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太平洋构造域深断裂

作者&投稿:黄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控制盆地的主要断裂构造~

鸡西盆地断层非常发育,以NE、NW向为主,同沉积时多表现正断层,断陷结束后以逆断层活动为主。在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发育有两条重要的深大断裂——敦密断裂和依舒断裂,它们是郯庐断裂在东北地区的两个分支(赵春荆等,1996;张宏等,1995),在研究区内它们控制了中生代断陷盆地和火成岩的生成和演化。敦密断裂呈北东向展布于牡丹江—密山一线,经虎头过乌苏里江延入俄罗斯境内,磁测资料表现一条5km宽的线性磁场与断裂带平行展布,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上可见沿断裂带有一系列长轴平行断裂带走向的等值线断续分布,航磁上表现为线性延伸的负异常带特征。研究认为,该断裂形成于印支期,左旋平移的主期在印支期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并通过断裂两侧的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对比研究,确定该断裂平移距离为100~120km,也有人认为该断裂形成古生代(张宏等,1995;徐公愉等,1986)。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该断裂强烈活动期为中生代(赵春荆等,1996;陈丕基,1988;张宏等,1995;朱光等,1998)。敦密断裂在早白垩世主要以走滑剪切拉分作用为主,控制了中生代断陷盆地的生成和演化,晚白垩世—新生代转为拉张性质,控制了晚白垩世—新生代盆地沉积和新生代玄武岩浆的喷发。
依舒断裂呈NE向展布于尚志—依兰—罗北一带,向北东延入俄罗斯境内,由东西两条平行断裂组成,两断裂相距6~20km,之间形成地堑,接受了晚白垩世及新生代的沉积和玄武岩的喷溢。沿断裂带分布一系列串珠状重力正负异常,显示了地堑式磁场特征,总体来看,该断裂是一条切穿了地壳而伸入上地幔的深大断裂,它斜切了区内各个构造单元,但平移作用不大(石宝林等,1994)。其形成时代多数学者认为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或晚白垩世,该断裂在白垩纪发生过左行平移作用,它可能与敦密断裂同步控制了中生代盆地的生成和演化(刘招君等,2002;)。总之,该断裂是一条切割深、对前期构造进行了改造的规模巨大的断裂系。

