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是指什么

作者&投稿:月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经律论是什么?~

  “经律论”是《大藏经》的三个组成部分。
  “经律论”取自佛教经典总集《大藏经》,总而言之:经是佛所说之经契,律是戒律本,论是菩萨依经阐发自己观点而造的论。
  1、“经”即“经典”之意,是佛一生所说的言教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2、“律”是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的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3、“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

经律论的说法,次序是错误的,因为律是佛法的基础,所以正确的说法是:律经论。正是因为这样的错误,才导致了我们难以接触到佛陀的原始教法。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藏,也叫阿毗达摩,共有7部。
《论藏》,论的巴利叫(Abhidhamma),藏是piñaka,这是对世尊教法要义的精确及系统地分类与诠析。这里讲到的abhidhamma,我们翻译为“阿毗达摩”。abhidhamma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组合词。abhi是上等殊胜的、卓越的意思,dhamma是法,法有很多种含义,有时候指一切,例如我们说的一切诸法;有时候专指有为法、行法,例如讲到诸法因缘生;有时候又是指法所缘,有时候是指法界,有时候是指法处,有时候又专指善法,有时候是指现象、事物,有时候又专指佛陀的教法。在这里,法是专指究竟、真实的法,特指佛陀所教导的法。
在上座部佛教一共有七部论,称为南传七论,或者上座部七论:
第一是《法集论》(Dhmmasaïgaõã)或者又称为《法聚论》。dhamma,是法,就是诸法,特指种种究竟法。saïgaõã是指集合、聚集、集合在一起的意思。这部论是整部《论藏》的根源,很广泛地讨论了种种究竟法。
第二是《分别论》,这里的Vibhaïga,是指分别、解释的意思,在这部论里把蕴、处、界、根、谛等法义分为经分别、论分别跟问分别这三种方式来讨论。经分别是把《经藏》里面的内容罗列出来讨论,然后再以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再用问答来反复地抉择。
第三是《界论》(Dhàtukathà),以问答的方式编排,依蕴、处、界来讨论一切法。
第四是《人施设论》,(Puggalapa¤¤atti),puggala是人,pa¤¤atti是概念,在这里面就讨论了各种不同种类的人。
第五是《论事》(Kathàvatthu),这部论是在第三次结集的时候,才由摩嘎莉之子•帝思(Moggaliputta Tissa)所造的。他的目的是驳斥当时流行在阿首咖(阿育王)时代的种种邪见,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的外道假装成僧人混进佛法,他们把很多的邪见也带进来,于是摩嘎莉之子•帝思大长老就在结集的时候,造了这部论,专门来破斥种种的邪见。
第六是《双论》(Yamaka),目的是为了解除种种名相术语含糊不清的地方,再解释它们的正确用法。因为这部论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一对一的方式来讨论,比如是否一切法都有善因,是否一切善因都是善法,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问,就是一对一的方式来提问,所以称为《双论》。
第七是《发趣论》(Paññhàna),这部论在《论藏》里是最重要的,传统上称为《大论》(Mahà- Pakaraõa),这部论跟前面六论稍微有点儿不同。前面的六部论侧重在分析,分析诸法的名相,而这部论是用二十四缘的方法来贯穿一切诸法。缘就是关系、条件,把前面所讲的法贯穿在一起。如果我们把前面这六部论所讨论的法比喻成珠宝,那《发趣论》就是用二十四缘这条经线把所有法贯穿在一起。上座部佛教传承认为这部论是最能够证明佛陀具有一切知智的,因为这部论非常复杂,必须得先透过,先了解跟通透前面那几部论,才有可能通达这部论。它属于组织法,前面的属于分析法,这个是属于组织法。把前面几部论里面所讨论讲到的法都整理、统合起来。
《论藏》,论的巴利叫(Abhidhamma),藏是piñaka,这是对世尊教法要义的精确及系统地分类与诠析。这里讲到的abhidhamma,我们翻译为“阿毗达摩”。abhidhamma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组合词。abhi是上等殊胜的、卓越的意思,dhamma是法,法有很多种含义,有时候指一切,例如我们说的一切诸法;有时候专指有为法、行法,例如讲到诸法因缘生;有时候又是指法所缘,有时候是指法界,有时候是指法处,有时候又专指善法,有时候是指现象、事物,有时候又专指佛陀的教法。在这里,法是专指究竟、真实的法,特指佛陀所教导的法。
在上座部佛教一共有七部论,称为南传七论,或者上座部七论:
第一是《法集论》(Dhmmasaïgaõã)或者又称为《法聚论》。dhamma,是法,就是诸法,特指种种究竟法。saïgaõã是指集合、聚集、集合在一起的意思。这部论是整部《论藏》的根源,很广泛地讨论了种种究竟法。
第二是《分别论》,这里的Vibhaïga,是指分别、解释的意思,在这部论里把蕴、处、界、根、谛等法义分为经分别、论分别跟问分别这三种方式来讨论。经分别是把《经藏》里面的内容罗列出来讨论,然后再以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再用问答来反复地抉择。
第三是《界论》(Dhàtukathà),以问答的方式编排,依蕴、处、界来讨论一切法。
第四是《人施设论》,(Puggalapa¤¤atti),puggala是人,pa¤¤atti是概念,在这里面就讨论了各种不同种类的人。
第五是《论事》(Kathàvatthu),这部论是在第三次结集的时候,才由摩嘎莉之子•帝思(Moggaliputta Tissa)所造的。他的目的是驳斥当时流行在阿首咖(阿育王)时代的种种邪见,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的外道假装成僧人混进佛法,他们把很多的邪见也带进来,于是摩嘎莉之子•帝思大长老就在结集的时候,造了这部论,专门来破斥种种的邪见。
第六是《双论》(Yamaka),目的是为了解除种种名相术语含糊不清的地方,再解释它们的正确用法。因为这部论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一对一的方式来讨论,比如是否一切法都有善因,是否一切善因都是善法,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问,就是一对一的方式来提问,所以称为《双论》。
第七是《发趣论》(Paññhàna),这部论在《论藏》里是最重要的,传统上称为《大论》(Mahà- Pakaraõa),这部论跟前面六论稍微有点儿不同。前面的六部论侧重在分析,分析诸法的名相,而这部论是用二十四缘的方法来贯穿一切诸法。缘就是关系、条件,把前面所讲的法贯穿在一起。如果我们把前面这六部论所讨论的法比喻成珠宝,那《发趣论》就是用二十四缘这条经线把所有法贯穿在一起。上座部佛教传承认为这部论是最能够证明佛陀具有一切知智的,因为这部论非常复杂,必须得先透过,先了解跟通透前面那几部论,才有可能通达这部论。它属于组织法,前面的属于分析法,这个是属于组织法。把前面几部论里面所讨论讲到的法都整理、统合起来。

