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教育理念有哪些不同

作者&投稿:慕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西方教育理念有何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一)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中国人注重直观、整体、经验。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从古希腊时代起,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都把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式作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真理的最基本手段,并把“分析学”或“逻辑学”视为一切科学的工具。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这种实证分析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便成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推动了西方科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老子首创了“体道”说。“体道”,就是以心灵体验的方式去把握宇宙的根本之道。儒家是把认识的对象作为人类自我意识外化的伦理情感的整体来体验的,从中寻找对主体伦理、价值规范的印证。中国历史上缺乏实证科学的探索,封建保守思想束缚。 (二)从价值取向看,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因此,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甚至把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帮助看作是令人难堪的事,以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他们提倡每个人应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越是表现出自我个性,越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意识很强,靠竞争来取得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价值。 中国古代把并排者之争叫做“竞”,把对面者之争叫做“争”。后来人们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即比赛着夺取的意思。但在中国古代一般把“竞”、“争”当作不好的事情,而提倡“忍”、“让”,缺少对公平竞争的尊重和向往。儒家学说强调的是“长幼尊卑”的等级程序,道家学说强调的是“无为、不争、若水、争雌”,儒道互补,再加上皇权的愚昧与残酷,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比较缺少“竞争”的观念。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在集体中,一人取得成就,被视为集体的成就,集体感到光荣。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无私奉献的情操。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关怀是一种美德。但是个人竞争意识、拼搏意识不强,存在着一种依赖性。 (三)从伦理道德上看,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子女一旦结婚,经济上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做法给青年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亲属关系比较疏远。 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在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中是行不通的。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担心创新危险,行言立事,总要瞻前顾后,权衡左右,喜好事事而安,维护现状,保持和谐。对待家庭,喜欢大家团聚,老人帮助照看儿孙,以备养老送终。家庭成员互相依赖,互相帮助,虽然密切了亲情关系,但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青年人独立能力的养成。 (四)从行为规范上看,西方人“重利”、“重法”中国人“重义”、“重情”。在西方社会由于强调以个人权利为基准,以追求私利为目标,因此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义。只有依靠法律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法律既可以保护个人的权利,也可以制裁人权的侵犯,因此,西方国家法治的发展是与人的权利价值观有密切关系的。 中国人由于受传统的义利思想的影响,重义轻利,重情轻法。孔子在《论语》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当成最高准则。儒家强调,不能驱义逐利。由于自古以来主要靠道义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维系社会,而不是靠法律约束,因此,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五)从社会关系上看,西方人平等意识比较强,中国人等级观念比较强。西方的平等意识强调个人竞争之上的平等,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又能充分尊重他人。很少人以自己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的贫寒出身为耻,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东西方的教育形态大相径庭,可谓处于两个极端。东方教育严格然而缺少弹性;西方教育给孩子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但过于松散。这不能不归咎于文化上和社会观念上的巨大差异。那东西方教育理念有哪些不同? 1. 职业与平等 千余年的科举制在中华大地培植起尊师重教的传统,和根深蒂固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识。这使中华民族得以勤奋向上,整体上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但同时也形成严重的等级观念,形成对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在薪金待遇和社会地位上的歧视。华人家长望子成龙,不论子女潜质如何都要读大学,而且要读好大学。 过度的功利考虑,常常与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潜能背道而驰,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 这样的社会里,中学教育‘智育至上,升学率第一’很难避免。 各种不同的学生,一律以科技人才为模型来塑造。学习好就是德智体‘三好’,就是好学生。而若学习成绩差,则尽管具有其它优点或特长,在学校里也难以得到展示和发挥,总是处于劣势地位。这对孩子很不公平。 西方社会更能以平常心看待社会上不同的职业。 美加很多行业蓝领工资大大高于白领。