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习俗

作者&投稿:郟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内蒙古的习俗~


1、民俗风情之饮食——烤全羊

整羊整牛,也称全羊、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 自古以来,蒙古人就有吃整羊、喝马奶酒和给远征人携带绵羔羊熟肉条的习惯。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包,用整羊招待来客和祭礼神祗。

2、民俗风情之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大集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的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

3、民俗风情之鄂伦春

春节是鄂伦春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一般要进行四至五天,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族的春节源于汉族习俗。节前,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清扫庭院;上山狩猎或在外工作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准备过年。除夕,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

4、民俗风情之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

祭敖包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

5、民俗风情之敬献哈达

哈达,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蒙古族人民的最高礼节就是献上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与办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上绣有佛像或云纹、八宝、寿字等吉祥图案。哈达最初是喇嘛教寺庙中一种祭神的用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蒙古



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和传统节日。这些习俗和节日反映了内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和民族特色。下面我将为你介绍一些内蒙古的习俗、节日由来、相关典故、寓意、庆祝方式以及相关扩展。

一、内蒙古的习俗

1. 蒙古包:蒙古包是内蒙古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方式。它是由木材和毡房构成的圆顶帐篷,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效果。蒙古包内部布置简单而温馨,通常有炉子、床铺和家具等。



2. 骑马射箭:骑马射箭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他们的重要习俗之一。蒙古族人民擅长骑马,他们通过骑马射箭来展示自己的勇敢和技巧。



二、内蒙古的传统节日

1. 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法定节假日。那达慕大会通常在每年的七月或八月举行,为期一周左右。这个节日以骑马表演、摔跤、歌舞等活动为主,吸引了来自内蒙古和其他地区的游客。



2. 白月亮节:白月亮节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的农历新年。这个节日通常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举行,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放烟花等。



三、内蒙古的相关典故和寓意

1. 草原之舞:内蒙古的草原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蒙古族人民的家园。草原之舞寓意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激情。



2. 骏马之国:内蒙古以其优美的草原和出色的马匹而闻名。骏马之国象征着内蒙古人民的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内蒙古的庆祝方式

1. 舞蹈表演:内蒙古的舞蹈表演通常以草原为背景,舞者们身着传统服饰,跳动着欢快的舞步,展示着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2. 篝火晚会:在夜晚,人们会围坐在篝火旁,唱歌、跳舞、品尝传统美食,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五、内蒙古的相关扩展

1. 内蒙古美食:内蒙古有许多美味的传统食物,如烤全羊、奶茶、手扒肉等。这些美食代表了内蒙古人民的饮食文化和独特的口味。



2. 内蒙古民族服饰: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服饰以毛皮和丝绸为主要材料,色彩鲜艳,图案独特。这些服饰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



以上是关于内蒙古的习俗、节日由来、相关典故、寓意、庆祝方式以及相关扩展的介绍。内蒙古的文化和传统丰富多样,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欣赏。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内蒙古的风俗和文化。



我曾经在内蒙古呆过4年,对那里的风俗习惯可以说了如指掌。现在我就来说一说内蒙古的习俗吧。

1.那达慕大会

草原盛会——那达慕大会:即游艺、联欢的意思,源于七百年前。那达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

2.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示,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

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3.敬献哈达。

哈达,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蒙古族人民的最高礼节就是献上哈达。

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与办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常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上绣有佛像或云纹、八宝、寿字等吉祥图案。哈达最初是喇嘛教寺庙中一种祭神的用品。随着喇嘛教的传入,献哈达的意识很快被蒙古族人民接受。

蒙古族人民每逢贵客来临、敬神祭祖、拜见尊长、婚嫁节庆、祝贺生日、远行送别、盛大庆典等重要场合,都要献哈达来表达自己的诚心和美好的祝愿。


我们来说说禁忌。

1.蒙古人忌踩门槛的习俗

在呼伦贝尔的蒙古人中间流传门槛是门神所在的地方,所以无论是砖瓦房、土坯房或蒙古包,其门槛都不能踩踏或坐在上面。蒙古人相互间串门,或到牧民家里做客,出入时严禁踩踏门槛,认为踩踏门槛很不吉利,也不准坐在门槛上。

据说,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可汗宫帐的门槛,就会被处死。这种不踩踏门槛的禁忌习俗在呼伦贝尔一些地区仍在延续。

蒙古人对狼的禁忌习俗

在远古时期,狼是部分蒙古人的图腾。所以,呼伦贝尔的蒙古人忌讳直呼其名。蒙古人称狼为“赤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蒙古人都避讳这种叫法。如必须要说到狼,则要用别的词来代替。因而有了“野狗”“天狗”、“阿布该”(那东西)、“可怕的东西”等各种代名词,现在呼伦贝尔牧区主要称狼为“脑海”(狗)。