  佛教中说“三藏”,又叫三法藏,含义是:

  (一)指经藏、律藏、论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觉音之说,则藏为“谙记”之义,即以谙诵之法而师徒口传。另据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载,藏为“器”之义,即容受所应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众部与其他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杂藏(本生因缘等),犊子部另加咒藏(真言、陀罗尼)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与菩萨藏,大众部之一说部另加杂集藏与禁咒藏,成实论加上杂藏与菩萨藏,六波罗蜜经加上般若波罗蜜多藏与陀罗尼藏,五者合称五藏。此外,经藏与律藏二者,或声闻藏与菩萨藏两者,并称为二藏。

  1、经藏,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2、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3、论藏,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佛典经义加以论议,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而后人以殊胜之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论藏又称论部,与摩呾理迦、优波提舍具有密切之关系。

  据大毗婆沙论卷一载,三藏之所显与等流等各异,经藏乃次第之所显,律藏为缘起之所显,论藏为性相之所显;经藏为力之等流,律藏为大悲之等流,论藏为无畏之等流;经藏系种种杂说,律藏系讲说诸学处,论藏则分别诸法之自相与共相。

  大乘庄严经论卷四亦举出设立三藏之九种原因,即:

  ①为对治疑惑,故设立修多罗。

  ②为对治受用之二边,即令远离乐行之边、苦行之边,故设立毗尼。

  ③为对治自心之见取,故设立阿毗昙。

  ④为说三学,故设立修多罗。

  ⑤为成就戒学、心学,故设立毗尼。

  ⑥为成就慧学,故设立阿毗昙。

  ⑦为讲说法及义,故设立修多罗。

  ⑧为成就法及义,故设立毗尼。

  ⑨为通达法及义,故设立阿毗昙。

  释氏要览卷中亦援引阿毗达磨集论之说,谓经藏乃用以对治疑烦恼,律藏对治受用二边之随烦恼,论藏对治自见取执之随烦恼。此外,西藏喇嘛教以三藏配于三毒,而谓律藏可断除贪欲,经藏可断除嗔恙,论藏可断除愚痴。

  有关三藏之次第,迄无定论,或谓若就三藏结集之先后而言,则其次第为经、律、论;若就行修之顺序而言,则为律、经、论。

  若将此三藏配于三学,则经相当于定学、律相当于戒学、论相当于慧学。同时,经亦包含戒、定、慧三学,律包含戒、定二学,论唯包含慧学。其他尚有由各方面立三藏之别者。原来三藏系指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之圣典,亦即小乘之三藏教(藏教),其后此语为大乘所引用,三藏遂有下乘(声闻乘)与上乘(菩萨乘)之别,合此即成为“六藏”。