西人孩子不读大学,从事体力劳动,家长和孩子都很坦然。加拿大的中学里,学生之间较少竞争,互助友爱蔚为风气。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升学竞争不甚激烈,西裔与其他族裔对教育的要求远远低于华裔;方才使教育体制与方法延续数十上百年而不变,使得两亿人口的美国培养不出足够的科技人才,而要依赖‘进口加工’。 美加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同阶级之间差异很大。由于公立教育质量低下,上层家庭的子女多数入私立学校。 入公立学校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也抓得很紧,使之得以考取大学。 尽管本国中学输送的学生不够合格;然而随着愈来愈多的移民学生与留学生加入竞争,美加著名大学的门槛依然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只是社会底层的后代被抛得远远的,愈来愈难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在中国,经历了几十年教育的普及发展,由于改革开放后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教育的公平性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2. 智育与全面发展 在中国的中学里,虽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调年年唱,而真正得到重视的是智育。高考竞争激烈,学生日日苦读。文革前男孩子人人喜好的足球,以及后来遍及城乡的乒乓球运动,早已好景不再;中学生每学期两周的下乡劳动,也已成为历史。 而在西方中学,除上述多种多样的选修课、职业教育外,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各种乐团及演出、运动队与比赛、野营、辩论与演讲,乃至国际学生交流,等等;不胜枚举。 西方人酷爱体育,滑冰与滑雪、各种球类,处处见到青少年在尽情地运动、玩耍。 通过这些课程与活动,学生能够获得的,不仅是学业知识,还有动手能力,生存技能,人际交往,社区与公民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等等;更是健康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教育的着眼点是社会的‘人’,而中国则着眼于‘职业’。 然而北美中学智育落伍,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已为国际奥数等竞赛,和国际学生评估所证实。高中生不清楚年、月、日以及一年四季的成因,回答不出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首都在哪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非但如此,北美中学里还弥漫着一种‘反智’的气氛与倾向。学生们熟悉与崇拜的是球星、歌星;迷恋的是网络游戏、泡吧,派对;而用功读书则被讥讽为‘书呆子’,常常遭到同学的排斥。 3. 基础与创新 西方教育最令国人关注和赞扬的,是对学生创造力的重视和培养。而中国教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缺少创新精神则为人所诟病。 中国教育的模式化,一刀切;意识形态上钳制自由,压抑个性;灌输式,而非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使培养出的学生循规蹈矩,缺少梦想,不敢标新立异;偏才、怪才没有施展空间,更难以产生卓越的大师级人物。 而西方民主自由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他们敢于挑战权威,自闯新路。此种观念无处不在,潜移默化。例如艺术类课程,学生海阔天空地想象,自由创作;而中国此类课程多为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育的西人家长,让孩子补习的不多见;但带孩子去博物馆、科学宫等场所,以开阔眼界,培养兴趣,是经常的。 众所周知,大学录取也不只考察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特长与优势,注重创造力。 然而,西方的基础学业教育确实薄弱。创造力离不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离不开学生在语文、数学和科学等各方面的素养。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没有坚实的基础,许多情况下,所谓创造力注定流于空想。而学业基础与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靠经年累月一点一滴的积累。 4. 依赖与独立 前面提到中国中学的管理为‘保姆型’,而西方为‘开放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大抵也是如此。 西人孩子其实很羡慕中国孩子,因为中国家长不但出资为孩子补习,而且努力供孩子读书至大学毕业。 而西人的孩子大多中学刚毕业,就必须自食其力。因此美加两国的华裔和其他族裔的移民,尽管第一代的平均收入低于本地人,但后代的教育程度都比较高。 而很多西人子弟由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管教都不够,再加上经济原因,无法升入大学。在子女管教方面,中国家长往往在学业上对子女要求严格,其它却包办代替,溺爱娇惯。学校里,校方与教师为学生安排好了一切。 孩子们的依赖性愈来愈强。与成绩的提高成反比,搜集信息、动手制作、事务处理、以及劳动习惯和生活能力却愈来愈差。 而西人家长从小就鼓励孩子要勇敢、要独立,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西人一般不溺爱年幼的子女,管教比较严格。但只要是正当的,家长不限制孩子的活动。在他们看来,什麽可以做,什麽不能做,孩子试一试就知道了。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自己闯;中学之实行学分制,课堂上教师要学生自学,积极的方面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读书的同时,学生们或多或少都在校外打工。商店、餐馆、医院、体育教练、救生员、登门售货等等,不一而足。工作是学生自己找的;如非义务劳动,薪金多少也是学生自己和雇主商定的。 5. 勤奋与轻松 这也是东西方在教育理念上的一大分歧。中国人以勤奋著称,学校里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使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另一方面,沉重的课业负担亦令国人的担忧日甚一日,驱使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子女移民海外。 西方则讲究‘轻松学习’、‘寓教于乐’。小学生以玩耍为主,初中生学习的时间也不长,直到高中才紧张起来,也只限于升学类学生。大学生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是由于西方大学宽进严出,淘汰率高,学生中学基础又不扎实。 西方观念对于小学教育非常正确。童年本是玩耍的时代,从玩耍和其它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吸取知识,增长本领。但同时一定要在语文、数学等方面夯实根基。国内小学过多过难的学习内容,千篇一律的正规课堂教学,过量的家庭作业,课外的奥数、钢琴、补习,等等;剥夺了孩子童年的乐趣,对孩子是一种摧残。 中学时代,两方面需要兼顾。过于复杂深奥的学习内容以及难题偏题;教学不讲究效率,简单机械地重复;等等,有害而无益。但若过分强调‘轻松学习’,如美加中学作业可有可无,公式不须记忆,随学随忘,其后果也已充分凸显,早已到了改变的时候。

