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是谁?举例说明

作者&投稿:夹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手下首席谋士有谁~

前期五大谋士: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
后三大谋士司马懿 贾诩、程昱。可以说这两位在前期也是重要谋士,后期也是如此

1、“三国第一鬼才”郭嘉
郭嘉(公元170年-公元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有天纵之才,是曹操身边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谋士,最为曹操器重,被曹操当成自己的“奇佐”,赤壁之战时曹操曾感慨:“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史书上对郭嘉的评价也非常高,认为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三国演义》中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对郭嘉的评价更高,他曾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由此可见,“鬼才”郭嘉确实是个惊世奇才。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郭嘉被荀彧推荐给曹操,两人一见面就惺惺相惜:一个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另一个回“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此后,郭嘉忠心耿耿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长达11年,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赫赫功勋。
可惜的是,公元207年,郭嘉病死在征伐乌桓的途中,年仅38岁。郭嘉死后,曹操终其一生也无法一统天下。


2.“王佐之才”荀彧
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曾是袁绍身边的谋士,后投奔曹操,是曹操身边另外一位谋士荀攸的叔父。
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早年曾被认为有“王佐之才”,因而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除了为曹操出谋划策外,荀彧还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后来,荀彧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到猜忌,被调离了曹魏政权的中枢,最后在寿春忧郁成病(一说“自杀”)而亡,享年五十。


3.“筹画士”戏志才
戏志才(?-公元196年),和郭嘉一样,都是颍川人,并且也是被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在郭嘉之前,他是曹操身边最厉害、最著名,也是最为曹操器重的谋士。但是历史上关于戏志才的记载并不多,只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零星几处记载。
那么,戏志才有多牛呢?在《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戏志才死后,曹操竟然感慨没人能与之商议大事,由此可见戏志才之谋略确实过人。


4.“毒士”贾诩
贾诩(公元147年-公元223年),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原为董卓部将,后成为张绣的谋士,之后与张绣一起转投曹操,并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
贾诩曾试图劝阻曹操发动赤壁之战,但曹操不听,结果大败而归。之后,贾诩献计离间马超、韩遂,帮助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继承人问题上,贾诩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为曹丕即位立下大功。果然,曹丕即位后,贾诩胜利升任太尉。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贾诩病逝,享年77岁,谥曰“肃侯”。


5.“曹操之谋主”荀攸
荀攸(公元157年-公元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被叔父荀彧举荐成为了曹操的军师。
荀彧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是一位杰出的战术家,一生共设奇策十二计,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曾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后又在官渡之战,尤其是乌巢之战中出奇谋、策奇兵,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了大功。


虽然荀攸智谋过人、计策百出,但是他行事周密低调,深受曹操称赞,他在评价荀攸时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不幸的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

应该说曹方智囊团中最杰出的应当是荀令君
但是荀令君一生忠于汉室,是真正地身在曹营心在汉
说是曹操的“手下”不太合适
另外如果只以“谋士”来定义令君,有点太委屈了,呵呵。