  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日本日莲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如我国南山律宗;以论立宗者为论宗,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等。又精通三藏之各藏者,分别称为经师、律师或论师。造论弘扬佛教者,称为论主或论师。精通三藏之法师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单称三藏。在我国,三藏之翻译家亦称三藏,例如称玄奘三藏、真谛三藏等。[增一阿含经卷二、十诵律卷六十、分别功德论卷一、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一、唐译摄大乘论释卷一、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

  (二)分别为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人所说之教法,即声闻藏、缘觉藏、菩萨藏,合三者亦称三藏。

  1、声闻藏,诠释声闻之理行果。

  2、缘觉藏,又作辟支佛藏,诠释缘觉之理行果。

  3、菩萨藏,诠释菩萨之理行果。

  (三)日本净土真宗,对净土三部经所说之教法(法门),亦称三藏。据“教行信证”一书之说,此三者即福智藏、福德藏、功德藏。

  1、“福智藏”意即圆满成就智慧与福德二种庄严,乃指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从而谓开显大无量寿经所说弘愿真实之第十八愿之教。

  2、“福德藏”即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定散诸行,从而谓开显第十九愿要门之方便教。

  3、“功德藏”即阿弥陀经所说以自力回向之名号,从而谓开显第二十愿真门之方便教。

  藏的意思是容器、谷仓、笼等,也可做宝物一说,功德、经书都可以说是宝物的一种。《西游记》里唐僧号三藏就是因为他精通经律论。

佛教中的经论律讲了什么?释迦牟尼和以身饭虎有什么关联?



简单讲:1.经,就是佛陀宣说的经文。2.律,就是归纳于藏经中的戒律条文。3.论,就是归纳于藏经中高僧大德的论述。

佛教中说“三藏”,又叫三法藏,就是经、律、论。
接单的说经是佛说的,佛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
论是佛的弟子及一些大菩萨们说出来的,后人记录的。
律是佛定下的戒律和仪规!

佛教基本礼仪
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用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方可随便坐看,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4、拜僧: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礼,不可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5、法器:寺中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不可戏动。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佛教的三藏法师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三藏法师,是一个尊崇的称谓,专门用于赞誉那些在佛教圣典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这个称呼涵盖了对经、律、论三藏经典精通的人,通常指的是那些翻译和阐释佛典的僧侣。在中国,特别是对于那些从印度和西域引入佛经并进行汉译的僧侣,我们常称之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玄奘...

关于在家学佛的书?越多越好
(一)巴利文佛典:为南方各地区所传持之佛教圣典,有经、律、论三藏及藏外典籍。三藏之中,经藏称为尼柯耶(部),相当于汉译之阿含,共有五部,即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律藏分为经分别、犍度部、附录三部,为研究原始佛教教团之重要资料。论藏有法聚论等七论。藏外典籍大凡可分三期:第一期有指导...

佛家三藏指的是什么?
佛家三藏指:1、佛教经典的总称。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约前273—前232在位)时由高僧编纂。包括:《律藏》、《经藏》和《论藏》。《律藏》规定了佛教僧侣的戒律和佛寺的一般清规,《经藏》记载了释迦牟尼及其最早门徒的教义,《论藏》为佛教各派学者对佛教教义的论述解说。2、通常对一些通晓《...

关于在家学佛的书?越多越好
西藏大藏经分成甘珠尔(Bkah!-h!gyur)与丹珠尔(Bstan-h!gyur)两部分,前者为经部与律部,后者为论部与经律之注疏、赞歌、仪轨,及与历史、论理、语言、医学、工艺等有关之著作。藏外文献有喇嘛教之新旧诸宗派圣典,及喇嘛传记、寺志、史书、文法书、历法书、医学书、赞歌、仪轨、誓愿文、信等。 蒙古民族自十三...

去寺庙有什么禁忌寺庙游玩注意事项
“三藏法师”由称为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在中国,对从事佛经汉译的僧侣,常尊称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如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人即有此称。“禅师”是一心坐禅,通晓禅定的比丘。在中国由于禅宗非常盛行,禅师的称呼并不限于禅宗一派,凡习...

唐三藏中的三藏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艺术作品中,唐僧师徒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释迦牟尼佛,最终求得真经,五圣成真。佛教中的“三藏”到底是什么?三藏,即是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经藏,指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律藏,佛所制定之律仪...

第一次圣典结集
当时,先由伍巴离尊者(Upāli)诵出《律藏》,然后再由阿难尊者(Ānanda)诵出《经藏》。为什么在第一次结集时先诵出《律藏》呢?因为在佛陀入灭的时候,马哈咖沙巴尊者并不在场,当时他正赶往古西那拉城(Kusināra)想见佛陀,结果在半途中得知佛陀已经入灭的消息。那些还没有离欲的比库2很...

