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里″是什么行政编置?

作者&投稿:望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万历年间~

张居正改革是指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改革。
从维持明王朝的长远统治出发,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当权人物认为,必须改革政治,寻求一条自救的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一、政治。
张居正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
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张居正上疏请行在内政方面提出著名的考成法,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 最后明神宗批准了请求。
奏书中有以下两条:
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二、军事。
为了防御蒙古鞑靼入寇边关,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互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
从此,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使北方暂免于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又以俺达汗为中介,代表明朝与西藏黄教首领达赖三世(索南坚错)建立了通好和封贡关系。
在广东地方,先后任殷正茂和凌云翼为两广军备提督,先后领兵剿灭了广东惠州府的蓝一清、赖元爵,潮州府的林道乾、林凤、诸良宝和琼州府的李茂等叛乱分子,岭表悉定。这对安定各地人民的生活和保障生产正常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居正还在东南沿海地区分段设寨,修整兵船,严申海禁。在他当政的万历初年,基本上肃清了多年以来一直困扰明廷的“南倭北虏”的边患。
三、经济。
一条鞭法。
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他认为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隐没不实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首要前提就是勘核各类土地,遂于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
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在万历九年(1581)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这是自唐朝行“两税法”以来,我国赋税史上的又一次大改革,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一条鞭法”,又称“条编法”,其主要内容有: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泛等项徭役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一般民人不再亲自出力役,官府需要的力役,则拿钱雇人应差。
向百姓征收的役银也不再像过去按照户、丁来出,而是按照丁数和地亩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这就是所谓“摊丁入地”;田赋及其他土页方物一律征银;以县为单位计算赋役数目;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以减少各种弊病。
一条鞭法的实行,在中国赋役制度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四、水利方面。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推荐、起用先前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潘季驯在治河中贯串了“筑堤束沙,以水攻沙”的原则,很快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万历七年二月,河工告成,河、淮分流。计费不足50万两,为工部节省资金24万两。
