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记承天寺夜游和小石潭记的全面解析

作者&投稿:羿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晏子使楚》,《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综合题~

2007年湖北荆州市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___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参考答案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 B (2分)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 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
2007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参考答案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2008年江苏省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参考答案(一) 7.(2分)D 8.(2分)A 9。(2分)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每处1分) 11.(2分)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2分)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2008年湘西自治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一12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l) 左牵黄,右攀苍( )(2)念无与为乐者( )
10.下列句中的“/”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l)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
答: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参考答案9、(l)黄狗(2)想10、B 11 、(l)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2. C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集锦二(2010-08-15 17:14:21)
(2009年山东泰安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 陶后鲜有闻 鲜: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② 亭亭净植 植: ④相与步于庭中 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4分)
参考答案(一)7.[答案](1)少(2)洗涤(3)竖立(4)走[评分]4分。每小题1分。8.[答案]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评分] 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评分] 4分。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一l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l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参考答案9.北宋 苏轼 10.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11. B
(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译文:
(2)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参考答案(一)(18分)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晏子使楚
【文章出处】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
家和外交家。
【词语注解】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及“以何”,用什么方法呢?
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今山东省淄博市。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
今方来 方:将要
婴闻之,之:代词:这样的事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人琴俱亡
俱:都。
笃:(病)重。
左右:手下的人。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总,竟。
了:完全。
索:要。
舆:轿子。
奔丧:去看望丧事。
素:一向,向来。
好:喜欢。
径:径直。
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既:已经。
调:协调。
因:于是。
恸:痛哭,极度悲哀。
绝:气息中止。
良:很。
恸绝良久: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小石潭记

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即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玉质的装饰物,都是系在腰上的玉制装饰品。鸣:发出声音
4.乐:意动用法,单字翻以……为乐,句中则译为喜欢。
5.取:这里指开辟.
6.清冽:清澈。
7.下:在下面。
8.见:露出,显出。
9.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为:成为;作为。
10.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
11.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高出水面。
12.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坻,水中高地。屿,岛屿。嵁,不平的岩石。
1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14.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约数词,上下,表示数目不确定,左右。
15.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布:照映,分布。澈:透。
17.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8.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9.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0.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爬行一样
21.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22.不可知:不知道
2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凄:使……凄楚。寒:(使动用法)使……寒透。
24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清:凄清,冷清。
25.居:停留. 之:代小石潭的景物
26.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27.隶而从者:作随从跟着来的人。 隶:跟随。而:表并列。 从:跟从,动词。
28.小生:少年,年轻人。



记承天寺夜游
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欲:将要。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户:堂屋的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与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遂:于是,就。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如积水空明:好像积水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交横:交叉错杂。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闲人: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
耳:罢了。



治水必躬亲
. 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题目是编者所加。躬亲(gōng qīn), 〈书〉亲身去做:事必~。
2.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3.泥(nì):古义,拘泥。今义,泥土。例句:泥于掌故。
4.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例句:泥于掌故。
妄易:轻易。
5.盖:原因是,是因为。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6.潴:水停聚的地方。
7.势: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8.相度:观察和测量。
9.情:真实情况。
10.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11.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今义,生活困难。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12.致:事理。
13.是以:因此,所以; 以:因为。
14.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15. 躬:古义,亲自。今义,弯腰。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16.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17.海忠介:海瑞,明代的官,谥“忠介”。
18.布袍缓带:指轻便的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19. 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例句: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0.横索:横行勒索。
21.举: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22.计利而忘义: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计:盘算,考虑。
23.远:远离,远远躲开
24.则:那么
25.兴:成。