个人更推崇荀攸吧

论二荀程郭

选自张大可《三国史研究》

在曹操的智囊团中,应当特别提出的是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四大谋士。他们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建立了殊勋,既替曹氏奠定了基业,也成就了自己的英名。荀或、郭嘉离袁绍而投曹操,程昱不受刘岱之辟而从曹操,可谓明于择主。司马子长有言:“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二荀程郭正是这样的智士。本文略论四人的功绩和他们的历史地位。
一、二荀奇计
曹操倚重二荀,视为腹心和左右手,二荀视曹操为明主,尽心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曹操称喻荀或为“吾之子房”,盛推荀攸为“非常人也”。曹操也认为得二荀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曹操出征,荀攸为扈从军师,不离左右,荀或则留守后方,“常居中持重”。二荀经常与曹操纵论时局,制定战略,起谋善计,无不言中,使得曹操的事业迅速发展。
荀彧七出奇计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县(在今河南许昌)人,家世族。汉末,颖川四战之地,荀或率宗人避乱依袁绍。公元191年,荀或去绍从操,第一个投归曹操麾下,所谋甚多。单是《三国志·荀或传》中就记载了七次大的献策,均被曹操采纳,使曹军连获大胜,成为天下无敌的强手。
第一次,公元194年陶谦死后,曹操打算再次兴兵东征,夺取徐州。荀彧谏说曹操要“深根固本”,保有兖州,避免吕布再次偷袭,腹背受敌。
第二次,公元196年,汉献帝东还洛阳,荀彧建议曹操迎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一着高棋。从此,曹操在政治上居高临下,天下无敌。
第三次,曹操迎献帝都许后,袁绍不服,写信恐吓曹操要与之决战,荀彧劝曹操忍让,把大将军让绍,避免了过早地与袁绍决战,保存了实力。荀彧还把曹操与袁绍做了一番对比,指出袁绍外强中干,外宽内忌,优柔寡断,军法不严,曹操恰与之相反,明达不拘,刚毅果断,信赏必罚。曹操在度、谋、武、德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曹操的紧迫任务是先灭吕布,安定河南,然后等待时机,平定河北。曹操豁然开朗,并采纳荀彧的谋划,派钟繇出镇关中,打破袁绍侵扰关中可能施于曹操的战略包围。
第四次,公元200年袁曹官渡决战,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处于僵持状态。曹军乏粮,使得曹操失去了信心,打算退军。荀彧写信与曹操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荀彧还在信中指出,曹操以十分之一之众扼制在官渡,阻挡了袁绍的进攻,相持已半年,袁军意志已经沮丧,不久会发生内讧,正是“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曹操深然其计,奇袭乌巢袁军屯粮,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袁绍的谋士许攸家犯法,审配收其妻子,许攸怒而叛绍,促成了袁军的崩溃。袁绍兵败,无颜回邺,冤杀田丰,一一为荀或所言中。
第五次,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欲南下袭刘表。荀彧说:“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曹操于是重新屯兵黄河,趁袁绍病死,绍二子袁谭,袁尚不睦之机,扫荡河北,统一了北方。
第六次,公元204年曹操打破邺城,领冀州牧。趋炎附势之徒建言曹操恢复古代九州制度,扩大冀州地域,使天下臣服。荀彧劝谏曹操,如实行古制,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州,并州等都包括在冀州境内,夺人之地众多,将引起关西诸将的疑心,恰好让袁谭、袁尚钻空子,刘表更稳坐荆州,恐怕天下要纷乱了。荀彧建议曹操乘胜“先定河北”,然后“南临荆州”,待到天下安定,再议古制也不晚。曹操因此改变了主意。
第七次,公元208年,曹操已平定塞外乌桓,灭了袁尚,高干,再无后顾之忧,决定大举南下,问计于荀彧。荀彧说:“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就是大造声势,从宛城,叶县进兵,而实际上用奇兵从空虚之处迅速插入,迫降荆州。曹操从其计,果然兵不血刃下荆州。
以上七计,仅举其大要。荀彧从公元191年到213年,前后23年在曹操营垒中出谋划策,主持防务,举荐贤才,所立功勋,卓越无比。曹操曾高度评价荀或的功劳,说:“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又说:“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