徐州、淮安之间800余里的长堤平等蜿蜒,河水安流其间。因而,“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黄河得到治理,漕船也可直达北京,“河上万艘得捷于灌输入大司农矣”。
明万历时起,朝政日趋腐败,党派林立,党争迭起。明末党争指明末东林党与宦党、浙党之争。
明末党争从万历二十二年“京察”(考核官吏)开始,一直到弘光元年(1645),始终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政治问题上,还是在军事问题上,都争论不休。
开始是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之争,后来演变为东林党与阉党之争。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即光宗),郑贵妃生子常洵(即福王),常洛为长。但神宗宠爱郑妃,欲立常洵,乃迁延不立太子。内阁大学士王锡爵、沈一贯、方从哲等先后依违其间。
东林党人上书反对,各党派又群起反对东林。于是有“国本”之争、三王并封之争、福王就国之争、“三案”之争、“李三才入阁”之争,东林党与它的反对派在立太子问题上展开了长达 20余年的争论。
最后,神宗终于立常洛为太子,勋戚郑氏的权势受到一定的压抑。但东林党推李三才为相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熹宗天启时,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愈演愈烈。最初,东林党人叶向高、邹元标、杨涟、赵南星等人得到执政的机会,浙、昆、宣各党派一度受到排斥。
为时不久,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宦与浙、齐、楚、宣、昆各党中的一部分人结成联盟,被东林党称为“阉党”,异军突起,魏忠贤是司礼秉笔太监,又提督东厂,爪牙有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目,朝廷内外,“遍置死党”,从而把持朝纲,为所欲为。
东林党人激烈反对“阉党”掌权。杨涟上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奸恶,被锦衣缇骑逮捕。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黄尊素等人也被捕处死。东林党受挫。崇祯帝继位,捕杀阉党。南明福王政权下,东林党人与阉孽的斗争仍在继续。如“复社”与马士英、阮大铖的斗争。
扩展资料:
张居正去世后,宣告明中期以来的革新结束,明朝政治全面走向衰败。张居正以“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获罪,继任的阁臣明哲保身,一般官员大多仰奉权力,唯唯诺诺,士风沦落。张居正的倒台也加剧了党派之争,官员结党私营,放弃中立立场,损失了行政的公正与效率。明朝政局大坏。
由此看来,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明朝于既倒,但此后张居正一死,即被抄家。后来,明神宗怠于朝政,而勤于搜刮,加剧了明代官场的腐败。官员奏疏多被“留中”,严重挫伤了官员参政、议政和行政的积极性。
=要延续明朝国祚,至少需要再假设万历皇帝最迟在十八岁即1581年之前死去,这样明朝是有可能多延续至少五十年的。其理由是:
第一,张居正多活二十年就是活到1602年,而万历如果在十八岁前即1581年前死去,即使次年能生下遗腹子朱常洛,那也是幼稚小儿,以张居正当年能够拒绝丁忧推进改革的精气神,再次控制小皇帝,或者另立一位小皇帝是可能的,这样应能继续中兴大明事业。
官位久虚,在职官员的考课升迁时停时行,助长了官场上的因循拖遢之风,也为各级官员贪污纳贿、欺压百姓洞开方便之门。明朝的政治环境日趋恶劣,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市民暴动、军兵哗变、民族矛盾尖锐等问题日显突出。王朝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考成法是张居正的政令得以执行的重要保障,但这项政令有一项天然的缺陷,那就是张居正“名不正言不顺”。所谓“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
这项政令能够执行的实质是张居正窃取了皇权,自己总揽考成本身就是一种非法行为。
从张居正死后的政局来看,万历皇帝的怠政是任何臣子都难以挽回的。即使皇帝没有明确表达反对,但是他会和你耗着,如果这样来看,张居正如果不死,他的很多政治理想也难以贯彻、延续。
因此张居正死不死,对明朝的灭亡影响不大,毕竟明王朝的皇帝是万历,而《明史》的评价是明朝实亡于此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末党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居正改革