中国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明显受大陆内部不同块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中国大陆与周边板块之间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复杂应力场所制约,而且其中继承性的大型断裂系,在不同阶段,其断裂是变化的。根据断裂系统与主要构造域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把断裂系统分为四个大的系统,即古亚洲、特提斯、贺兰山-康滇和华夏-滨太平洋等断裂系统。
(一)古亚洲型断裂系统
主要发育在古亚洲构造域,主干断裂走向近东西,可以有次一级的波状变化。自北而南依次为准噶尔-兴安(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天山-赤峰(塔里木-华北陆块北缘)、阿尔金、昆仑-秦岭北带(塔里木-华北陆块南缘)和昆仑-秦岭南带(扬子陆块北缘)五个断裂系。各断裂系除近东西向的主干断裂之外并有一套发育程度不等的派生断裂,其中包括近南北向的张性断裂,以及北东东—北北江和北西西—北北西向的“X”形断裂。在塔里木南缘地区的阿尔金断裂系具有明显的左旋走滑的性质。
(二)特提斯型断裂系统
包括古特提斯、新特提斯和右江三组断裂系。①古特提斯断裂系,由澜沧江结合带、金沙江地壳拼接带和怒江地壳拼接带等组成,断裂走向呈反“S”状,断裂系中段近东西向,伴有南北向张裂带,西端北翘,东南段呈右旋走滑。②新特提斯断裂系,以雅鲁藏布结合带为主干,西段略向南弯,东延到察隅地区急转南下,喜马拉雅地区具明显的逆冲带性质。③右江断裂系,以右江、紫云-南丹断裂为主干的北西向左旋走滑断裂。
(三)贺兰山-康滇型断裂系统
以贺兰山至康滇一带南北向断裂带为主体。攀西地区为绿汁江、安宁河和小江等三条南北向断裂形成于元古宙。中、新生代以来受到特提斯、滨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复合作用,成为纵贯中国大陆的南北向断裂系。
(四)华夏-滨太平洋型断裂系统
除了在断裂带基础上继承发展的歙县-德兴和绍兴-萍乡-北海结合带之外,主要包括两组断裂系:①北东向断裂系,主要发育在东南沿海地区,以逆冲断裂为主,有南澳-香港、丽水-莲花山、崇安-河源、抚州-遂川、长寿街-双牌等断裂。在接近沿海部分断裂走向朝南西西偏转,派生有北西向断裂和东西—北东东、南北和北北西向一对十分发育的剪裂面。②北北东向断裂系统,主干断裂走向北北东,并具左旋走滑的性质,其中包括大兴安岭-武陵断裂系,郯庐断裂系,伊兰-舒兰和敦化-密山断裂系,赣江、宜黄-宁都和鹰潭-安远断裂系等。台湾断裂系由台东纵谷结合带和西部的前陆逆冲带等一系列断裂所组成。
目前已知的规模和深度较大的断裂带,主要是不同块体的拼接带、裂谷(陷)的边界断裂和地块的转换断层等,这些“大断裂”多数是一组配套的断裂-裂隙系,而且往往具有长期发育、多期活动的继承性特征。断裂系在近地表的脆性介质中产状较陡,往深部随着介质的脆性降低、韧性增高而产状逐渐变缓,其下延深度可达中、下地壳的高导层或莫霍面,部分断裂带已影响到上地幔软流圈。这些深断裂带对我国的岩浆活动有重要制约作用。
随着对断裂带研究程度的增高,在古老的变质基底和造山带地区发现和厘定了越来越多的韧性剪切带,这些韧性剪切带都以发育糜棱岩带、构造片岩带和箭鞘褶皱为特征。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韧性剪切带是深部剪切应变作用的产物,随着构造层次的由深变浅,可以从韧性向脆性转化,但在特定的构造环境、高的热流和应力条件下,在中生代的岩系中也可以出现韧性剪切带,这类剪切带往往又被后生的破裂所叠加,这种变形过程与叠加的热液蚀变对金矿的成矿的多次富集非常有利。
近期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多期、多层次的推覆构造十分发育,规模较大的推覆距离可达数十公里,有的大型推覆体的位移距离越过100km。我国已知的推覆构造主要特点是:①逆冲推覆与造山作用过程相伴生,而且出现在造山带的变形强烈的地带,尤其发育在前陆褶皱逆冲带。②逆冲推覆的位移方向因地而异,但是规模较大、层次较深的逆冲推覆构造多数指向前陆地带。③逆冲推覆和走滑断裂常有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即走滑断裂常常构成推覆构造的边界或转换带,而某些平移幅度大的走滑断裂又可以推动两侧岩体发生逆冲推覆。④逆冲推覆和滑脱构造之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逆冲推覆常常发生在造山过程的早、中期,而滑脱构造则多半见于造山过程的晚期或期后阶段;逆冲推覆在空间上往往发生在造山带的中深层次,而滑脱构造则多半见于造山带较浅的层次。我国西部古生代造山带的有些金矿化就发育在滑脱构造作用阶段。
一般区域性深大断裂为控岩构造,次级断裂或裂隙带为控矿构造,两组或多组断裂的复合交汇部位是成岩成矿的有利部位。

1.大和镇深断裂(F9)

位于研究区东北隅,总体呈北北东向延伸,南起迎春向北经大和镇至同江,延入俄罗斯境内,区内长约200km。该断裂是重要的构造单元分区界线,其西侧为佳木斯地块及其与东侧燕山褶皱带的过渡带;断裂东侧为早中生代的大陆边缘增生褶皱带,燕山期花岗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发育,三叠纪—中侏罗世的硅质岩、枕状玄武岩、橄榄岩等蛇绿岩组合分布较广。沿该断裂带逆冲推覆作用强烈,发育断层挤压破碎带、构造透镜体化带,并具有断续分布的超基性岩(或蛇绿混杂岩)的构造侵位(图1-5)。这些特征反映该深断裂具早燕山期俯冲带与缝合带的性质。