荀攸画奇策十二 荀攸字公达,荀彧侄儿,长彧六岁。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都许,由荀彧推荐,曹操征荀攸为尚书,与语大悦,恨相见之晚,委为军师。《三国志·荀攸传》载,“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裴注引《魏书》记载,曹操取冀州,荀攸姑子辛韬曾问荀攸计谋何出,荀攸严肃地说:“佐治为袁谭乞降,王师自往平之,吾何知焉?”荀攸不肯说出他的谋划。从此没有人再敢问荀攸,因此十二奇计鲜为人知。《三国志》荀攸的本传载有六策。
第一次,公元198年,曹操南征张绣。荀攸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合力成为强敌,张绣为客依赖刘表供食,表不能供,“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曹操不听,张绣,刘表果然合力对抗,曹操打了败仗。曹操对荀攸说:“不用君言至是。”于是设奇兵复战,在安众大败张刘联军。
第二次,公元198年,曹操征刘表,张绣还,荀攸建言曹操立即东进攻灭吕布。曹操依计亲征,连败吕布,俘获了吕布的骁将成廉,并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城。吕布坚守,曹操久攻不下,军队乏食,打算退军。这时荀攸与郭嘉同时进言,趁吕布连吃败仗锐气消沉,陈宫未定谋之际,“进急攻之,布可拔也”。荀郭二人又献计引沂,泗灌城,城溃生擒吕布。此役胜利,使曹操赶在袁绍破公孙瓒之前灭了吕布,赢得了时间部署官渡之战,意义无比重大。
第三次至第五次是公元200年袁曹官渡决战,荀攸连出奇计。其一是解刘延白马之围,画策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其二荐徐晃截击袁绍粮饷,烧其辎重;其三与贾诩两人向曹操画计袭乌巢,大破袁绍军。曹操在官渡赢得胜利,荀攸为前线第一谋主,功在郭嘉,贾诩之右。
第六次,公元203年,荀攸劝曹操接受袁谭请降,趁袁谭与袁尚争冀州内扛的机会,消灭二袁,认为“此时不可失也”。当时曹操左右都主张先平刘表,利用二袁相攻之机南下。荀攸认为,刘表坐保江汉并无四方之志,而二袁相斗,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曹操采纳荀攸的建策,先北后南,假意与袁谭和亲,挑动二袁加剧混斗,坐收渔人之利平定了冀州。曹操表封荀攸为陵树亭侯,并在嘉奖封令中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荀攸善谋,更善于自防,他深知曹操忌疑,故谋谟帷幄而从不自矜,这和许攸恰成鲜明对比。许攸与曹操少小相知,后为袁绍谋士。官渡之战,许攸投归曹操,出卖袁绍军中虚实,加速了曹军的胜利。曹操平冀州,许攸也参与谋划。于是许攸自恃勋劳,在曹操面前也妄自尊大,戏呼曹操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曹操一脸奸笑,回答说:“汝言是也。”而心实不平,借故杀了许攸。荀攸则大智若愚,把自己的谋划的奇计都推给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称赞荀攸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曹操视荀攸为社稷之臣,对世子曹丕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荀攸也与曹丕深相结纳。荀攸卧病,曹丕问疾,独拜床下。
二、程郭筹策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县(在今山东阳谷县)人,公元192年从曹操为寿张令。程昱是继荀彧之后最早投归曹操的谋士,他与荀彧共谋保全兖州三城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之臣;他又劝曹操据三城,绝袁绍,自图霸业而功著群僚。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县(在今河南禹县)人,公元196年与荀攸同时为荀彧所荐为曹操司空祭酒。曹郭两人一见如故,论天下大事心灵相通。曹操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十分高兴,称赞曹操:“真吾主也。”计破吕刘,剿除二袁,荡平乌桓,多有郭嘉之谋。曹操对程郭二人的依重,不亚于二荀。曹操出征,程昱留守为荀彧之副,郭嘉随从参谋与荀攸并为左右手。程郭与二荀在曹操势力发展的关键时刻,都曾起过关键作用。
程昱的最大功绩是佐助荀或在曹操的危急时刻,保住了兖州三城。公元194年,曹操二次东征徐州陶谦倾巢出动,兖州空虚,遇到吕布偷袭,因张邈、陈宫等内应,兖州郡县纷纷响应,只有鄄城、东阿、范三县未动。这时,陈宫领兵攻东阿,派汜嶷取范城,豫州刺史郭贡率众数万兵临鄄城。吏民震恐,三县危在旦夕。荀或与程昱计议,要恢复兖州,必须保有三城。荀或亲自深入虎穴,游说郭贡中立,保全了鄄城。东阿和范两城,荀或交给了程昱。荀或对程昱说:“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贻可。程昱受令,身入危城,说范令斳允认清形势,选择良主而依。程昱为斳允剖析利害,分辨曹操与吕布之高下,称曹操为“命世”之才,说吕布不过为“匹夫之雄”,劝斳允固守范,立田单之功。斳允依从,计杀汜嶷,保住了范县。程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吏民,拒城坚守。曹操回军,幸有三城为根基,避免了覆亡。曹操紧握程昱的手说:“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曹操虽有三城,但兵少粮缺,与吕布数战不利,陷于困境。袁绍想趁机吞并曹操,他派朱灵救援曹操,并以“连和”为名,要曹操“迁家于邺”,接受控制。曹操进退维谷,答应了袁绍的要求。程昱得知此事,进谏曹操,说:“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曹操听后,如梦方醒,拒绝了与袁绍连和,同时还争取朱灵投靠了自己。
程昱认定曹操是一代明主,以身相许,尽心辅佐,故能在曹操处境困难,意志沮丧之时,清醒地替他分析形势,保持独立,建王霸之业。曹操统一北方后,追忆这段历程,拍着程昱的背说:“兖州之败,不用君言,吾何以至此?”程昱本名程立,少时曾做梦上泰山,两手捧日。兖州反叛,兖州助荀或保有三城,并把少时之梦告诉荀或,荀或转告曹操。曹操听后,知道程昱如此忠心,于是亲切地对程昱说:“卿当终为吾腹心。”曹操就在“立”字上加一个“日”字,更名为昱。从此程立就改名程昱。
官渡之战,程昱领七百兵守鄄城,独当一面,收山泽亡命,得精兵数千人。曹操曾打算给程昱增兵二千,程昱推辞了。他对曹操说:“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于是曹操没有给程昱增兵,袁绍也果然不攻鄄城。曹操对程昱的见识胆气佩服不已,曾对贾诩说:“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郭嘉足智多谋,屡出奇计,替曹操规划灭吕布,破刘备,斗二袁,讨乌恒,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公元198年,曹操灭吕布,郭嘉与荀攸参决谋议,已如前述。吕布灭后,又是郭嘉献策,曹操进兵河内杀眭固,建立了对抗袁绍的河上基地。建安四年冬十二月(公元200年1月),曹操亲率大军屯驻官渡迎击即将南下的袁绍。这时刘备在徐州杀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屯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反曹,宣布了汉献帝的衣带诏。曹操避免两线作战,打算趁袁绍大军还未南下之时,迅速出兵击败刘备,但又担心袁绍从背后杀来,犹豫不决。曹操问计于郭嘉。郭嘉分析说:“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曹操拍手称“善”,坚定了信心。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亲率大军从官渡出发东征刘备,出其不意一举击败刘备,获其妻子,生擒关羽。刘备全军覆没,曹操稳固了后方。正如郭嘉所料,曹操胜利回军官渡,袁绍才慢腾腾地杀来。
官渡战后,曹操乘胜进兵河北,连战皆捷。公元202年,袁绍病死,诸将劝曹操大举进兵,企图一口吞掉袁谭,袁尚。郭嘉力排众议,独建奇谋。他分析二袁之间的矛盾,认为二袁兄弟各拥重兵,各有谋臣,二人争为冀州牧而互不相容,急则相助,缓则相争,“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亲率大军南进至西平(今河南西平西),做出了一副南下荆州的样子。二袁果然为争冀州大打出手,袁谭被袁尚击败。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抓住战机立即北进,各个击破,灭了袁谭,袁尚败逃走入乌桓。曹军轻而易举取得了冀州,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袁尚逃入乌桓是曹操南下的隐患。曹操打算乘胜追击袁尚,讨平乌桓,诸将不从,怕刘表派刘备袭击许昌,曹操再一次沉吟难决,问计于郭嘉。郭嘉冷静地分析了全国形势,指出讨平乌桓对于巩固河北地区的重大意义。郭嘉说:“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袁尚,袁熙)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郭嘉又从军事上分析,远征乌桓虽险,但出其不意必能获胜。刘表平庸无能,不敢把重兵交给刘备北犯。郭嘉对曹操说:“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曹操这才宽心地北征乌桓。战事的发展,完全如郭嘉所料,曹军大获全胜,斩了乌桓大君长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袁尚兄弟逃往辽东被公孙康所杀。袁氏残余势力被彻底清除,曹操统一了北方。
郭嘉的多次神机妙算,使得曹操倾心折服。公元207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在回军途中不幸患病,不久病死,年仅三十八岁。曹操亲自到灵堂吊祭,悲痛万分,上表朝廷追赠郭嘉的封邑。表文全面回顾了郭嘉的功绩,作了高度评价。表文说:“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公元208年,曹操赤壁败还,无限感慨地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并连声叹惜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由此可见,郭嘉之早丧,对曹操的统一事业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三 二荀程郭与曹操的关系
二荀程郭是曹操智囊团的骨干,他们都是北方士人中第一流的智士。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孙吴,就是因为有二荀程郭等一大批智士相辅。曹操在艰难创业中,每走一步都有众多智士的合谋。二荀程郭是曹操的心腹,不仅参决机要,而且患难与共。因此,分析二荀程郭与曹操的关系,对于评价曹操和他们本人的历史地位,都有重要意义。
二荀程郭,个性各异,年龄参差,为前后相交的三代人,他们在曹操的统领下同僚共事,相处得十分和谐。若把四人作为一个集体来看,恰似曹操庞大智囊团的一个缩影。
程昱是最年长,寿最高,他生于公元142年死于公元221年,目睹了魏国之建立,享年八十岁;次荀攸,他生于公元157年,死于公元214年,享年五十八岁;再次为荀彧,他生于公元163年,死于公元214年,享年五十一岁;郭嘉最少,而又早夭,他生于公元170年,死于公元207年,年仅三十八岁。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享年六十五岁。二荀程郭与曹操相较,程昱长操十三岁,荀攸小操两岁,荀彧小操八岁,郭嘉小操十五岁。二荀与曹操为同辈人,程昱为长辈,郭嘉为晚辈。程昱比郭嘉长二十八岁。二荀程郭的年龄结构,可以说是老中青三结合。从个性来看,二荀持重内向,荀彧“清秀通雅”,荀攸“外愚内智”,二人有君子之风,王佐之才。程郭刚直外向,程昱“与人多迕”,郭嘉“不治行检”,二人与同僚不睦,常受人抨击。曹操把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才都吸引在自己的周围,组成一个运转自如的参谋班子,这正是曹操雄才大略的表现。袁绍、刘表也聚合了一些人才,但矛盾重重,互相内讧,围绕诸子各有彼此,消减了力量。曹操的智囊团却团结一致,凡军国大事,均共谋心通,形成一股力量。曹操驾驭人才,确实胜人一筹。
但是二荀程郭在曹操手下并未人尽其才。他们替曹操出谋献计都处于被动地位,曹操听与不听,他们很少谏诤。曹操没有把他们敬为王者之师,而是君临其上,隶皂使之,荀彧的悲剧结局,十分典型。
荀彧替曹操出谋献策,共事二十余年,亲密无间,具有智囊领袖的地位,经常与曹操一起讲论治乱之道。荀彧不仅在曹操微时投归,而且竭诚相辅,还给曹操推荐了大批人才。史称“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钟繇比荀彧为颜渊,司马懿推重荀彧是几百年以来才出现的奇才。荀彧少时就被何颙称赞为“王佐才也”。曹操也十分倚重荀彧,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曹操女安阳公主是荀彧长子荀恽的妻子。如此特殊的关系,只因荀彧表示了一点真正的反对意见,曹操就毫不迟疑地逼迫荀彧致死。
关于荀彧之死,史料记载有许多歧异。《三国志》荀彧本传载,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讽喻董昭等建言进爵为魏公,加九锡。荀彧表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由是心不能平”,很不满意。于是曹操就在第二年借出征孙权之机,让荀彧参丞相军事,上表要他出都劳军。以往曹操出征,荀彧便留守许都,这次要他出都劳军,觉得十分意外,感到了曹操对他的不信任。荀彧怀着不安的心情出许,到了寿春,曹操又不让他到前线濡须去劳军。荀彧恐慌,不知所措,忧愁而死。裴注引《魏氏春秋》则说,曹操赠送点心给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示意一场空,荀彧吞药自杀。裴注引《献帝春秋》曾记载了当时的民间传说。据说伏后与其父伏完书,指责曹操杀董承,要伏完除掉曹操。荀彧知情不举,后事败露,曹操深恨之。就命荀彧去杀伏后,彧不从,于是自杀。这些不同的记载都说明荀彧死得突然,内情隐秘。荀彧51岁,正当年富力强之时,怎么会突然死去呢?无论是忧愁而死,还是吞药自杀,荀彧被逼而死是事实。荀彧有如许大功,仅表示了一点反对意见,就招来杀身之祸,这深刻反映了曹操的忌疑之心,他对智囊只是利用,而不是尊重。
荀彧死后一年,荀攸相继谢世。郭嘉早夭。程昱德高望重,他是在曹操遭吕布袭夺兖州而面临绝境之时,立有大功的人,仍是战战兢兢立于庙堂。他效留侯张良引退。一天,他召集族人,大摆酒宴,对众说:“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于是上表致仕,归还兵权,闭门不出,以避猜忌。
曹操如此忌防智囊,这是因为蒙受了汉家四百年基业之恩泽的士人,很多人不愿称臣于曹氏,荀彧就是一个代表人物。随着曹操逼宫步骤的加紧,荀曹之间就逐渐加深了裂痕,最后演出了逼杀事件。荀彧之死,没有改变曹操进逼汉室的野心。但是,荀彧不同于孔融。孔融旗帜鲜明的反对曹操;而荀彧却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因此荀彧之死给曹操代汉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所以曹操只好做周文王,而让其子曹丕来登基了。