蒙古人的服饰禁忌

帽子是呼伦贝尔游牧的蒙古人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饰。因此,他们最忌讳随处扔帽子或用其他东西触摸、玩弄帽子。戴在头上的帽子突然掉地,认为不吉利。系腰带,对蒙古男子来说是权威的象征,是男子汉的标志。所以蒙古男子忌讳穿长袍不束腰带。据史书记载,蒙古人向神灵祷告时,须“将系腰挂在颈上,将帽子拿在手中 “。与此相反,在审问或惩罚罪犯时,首先“去了冠带”。成吉思汗受阔阔出挑拨,在审理合撒儿“篡权”罪时,曾去了合撒儿的冠带。蒙古人至今很重视帽子和腰 带, 在日常生活中,戴帽子和系腰带仍被视为人们交往礼节中自身应注意的内容之一。

蒙古人忌打狗习俗

在 呼伦贝尔草原,凡是游牧的蒙古人家,都养着2个以上的狗,而且这些狗的个头都比较大,样子凶猛。蒙古人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尤其在游牧生活中,狗是 其主人的好帮手。所以,蒙古人对狗充满了人性化的关爱。在日常生活中,到牧民家做客或相互串门时,要在蒙古包的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看住狗后再 下马,以防狗扑过来咬伤人。不能见狗咬,就骂狗、打狗,闯入牧人家中。这便是打狗要看主人之礼。

蒙古人做客时禁忌

从古至今,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流传着一句谚语:谁出门也不能背着房子走。蒙古人热情好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接待宾客的礼仪。同时,对到来的客人也有一定的礼仪 要求。通常情况下,客人进入蒙古包时不能携带马鞭、牧鞭、弓箭等物,鞭子要放在包门右侧,且要立放。进入蒙古包后,忌做佛龛前面,要坐到炉灶的右侧。坐时 最好盘腿,不能乱伸腿或脱鞋,主人端茶敬酒时,要用双手接过来。说话时,不能用刀、筷子等物指主人的头部,不能再包内吐痰。否则,认为客人没有教养,不懂礼貌,主人会冷待客人。

吃手把肉时的忌讳

手把肉是大块带骨头的鲜嫩羊肉,可以用手撕着吃,也可以用刀削着吃,用小刀剔肉时注意刀尖刀刃不能对人,如果对人是很失礼的事情,因为蒙古人是不把刀对着兄弟的。



内蒙古的回民结婚习俗与其他地区的回民结婚习俗有一些差异,以下是一些内蒙古回民结婚的常见习俗:

新娘穿红妆:在结婚当天,新娘通常会身穿红色婚纱或礼服。红色象征喜庆和幸福。

婚礼仪式:内蒙古的回民结婚仪式通常包括“提亲”、“迎亲”、“过门”等环节。提亲是新郎及其家人到新娘家中拜访,以示求婚;迎亲是新郎及其家人将礼品带到新娘家中,接走新娘;过门则是新娘离开原生家庭进入新家。

马背游行:在结婚期间,新郎会骑马从家中出发,带着一支彩旗游行到新娘家,以展示男子勇敢和阳刚之气。

礼金:内蒙古回民结婚时,亲友们常常会给新人一些礼金作为祝贺。

宴席:结婚当天,通常会有一个盛大的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宴席上,新人会敬酒、舞蹈等。

这些只是内蒙古回民结婚的一些常见习俗,实际上,习俗还会因地区、家族和个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因为多数居民是蒙古族,所以内蒙古的习俗很大程度上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内蒙古地区常见的习俗:


                                   

1. 马头琴演奏:马头琴是内蒙古地区非常重要的民族乐器,因为马在蒙古族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马头琴演奏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中非常常见。

2. 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居住形式,内蒙古地区广泛存在。在一些重要的庆典和节日中,人们也会在蒙古包中举行活动,如举办婚礼、农牧民节等。

3. 赛马:蒙古族是骑马文化的代表,赛马在内蒙古地区非常受欢迎。每年夏季,内蒙古会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马活动,吸引来自各地的骑手和观众参与。

4. 火锅宴:内蒙古地区的火锅文化非常盛行,传统的蒙古火锅是以牛羊肉为主食材的,利用火锅煮熟后,蘸上调料品尝。火锅宴常常在冬季举行,集合亲朋好友,享受美食。

5. 庙会:庙会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活动,一些寺庙或庙宇会在特定日子里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人们可以在庙会上观看表演,品尝传统美食,购买特色手工艺品。

这些是内蒙古地区的一些常见习俗,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习俗和特色活动与内蒙古丰富的文化有关。




蒙古族有哪些风俗
2、唱歌 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是一种蒙古传统风俗。3、递鼻烟壶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蒙古...

蒙古人的习俗
蒙古族的习俗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讲,分别是饮食、居住、礼仪和节日。1、饮食。蒙古族的饮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肉食、奶食和粮食。蒙古族一般是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上和中午一般都是喝奶茶泡炒米,而晚上则是吃羊肉、包子等。2、居住。蒙古包是蒙古族最为传统的居住形式,其一般分为两种,一...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2.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蒙古族的传统住所是蒙古包,这种住所具有天幕式结构,圆顶设计,通常覆盖有羊毛毡子,分为夏季可移动式和冬季半固定式两种。3. 蒙古族的婚嫁习俗:蒙古族的婚礼通常在婚期的前一天举行。新郎会穿上节日盛装,与伴郎和祝颂人一同骑马,携带彩车和礼物前往女家。4. 蒙古族的礼仪风俗...