2.敦化-密山深断裂(F10)

该深断裂在研究区东部斜穿辽、吉、黑三省。由辽宁省的清源循浑河进入吉林省,经敦化延入黑龙江,再顺牡丹江、穆棱河延至密山、虎头北部进入俄罗斯境内,区内长900km,总体走向北东50°。断裂在航磁图上为线性延伸的负磁常带;东北段在重力正场区显示为条带状重力低,西南段在重力负场区则表现为局部带状重力高;沿断裂带还有多次浅源及深源地震发生。断裂两侧地壳厚度不等,说明沿断裂带莫霍面已被错断。另据黑龙江鹿道一带沿断裂喷发的玄武岩中深成包体来源深度为67.65km,吉林汪清县北老庙一带玄武岩中深成二辉橄榄岩包体来源深度为117.48km~172.26km,说明断裂已切过地壳而伸入上地幔。该断裂带主要由两条高角度主干断裂组成,表现为“地堑式”或“逆地堑式”构造,地貌上一般表现为线状谷地,一般宽10km~20km。断裂带两侧破碎带、片理化、劈理化及牵引构造发育(图1-6)。断裂控制了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线性展布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岩浆活动。

图1-4 依兰倭肯河断裂构造剖面图

图1-5 大和镇断裂带构造剖面图

图1-6 密山裴德采石场断裂构造剖面图

3.依兰-依通深断裂带(F11)

该断裂带纵贯研究区东部,由吉林省境内的伊通、舒兰向北东进入黑龙江省,经尚志、依兰、萝北延入俄罗斯,区内长约800km,总体呈北东40°~55°走向。断裂在区域重力场图上显示为大面积正、负场的分界线,沿断裂带分布有一系列串珠状局部重力正异常和负异常,两侧梯度变化较大;区域磁场表现为北东向的负磁异常带,具明显的“地堑式”断裂带特点。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的展布情况看,该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明显不同,反映断裂已切割了地壳。据对沿断裂带喷发的玄武岩中的橄榄石包体分析,如断裂南段伊通县大孤山、马鞍山及舒兰县缸窑一带新近纪玄武岩中橄榄石包体,它们来自上地幔,深度约65km~77km,说明该断裂已切穿地壳进入上地幔。断裂带主要由东、西两支相互平行的北东向断裂构成,两断裂间距一般5km~20km,两断裂之间为一狭长谷地,其中堆积了巨厚的中—新代陆相碎屑岩。该断裂带斜切张广才岭加里东、印支期花岗岩带;沿断裂带喜马拉雅期基性岩浆喷溢活动激烈。沿断裂带构造变形强烈,如在尚志燕河镇北,可见到西支断裂的强烈活动形迹,二叠系火山岩、含煤碎屑岩向南东(盆地内)逆冲推覆,局部发育反冲断层(图1-7)。

图1-7 尚志燕河镇北断裂构造剖面图

4.四平-哈尔滨深断裂(F12)

该断裂位于松辽盆地的东缘,南起吉林四平附近,向北经德惠至黑龙江哈尔滨附近,呈北北东走向,区内长800km以上,构成松辽盆地与东部山区的分界。在断裂带附近重力异常梯度带和地壳厚度等厚线变异带多为北东、北北东向,与断裂延伸方向一致;航磁特征表现为该断裂带上存在线性异常带。据物探资料推断,该断裂带倾向南东东,倾角75°~80°。

5.孙吴-大庆深断裂(F13)

该断裂是展布于松辽盆地中部的一条规模较大的隐伏基底断裂,总体走向北北东向,其北起中俄边境的孙吴附近,向南经德都、大庆延至大安一带,长达300km以上。断裂在重磁场图上反映为梯度带和不同性质的重磁场边界,西侧重磁场以降低变化为主,反映为基底的相对凹陷;东侧异常以升高变化为主,反映为基底的相对隆起。中、新生代断裂活动强烈。其两侧沉积作用明显不同,西侧由于基底相对下降,自北而南形成依安、林甸、古龙等一系列早白垩世断陷;在其东侧由于基底相对抬升,自北而南形成克山-明水-宋站、龙凤-大同隆起带等。沿断裂有中生代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