贾诩(--------我喜欢)
从三国前期到后期,贾诩都活跃在不同的场合,开始在董卓手下效力,后劝李催等进兵洛阳,使当时都城饱受战乱之苦,贾诩较为自责;后又辅助张绣,对抗曹操,取得了部分胜利,尤其是他对追击曹操胜负的判断让人拍案叫绝,因为他的对手同是智计过人的曹操,更显贾诩计谋高人一筹。官渡之战时,他力劝张绣投靠曹操,分析入情入理,曹操果然不计前嫌厚待张绣,对贾诩更是格外重视,封他为执金吾,从此贾诩成为了曹操最重要最信任的谋士之一。曹操对贾诩几乎言听计从,唯一一次不听劝告在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曹操不从,损失惨重,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好机会;战马超时的离间计达到了分化瓦解的目的。
贾诩是曹营后期最重要的谋士,曹操曹丕都对他信任倍至,在立魏王太子的事情上他巧妙地引用袁绍刘表的例子达到了立曹丕为世子的目的,虽然贾诩是曹丕的心腹,但立曹丕确实是当时合适的选择。曹丕称帝后自然对贾诩感激万分,立刻封他为太尉,三公之一。在后期他也为曹丕出了很多计策,成为魏国的元老。
可以说,贾诩谋人、谋己、谋天下都达到了很高境界,贾诩在封为三公之后毫不张扬,而是明哲保身、不结交权贵。曹丕为人阴险狠毒,连叔父曹洪都要处死,贾诩这一行动在当时十分明智,在魏国的高级谋臣中,贾诩善始善终,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真正的谋士,像唐朝的房玄龄