东西方的教育形态大相径庭,可谓处于两个极端。东方教育严格然而缺少弹性;西方教育给孩子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但过于松散。这不能不归咎于文化上和社会观念上的巨大差异。那东西方教育理念有哪些不同? 1. 职业与平等 千余年的科举制在中华大地培植起尊师重教的传统,和根深蒂固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识。这使中华民族得以勤奋向上,整体上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但同时也形成严重的等级观念,形成对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在薪金待遇和社会地位上的歧视。华人家长望子成龙,不论子女潜质如何都要读大学,而且要读好大学。 过度的功利考虑,常常与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潜能背道而驰,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 这样的社会里,中学教育‘智育至上,升学率第一’很难避免。 各种不同的学生,一律以科技人才为模型来塑造。学习好就是德智体‘三好’,就是好学生。而若学习成绩差,则尽管具有其它优点或特长,在学校里也难以得到展示和发挥,总是处于劣势地位。这对孩子很不公平。 西方社会更能以平常心看待社会上不同的职业。 美加很多行业蓝领工资大大高于白领。西人孩子不读大学,从事体力劳动,家长和孩子都很坦然。加拿大的中学里,学生之间较少竞争,互助友爱蔚为风气。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升学竞争不甚激烈,西裔与其他族裔对教育的要求远远低于华裔;方才使教育体制与方法延续数十上百年而不变,使得两亿人口的美国培养不出足够的科技人才,而要依赖‘进口加工’。 美加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同阶级之间差异很大。由于公立教育质量低下,上层家庭的子女多数入私立学校。 入公立学校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也抓得很紧,使之得以考取大学。 尽管本国中学输送的学生不够合格;然而随着愈来愈多的移民学生与留学生加入竞争,美加著名大学的门槛依然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只是社会底层的后代被抛得远远的,愈来愈难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在中国,经历了几十年教育的普及发展,由于改革开放后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教育的公平性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2. 智育与全面发展 在中国的中学里,虽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调年年唱,而真正得到重视的是智育。高考竞争激烈,学生日日苦读。文革前男孩子人人喜好的足球,以及后来遍及城乡的乒乓球运动,早已好景不再;中学生每学期两周的下乡劳动,也已成为历史。 而在西方中学,除上述多种多样的选修课、职业教育外,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各种乐团及演出、运动队与比赛、野营、辩论与演讲,乃至国际学生交流,等等;不胜枚举。 西方人酷爱体育,滑冰与滑雪、各种球类,处处见到青少年在尽情地运动、玩耍。 通过这些课程与活动,学生能够获得的,不仅是学业知识,还有动手能力,生存技能,人际交往,社区与公民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等等;更是健康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教育的着眼点是社会的‘人’,而中国则着眼于‘职业’。 然而北美中学智育落伍,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已为国际奥数等竞赛,和国际学生评估所证实。高中生不清楚年、月、日以及一年四季的成因,回答不出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首都在哪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非但如此,北美中学里还弥漫着一种‘反智’的气氛与倾向。学生们熟悉与崇拜的是球星、歌星;迷恋的是网络游戏、泡吧,派对;而用功读书则被讥讽为‘书呆子’,常常遭到同学的排斥。 3. 基础与创新 西方教育最令国人关注和赞扬的,是对学生创造力的重视和培养。