写不下啊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故事翻译(有的前面么部分没有)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因为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不肯进去,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是从此门进去吧。”迎接的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派遣你作使者”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连在一起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肩挨着肩,脚跟着脚,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主张规矩,那些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不贤、没有德才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坐席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
智慧评点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   晏子:语言委婉,机智善辩,巧妙斗争又不失礼节,捍卫祖国尊严,具有爱国情怀。   能赢得这场外交的胜利的原因: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用语委婉,头脑清晰。了。”
人物形象
  晏子:有理有礼,聪明,机智,思维敏锐,能言善辩,敏辩,善于辞令,不卑不亢,勇于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并且能掌握分寸,不扩大事件,引起不必要的战争,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楚王:仗势欺人,傲慢无礼,自作聪明,但以大局为重,敢于承认错误。   楚国傧者:不分黑白,一味执行不该做的任务。只不过各司其主,倒也不能怪他。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译 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里,便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相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 自矜 自嘲之情
编辑本段赏析
  读后,仔细品味,眼前似有潺潺流水淌过卵石,弹出一支清新的曲调,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   回神凝思良久,才渐渐领悟。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何其洗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总之,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分层赏析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寻友夜游)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庭中夜色)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
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虚实(动静)结合:把竹柏(实、静)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虚、动)
细化赏析
  “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作者与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于是作者便想到了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及其友情之深厚。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具体分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作者的心境
  虽然自己有欣赏美景的乐趣,但是并不得意。将自己放于山水之间,有失意的自我排解   ——本文体现二人友情的句子: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唯张怀民可与同乐); 怀民亦未寝(两人遭遇相同,心境也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亲密无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人遭遇相同,心境相同,志趣也相同,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水中藻、荇交横”说明了当时月色之浓、清、亮。   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这里指苏轼本人和张怀民),并非简单的清闲之人
文章特点
  1、比喻、错觉、联想、反问   2、动静结合   “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他就像作者的知己一样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写作特色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对此感到高兴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看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整个潭底是一整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览的人互相逗乐。   顺着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的岸势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水面,有的地方被淹没了,或现或隐。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看到潭水的源头。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得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深寂静 得使人感到忧伤。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的停留,(我)于是记录下这番情景便离开了。   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清澈见底的潭水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虚词的用法
  而:   1.潭西南而望(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   2.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连词)   乃: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以:   1.卷石底以出 (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2.以其境过清 (因为)   3.全石以为底 (把)   为:   1.全石以为底 (作为)   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
易翻译错的词句、易遗漏的理解
  词   1.尤(特别)   2.犬牙(像狗的牙齿)   3.凄(使....凄凉)   4.寒(使....寒冷)   5.居(停留——最好不要使用“呆”,这是现代说法)   6.从(随从,跟从)   句   1.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其岸势犬牙差(ci)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坐在小石潭上,四下里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得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或寒透骨节),寂静幽深得使人感到忧伤。   4.隶(lì)而从者:我带着一同去的。   易遗漏的理解   1.似与游者相乐。 动作偏指一方对另一方   2.似与游者相乐。作者暂时寄情于山水得到快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i)互,不可知其源。 有静有动,有明有暗   4.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相当于附录
中心
  本文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凄苦,忧伤之情。

晏子使楚
(一)楚王—设小门 齐无人
晏子—使狗国入狗洞 不肖者使使不肖王
(二)齐人善盗—盛气凌人、傲慢无礼、目空一切
(楚)生盗之国——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1.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进行有力回击,他取胜的
原因是什么?
【解析】首先,从他自身来看,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其次,他善于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如文中的“使狗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把楚国与狗国等同。又如在第二则故事中他又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回击楚王。再次,他所采用的夸张手法,也让楚王生畏。如在讲到齐国人时,以“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形象的夸张,让我们感受到齐国人比比皆是,更有力地反驳了“齐无人耶?”的质问。第四,晏子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面对楚王提出“然则子何为使乎?”的质问,晏子降低自己的身份,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作答,又是一次以楚王的尴尬而结束。总之,课文中正是由于在晏子的外交辞令中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和以退为进的方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使晏子这一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2.贯穿两篇故事的思想主线是什么?
【解析】两篇故事贯穿了一条思想主线:文章通过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用辞令战胜楚国君臣蓄谋的记叙,表现晏子忠于齐国的品格与机巧善辩的才能。晏子作为一名使者,是作者着力塑造的理想人物。他出使楚国两遭戏弄。面对楚国君臣两次蓄意刁难、侮辱,若晏子翻脸,既显出使者笨拙无能,缺少风度,又会使两国关系形势紧张。因此,晏子不愠不火,机警设喻,使楚王自讨没趣,处于尴尬境地。晏子的对答措词委婉,柔中有刚,充满智慧大度,十分精妙,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过人的胆识及出众的辩才。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谓左右曰 B.其实味不同
C.水土异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请选出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楚王闻之 B.齐之习辞者也 C.吾欲辱之 D.婴闻之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一)楚王—设小门 齐无人
晏子—使狗国入狗洞 不肖者使使不肖王
(二)齐人善盗—盛气凌人、傲慢无礼、目空一切
(楚)生盗之国——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1.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进行有力回击,他取胜的
原因是什么?
【解析】首先,从他自身来看,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其次,他善于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如文中的“使狗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把楚国与狗国等同。又如在第二则故事中他又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回击楚王。再次,他所采用的夸张手法,也让楚王生畏。如在讲到齐国人时,以“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形象的夸张,让我们感受到齐国人比比皆是,更有力地反驳了“齐无人耶?”的质问。第四,晏子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面对楚王提出“然则子何为使乎?”的质问,晏子降低自己的身份,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作答,又是一次以楚王的尴尬而结束。总之,课文中正是由于在晏子的外交辞令中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和以退为进的方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使晏子这一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2.贯穿两篇故事的思想主线是什么?
【解析】两篇故事贯穿了一条思想主线:文章通过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用辞令战胜楚国君臣蓄谋的记叙,表现晏子忠于齐国的品格与机巧善辩的才能。晏子作为一名使者,是作者着力塑造的理想人物。他出使楚国两遭戏弄。面对楚国君臣两次蓄意刁难、侮辱,若晏子翻脸,既显出使者笨拙无能,缺少风度,又会使两国关系形势紧张。因此,晏子不愠不火,机警设喻,使楚王自讨没趣,处于尴尬境地。晏子的对答措词委婉,柔中有刚,充满智慧大度,十分精妙,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过人的胆识及出众的辩才。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谓左右曰 B.其实味不同
C.水土异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请选出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楚王闻之 B.齐之习辞者也 C.吾欲辱之 D.婴闻之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文言文大全
3.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苏教版初二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的文下解释 我忘带书了请快一点 谢 ...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翻译: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只见月光照进室内,于是我高兴地起身出行。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朋友,就到承天寺寻找我的好友,张怀民。(张)怀...

