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魏国的城池有哪些?

作者&投稿:岳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的魏国的城池有哪些~

黄河以北地区
袁绍,后分裂为袁谭、袁尚 冀州、青州、幽州、并州 189-207 公孙瓒 幽州 187-199
公孙度,后继者为公孙康、公孙恭及公孙渊 幽州辽东 189-238
刘虞 幽州 187-193
张杨 并州上党 190-198
张燕 并州黑山一带 185-205
韩馥 冀州 189-191
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
曹操 兖州、豫州、司隶、徐州、冀州、青州、并州、幽州、荆州、凉州、扬州淮南 192-220
建立魏国
吕布 曾据长安,后据兖州,之后为徐州 192-198
王匡 司隶河内 189-?
袁遗 兖州山阳 189-192?
桥瑁 兖州东郡 189-190
张邈 兖州陈留 189-195
张超 徐州广陵 189-195
鲍信 青州济北 189-192
张绣 荆州南阳 196-199
孔融 青州北海 189-195
刘岱 兖州 189-192
陶谦 徐州 189-194
孔伷 豫州 189-?
淮河、长江、汉江以南地区
孙坚,后继为孙策、孙权 扬州、荆州、交州 186-229
建立吴国
袁术 先据荆州南阳,之后为扬州淮南、寿春 189-199
刘表,后继为刘琮 荆州 190-208
刘度 荆州零陵 208-209
金旋 荆州武陵 208-209
赵范 荆州桂阳 208-209
韩玄 荆州长沙 208-209
严白虎 扬州吴郡 ?-196?
士燮 交州交趾 189-211
刘繇 扬州 192-196
陈温 扬州淮南 189-192
王朗 扬州会稽 193-197

关中、巴蜀、西凉地区
刘备 初据青州平原,后据徐州,之后为荆州,最后为益州 193-221
建立蜀汉国
马腾,后为马超 凉州武威一带 193-214
韩遂 凉州西平、金城一带 185-215
宋建 凉州枹罕 185?-214
刘焉,后为刘璋 益州 188-214
张鲁 益州汉中 189-215
李傕 雍州、司隶、凉州东部 192-198
董卓 雍州、司隶、凉州东部 188-192

三国魏国五都
是许昌
洛阳

长安
谯,这是魏国最繁华的城市。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以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阳平(今河北大名东)、魏(治所在邺)为“三魏”;同时又以长安(西汉故都)、谯(魏帝本贯)、许昌(汉献帝旧都)、邺与洛阳合称“五都”,
洛阳和长安东西两都都是经常发生战争的城市。在曹魏四十五年中,这些城市整体上比较安定。

三国时魏国占有司州、雍州、凉州、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荆州(部分)、扬州(部分)

司州:洛阳、平阳、河东(安邑)、弘农、河内
雍州:京兆(长安)、冯翊、扶风、安定、新平、广魏、天水、南安、陇西
凉州:西平、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冀州:邺、阳平、清河、平原、广平、巨鹿、安平(信都)、南皮、乐陵、河间、常山
并州:上党、西河、太原(晋阳)、乐平、雁门
幽州:代郡、上谷、蓟、范阳、渔阳、右北平、辽西、昌黎、玄菟、辽东、乐浪、带方
青州:乐安、临淄、北海、城阳、东莱
徐州:东莞、琅邪、东海、彭城、下邳、广陵
兖州:陈留、濮阳、山阳、任城、泰山、东平、济北
豫州:鲁郡、沛县、睢阳、陈郡、颖川(许昌)、谯郡、汝南、弋阳、安平
扬州:淮南(寿春)、合肥
荆州:魏兴(西城)、上庸、南乡、南阳(宛)、新野、新城、襄阳、江夏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魏国的城池:
司州:洛阳、平阳、河东(安邑)、弘农、河内
雍州:京兆(长安)、冯翊、扶风、安定、新平、广魏、天水、南安、陇西
凉州:西平、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冀州:邺、阳平、清河、平原、广平、巨鹿、安平(信都)、南皮、乐陵、河间、常山
并州:上党、西河、太原(晋阳)、乐平、雁门
幽州:代郡、上谷、蓟、范阳、渔阳、右北平、辽西、昌黎、玄菟、辽东、乐浪、带方
青州:乐安、临淄、北海、城阳、东莱
徐州:东莞、琅邪、东海、彭城、下邳、广陵
兖州:陈留、濮阳、山阳、任城、泰山、东平、济北
豫州:鲁郡、沛县、睢阳、陈郡、颖川(许昌)、谯郡、汝南、弋阳、安平
扬州:淮南(寿春)、合肥
荆州:魏兴(西城)、上庸、南乡、南阳(宛)、新野、新城、襄阳、江夏