6.嫩江深断裂(F14)

该断裂位于大兴安岭东缘、松辽盆地西侧,北起黑龙江黑河附近,向南沿嫩江流域到吉林省白城、洮南,进一步向南延至赤峰一带,呈北北东向,长1200km以上。该断裂所造成的地貌特征极为清楚,断裂以西为大兴安岭高山地带,以东为松辽断陷盆地。在区域磁场中,断裂北段沿嫩江河谷为一大而稳定的负磁异常带;南段则是在负异常的背景上显示串珠状正异常带;在区域重力场中,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异常梯度带东侧,与地壳深构造变化带相吻合。该断裂带可能是在古俯冲带或缝合带附近重新改造、破裂而形成的中、新生代断裂,控制了松辽盆地的发育。

7.鸭绿江深断裂(F15)

该断裂由辽宁省沿鸭绿江进入吉林省东南部,向北东经延边地区的松江、明月镇,延入黑龙江省,区内全长约800km,总体走向北东45°~50°。断裂局部控制晚中生代盆地沉积以及新生代的玄武岩喷溢活动。

8.塔溪-鸡西深断裂(F16)

该断裂位于研究区北部,北起嫩江县塔溪附近,向南东经北安、铁力、依兰至鸡西北部,呈北西向延伸,断续长度约600km。断裂在铁力以西表现为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山区的分界线。该断裂切割了前白垩纪地层,对松辽盆地及勃利盆地的晚中生代沉积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沿断裂具有中、新生代火山活动。该断裂的方向与古亚洲构造域及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深断裂均明显不同,推测其形成可能与中生代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活动有关。




断裂系统
③右江断裂系,以右江、紫云-南丹断裂为主干的北西向左旋走滑断裂。(三)贺兰山-康滇型断裂系统 以贺兰山至康滇一带南北向断裂带为主体。攀西地区为绿汁江、安宁河和小江等三条南北向断裂形成于元古宙。中、新生代以来受到特提斯、滨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复合作用,成为纵贯中国大陆的南北向断裂系。...

(二)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演化
中-新生代时期,中国大陆继续向北漂移,东部受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滨太平洋构造域,西部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挤压,而形成新特提斯构造域。 中生代中晚期,库拉-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板块多次俯冲,并相对左旋走滑,中国大陆东部遭受强烈改造,属于陆内造山活动性质(如燕山运动)。但由于所处部位不同,因...

世界海洋上最大的断裂带是什么?
世界海洋上最大的断裂带是东太平洋海隆(East Pacific Rise) 别称:东太平洋海岭,位于太平洋东南部,两坡平缓,相对高度较小,并呈快速扩张的海隆。东太平洋海隆是全球洋中脊的一部分,位于太平洋东部,它没有象大西洋中脊那样规模的中央裂谷,但有许多平行于峰顶的低脊和槽谷,表现为磁力异常。东太平洋...

古亚洲构造域深断裂
总体近东西向延伸,全长达2000km以上,影响宽度大于10km。断裂在嘎少庙至温都尔庙地区特征显示清楚。岩石普遍具柔皱片理化、碎裂岩化及糜棱岩化,摩擦镜面、擦痕、膝折等动力变形构造形迹极其发育,表现出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加里东期蛇绿岩套及蓝闪石片岩带断续展布,说明深断裂是加里东期北部洋壳沿此断裂向...

中国新构造运动分区及特征
新生代晚期岩浆活动甚为活跃,断裂十分发育,多为具走滑性质的压性弧形断裂。在柴达木盆地的更新世地层中,还发育了一系列NW向褶皱。此外,由于SN向推挤使岩石圈物质横向流展,派生出次生的横向引张应力场,在藏南形成一系列近SN向的张性构造盆地。2.滨太平洋新构造域 主要包括中国东部及近海地区,这里是...

