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其人的事迹

作者&投稿:骑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褒姒的事迹,以及她的照片~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申后之父联络曾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诗经》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他们说正是她轻轻一笑,便让一个帝国灰飞烟灭,她真有这样的本事么?    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不知褒国的国王由于什么原因得罪了周幽王,为求得赦免,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这个周幽王“爱美人”竟能爱到将“丢江山”视之儿戏,也可谓昏庸得没边没沿,荒淫得登峰造极。在周幽王时代,都城外每五里便置有一烽火墩,如有敌寇来侵则举烽火为号,召集天下诸侯派兵勤王。这本是军国大事,一点玩笑都开不得,可周幽王却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他真敢。  且说一日,周幽王与褒姒驾幸骊山,先在骊宫的城头摆下夜宴,然后命令城下点燃烽火台。刹那间,狼烟四起,火焰直冲霄汉,一路烽火随之点燃,夜色中星星点点,逶迤千里,煞是壮观。各诸侯一看烽烟警报,以为敌军来侵,急忙调兵遣将,驱动战车,连夜赶来。很快,列国诸侯皆领兵至城下,却不见敌寇踪影,只见周幽王与褒妃在城上饮酒作乐。这时,城下旌旗林立、战马嘶鸣,各路军马举着火炬,漫山遍野地跑,打探消息,休整人马,一时乱成一团。诸侯们个个顶盔冠甲,全副武装,来了却发现上了大当,不禁面面相觑,又是愤怒又是尴尬。这样大场面的混乱,这样天大的玩笑,终于使褒姒大笑起来。  拿军国大事开玩笑,自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来,周幽王又玩了几次这样的游戏,使得诸侯们再也不相信他。等到西夷犬戎叛乱,真的兵临城下,这时幽王燃起烽火想搬救兵,各路诸侯以为他又想博取美人一笑,所以都不当回事。于是,镐京很快就被攻陷,周王室的财宝被掠抢一空,周幽王和太子伯服也被乱兵所杀,而他心爱的褒姒则被胡人虏去,不知所终。  《诗经》里叹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实在高估了褒姒的本事和力量。她的身世纵是神奇,也只是传说罢了。敢拿军国大事开玩笑,博美人一笑,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难怪褒姒大笑,她是在嘲笑,是在讥笑,是在冷笑这个国君的愚蠢和荒诞罢了。不怪美人,那能怪老天爷吗?屈原在《天问》里发出“周幽谁诛,焉得褒姒?”的疑问,恐怕是最好的答案吧。

烽火戏诸侯
《史记》版
据《史记记载,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她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
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在信用,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吕氏春秋》版
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周幽王不是点燃烽火,而是击鼓。当时西周建都在丰、镐二京,那里靠近戎人。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筑高大的土堡,上面设置大鼓,使远近都能听到鼓声。如果戎兵入侵,就由近及远击鼓传告,诸侯的军队就都来援救天子。
戎兵曾经入侵,周幽王击鼓,诸侯军队都如约而至,褒姒看到非常高兴,很喜欢周幽王这的种做法,周幽王希望看到褒姒的笑容,于是屡屡击鼓,诸侯的军队多次到来,却没有敌兵。到后来戎兵真的入侵,周幽王击鼓,但诸侯的军队不再到来,周幽王于是被杀死在骊山之下。
怪女褒姒
夏朝末年,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的朝廷前,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夏帝占卜,或杀掉龙,或赶走龙,或留下龙,都不吉利。夏帝又占卜请求能得到龙的唾沫储藏起来,才吉利。于是陈列玉帛,并以简策写文告请神龙,龙离去后留下唾沫,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装起来,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迹。夏朝灭亡,这匣子传到商朝。
商朝灭亡,这匣子又传到周朝。经过三个朝代,没有人敢打开它。到周厉王末年,打开观看。唾沫流到宫中,无法除去。周厉王就命令妇女赤着身子对它大声呼喊,唾沫便变成一只黑蜥蜴,窜到周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个侍女,刚七八岁,碰上它。周宣王时,这个侍女成年后便怀孕,没有丈夫却生下孩子,她很害怕,就将那个孩子丢弃。
曾有小女孩唱着歌谣:“桑木做成的弓啊,箕木制成的箭袋,是要灭亡周国的。”当时周宣王听到这首歌,正好有一对夫妇卖桑弓箕箭袋,于是周宣王派人抓住并杀掉他们。夫妇俩在逃跑的路上,遇到那侍女丢弃在路旁的那个怪女孩,夜间啼哭,因此可怜她,便将她收养。
于是,夫妇俩逃到褒国。后来,褒国人有罪,便请求献上那位侍女丢弃的怪女孩给周幽王来赎罪。此女便是褒姒,因是从褒国而来,故称褒姒。