魏国
魏国 ,一指东周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另指三国时期由曹丕建立的曹魏政权。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由魏文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时是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

起源

传统上魏国的始祖是毕公姬高,周武王伐纣之后,姬高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为姓。但是《史记》提到“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说明姬高的后人“绝封”,沦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就难以证明魏国一定是姬姓。

建国

公元前453年韩、赵和魏脱离晋国 (春秋时期),将其地三分而独立,晋国灭亡,史称“三家分晋”。

晋文公、晋襄公时,狐、赵、先、郄、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魏、栾、范、荀氏等强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晋阳之战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强。专擅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据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派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战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分晋
--------------------------------------------------------------------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城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前376年,韩哀侯、赵敬侯、魏武侯瓜分晋国余土,废晋静公,晋完全为韩、赵、魏三家所取代。

崛起
--------------------------------------------------------------------
--------------------------------------------------------------------

魏国的国力在头两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时达至顶峰。
魏文侯(?-前396年)中国战国时魏国统治者。姬姓,魏氏,名斯。前445年继魏桓子位,前403年与韩、赵两家一起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前396年卒。

魏文侯被司马迁归于《史记·儒林列传》,被赞为“好学”。魏文侯经常向孔子的弟子子夏以及再传弟子田子方、段干木等请教。又任用法家的李悝为相,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为原则实行变法。魏国经过变法国势强盛,先后以乐羊为将攻灭中山国,以吴起为将攻取秦国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五城。以西门豹为邺令,以北门可为酸枣令,以翟黄为上卿,改革政治,兴修水利,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衰落

到第三位君主惠王即位时,主要集中於经济发展,包括在黄河开发灌溉计划。但与此同时,魏国的国力却正慢慢的消退。由於这段时期的魏国不断东侵,其在东方的优势在一系列战争中多次受挫,包括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在西方,秦国夺取了西河地区(一个位于现在陕西山西边界黄河西岸的畜牧和战略要地),此后更是不断受到秦国的侵扰。

桂陵之战

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七雄并立,征战频繁。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齐威王正欲向外扩张,于是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出生于齐国。他曾拜兵学家鬼谷子为师,与魏国大将庞涓是同窗好友。但庞涓做了魏国大将后,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将他骗到魏国施以膑刑(去膝盖骨),欲使其永远不能领兵打仗。后孙膑千方百计才逃出回齐国,并被齐威王重用。

孙膑终于得到一个向庞涓复仇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急于与庞涓在战场上相见。他劝田忌放弃领兵直趋邯郸,与魏军决战的计划,趁魏军主力出兵在外,国内防务空虚之际,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远在异国的魏军“释赵而自救”。等庞涓回兵时,中途予以截击,这样既救了赵,又能给魏国以沉重打击,是一举而两得。

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齐军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庞涓也不急于回救,继续竭尽全力攻克邯郸。直到魏军已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建议齐军挥师直捣魏都大梁,逼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魏军回师必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一说被俘后放回)。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元气大伤,但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公元前341年,魏国再次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采用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主张,与韩结好却不急于发兵。待韩军五战五败,魏军也实力大损时,才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重施“围魏救赵“的战法,直驱魏都大梁。魏惠王像上次一样将攻韩的部队召回,以太子申为主将,庞涓为将军,率兵10万迎击齐军。

此次形势不同于桂陵之战,魏军是有备而来,气势旺盛。故孙膑决定因势利导,利用魏军求胜心切的弱点,诱敌冒进,再图取胜。齐军前锋与魏军稍一接触,即佯装怯战,掉头东撤。在撤退途中,有意造成军力不断削弱的假相。第一天造了10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用的锅灶,第三天则只剩下3万人用的锅灶了。庞涓与孙膑交手,本来小心翼翼,害怕再次上当,但当看到齐军锅灶日减,以为齐军胆怯,三天中即逃亡了大半,这才壮起胆子,丢下辎重和步兵,只领轻车锐骑日夜兼程猛追,必欲全歼齐军,擒获孙膑。

齐军退至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此地道路狭窄,地势险隘,两旁树木茂盛,是个设伏的好地方。孙膑计算行程,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追至,遂命士卒伐木堵路,并将路边一棵大树剥去树皮,在树干上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挑选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山上,约定天黑后,见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日暮时分,庞涓果然率军追到马陵,发现路旁的大树被剥去树皮,上面隐隐约约写有字,就命士卒点起火把来看,待他看清树上字后,这才发现中计,急令部队撤退。但已经晚了,两旁齐军看见火光,万弩齐发,伏兵四起。魏军措不及防,仓促应战,很快溃败,庞涓中箭,左突右冲无法突出重围,最后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大败魏军主力,俘获魏军主将太子申,歼灭魏军10万。