明朝地方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事和监察行政区划  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8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区设置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实际控制为当地宗教首领八大法王分辖各政教中心的寺院,还有各诸侯家属封地),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密、曲先等卫,以上均属羁縻性质,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抚辖两布政使地,如正统年间和山西河南巡抚。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如北直隶有顺天巡抚(驻遵化)、保定巡抚(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宣府镇,今河北宣化,一度兼领山西大同府)三巡抚;南直隶有两巡抚:应天巡抚(驻苏州府,今江苏苏州)、凤阳巡抚(驻淮安府,今江苏淮安楚州)。有的在几省交界处设置一巡抚,如南赣韶汀巡抚就越江西、广东、福建三省。
  据《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而根据《明史·兵志二》记载,明有卫493,所359。此外,明还设置了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道。道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明代并改元的路为府,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锦 锦衣卫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专有军事特务机构,其全名为“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明太祖所创 设之“御用拱卫司”以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时改制之“仪鸾司”与二年(公元1369年)时改制“大内亲军衣卫:都督府”。他们直接听命于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部分功能形同汉代的监察官司隶校尉和现代的宪兵、国家安全局及总统府参军长。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类似于今天的CIA,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古人惯以朝廷鹰犬暗称呼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行厂

等级与编制  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正四品,镇抚二人,从四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此其下管理职尚有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对外有参口口事(缺两字,私参知某事,见朝鲜王朝实录)、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内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锦衣卫平日为皇帝爪牙,镇压臣下时则罗织大狱,捕人,审讯和处刑。通常锦衣卫在逮捕嫌犯之前,会发给其“驾帖”,作用相当于现代的逮捕证。
  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除北京外在各地都驻有分支机构,譬如今天津市河北区的锦衣卫桥大街和以前的锦衣卫桥,就是当初这些特务机构的所在地。明代的特务机关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分驻各地的,一是驻在京师的,再有就是临时向外派遣的。这三部分中,以分驻各地的最为繁多,从明成祖朱棣时就开始设立,后来全国各省以及各重要城镇全部都设有。他们的任务实际是替皇帝侦察该地官吏军民人等,暗查军民动态。 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五年将首都迁往北京,迁都前,首先派出负责皇帝防务的贴身卫队“锦衣卫”到天津卫,在原来三卫的指挥衙门前设立锦衣卫指挥衙门府,所在地就是现在的锦衣卫桥大街附近,专门负责暗地监察京津军民动态。(1404年设立天津卫后,由于天津还没有建城,天津卫指挥使的官衙就设在现在的狮子林桥望海楼附近;在建城以后,卫指挥使衙门迁入城内,原来的卫所便被空置。)
职权作用  锦衣卫的职权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这一句话就包括了锦衣卫的两大执行机构与职权:
  一、大汉将军:主管皇帝侍卫、展列仪仗、传递皇帝命令以及职掌廷杖等事项,可以说和一般禁卫军毫无不同(只有职掌廷杖此项为锦衣卫独有)。
  二、经历司和南、北(名称,非方位)镇抚司:这一方面即为锦衣卫与一般禁卫军不同的特点,分述如下:
  1、经历司:主管锦衣卫公务文书的出入、誊写及档案封存等事项。
  2、南镇抚司:主管一般卫、所部队人员之犯罪侦查、审讯、判决、情报以及军事武器之研发事项(等同后世之宪兵队、军事法院、军事检查署以及军备局之结合体)。
  3、北镇抚司:主管各地藩王及官员秘密监视、肃反肃贪,独立侦讯、逮捕、判决、关押拘禁(诏狱)以及反间谍事项。(类似于美国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香港廉政公署之结合体)。明成祖时增置,宪宗成化(1465-1487)元年始置北镇抚司印,专理诏狱,可以不经三法司授权,直接听命于皇帝取旨行事,用刑极其残酷。狱成后专达皇帝,不须通过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官不掌诏狱者亦不得干预其事。
  此外,也曾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东厂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
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
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
  东厂不仅在机构及人员配置上更加精干合理,而且在侦缉行动上制订了相当严密的制度。如每月初一东厂都要集中布置当月的侦缉工作,厂役在东厂内抽签决定所负责的地盘。在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东厂厂役的工作种类都有特殊的名称。例如监视朝中各部官员会审大狱及锦衣卫拷讯罪犯者名为“听记”,在各处地方官府访缉者名为“坐记”,还有某位官员有何举措,或某城门捕得要犯,胥吏记录上报东厂者名为“打事件”。
  东厂第一任厂主已不可考, 《明史·成祖三》记载 “是年,始设东厂,命中官剌事。”
  明代大太监 王振 刘瑾 冯保 魏忠贤 都曾统领东厂。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一人掌理,委以缉访刺探的大权。 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东厂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不经司法审判,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东厂获得的情报,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相比锦衣卫必须采用奏章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方便的多。
  ◆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
  ◆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
  ◆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
  ◆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
  《明史·刑法志》:“刑法有创自有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未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又“东厂之设,始于成祖。锦衣卫之狱,太祖尝用之,后已禁止,其复用亦自永乐时。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
西厂制度  西厂的成员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
(虽然是粘贴,但是查了好多,经过筛选才形成的答案,太麻烦了,费了我半个多小时的功夫呢~~)

里,在明朝,类似于小村。在之前的几个朝代,几十户为一里,到了明朝,一百一十户为“里”,《明史》里面有明确记载。管理里的,称为“里长”,主要负责这一百一十户的户口及纳税等事务。