前期是郭嘉
曹操深通用人之道,他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大才者不拘小节”,而郭嘉就是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大才”。 郭嘉行为平时较为放纵,陈群多次向曹操“汇报”,曹操在嘉奖陈群的同时,非但未对郭嘉毫无责罚,反而更加重用。事实证明,郭嘉并没有辜负曹操的厚望,在他以后的从军生涯中,郭嘉屡出奇计,为曹操逐鹿天下,平定北方立下了不少功勋。郭嘉的才能是很高的,在他从袁绍处转投曹操时,曹操与他谈论天下事。就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这时三国志里的评价。的确,郭嘉思维敏锐,见地超人。特别是对当时局势及人物动机分析相当准确。他视江东猛虎孙策为“一人之敌”,孙策果然死于刺客之手,判断之准简直有如神助;袁绍死后,二袁兄弟还有一定实力,郭嘉建议: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以及刘表对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等事实都证实了郭嘉的先见之明。在平定河北后,劝曹操轻兵径袭,彻底消灭了当时割据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三国演义为了表现郭嘉,还有一个“遗计定辽东”,其实这是曹操自己的计策,不过这也比较符合郭嘉以思维见长的特点。
郭嘉在三十八岁病死,曹操常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如三国志中记载: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赤壁之败,曹操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见在曹操的内心深处,是真的对英年早逝郭嘉的深切缅怀。