桂陵和马陵之战后,魏国一蹶不振,齐国则声威鹊起,称霸中原,孙膑亦名扬天下。孙膑“围魏救赵”和“示假隐真”的战法,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后世兵家广泛推崇。

合纵

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秦国的军事力量打败了魏国和韩国联军。两国此后再也没有力量单独向秦国发起挑战。之后由於秦国不断的压迫,局势越来越严峻。这时,公子无忌出现,并於公元前247年与其他五国联军,对秦国的侵攻军迎头痛击。公子无忌又名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不过,战后魏王对他开始猜疑,并免去他的要职。於是信陵君终日借酒浇愁,并含屈而终。信陵君死后,魏国无力抗秦,国土被秦国慢慢侵夺。

窃符救赵

前260年,赵孝成王在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结果导致赵国的大败,40多万兵士被秦国坑杀。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国丞相平原君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平原君赵胜多次向魏安厘王和魏无忌送信,请求魏国救援,魏安厘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赵。秦昭王得到消息后,派使者威胁魏安厘王,魏安厘王惧怕,就派人通知晋鄙停止进军,留在邺扎营驻防,名义上为救赵,实际在观望形势的发展。

平原君不断派使者前去魏国催促,并责备魏无忌不顾赵国和魏无忌姐姐的危亡。魏无忌为此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安厘王出兵,门客也用尽各种办法劝说,但魏安厘王惧怕强大的秦国,始终不肯听魏无忌的意见。魏无忌估计魏王已不肯出兵救赵,又不想看着赵国灭亡,于是凑齐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门客前去赵国和秦军死拼。

魏无忌带着车队路过夷门时遇见侯赢,于是把情况告诉了侯赢。侯赢劝阻魏无忌说,这样去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一点作用都没有。并向魏无忌秘密献策,让魏无忌去找魏安厘王的宠妃如姬帮忙,让如姬从魏安厘王的卧室内窃出晋鄙的兵符,因为魏无忌曾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姬是肯定会为魏无忌效命的。魏无忌听从了侯赢的计策,前去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兵符交给了魏无忌。魏无忌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赢又让魏无忌把屠夫朱亥带上,以便晋鄙在看到兵符仍不交出兵权的情况下让大力士朱亥击杀他。

魏无忌到了邺,拿出兵符假传魏安厘王的命令要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表示怀疑,不想交出兵权。此时的魏无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让朱亥动手,用铁椎杀死晋鄙,强行夺权。

魏无忌统领晋鄙的军队后,精选士兵八万开拔前线。与此同时,楚国也派出春申君黄歇救援赵国,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

灭亡
----------------------------------------------------------------------------------------------------------------------------------------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

魏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
魏文侯(前424年在位,前403年成为侯爵——前387年)
魏武侯(前386年——前371年)
魏惠王(前370年——前335年)
魏襄王(前334年——前319年)
魏哀王(前318年——前296年)
魏昭王(前295年——前277年)
魏安厘王(前276年——前243年)
魏景闵王(前242年——前228年)
魏王假(前227年——前225年)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司州:洛阳、平阳、河东(安邑)、弘农、河内
雍州:京兆(长安)、冯翊、扶风、安定、新平、广魏、天水、南安、陇西
凉州:西平、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冀州:邺、阳平、清河、平原、广平、巨鹿、安平(信都)、南皮、乐陵、河间、常山
并州:上党、西河、太原(晋阳)、乐平、雁门
幽州:代郡、上谷、蓟、范阳、渔阳、右北平、辽西、昌黎、玄菟、辽东、乐浪、带方
青州:乐安、临淄、北海、城阳、东莱
徐州:东莞、琅邪、东海、彭城、下邳、广陵
兖州:陈留、濮阳、山阳、任城、泰山、东平、济北
豫州:鲁郡、沛县、睢阳、陈郡、颖川(许昌)、谯郡、汝南、弋阳、安平
扬州:淮南(寿春)、合肥
荆州:魏兴(西城)、上庸、南乡、南阳(宛)、新野、新城、襄阳、江夏- 魏太帝(世祖追谥) 曹嵩 - -