明朝地方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事和监察行政区划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8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区设置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实际控制为当地宗教首领八大法王分辖各政教中心的寺院,还有各诸侯家属封地),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密、曲先等卫,以上均属羁縻性质,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在明朝万历年间,“里”是行政编置的一个单位,以一百一十户为“里”。在《明史》中明确记载了这一规定。


1592年爆发的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为何明王朝打的十分艰难?
在1592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二十年,朝鲜爆发了一场名为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的冲突。这场战争对明王朝来说异常艰难,原因何在?首先,朝鲜国内的政治局势不稳定。尽管朝鲜一直是明王朝的藩属国,但在明军介入前,朝鲜国王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实际控制,无法有效组织抵抗,并向明王朝求援。其次,明军的...

明朝万历朝鲜战争的影响
通过这次卫国战争,朝鲜人民维护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中国也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侵吞朝鲜,染指中国的侵略企图。到清乾隆年间,到访中国的朝鲜人洪大容还曾对潘庭筠和严诚称道明王朝的再造之恩:“万历年间,倭贼大入东国,八道靡烂,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七年然后定;到今二百年...

明朝万历年间哪个将领是赴朝鲜抗倭平安归
万历朝鲜之役其实是分为了前后两次大规模作战。中间隔了几年的议和时间。第一次大规模入朝作战,李如松带的大部分高级将领(李如柏、杨元、祖承训等等)都平安回来了。第二次大规模入朝作战,武将将领这方面一开始时麻贵统一指挥,后来是分了四支几乎互不统属的人马,麻贵、董一元、陈璘(水军)、...

明朝为什么万历最出名
明朝是距当代最近的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由于民族情结,会被记载较多,万历皇帝在位时间又是明朝最多的皇帝,同时在他最为期间,中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但同样是他在位期间,经济又大幅下滑,大名朱王朝走向真正衰亡的转折点就是万历十五年,所以“万历年间”就成了明朝一个非常让人熟悉的时期。

万历年间,张居正呼风唤雨,申时行要啥都没有,为何却活到最后?
明朝万历年间,名臣、权臣不断,除非是无敌牛人,否则在朝中根本站不住脚。但是当牛人也不难,只要是比自己厉害的人死光了,你就是最牛的人了。万历年间的申时行深知如何成为牛人,他在官场上默默无闻,也不露才华也不要野心,可以说是要啥都没有,却躲过了万历的清算,他凭借自己的稳扎稳打成功...

不理朝政的万历:国家反倒繁荣昌盛?
光宗系万历皇帝之子,继位仅一个月即去世)初,发帑罢税,何论边徼关梁,拚舞讴诵,即穷巷妇女稚子,皆有生气尔。时斗米伯三十钱,民间不见所苦。垂白之老,喜谈朝政。大行诏下,莫不欷歔掩涕,如丧考妣,果有此事。”以此说法,可以反证前朝万历年间,中国人过着应该还算快活的日子。按照封建帝王...

请教清朝的“万历年间”是公元什么年?那位皇帝在朝?
“万历年间”不在清朝,应该在明朝 万历,即明神宗(1563年-1620年;在位1572年-1620年)在位四十八年之久

万历朝鲜之战后,明朝可不可以灭掉日本?
况且东北女真部落在角逐中逐渐掘起,瓦刺与鞑靼在蒙古高原注视大明的一举而动,而这场中日朝的三方大战,可说是最早的「朝鲜战争」,比起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整整早了358年,而且惨烈程度毫不逊色。为此明朝在万历年间内外形势不可能灭亡日本。不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来说。政治。万历时期,已经...

距今416年,河北武安发现明朝万历年间圣旨,那个朝代的圣旨长啥样?_百度...
万历是明朝一位非常有名皇帝,大明王朝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万历中兴”盛世局面。人们对古代圣旨,内心充满了好奇心,河北武安就发现了明朝万历年间圣旨,距离当下已经过去了416年时间。当我们再次看到,416年前圣旨时候,它就像一位老者一样,早已不复当年华丽。这道圣旨因为年代久远,艳丽...