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郭嘉、荀彧和荀攸四人无疑是最有名。
三国争雄,英雄辈出。对于各路英雄来说,拥有高明的谋士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就时来运转,从寄人篱下的狼狈状态开始走向成功,最终建立了一方基业。与之相反,曹操集团却因为一个人的早逝而开始走下坡路,并最终导致曹操统一中国的理想没能实现。毛泽东曾对此人大为赞赏,称赞他“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他,就是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郭嘉。郭嘉是曹操最喜爱也是最得力的谋士,堪称曹营第一谋臣。曹操曾多次讲过,自己百年之后要把国家大事托付给郭嘉。只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否则,他在历史的天空中所留下的光环绝对可与诸葛亮相媲美。
曹郭相知情深义重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其亲密程度可见一斑。在严于治军的曹操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有史学家说,郭嘉是幸运的,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他引为“知己”。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曹操所有智囊一览
智囊中包含:骨干谋士、重要谋士、以及各级掾属,直到曹操去世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 骨干谋士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其他谋士及椽属五十七人: 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瑧、卢毓、戴乾、和恰、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孙礼、王观、高堂隆、牵招、徐邈、胡质 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贾洪、薛夏、令狐邵、刘馝、魏讽(后造反)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做水排,使效益三倍于马排。 丁廙:字敬礼,丁仪之弟,曾助国渊破谤书案,因此显名,后向曹操揭发过刘桢偷看甄氏。因兄于曹丕不睦。 严象:奉曹操之命,举孙权为茂才,后被李术所杀,孙权起兵,为其报仇。 袁涣:袁涣宇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有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祖父歆,为汉司徒。父延,为太尉。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 凉茂: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也。劝公孙度不要谋反.