太祖(世祖追谥) 魏武帝(世祖追谥) 曹操 - -

高祖(世祖) 魏文帝 曹丕 黄初 220年-226年

烈祖 魏明帝 曹睿 太和 227年-233年 青龙 233年-237年 景初 237年-239年

无 齐王(厉公)废为「邵陵县公」 曹芳 正始 240年-249年 嘉平 249年-254年

无 废帝废为「高贵乡公」 曹髦 正元 254年-256年 甘露 256年-260年

无 魏元帝 曹奂 景元 260年-264年 咸熙 264年-265年

曹魏是三国时代的其中一方,始於公元220年曹丕篡汉。

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长安,许昌,洛阳,雍州,襄阳,衮州,幽州,豫州,汝南,扬州,淮南,南阳,青州,冀州,秦州,并州、凉州、徐州,辽东

司州:洛阳、平阳、河东(安邑)、弘农、河内
雍州:京兆(长安)、冯翊、扶风、安定、新平、广魏、天水、南安、陇西
凉州:西平、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冀州:邺、阳平、清河、平原、广平、巨鹿、安平(信都)、南皮、乐陵、河间、常山
并州:上党、西河、太原(晋阳)、乐平、雁门
幽州:代郡、上谷、蓟、范阳、渔阳、右北平、辽西、昌黎、玄菟、辽东、乐浪、带方
青州:乐安、临淄、北海、城阳、东莱
徐州:东莞、琅邪、东海、彭城、下邳、广陵
兖州:陈留、濮阳、山阳、任城、泰山、东平、济北
豫州:鲁郡、沛县、睢阳、陈郡、颖川(许昌)、谯郡、汝南、弋阳、安平
扬州:淮南(寿春)、合肥
荆州:魏兴(西城)、上庸、南乡、南阳(宛)、新野、新城、襄阳、江夏


三国时期的魏国的城池有哪些?
三国时期,魏国控制着多个州郡,其中包括:1. 司州:洛阳、平阳、河东(安邑)、弘农、河内 2. 雍州:京兆(长安)、冯翊、扶风、安定、新平、广魏、天水、南安、陇西 3. 凉州:西平、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4. 冀州:邺、阳平、清河、平原、广平、巨鹿、安平(信都)、南皮、乐陵、河间、常...

三国时期的魏国的城池有哪些
公孙度,后继者为公孙康、公孙恭及公孙渊 幽州辽东 189-238 刘虞 幽州 187-193 张杨 并州上党 190-198 张燕 并州黑山一带 185-205 韩馥 冀州 189-191 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 曹操 兖州、豫州、司隶、徐州、冀州、青州、并州、幽州、荆州、凉州、扬州淮南 192-220 建立魏国 吕布 曾据长安,后据...

魏国、楚国古都在哪里
1、大梁: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都市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在公元前339年(或说法为公元前337年或335年),魏惠王将都城自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迁移至此。到了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贲攻占魏国,利用黄河及大沟之水淹没了大梁,导致城池毁坏,魏国投降。...

魏国的首都在哪里
1. 魏国的首都曾经是大梁。大梁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当时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2. 公元前364年,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将国都自安邑迁移到大梁。因此,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从魏襄王到魏王假,六代魏国君主在大梁建都,历时136年。3. 大梁的毁灭发生在秦王政三年,...

魏国的城池
三国时魏国占有司州、雍州、凉州、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荆州(部分)、扬州(部分)

三国时期有哪些城池
三国时期的著名城池主要包括许昌、邺城、洛阳、荆州、建业等。这些城池在三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许昌:许昌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并以此为基地,逐步统一了北方。许昌因此成为了曹魏的政治、军事中心,...

古代时候的城池名字
2. 洛邑是周朝国都洛阳的古称,河南洛阳“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尚书》称“土中”、“洛师”、“洛邑”、“新邑洛”、“东国洛”。周朝金文称“成周”、“中国”、“王城”等。洛邑瀍水东西两岸分别为成周城和王城。3. 大梁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

三国时期的城市
1、邺城,东汉末年(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所以临漳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2、许昌,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

战国魏国有哪些重要城市
战国之世,楚魏两国城池最多,楚国将近三百城,魏国两百城左右。其他大国都在百城以内 安邑 魏国未迁都大梁的都城 大梁 魏襄王(前334年——前319年——魏王假(前227年——前225年)的都城 平陵 魏国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

中国古代易攻难守的城池有哪些?
古代有没有哪个易攻难守?有的,这就是开封,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大梁城,(在今天开封市西北西北黄沙之下)。史记记载,秦国进行统一战争中灭魏国时,秦国悍将王贲围困大梁城,他指挥开渠引黄河水灌入城,魏军不战自溃;秦军不费一枪一弹,就逼得魏国投降。从地利角度,今天中国黄河中下游城市都是易...