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
地质上的环太平洋带是指太平洋海域中各大洋板块与周围大陆板块自中生代以来相互作用所影响的地区,其范围除太平洋边缘海域外,还包括与之毗邻的欧亚、美洲和印-澳大陆,东界沿落基山-安第斯山,西界从上扬斯克经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至红河断裂,南界从伊里安经西南太平洋诸岛至新西兰,北部包括整个阿拉斯加和楚科奇半岛。

(三)中国大陆构造域分布
古亚洲、古华夏构造域主要形成于晋宁—印支期,属古板块活动范畴;特提斯构造域包括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古特提斯主要形成于华力西期,新特提斯主要形成演化于燕山期与喜马拉雅期;滨太平洋构造域成生于中、新生代,在中国大陆东部大部分叠加在古亚洲、古华夏构造域之上。滨太平洋构造域与新特提斯构造域都是现代板块...

区域构造概况
四、中生代构造特征 自进入中生代,地壳浅部的构造作用渐转化为脆性的深断裂构造作用,特别是自晚三叠世以来,全区进入环太平洋构造域,处于陆缘活动构造演化阶段。在区域深断裂控制下,形成铁岭-吉林-牡丹江、大连-丹东-通化-白山-绥芬河构造带和饶河或锡霍特3个北东向岩浆-构造带,早期多为开阔的平缓褶皱,晚期往往被后...

构造-岩浆域
古亚洲构造域包括秦岭和秦岭以北的中国北方大陆,其主体构造近东西向延伸,呈褶皱系和中间陆块、复合造山带和陆块相间的总体格局,其西部受特提斯构造域影响,略向北西西偏转,东部受滨太平洋北北东和北东向构造域的叠加改造,中部受安卡拉陆块的相对运动,构造线略向南弯。该构造域由东北构造区、华北构造区和秦巴构造区...

地球表面出现的诸多断裂带,是如何形成的?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处,受到太平洋、印度洋和菲律宾等多个板块的挤压,导致地震活动频繁。20世纪全球发生的几次大规模地震中,有两场发生在中国,这也反映出中国地震活动的频繁性和强度。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断裂带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丘北县13086966241: 吉林省处于哪些板块上 -
独宇埃美: 吉林省属于古亚洲洋与滨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构造作用叠加区,其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前中生代南部为华北陆块(华北克拉通)区,北部为兴蒙造山区.中生代以来(主要是晚中生代以来)发育和叠加了东亚大陆边缘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了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的巨型陆缘断裂系统、岩浆岩带和盆-山体系.

丘北县13086966241: 解析沿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灾害是如何发生的? -
独宇埃美: 从板块构造学说看,太平洋板块周围有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以及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比较活跃,有时挤压、有时张裂,因此沿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灾害就形成了.

丘北县13086966241: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
独宇埃美: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构造地震.由于海洋板块相对较薄,容易断裂而使能量释放,从而使日本地震、火山多发.如近期的日本大地震就是由于亚洲版块和太平洋版块发生剧烈碰撞出现裂痕产生的,目前太平洋版块相对于亚洲版块正在上升,因此有引发了海啸.由于其界限属于消亡边界,表现为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迫使亚欧板块边缘隆起,从而使日本诸岛到台湾和菲律宾一线形成了一个岛弧链,而在日本东侧较远的海域形成了比较深的海沟.

丘北县1308696624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 ) A.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两个大陆 -
独宇埃美: C根据所学知识,板块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大洋板块相对于大陆板块的水平位置要低一些,相向运动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就形成了海沟.所以选择C.

丘北县13086966241: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太平洋东西两侧地质活动和地形特征的异同点 -
独宇埃美:[答案] 太平洋西侧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亚欧板块隆起形成岛屿. 太平洋东侧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海沟,大陆板块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

丘北县1308696624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 -
独宇埃美:[选项] A. 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C.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D. 两个板块张裂形成的

丘北县13086966241: 名词解释1、地质简史2、板块构造3、海岸风 (100左右) -
独宇埃美:[答案] 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

丘北县13086966241: 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
独宇埃美:[答案]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应该是以下几点: ①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形成的. ③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

丘北县1308696624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
独宇埃美: 答案C 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