而中国教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缺少创新精神则为人所诟病。 中国教育的模式化,一刀切;意识形态上钳制自由,压抑个性;灌输式,而非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使培养出的学生循规蹈矩,缺少梦想,不敢标新立异;偏才、怪才没有施展空间,更难以产生卓越的大师级人物。 而西方民主自由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他们敢于挑战权威,自闯新路。此种观念无处不在,潜移默化。例如艺术类课程,学生海阔天空地想象,自由创作;而中国此类课程多为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育的西人家长,让孩子补习的不多见;但带孩子去博物馆、科学宫等场所,以开阔眼界,培养兴趣,是经常的。 众所周知,大学录取也不只考察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特长与优势,注重创造力。 然而,西方的基础学业教育确实薄弱。创造力离不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离不开学生在语文、数学和科学等各方面的素养。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没有坚实的基础,许多情况下,所谓创造力注定流于空想。而学业基础与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靠经年累月一点一滴的积累。 4. 依赖与独立 前面提到中国中学的管理为‘保姆型’,而西方为‘开放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大抵也是如此。 西人孩子其实很羡慕中国孩子,因为中国家长不但出资为孩子补习,而且努力供孩子读书至大学毕业。 而西人的孩子大多中学刚毕业,就必须自食其力。因此美加两国的华裔和其他族裔的移民,尽管第一代的平均收入低于本地人,但后代的教育程度都比较高。 而很多西人子弟由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管教都不够,再加上经济原因,无法升入大学。在子女管教方面,中国家长往往在学业上对子女要求严格,其它却包办代替,溺爱娇惯。学校里,校方与教师为学生安排好了一切。 孩子们的依赖性愈来愈强。与成绩的提高成反比,搜集信息、动手制作、事务处理、以及劳动习惯和生活能力却愈来愈差。 而西人家长从小就鼓励孩子要勇敢、要独立,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西人一般不溺爱年幼的子女,管教比较严格。但只要是正当的,家长不限制孩子的活动。在他们看来,什麽可以做,什麽不能做,孩子试一试就知道了。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自己闯;中学之实行学分制,课堂上教师要学生自学,积极的方面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读书的同时,学生们或多或少都在校外打工。商店、餐馆、医院、体育教练、救生员、登门售货等等,不一而足。工作是学生自己找的;如非义务劳动,薪金多少也是学生自己和雇主商定的。 5. 勤奋与轻松  这也是东西方在教育理念上的一大分歧。中国人以勤奋著称,学校里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使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另一方面,沉重的课业负担亦令国人的担忧日甚一日,驱使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子女移民海外。 西方则讲究‘轻松学习’、‘寓教于乐’。小学生以玩耍为主,初中生学习的时间也不长,直到高中才紧张起来,也只限于升学类学生。大学生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是由于西方大学宽进严出,淘汰率高,学生中学基础又不扎实。 西方观念对于小学教育非常正确。童年本是玩耍的时代,从玩耍和其它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吸取知识,增长本领。但同时一定要在语文、数学等方面夯实根基。国内小学过多过难的学习内容,千篇一律的正规课堂教学,过量的家庭作业,课外的奥数、钢琴、补习,等等;剥夺了孩子童年的乐趣,对孩子是一种摧残。 中学时代,两方面需要兼顾。过于复杂深奥的学习内容以及难题偏题;教学不讲究效率,简单机械地重复;等等,有害而无益。但若过分强调‘轻松学习’,如美加中学作业可有可无,公式不须记忆,随学随忘,其后果也已充分凸显,早已到了改变的时候。


