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基本常识

作者&投稿:咸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联基本知识~

对联,又称春联、楹联、对对子,相传起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传统对联角度来看,出题的对联叫出句,对应的对联叫对句。出律时要求有平仄,要求上联尾字为仄,即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下联尾字为平,即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不然就不会朗朗上口。平仄合律就是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
但从步入现代文化的范畴看,更多的人不在拘于对联一些枝末小节,也抛弃了一些约束的繁冗条框。更多的人更看重对联的意境和韵味,倒不怎么在乎上下联之间的字字平仄对仗,很多人也不去管或不懂什么是平仄,这让传统对联有了一种现代对联改革的味道。而且只要声母和韵母在上下联的首尾声调只要不是一致的,总会有些许抑扬顿挫的感觉,从而大都会有那么一些韵味的。
而着随着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与世俱进,对于对联的压仄已经没有如从前这般传统和讲究了。只要对字工整,字意相对或相近,数字相同且不会上下重字,而且上下联之间首尾两字的音调不一样,音韵读起来朗朗顺口,且整个联对读起来有意境,则是为一个较合律的对联了。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上下联平仄相对,含义可正可反

基本规则:

1、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

3、“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4、平仄相谐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

扩展资料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对对联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扩展资料: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对联形式多样,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禁忌

一忌合掌: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二忌重: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三忌失对欠平衡: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四为乱脚: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第五切记三平尾: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对联



对对联基本常识和规则如下:

(1)对对联的时候,上下联的字数要求必须相等,而且不能出现重复的字。

(2)而上联的结尾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结尾字必须要求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还需要保持一致。

(4)对联的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可以分说两事。

扩展资料: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在江西庐陵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

而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对联-百度百科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5、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扩展资料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禁忌: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语文文学名词)




贴对联有什么常识?
春联的常识如下: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首先第一点的意思就是字数一定要相同,中间有断句的地方也要同时断句。2、春联平仄相合、音调和谐。3、由于各地的习俗不同,春联张贴时间也不同,有的地方讲究“年二八,贴花花”,有的地方则是“二十四,贴对子”。4、春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且...

对联基本知识全解
对联基本知识全解 目前仍有不少楹联爱好者不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或了解少,不免有一些出律和犯忌的对联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象长久下去,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因此我们理和摘录这方面的知识,让读者能较快了解对联起源发展状和一般分类标准,掌握对联写作常识,明确对联张贴的要求和法。让我们与广大楹联爱好者...

中国对联基本常识大全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工整简练。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是“六相”,分叙如下:一是字数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

关于对联方面的基本常识
1. 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 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 1.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一)对联概述对联俗称“对子”,简称“对”、“联”;别称“联对”、“联语”、“联句”;雅称“楹联”、“楹贴”、“贴子”、“偶句”、“应对”、“对语”等等,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 对联的历史悠久,已有一千...

对联的常识
对联,又称春联、楹联、对对子,相传起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传统对联角度来看,出题的对联叫出句,对应的对联叫对句。出律时要求有平仄,要求上联尾字为仄,即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下联尾字为平,即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不然就不会朗朗...

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一)对联概述对联俗称“对子”,简称“对”、“联”;别称“联对”、“联语”、“联句”;雅称“楹联”、“楹贴”、“贴子”、“偶句”、“应对”、“对语”等等,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对联的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传统的实用文体。与诗的单位叫“首”,文的单位...

对联的介绍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的相关常识: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

对联小常识
节奏上的差异更能显示对联的艺术美和汉语的文字美。对联的艺术美是自然美,它包孕有对称美,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对称美的成分更多些,纯粹对称美是错误的。三,词性相对规则:(1),对联基本上要遵守相对词的词性相同原则,是名词的还要兼顾门、类划分标准,原则上词性是对仗规则的参照物。词(词组)...

春联的小常识都有哪些?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一般由对联、横批和插图组成,常用于庆祝春节等节日。下面是一些春联的小常识:春联的长度应该相同,一般为四个或八个字(一般不超过十个字)。春联应该与环境和主题相适应,能够传达夏令和热情。横批应该简洁明了,总结主题,相当于对对联的总结和承前启后的功能。对...

对联平仄常识
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

咸安区18725192916: 中国对联基本常识大全 -
骆栏博盈: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工整简练.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是“六相”,分叙如下:一是字数相等 上联字...

咸安区18725192916: 对联基本知识 -
骆栏博盈: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文学的特产. (以上文字去标点42字,不去标点50字.)

咸安区18725192916: 对联知识大全 -
骆栏博盈: 基础知识 一、对联的特点与格式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

咸安区18725192916: 对联的基本知识 -
骆栏博盈: 对联规则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

咸安区18725192916: 对联的相关知识 -
骆栏博盈: N 多呢 对联, 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顾名...

咸安区18725192916: 对联知识? -
骆栏博盈: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

咸安区18725192916: 对联的基本常识 -
骆栏博盈: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咸安区18725192916: 对联相关知识 -
骆栏博盈: 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谓之仄起平收.四、内容相连、声调协调,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对仗严谨. 特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

咸安区18725192916: 对联小常识 -
骆栏博盈: 对联规则·基本篇 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对联规则·平仄篇 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他言...

咸安区18725192916: 对联的基本常识
骆栏博盈: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