义”。如果按 关键词的内涵,译为“谵妄幻觉现实主义”或“谵妄现实主义”则更准确传神。文学中的“谵妄”现象虽然存在已久,“谵妄现实主义”却是一个新词,暗示诺贝尔委员会在莫言作品中看到一种特殊的文学乃至文化现象。
英语里有两个词都可以译为“幻觉”或“幻象”: illusion 和 hallucination.  不过,这两个词有重要的区别。和想象力相关的幻觉,可以用 illusion,却不可以用 hallucination。和莫言获奖原因相关的“幻觉”(hallucination)属于精神分析学的病理范畴。这种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触等,是谵妄 (delirium)的表征,所以,指的是谵妄幻觉。
文学和现实的关系是折射的关系,准确说是意味着的关系,而不是镜像那样的“反映”关系。长期以来,国内的文学观受“现实反映论”主导,潜移默化,我们下意识以为艺术只是某一种现实的附庸和奴隶,渐渐忘却文学艺术具有抗衡现实的价值。
文学中的谵妄幻觉现象丰富而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比如,某些作者可以更自主地使用谵妄幻觉,使所叙述的病态成为折射和反抗现实的艺术的一部分。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狂人日记》;那里面的“狂人”开始出现谵妄幻觉时,突然听懂了小狗的语言,接着出现身份的幻觉,认为自己是西班牙的国王,结果被送进大牢。正因为果戈里对当时俄国社会的不公正现实感到愤慨,他自主地运用了谵妄,为世界文学创造了一个原型人物和喻说。
有些作者创作中出现的谵妄现象,却可能是个人或社会病态的反映,可称之为“非主动的谵妄”。国外思辨理论对谵妄现象的研究论述很多。法国理论家克莉斯蒂娃就把非主动的谵妄现象当作一个特别话语研究。她承继和发展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理论,认为谵妄话语往往是政治的压抑所致,展示“象征”和“符号”两种力量(即政治秩序和受压抑的个人)之间的冲突和张力。此种谵妄是社会真实存在。学术界还有一种看法:谵妄幻觉如普遍存在,就成为文化现象,成为“谵妄文化”(hallucinatory culture)。
文学中纳入负面情绪和病态并非新事,且已形成现代文学(包括先锋派)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文学的发展,又扩充了负面美学的内涵。卡夫卡是负面美学成就最突出的实例。所以,诺贝尔委员会用“谵妄现实主义”这个词,虽然赋予莫言作品病态和负面情绪的涵义,对莫言的文学作品未必是贬低,甚至可能是肯定。
既然是“谵妄现实主义”,那么莫言作品中的谵妄和现实究竟是什么关系?
在莫言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两个倾向。其一,莫言作品没有果戈里或卡夫卡那样对现实尖锐的批评和抗衡。如果有批评,也不是呼之欲出的那种。或许,莫言试图用更隐晦的叙述来传达对现实的批评和反抗?这样的解读并非不可能。其二,作为中国当代语境中的作家,莫言的叙述不同于世界其他区域的作家(包括其他诺贝尔获奖作家);他并不通过某个中心人物的内心冲突呈现他的倾向,而偏重于将历史和现实重叠,

T_T不懂,没看过这俩个人的书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
南美洲 哥伦比亚国花--卡特兰、咖啡 厄瓜多尔国花--白兰花 秘鲁国花--金鸡纳树、向日葵 玻利维亚国花--向日葵 巴西国花--卡特兰 智利国花--野百合 阿根延国花--刺桐 乌拉圭国花--商陆、山楂 大洋洲 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桉树 新西兰国花--桫椤、四翅槐 斐济国花--扶桑 非洲 ...

条形码如何辨别港货
65 770 哥伦比亚 66 773 乌拉圭 67 775 秘鲁 68 777 玻利维亚 69 779 阿根廷 70 780 智利 71 784 巴拉圭 72 786 厄瓜多尔 73 789 巴西 74 80-83 ...98 981-982 各种流通票据 99 99 赠券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4 1 为您推荐: 条形码扫描在线查询 扫一扫条形码 港货aj条形码 ...

我国的国花是什么花?
二、国花概况 如今,中国尚未决定现代意义的国花,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国花,亦或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作为国花。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自己的国花。早在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将梅花定为国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国花。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方面并未明确确立国花。由于大陆没...

向日葵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拜托各位了 3Q
回顾l981年秋冬之际,—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 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为此,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 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 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儿童到老人为评选国花赋诗作画,洋溢着深 厚的爱国主义...

中国的国花
回顾l981年秋冬之际,—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 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为此,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 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 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儿童到老人为评选国花赋诗作画,洋溢着深 厚的爱国主义...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
回顾l981年秋冬之际,—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 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为此,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 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 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儿童到老人为评选国花赋诗作画,洋溢着深 厚的爱国主义...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为什么?
回顾l981年秋冬之际,—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为此,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儿童到老人为评选国花赋诗作画,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热忱和对追求...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
回顾l981年秋冬之际,—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 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为此,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 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 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儿童到老人为评选国花赋诗作画,洋溢着深 厚的爱国主义...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
回顾l981年秋冬之际,—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为此,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儿童到老人为评选国花赋诗作画,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热忱和对...

北京的国花是什么?
回顾l981年秋冬之际,—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 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为此,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 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 起了强烈的反响。从儿童到老人为评选国花赋诗作画,洋溢着深 厚的爱国主义...

松北区17873441487: 百年孤独讲的是什么 -
邹要太得: 《百年孤独》是一部极其丰富的、多层次的小说,它可以有多重解释.它是一部关于霍塞·阿卡狄奥·布恩狄亚几代子孙的家庭编年史;它描写了一个象征着马尔克斯故乡阿拉卡塔卡的小镇马孔多的时代变迁;同时也是哥伦比亚、拉丁美洲和现...

松北区17873441487: 百年孤独一段原著一段赏析2500字 -
邹要太得: 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家徽,每一个成员都自觉不自觉地佩戴着它.同时,孤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害怕自己陷于孤独的泥淖,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反抗孤独,悖论的是他们的生存又离不开这种孤独,他们渴望保 持孤独的高...

松北区17873441487: 百年孤独原著是那种语言 -
邹要太得: 原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美哥伦比亚人, 早年那里是西班牙殖民地, 所以所写的肯定是是西班牙语了.

松北区17873441487: 百年孤独为什么孤独 -
邹要太得: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

松北区17873441487: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谁?有没有电视剧版?
邹要太得: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

松北区17873441487: 下列作家均荣获过诺贝尔奖的残荣,请你写出他们的获奖作品及时间,肖?
邹要太得: 1913年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 《吉檀枷利—饥饿石头》 由... 1982年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记者、作家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由...

松北区17873441487: 魔幻现实主义 - 文学史上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邹要太得: 文学史上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是哥伦比亚的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获 1982 年诺尔贝文学奖,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1967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