玄奘为何又称唐三藏
“三藏”之称谓,是源于佛教的教育,其经典分为三大类,即经藏、律藏和论藏,统称三藏。能于经、律、论皆精通的法师,也就是说能熟知所有佛教圣典,方能称为“三藏法师”。因此,“三藏法师”是一个无比尊贵的称谓,每个时代只有极少数的法师能得此称谓。而玄奘法师正是一个这样的三藏法师,故又称...

《西游记》主要人物简介
实际上三藏法师是一种敬称,指精通佛教圣典三大类别「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2、孙悟空 孙悟空,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

对唐僧的知识了解
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梵语tri^n!i pit!aka^ni,巴利语 ti^n!i pit!aka^ni。又作三法藏。藏,梵语pit!aka,意谓容器、谷仓、笼等。(一)指经藏、律藏、论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载,藏,‘摄’之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若依觉音之说,则藏为‘...

武邑县17529271674: 古代的经、律、论指的是什么? -
初彭通脉: 佛教的经典 佛教的经典统称三藏.藏,本意为筐箧等容纳物件的用具.三藏,指佛经中的经、律、论三个部分.经是佛陀本人的言教;律是佛陀针对僧团集体因时因地所作的纪律规定;论则是就经、律中要点进行的阐释解说.

武邑县17529271674: 佛教中的经,律.论.分别是什么 -
初彭通脉: 【三藏】 [出翻译名义] 三藏者.谓经律论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皆名藏. 一修多罗藏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合也.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也. 二毗奈耶藏梵语毗奈耶.华言律.又云善汉.谓能治众生之恶.如世法律.则能断决重轻之罪.故名律也. 三阿毗达磨藏梵语阿毗达磨.亦名阿毗昙.华言论.论者论议也.瑜伽论云.决择诸法性相.故名论也.(梵语瑜伽.华言相应.)

武邑县17529271674: 佛经中的经丶律,论称作? -
初彭通脉: 经是佛说亲说.弟子后来所记.律论而是弟子自己所写,则未必全部正确.即使是经中,菩萨所说,也未必全部正确,故有时佛也否定他们的说法.只有在得到佛的肯定之时,菩萨的话,才比较可信.因为菩萨,只是修行者,不一定都是成就者.所以佛说四不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义不依语;第三、依智不依识;第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武邑县17529271674: 佛教的经典著作? -
初彭通脉: 您好,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汉文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佛教的经书有很多,广义的佛经总称“三藏”,佛教的圣典是「经」「律」「论」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谓之三藏,本书所集二三六篇经藏解释,不...

武邑县17529271674: 佛教经典是什么? -
初彭通脉: 佛教经典:俗称佛经、藏经,也叫《大藏经》、《三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金刚经》、《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藏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佛说阿弥陀佛经》等都是佛教经典.

武邑县17529271674: 佛教的三藏法师是什么意思 -
初彭通脉: 三藏法师,就是佛教中对精通佛教经典的经、律、论的法师的尊称. 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为:经藏、律藏、论藏.法师必需通晓这三类知识.

武邑县17529271674: 佛教的经典是什么? -
初彭通脉: 佛教的经典被称为“藏”,“藏”在梵文里指盛东西的匣子,佛教用它概括全部佛教典籍,有如我们今天说的“全书”.全部经典大致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称为三藏.经是佛阐发的教义,律是僧侣的戒规,论是阐发经和律的著作.三藏均通晓的高僧被称为三藏法师,三藏合编在一起称大藏经.我国历史上曾有汉、藏、傣、西夏回纥、满等各族文字翻译的大藏经,现存较完整的大藏经包括巴利文、汉文和藏文.

武邑县17529271674: 佛教的经文都有哪些?能一一罗列给我吗.谢谢. -
初彭通脉: 阿弥陀佛!师兄,佛教经典,总的来说分为经、律、论三藏.经主要是指记录佛陀所讲说的妙法;律则多指记录佛陀所讲说的种种戒律;论则多指记录祖师大德们对经藏的解读,或自己对于佛法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佛陀的经典可以方便地分为了...

武邑县17529271674: 佛经有多少种类? -
初彭通脉: 佛教的圣典是「经」「律」「论」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谓之三藏.共十二部,即: 一、契经,音译修多罗,即契于理契于机之佛教经典,又作长行. 二、应颂,与契经相应,即以偈颂重复阐释契经所说之教法,故亦称重颂. 三、记莂,又作...

武邑县17529271674: 寺院为什么烧香如何上香及称呼、用斋礼仪 -
初彭通脉: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修学戒律,就是要遵纪守法,修十善业.十善业包括: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