扩展资料:
褒姒(《史记》作襃姒,《列女传》作褎姒 ),生卒年不详,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姬伯服被杀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
骊山烽火台
骊山烽火台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据说周幽王在此举火戏诸侯,以博王后褒姒一笑,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烽火台底部有一个灶口,在此点燃柴草和狼粪,就会在台顶形成烽火。据说用狼粪烧烟,具有孤烟直上云霄,风吹不斜的特点,因此,烽火台在通讯落后的古代成为有效的边防警报设置。通常是整座山峰都筑台,若京都有急,只要一个烽火台燃烟,其它烽火台就连锁举火,警报可以快速传递到远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褒姒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申后之父联络曾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弒,褒姒亦被劫掳。 《诗经》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他们说正是她轻轻一笑,便让一个帝国灰飞烟灭,她真有这样的本事么? 她的身世——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褒姒,姓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 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因此她算是一个陕西人。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关于她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 因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宫女很害怕,便“惧而弃之”。这时恰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看她可怜,便将其抱养,并逃到褒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在宣王时期,民间留传着一个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很不高兴,恰好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这些玩意儿,便派兵去抓他们,然后杀掉。也就是说,这对夫妇是在逃跑途中捡到这个“同病相怜”的小姑娘的。而厉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赫赫宗周,终灭在“檿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 烽火戏诸侯——天大的玩笑 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不知褒国的国王由于什么原因得罪了周幽王,为求得赦免,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这个周幽王“爱美人”竟能爱到将“丢江山”视之儿戏,也可谓昏庸得没边没沿,荒淫得登峰造极。在周幽王时代,都城外每五里便置有一烽火墩,如有敌寇来侵则举烽火为号,召集天下诸侯派兵勤王。这本是军国大事,一点玩笑都开不得,可周幽王却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他真敢。 且说一日,周幽王与褒姒驾幸骊山,先在骊宫的城头摆下夜宴,然后命令城下点燃烽火台。刹那间,狼烟四起,火焰直冲霄汉,一路烽火随之点燃,夜色中星星点点,逶迤千里,煞是壮观。各诸侯一看烽烟警报,以为敌军来侵,急忙调兵遣将,驱动战车,连夜赶来。很快,列国诸侯皆领兵至城下,却不见敌寇踪影,只见周幽王与褒妃在城上饮酒作乐。这时,城下旌旗林立、战马嘶鸣,各路军马举着火炬,漫山遍野地跑,打探消息,休整人马,一时乱成一团。诸侯们个个顶盔冠甲,全副武装,来了却发现上了大当,不禁面面相觑,又是愤怒又是尴尬。这样大场面的混乱,这样天大的玩笑,终于使褒姒大笑起来。

采纳哦


还有人姓姒?
按照《姒氏世谱》记载,从大禹到现在,世代相传已经140多世了。 清光绪元年所修《祀禹录》中的大禹家谱,记载了从大禹开始,到禹的141世后裔期间姒姓在浙江绍兴会稽山数千年的繁衍过程。如今,在绍兴市,姒姓后裔大约有150户人家,400多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姒姓后裔,主要聚居在大禹陵附近禹陵乡的...

历史小故事
炎帝的时候,有一天太阳不见了,大地一片黑暗,人民哭喊呼号,炎帝就跑到东海,把三足金乌从海里抱出来,用神力托到天上,大放光明,后世便尊称其为“太阳神”黄帝统一中原后,任劳任怨,然而事情总是很乱,搞得自己焦头烂额。有一天做梦梦见跑到一个“华胥国”,国民不老不死,无欲无求,生活安乐...

下面的新三字经(节选)提到了那些人物,你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里面...
9、苏武: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10、魏征:位列凌烟阁...

历史人物档案资料表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shan)让"。其实,在...