蒙古族的习俗是什么?
1、献哈达。献哈达是过去蒙古族在晋见王公贵族、向亲友祝寿、会见尊贵客人时进行的一种传统礼节。后来,哈达广泛应用于喜庆、祭祀、宾宴、交往等场合,表示庄重、诚挚、友好和吉祥。这些年,肇源蒙古族献哈达仪式,多在县及蒙古乡那达慕盛会。或蒙古族乡村迎贵宾时进行。2、敬酒。敬酒是蒙古人最普通和常见...

蒙古族有哪些习俗?
蒙古族的主要生活习俗包括:1.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住房,而他们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马和骆驼,以及勒勒车。蒙古族的饮食由粮食、奶食和肉食组成,他们通常不吃青牛肉。2. “那达慕”是蒙古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性群众集会,意为娱乐和游艺,始于13世纪初。除了那达慕大会,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还包括马奶节...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蒙古族是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祝寿就是蒙古族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祝寿礼一般在六十岁以上举行。 在蒙古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举行“祝福新房仪式”,而女方要举行“姑娘宴”。 生儿育女是蒙古族极其重视的事情,所...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交通习俗 牧马: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勒勒车: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习俗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习俗:住宿方式、祭祀习俗、饮食习惯、娱乐风俗、文化生活。1、住宿方式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房子,便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

蒙古族习俗有哪些?
1、艺术习俗 一提起蒙古族很多人除了会想起烤全羊之外,还会对马头琴悠扬的琴声情有独钟。蒙古族人能歌善舞这是公认的事实,.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蒙古人用勤劳勇敢的人生态度,以及独具草原特色的大智慧,创造出了极其丰富而又宝贵的草原音乐。每当马头琴响起之时,都会让蒙古人精神振奋,而其他民族也会...

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
1、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如下1饮食分三大类肉食奶食粮食2居住以蒙古包为主3婚嫁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4礼仪风俗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4岁时风俗从腊月三十到正。2、6生儿育女的习俗,蒙古族人民对于生儿育女极其重视,所生婴儿无论男女,均在婴儿落地后即在家门外树立标志如生婴儿为...

博野县19747686622: 内蒙古 有什么习俗 -
窦帘甲芬: 内蒙古过年的习俗是: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这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之日.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 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热闹非凡.

博野县19747686622: 内蒙古的风俗有哪些? -
窦帘甲芬: 迎宾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

博野县19747686622: 内蒙古的风俗概括 -
窦帘甲芬: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无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接客人.待客.这里的主人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压饥解渴,有的还做面条,让客人们少吃一点垫个频祝?然后敬酒.还有神奇的蒙古包.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d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运.蒙古族还有华丽的民族服装包括衣,带,靴及头饰等,款式讲究,装潢精美.蒙古族很早以来以祭火的习俗迎接春节,因为燃旺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几张.

博野县19747686622: 内蒙古风俗有哪些? -
窦帘甲芬: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客人,不论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当您来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的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的位置上.

博野县19747686622: 内蒙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窦帘甲芬: 【民族风情】 草原盛会一一那达幕:即游艺、联欢的意思,源于七百年前.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蒙古包: 蒙古包一词来自于...

博野县19747686622: 内蒙古有哪些民风民俗 -
窦帘甲芬: 内蒙古民俗问题比较复杂:蒙古族的不同部落之间有差异,汉族的东西部之间有差异.关于蒙古族的可以看一些有关书籍,生活、宗教、劳动等都会涉及到,比如饮食文化、马文化、敖包文化、服饰文化;汉族的涉及地方习俗与文化,西部区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与陕北文化接近,东部的与东北文化一脉相承.

博野县19747686622: 内蒙都是有哪些风俗民情 -
窦帘甲芬: 火 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

博野县19747686622: 内蒙古族有什么习俗,和特点呢?
窦帘甲芬: 内蒙古过年的习俗是: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这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之日.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 饭,并把牛羊肉、糖块、...

博野县19747686622: 内蒙古的传统节日、生活习俗、饮食文化 -
窦帘甲芬: 内蒙古传统的节日有纳达慕,算是比较盛大和隆重的一个节日了.很多人围坐在篝火旁,唱歌,跳舞,还会有摔跤等一些比赛项目.非常热闹.蒙古人喜欢喝奶茶(是咸味的哦),而且喜欢吃手把肉,味道还不错的.他们也喝马奶酒,真正的马奶酒是用马奶酿制的.在蒙古包中,喝酒也是有讲究的,每个特定的杯子是用来给不同的人喝的.还有那洁白的哈达,是蒙古人比较重视的一种礼节.会给远方尊贵的客人献上的.蒙古人的习俗还有很多的,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有机会还是欢迎你亲自来内蒙古,骑着骏马,奔驰在广阔的大草原上,那种感觉真的是很爽的,草原人民欢迎你哦!!

博野县19747686622: 内蒙古风俗习惯有什么? -
窦帘甲芬: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