荀彧(-----------我喜欢)
荀彧出生在颍川一个极有名望的家族,他风采雅量,年轻时就已名播遐迩,当时知名的人物鉴赏家何?,很早就对荀?下了"王佐才"的评价。荀?先从袁绍,见其不能成事,随即投靠了曹操,曹操得到荀彧大喜过望,称他为“吾之子房”。
荀彧作为曹操的头号谋士,无论从地位、作用还是贡献上都无人能出其右。他为曹操建立的功绩无可计数。首先,他自己名重天下,影响了一大批智谋之士为曹操效力,在识别人才上,荀?显示出高出群侪的眼光,举荐了包括荀攸、郭嘉、程昱、钟繇、司马懿在内的智囊,这个班底几乎囊括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同时,荀?赖以服人的,还有自己风高节亮的道德风范。他为人谦和,折节下士,居高不傲,一心为公。著名谋士钟繇,对荀?就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为颜渊再生,所谓"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然"。司马懿更不避美言地认为: "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荀?的才能实在是很难描述:他平身为曹操六出奇计,其他的更是数不胜数,曹操对他几乎言听计从,“深根固本以争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先灭吕布后灭袁绍、四胜四败之说力劝曹操对决袁绍、官渡之战劝坚守以待敌之变、胜利之后建议平定河北以免二袁养成气候、阴出阳、业迫使刘琮投降”等,这些计策极具长远战略眼光,全是举一足而动全身,对今后局势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些建议是他力排终议而最终曹操采纳。可以说,曹操从一个弱小割据势力发展到与袁绍争锋的军事集团,进而成为北方统治者,与荀?是息息相关的。在那种复杂情况下,曹操随时都有“一着有误,满盘皆输”的危险,袁术、吕布、张绣,陶谦、刘备、袁绍、公孙瓒任何一个都有争雄天下的可能,然而为什么是他们失败曹操胜利?就因为曹操能采纳荀?正确意见,按照荀?战略策划一步步走向成功,这期间的时局复杂多变,在我看来,荀?的任何一计都不逊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论,荀?的思虑之深,眼光之远决不是其他人可以替代。就像曹操所说的那样:侍中守尚书令荀?,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与举兵,周游征伐,与?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月。……天下之定,?之功也。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按照荀?的计策行事,没有不成功的,我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全是荀?的功劳。当然曹操的话有些夸大,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实之处。作为统治者的曹操,能有这样的心胸,也是难得。
曹操称荀?为“吾之子房”,多数时候曹操远征在外,荀?镇守后方,治理朝政,总管军粮人事调度,代曹操行使权力,很多事情都是全权管理,这很像萧何。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为曹操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张良的功劳,也是荀?的风格,可以说,荀?集张良萧何的才能于一身,的确是“略不世出”的大才。出于种种原因,诸葛亮的地位不可超越,将他排在了第二位。然而荀?阻碍曹操为魏公,不管他出于何种考虑,却触犯了曹操的大忌,由于曹操急于架空汉帝权力,考虑倒荀?在曹营中特殊地位,在那之前他对荀?言听计从,不打倒他的话估计曹操难以如愿以偿,造成了荀?不得善终的悲剧。可惜的是荀?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大才,却仿佛远在天外的流星,不能像张良那样照耀千古啊。
曹公最重要的手下,像唐朝的杜如晦,发挥了自己的最大能力,所以排名靠前,人品更是一流。他和李斯、萧何、杜如晦、李善长、赵普、范文程一样重要,估计没有尉缭、张良、陈平、贾诩、房玄龄、刘伯温等人聪明,但极端聪明的人往往建立不了这样的功业

地位最高的当然是荀彧,
荀彧 (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官至太尉,谥曰敬 。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后汉书·荀彧传》)。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三国名人之曹操帐下首席谋臣荀简介
荀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却见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三国志・魏书・荀传》)。初平二年,荀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来投,大悦,说:“吾之子房也。”(《三国志・魏书・荀传》)任荀为司马,荀时年二十九岁。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

曹操五谋士呢
曹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1、荀彧——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从《三国志》...

曹操的主要谋士到底是谁
1.荀彧,没了荀令君不可能有曹魏政权(谁奉天子,谁推荐郭嘉荀攸钟摇陈郡程昱戏志才,谁守老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一百度百科。总结起来一句话,曹魏政权没有一个和荀彧一样的人才。如果没有程昱有郭嘉,没郭嘉有贾诩荀攸等,但荀彧之才曹魏无人可匹敌,实乃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内政...

荀和荀攸与贾诩:三国中曹操麾下的主要谋士
三国时期,三位大将各据一方,曹操的地域最为广泛,他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广阔的领域,最重要的是身边的谋士较多。那么曹操身边的五大谋士是谁呢?曹操的五大谋士:荀、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荀——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荀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

各位曹操手下谋士大将最喜欢的是谁?
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就像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一样,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一下的。谋士,他为他的君主出谋划策,荀彧是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底线的。在刘备那边就是诸葛亮,在曹操这边就是荀彧,他们两个人是高于一般谋士之上的,由理想的人。我们看荀彧当时给曹操提出的三大纲领...