大明万历年,大明万历年制
大明万历年制 明代万历(公元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年号)朝共48年,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对于细瓷的追求和废除禁海,致使瓷器产量剧增,青花瓷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

潘集区15793612821: 万历年是什么意思 -
宇文姿泰罗: 万年历中的万是多的意思,万年历即多年的日历

潘集区15793612821: 云南大理古称?明朝的时候叫云南的大理什么?是明朝万历年间. -
宇文姿泰罗:[答案] 明朝的“大理”,是云南行省下的一级行政设置“府”.大理府管辖着四个州(赵、邓川、宾川和云龙)、三个县(太和、云南和浪穹).其中,大理府和太和县的治所同在大理城(今址).

潘集区15793612821: 金瓶梅是什么
宇文姿泰罗: 是明朝万历年间刊印,作者是:兰陵笑笑生,用主人公三人各拆一字组合书名.全书共六本,100回.它是我国四大禁书之首.它不仅描写了一个男人和诸多女子的性关系,还表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对文化史的研究很有意义.它作为我国第一部以市井细民为描写对象的小说,在文学语言的生动性,艺术形象的审美化诸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论证,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美学.因此,后代人一般称之为"世情小说",以区别于那些真正的淫秽小说作品.

潘集区15793612821: 明末万历年是指公元几年
宇文姿泰罗: 提醒楼上,万历帝不是崇祯帝,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去好好读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吧.

潘集区15793612821: 《大鼠》阅读题 -
宇文姿泰罗: 1.众人一开始认为认为这只猫是没本事的,不会捕老鼠,后来见了猫对付老鼠的计策,才知道了”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回我又出击”.2.猫一开始避到桌上,大鼠也上去,猫就跳下来.这样上下来往,不下百次,等到老鼠疲惫了,就用猫爪抓住大鼠头顶的毛,用嘴咬住大鼠的头劲,最终捉住了老鼠.

潘集区15793612821: 万历年间的大事件!详细点! -
宇文姿泰罗: 万历大事件1. 万历出生: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十七日/1563年2. 荣升皇太子:隆庆二年 (6岁)3. 登基为帝:隆庆六年(9岁)4. 辞退内阁首辅高拱:为帝第六天(实际是冯保、张居正二人联合)5. 册封嫡母与生母6. 任命张居正为内阁首辅:...

潘集区15793612821: 明朝万历年间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有什么重大事件 -
宇文姿泰罗: 万历六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 万历十二年——利玛窦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 万历十二年——朱载出版《律吕精义》. 万历十二年——定陵开建. 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将油画引入中国. 万历二十九年——杨继洲撰写《针灸大成》. 万历三十三年7月13日——海南琼州发生7.5级地震. 万历三十六年——天主教传入上海. 出生 万历六年——沈德符,文学家 万历十二年——胡正言,镌刻家 万历三十九年1月——朱由检,明思宗 逝世 万历二十二年——梁辰鱼,剧作家 万历十年——张居正,政治家 万历三十三年——田义,太监

潘集区15793612821: 明朝万历年间是哪个皇帝当朝的?万历年间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当时的宰相是哪一位? -
宇文姿泰罗:[答案]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宰相为张居正.万历六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万历十年——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万历十二年——利玛窦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万历十二...

潘集区15793612821: 明朝万历年间是从公元多少到多少年啊? -
宇文姿泰罗: 万历(157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如果出现问题请回邮或hi我(feiyu5217) 满意尽快采纳答案 ```(*^__^*) 谢谢`````

潘集区15793612821: 明朝万历年间这是甚么纪年方式
宇文姿泰罗: 是年号纪年.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之1,是帝制时期重要的纪年法,始于汉武帝,他即位之初既称建元元年,后来这类方法就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民国时期,如西元19逐一年,既是民国初年,1936年,既是民国2106年,1949年,既是民国3109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