...帝王是通过禅让获得尊位的?其中影响较大的,生平有哪些主要事迹...
姓姒,号文命,山西人,生于公元前2277年,卒于公元前2213年,享年64岁。在传说中,禹的家世比较显赫,“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既是贵胄,其家又世为大臣。禹父即治水无功的鲧,于帝尧的时代登用,帝舜时被放逐。禹于舜时为司空,治理水土,其主要工作是治水,接续其父未竟的事业。

百家姓中有哪些稀有姓氏?
曾在南北朝时期的古石碑上就有记载,一个古代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作“难楼”。10、最姓:最姓也是中国十大罕见姓氏之一,其起源于古老的商代“取子国”贵族后裔,姓氏全国分布极少,有资料显示,现在河北临城县有最姓人聚居,古代山东邹县东部巨越山一带曾有分布 本文来源于帝神。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那些“奇”女子?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却谁也比不过明宪宗的爱妃万万贞儿。一个大皇帝十九岁的女人却牢牢占领了丈夫的心,并且拥有他一生的宠幸,这真是让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万妃具有与众不同、风骚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说来,万贵妃倒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其他的还...

人口最少的姓氏
山”作为姓氏。3、姒姓 姒姓,中国汉族姓氏,上古八大姓之一。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姒姓可以说是一个小姓氏。由于分化成了许多个姓氏,分布在各地的姒姓不足2000人。由于绝大多数姒姓都随氏姓,所以现在姒姓极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绍兴禹陵村,他们的职责历代以来主要是守护禹王陵。

尧舜禹爱民如子的事迹
禹又称大禹、夏禹、伯禹等,据传姓姒氏,他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发展生产,更是受到高度的赞扬。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记载其谦逊退让的美德:“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以及虚心听取意见,自奉节俭的品格。禹是...

帮我找一个春秋五霸的故事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

姜堰市15210785876: 褒姒(西周周幽王的王后) - 搜狗百科
真娅糠酸: 中国名仕女朝代人名事迹唐虞娥皇女英传说尧有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均嫁给舜为妃,舜南巡时殁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泣之不尽,投于湘水之中,遂为湘水之神.即屈原中之「湘君」,「湘夫人」,那为什0一称「君」,一称「夫人」呢 娥皇是尧的长女,故曰君;女英次之,故称夫人.夏褒姒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褒姒勾结权臣,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之父联络0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姜堰市15210785876: 褒姒 的故事 -
真娅糠酸: 褒姒(bāo sì),史记作襃姒,周幽王姬宫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 褒姒 [1]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

姜堰市15210785876: 关于褒姒的故事. -
真娅糠酸: “红颜祸水”的说法是要追述到中国的上古时期西周的最后一个王幽王说起了.说幽王有个十分漂亮的妃子叫做褒姒,说她笑的时候是非常漂亮的,可却“千金难买红颜笑”.幽王为了能博得她的一笑,便来了个“烽火戏诸侯”,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点燃烽火台,让各路诸侯匆忙赶来,为了褒姒一笑而戏耍诸侯.终于后来真有敌人打将过来,再点烽火已没有诸侯来相救了,终于断送了大好江山.从此就有了“红颜祸水”之说

姜堰市15210785876: 西周时期的历史小故事300字 -
真娅糠酸: 褒姒的故事 褒姒,西周周幽王王后,著名烽火戏诸侯女主角.褒姒,周幽王的宠妃,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 夏朝末年,帝桀在位时,有一天有两条龙在院子里,说:“我们是褒国的先君.”夏桀赶紧让太史占卜,法师说要霸...

姜堰市15210785876: 褒姒的历史事迹,历史评价?? -
真娅糠酸: 周幽王因得褒姒1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几家渝户晓,但红颜祸水的历史平价,却值的商搉,历史的评价受了历史条件的局限,且古人有着阶级的偏见,今天看来,错在周幽王,而褒姒主观并无过错.

姜堰市15210785876: 要褒姒的详细资料 -
真娅糠酸: 褒姒 [bāo sì](《史记》作襃姒 ,《列女传》作褎姒),生卒年不详,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

姜堰市15210785876: 关于褒姒的故事、? -
真娅糠酸: 传统的历史往往把一些弱不禁风的女子推到历史的前台,而她们大多充当的,确是悲剧的角色.很多人很愿意把一个朝代的灭亡的责任,推到一个女子身上.褒姒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不管是不是褒姒一笑倾国,但是西周的灭亡,给中国历史带来...

姜堰市15210785876: 褒姒怎么读,褒姒个人资料简介 -
真娅糠酸: 褒姒的读音是bāo sì.生卒年不详,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