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区别



(一)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西方家长: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中国家长:忽视了“做人的教育”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

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三)让孩子自然发展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中国家长:期望过高只重学习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

(四)重视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西方家长:经常沟通重视心理健康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中国家长:更关心生理需求而忽视心理需求

(五)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西方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选择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中国家长:支配欲强,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
西方教育的特点:1、从教学内容上说,更重视能力、情感方面的教学;2、从教学方式上说,更重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3、从教学目标上说,更重视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活动能力的获得。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教育思想有哪些
1、教育目的论: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即体育、德育和智育。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完美灵魂,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使人的身体、道德和智慧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2、教育内容: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内容应该与受教育者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相适应。例如,在体育方面,应该注重锻炼身体,...

为什么西方教育和我们教育的差别这么大?
1. 文化差异:西方教育主要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强调个人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而我们的教育则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注重学生的纪律和服从,强调学生对学校权威和老师的尊重。2. 教育理念: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教育学有哪些著名理论
(3)单方面尊敬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4)看待行为有绝对化倾向(或全对,或全错),不能设身处地看问题。(5)赞成严惩,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把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相混沼,以为不端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上帝)的惩罚,所以认为人们生病受灾乃是自己行为...

中西方教育理念
中西方教育理念2 1. 平等观念 这一点在我们东方文明里很难得到体现,五千年文明积淀,儒家思想的深入,让我们更注重“尊师重道、长幼有序”的道德理念。进而,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与孩子之间无法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甚至在我们眼里,孩子就是要被管制、管理的。 不得不说,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我们很难真...

中西方幼儿教育的差别有哪些?
中西方幼儿教育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理念:西方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和表达。而中国幼儿教育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强调纪律和规矩。2. 教学方法:西方幼儿教育采用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而中国...

为什么中美的教育理念不同?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它主要以人伦为出发点,以礼义为核心。在学校里要尊师重道,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要严格遵守纪律,强调对学校权威和老师的服从;在家里“家长制权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西方的文化以人文主义为出发点,以理性和科学为核心,重视个人...

英式教育理念
传统的英式教育又被称为贵族教育和精英教育,其一大核心教育理念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或Whole-person Educationg )”。全人教育是西方教育中被频频提及的一种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顶级学校都在认同并实践着这一理念。国内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思想在不同的阶段会...

如何看待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区别?
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如下:一、教育理念不同。中国的教育是为了就业,有一份更好的工作,家长经常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起跑第一不会跑到终点的。西方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向是...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例子 1、孔子与苏格拉底: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注重个人内在的道德和修养。而苏格拉底则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力。他们都是各自文化中的教育典范,对于后世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科举制度与雅典民主政治:科举制度是...

望城县18887986910: 中西方的教育理念有什么区别?
宦明乳癖: 细致教育:让孩子在体验中明白对与错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式上有一个明显的差异:中国注重理论的、宏观的指导,粗线条地讲道理;西方更注重具体的、微观的指导,告诉你具体的方法,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去领会其中的道理

望城县18887986910: 中国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模式有什么区别~! -
宦明乳癖: 一,中西方启蒙教育的认知方式不同 东西方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结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不同,反映在思维,认识方式和风格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民族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

望城县18887986910: 中西方的教育态度有什么差异?
宦明乳癖: 比如在教育态度上,中国教育显得很沉重,因为要实现功名,所以必须对所授内容仔细接收,全盘吸纳;而西方教育是非谋生性的,教育过程显得比较轻松,是出于对心智的培养,对教授内容可以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创建

望城县18887986910: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观念有什么不同?
宦明乳癖: 一个是花朵,一个是种子. 一个讲正规 一个讲实用 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区别就在于中国教育严谨,而美国教育自由,但恰恰中国人的犯罪率要比美国高得多.因为他们...

望城县18887986910: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是什么?
宦明乳癖: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望城县18887986910: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不同?
宦明乳癖: 中国教育是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能力培养.美国的教育是发散性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个性还有个人能力的保留及培养,这也正是美国研究型人才多于中国的原因.

望城县18887986910: 东西方对子女的教育有哪些区别?各自的优点在哪儿?
宦明乳癖: 我来说说,但不够具体,因为在西方美国接受教育的不是我的子女,只是我的亲戚,他们的小孩子从小就在思想和行为上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博爱的教育,要爱父母,对别...

望城县18887986910: 中西方育儿方式有哪些差异
宦明乳癖: 不论是中式教育还是西式教育能流传这么长时间是自有其定理,不能一味地认为西方教育比中方教育更优秀,所以家长们应该理智的学习育儿经验.注意:对于孩子一定不...

望城县18887986910: 中美教师教学理念的区别
宦明乳癖: 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教育,但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则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