八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是哪些
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9年级(下):曹刿论战、晏子使楚、周公诫子、出师表、河中石兽、勤训、乞不用赃吏、鹰、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韩冬郎(二首之一)、琴诗、元日、杨柳...

语文8年级人教版文言文所有字词翻译以及注音
齐命使各有其主《宴子使楚》(掌管)其贤者使使贤主《宴子使楚》(君主)171、属忠之属也《曹刿论战》(类)徒属皆日《陈涉世家》(侪、辈)司命之所属...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写,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他们都是“唐宋...

湘教版初中古诗词及注释
《晏子使楚》 《古诗四首》 春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人琴俱亡》 《古诗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夜雨寄北 己亥杂诗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古诗三首》 望岳 钱塘湖春行 登飞来峰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治水必躬亲》第六单元(高...

如何学好古文
《晏子使楚》写晏子在楚国受辱,但他以出色的辞令随机应变、以不卑不亢的表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我就从标题入手,告诉学生:“记”表明本文是“记叙文”;“承天寺”表明地点;“夜”表明时间;“游”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异同
《小石潭记》中,写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这样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

急急急!!!这三首李清照的诗的英文翻译...不要翻译机..谢谢(翻译高手来...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第五单元(人与环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 饮酒(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夜还何虑暗?秉烛向城阕. 贺监湖上 清.任颐 万顷平湖一苇航,此归喜似贺知章. ...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原文,急用
15《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18《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有鱼子的文言文
鸣鹤在阴,共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子尔靡之。--《易经》 “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馆于洛。刘...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白云矿区14763055813: 晏子使楚,记承天寺夜游和小石潭记的全面解析 -
有乐浦乐: 晏子使楚【文章出处】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 家和外交家. 【词语注解】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及“以何”,用什么方法呢? 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白云矿区14763055813: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晏子使楚》中的一词多意 快 急啊 -
有乐浦乐: 一词多义 1)小石潭记 1.可: (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 (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 (1)清澈.水尤清冽; (2)...

白云矿区14763055813: 从初一到初三有哪些文言文,苏教版我自已找也可以,全部 -
有乐浦乐:[答案] 古诗和古文 古文:初一上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幼时记趣,三峡,《梦溪笔谈》二则,《论语》八则(?); 初一下 赵普,两小儿辨日,黄鹤楼,于园,黔之驴; 初二上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 初二下 马说...

白云矿区14763055813: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异同点 -
有乐浦乐: 同:它们均写景,一文摹写潭中景色,一文摹写院中月光.两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它们借景抒情,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它们托物言志,都因贬官,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两人这些较为特殊的心境,都是我们能感受得到的.文中的写作...

白云矿区14763055813: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有什么异同?
有乐浦乐: 1,相同点:都是作者被贬官时写的游记,反应当时作者复杂的心情 2,不同点:《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凄凉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失落;《记承天寺夜游》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

白云矿区14763055813: 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表露的感情有何不同 -
有乐浦乐:[答案]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记在寺夜游》除了抒发作者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时的忧伤苦闷之情外,还表现了他当时安闲...

白云矿区14763055813: 求下列几篇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 -
有乐浦乐: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白云矿区14763055813: 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潭记分别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有何区别 -
有乐浦乐:[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是当时苏轼被贬至黄州时写的,抒发了作者贬低的悲凉失意的落寞,但却旷达乐观的情怀. 而小石潭记则是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自己孤苦压抑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白云矿区14763055813: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满井游记》各看出作者什么心境? -
有乐浦乐: 《小石潭记》是一种凄凉,《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种被贬的苦闷心情,《满井游记》是一种喜悦的心情.

白云矿区14763055813: 《记承天寺夜游》和《小石潭记》有何不同? -
有乐浦乐:[答案]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于是写了《小石潭记》. 苏轼被贬黄州,寄情于山水,但《记承天寺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