谁能罗列出曹操集团核心人物?
在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每到关键时刻都是荀彧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克敌制胜,一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使用的还是荀彧的战略部署。 荀彧既有谋略又懂施政,郭嘉只能出谋划策,从这个角度来看,荀彧略胜一筹。 2、地位上,荀彧直到去世前,都是曹魏集团的“首席幕僚长”。相当于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 郭嘉也非常被...

三国荀彧的生平
这是荀彧撼古震今的一次谋略,曹操正因为采纳了荀彧的意见奉天子,才一举成为东汉末年最有实力的军阀,为以后所有战争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

曹操第一谋士是谁?
回答:荀彧。说荀彧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一点儿都不夸张,因为自从初平二年,荀彧从袁绍那里到曹操处上班之后,前后二十年,他帮助曹操由弱到强,转败为胜,平定北方,成就帝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主要体现在:1、当张邈、陈宫趁曹操出兵打徐州的陶谦,在兖州迎战吕布时,是荀彧和程煜、夏侯悖一起,保全...

曹操五大谋臣是谁
荀彧、郭嘉、程昱、贾诩、荀攸。1、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2、郭嘉 郭嘉出身颍川郭氏。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

曹操账下的四大顶级谋士:司马懿排不上号,功劳最大的并不是郭嘉
曹操之所以能统一中国北方,成为曹、孙、刘三家实力最强大的一方,荀彧居功至伟,甚至超过鬼才郭嘉,毕竟郭嘉去世太早。无可否认的是,荀彧是极为出色的战略家,这方面可与诸葛亮媲美,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而且,荀彧还为曹操推荐了钟繇、荀攸、戏志才、郭嘉等众多人才,故位列榜首。曹操...

莱城区13761949647: 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是谁 -
旁沾郁金: 曹操手下谋士:郭嘉,贾诩.荀彧. 司马懿是曹丕的老师,而且做曹操的谋臣没多久,所以说司马懿只算是曹丕的谋臣,但是郭嘉死的早,荀彧对汉室心不死,只有贾诩默默的在背后帮助曹操

莱城区13761949647: 曹操的首席谋士 -
旁沾郁金: 论明哲保身贾诩贾文和,论政治荀彧荀文若,论计谋郭奉孝,论大局观戏忠戏志才.其余程昱、荀攸、钟繇、司马懿、毛玠、陈群、陈登亦王佐之才....

莱城区13761949647: 荀彧、郭嘉、程昱、荀攸谁才是曹操的首席谋士? -
旁沾郁金: 是荀彧,首席谋士,并不是处理具体问题非常出色的,而是要定大的方针政策和战略性问题. 郭嘉、程昱、荀攸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能够预测事情的进展,非常闪光,但是曹操集团整个大的方向----“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是荀彧提出来的,堪比诸葛亮的“东联孙权,北据曹操”和“荆州政策”.

莱城区13761949647: 曹操手下第一谋臣是谁? -
旁沾郁金: 曹操本人,郭嘉,贾诩.荀彧,司马懿,贾诩都未为曹操做出过什么太大的贡献,算不上第一谋臣. 要是非要说一个就是郭嘉,他被称为鬼才.郭嘉的建议,曹操没有一次不采纳的,简直是言听计从. 曹操败走赤壁时,独叹"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众将皆恸. 曹操无疑认为郭嘉是有治国才能的,他曾不止一次说过:自己百年以后,要把天下事付给郭嘉

莱城区13761949647: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第一位谋士是谁? -
旁沾郁金: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莱城区13761949647: 三国演义里,曹操手下的哪个谋士最强 -
旁沾郁金: 第一谋士是荀彧 荀彧(yù)、荀攸、贾诩三人位列一传,荀彧则是真正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公认的曹操帐下首席谋士,《三国志》陈寿评价是:“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就是说他具有辅佐帝王的风范.曹操也说过:“吾之子房也.”把他比作...

莱城区13761949647: 郭嘉和荀彧哪个才是曹操的首席谋士 -
旁沾郁金: 是荀彧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莱城区13761949647: 曹操的称为“谋主”的是谁 -
旁沾郁金: 是荀攸,荀彧相当于曹老板的萧何,主要长处在内政和后方,而且荀彧心向汉朝和曹操只能说是合作关系

莱城区13761949647: 曹操手下最厉害的谋士是谁 -
旁沾郁金: 智露锋芒首推郭嘉 深谋识人首推贾诩 智贞愚忠首推二荀 智寿双全首推程昱 此孟德手下五虎谋士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