泾川县19776375902: 三国时期的魏国的城池有哪些?
酉泽长源: 三国时魏国占有司州、雍州、凉州、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荆州(部分)、扬州(部分)司州:洛阳、平阳、河东(安邑)、弘农、河内雍州:京兆(长安)、冯翊、扶风、安定、新平、广魏、天水、南安、陇西凉州:...

泾川县19776375902: 三国时期魏国的主要城市有哪些最好说明哪些是重要的军事基地
酉泽长源: 如果是军事基地的话,就有长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主要夺取目标),樊城和襄阳(不用说,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刘备在新野,关羽在荆州时),合肥(孙权两次伐魏都在这里与曹军发生激战),宛城(曹操伐张秀差点就死在这个地方),徐州(曹操在兖州时,就成了他的主要目标,另外吕布,刘备,袁术都在这里被他打得大败,刘备侥幸逃过一劫,其余两人则死无葬身之地),冀州(袁绍在此虎踞,一度称霸北方),兖州(曹操就在这个地方发迹,一步步走向强大)还有其他大城市,当时都是魏国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如首都许昌,洛阳,邺城, 谯郡等(这四座城市与长安一起,合称为魏国“五都”)

泾川县19776375902: 三国时期魏国有几个城,多叫什么城? -
酉泽长源: 我知道的有 洛阳、长安、宛城、邺、许昌、南皮、北平、襄阳、下邳、徐州,王都洛阳、盛世长安、锦绣襄阳、神郡许昌.叛城襄平、宝贵樊城、羌国西凉、兴起陈留、富庶江陵...其他重镇还有袁绍四周的冀、并、幽、青四州、

泾川县19776375902: 三国时期的魏国荆州有哪些重要的城市? -
酉泽长源: 荆州江夏郡,六黄县,襄阳郡, 襄阳县(郡治、州治),当阳县,汉津县,新城郡, 房陵县(郡治),南阳郡, 宛县(郡治),穰县,鲁阳县,邓县,南乡郡, 顺阳县(郡治),上庸郡, 上庸县(郡治),魏兴郡, 西城县(郡治),章陵郡, 新野县,义阳县

泾川县19776375902: 三国的城市有哪些,最好把这些城市属于哪个国也写清楚 -
酉泽长源: 楼主可下个三国志11,里面标注了三国主要城市.从刘备失去荆州开始的三国版图列举. 魏: 辽东:襄平(当时属公孙恭,名义上臣服魏国) 河北:北平,蓟,晋阳,南皮,平原,邺 山东:下邳,小沛,濮阳,北海 河南:洛阳,陈留,汝南,许昌 雍凉:长安,天水,安定,武威,西域长史府 淮南:寿春 荆襄:新野,宛,襄阳,江夏蜀: 雍凉:汉中 西川:梓潼,成都,江州,永安 南中:建宁,云南吴: 淮南:庐江,柴桑 荆襄:江陵,武陵,零陵,长沙,桂阳 江东:建业,吴,会稽 岭南(当时处于蛮荒状态):夷州,番禺,交趾 从以上数据可知,魏国的实力超过吴蜀的总和,手打,希望能帮到你

泾川县19776375902: 三国时期的城市 三国时期的主要城市分别属于哪个国家 -
酉泽长源: 魏国:洛阳,长安,弘农,陈留,东郡,邺城,彭城,广陵,陇西,天水,武威,张掖,雁门,宛城,辽东,渔阳,上古,西河,河东,颍川,樊城. 吴国:建业,江夏,鄱阳,长沙,夷陵,秭归,零陵,交趾,桂阳,武昌.庐江. 汉:成都,汉中,武都,阴平,江州,梓潼,巴西,建宁,朱提,永昌,云南,永安,白帝城

泾川县19776375902: 三国蜀国(吴国,魏国)中有那些城池? -
酉泽长源: 蜀国的成都,汉中,梓潼,永安,零陵,江州等 吴国长沙,建业,会稽,交趾,昌黎,渔阳等 魏国的长安,洛阳,易京,柳城,许都,太原等

泾川县19776375902: 以前的魏国有几个城市啊?
酉泽长源: 魏国有:洛阳,襄阳,魏郡三个城.

泾川县19776375902: 以前的魏国有几个城市啊? -
酉泽长源: 魏国迁都大梁(洛阳)之前的魏国城市有: 安邑(今山西运城东部) ,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

泾川县19776375902: 三国时魏国,蜀国,吴国,的地盘都是哪些?祥细一点? -
酉泽长源: 吴国的包括吴郡,建业,江夏,江夏西,污泽草东 魏国包括魏郡,洛阳,襄阳,荆山南 蜀国包括巴郡,成都,临江,夷道西 其他地方归江陵管,是中立城市,不属于人和国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