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后宫妃嫔等级

作者&投稿:车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后宫的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终明一朝,共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级,但各时期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
特点
1、后妃选自民间,不重门第重品行,而且通过选秀女产生,不准大臣推荐。
2、妃嫔没有品级,女官的品级也较前代大大降低,到了中叶以后,女官逐渐淡出,其职责大都转由宦官承担。
3、对妃嫔实行殉葬,其野蛮程度为历朝历代所罕见。明英宗朱祁镇去世前下旨废除这项残酷的要求。
4、对后妃的教育、管理以及对外戚的防范、抑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前所未有,尤其是外戚,在历史上势力最为孱弱。

扩展资料:
皇后
正一品: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从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四位)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
正三品:贵嫔
从三品:婕妤
正四品:容华
从四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正五品:嫔
从五品: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正六品:贵人
从六品:才人、美人
正七品:常在、娘子
从七品:选侍 正
八品:采女
从八品:更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后妃

明朝后宫的嫔妃等级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
明朝时期朱元璋监于历代后宫宫女太多,秩序混乱,干预政事,后患无穷,曾进行过整饬。规定了六宫定制和出入制度。
但这也无济于事,嘉靖皇帝,一次选入宫中的有名号的妃嫔就有九人,其他无名号的就更多了。明朝的妃号有贤、淑、敬、惠、顺、康、宁、昭等。诸妃中以皇贵妃位次最高,仅次于皇后,贵妃为第三。
终明一朝,共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级,但各时期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

扩展资料:
明朝嫔妃制度:
1、名号
授予后妃以封号、尊号、徽号和谥号。
封号用以定后妃等级。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等。
尊号是表示崇敬褒美。一般由新君即位时授予先帝后妃,其号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徽号是在尊号前加上歌功颂德的套语,可多次授予,但仅有部分后妃能够得到。
谥号是后妃死后皇帝根据其一生言行事迹而颁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除极少数因特殊原因如被废外,后妃一般都能得到此称号。
注:皇后的谥号字数按例为12字,但也有9字、13字和15字的;妃嫔谥号则例为二字,极少数妃嫔因受宠则享有6字谥号。
2、等级
按等级颁发给后妃宝印。宣宗以前,只有皇后有册、有宝和有印,妃子有册、有印但无宝,嫔以下则只有册。皇后的册、印和宝是金制的,妃子的印金制、册镀金银,嫔册银制。
注:宣宗因宠爱皇贵妃孙氏,制金宝赐之,从此,明代的皇贵妃也和皇后一样有了金宝、金册和金印。
3、待遇
是以冠服、车舆、仪卫卤簿规制。
后妃冠服主要有礼服和常服两种,均配戴凤冠。凡皇后受册、谒庙、朝会,则着礼服,平时穿常服;皇后的礼服分为两种:一种为袆衣,一种为翟衣;每年正旦、冬至,皇后在宫中接受妃嫔和宫外命妇朝贺时着袆衣。
常服则包括凤冠、霞帔和玉带。妃嫔受册、助祭和朝会时也着礼服,永乐三年(1405)皇妃冠服定制,搭配的大衫、霞帔佩饰与皇后相同;嘉靖十年(1531)定九嫔的冠服,大衫、鞠衣均与皇妃相同。
皇后车舆有辂及安车、行障、坐障等;皇后仪仗可分为丹陛仪仗、丹墀仪仗、宫中常用仪仗等,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车舆和仪仗。
妃嫔的车舆有行障二、坐障一,皇妃的车称凤轿,所用的行障、坐障和皇后一样,用红绫装饰。皇妃的仪仗只有一种。
4、殡葬
殡葬制度前后虽有变化但依然在总体上有其等级格局: 皇后附葬帝陵,并附祀太庙,废后则另葬;自宪宗开始,升为太后的妃子亦可附葬先帝陵内,但不附祀太庙。明英宗前,妃嫔实行殉葬制,死后葬入山陵内或帝陵附近,但都附享陵内。
据不完全统计,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和景帝五位皇帝殉葬妃嫔共70余名,其中太祖妃嫔殉葬的就达38人。在皇帝之前死去的妃嫔一般葬在金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嫔妃等级

明朝后宫妃嫔等级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和淑女等,等级制度相对简化,但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皇后地位至高无上,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贵妃、妃、嫔等等级则根据皇帝的宠爱和家世等因素而定。后宫妃嫔的等级和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受到皇帝宠爱、家族背景等因素影响,具体地位可能会有所浮动。


明朝后宫妃嫔的等级制度相较于其他朝代较为简化,但其等级划分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高到低,明朝后宫妃嫔的等级依次为:

1. 皇后:

作为皇帝的正妻,皇后在后宫中地位至高无上。皇后通常由皇帝在即位后通过册封礼正式确立。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在即位后,便册封了马皇后。

2. 皇贵妃:

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通常为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明宪宗时,万贵妃被封为皇贵妃,以后逐渐成为定制。皇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十分尊崇,有权协助皇后处理宫中事务。

3. 贵妃:

贵妃地位次于皇贵妃,较为尊贵的妃子。贵妃的册封通常由皇帝亲自指定。例如,明成祖朱棣曾封孙贵妃为贵妃。贵妃在后宫中负责管理妃嫔、宫女等事务。

4. 妃:

包括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等。妃的册封通常由皇帝根据妃嫔的家世、品貌等因素决定。妃在后宫中的地位低于贵妃,主要负责陪伴皇帝、侍寝以及生儿育女等事务。

5. 嫔:

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等。嫔的地位低于妃,主要担任宫中的杂役和侍奉皇帝等事务。

6. 婕妤: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等。婕妤是后宫中的女官,正二品。她们主要负责宫中的礼仪、宴请等事务,同时也担任皇帝的侍寝任务。

7. 美人:

正四品。美人主要负责侍奉皇帝,提供娱乐和陪伴。

8. 才人:

正五品。才人通常是皇帝根据个人喜好挑选的宫女,她们主要负责侍奉皇帝,也有机会晋升为更高地位的妃嫔。

9. 贵人:

贵人通常为皇帝宠爱的宫女,地位高于才人。她们在后宫中的地位较低,主要负责侍奉皇帝和宫女管理等事务。

10. 选侍:

选侍是供皇帝挑选侍寝的宫女,地位较低。她们通常是由宫女选拔而来,负责满足皇帝的侍寝需求。

11. 淑女:

淑女是后宫中的最低地位者,主要从事杂役和侍奉皇帝等事务。

需要注意的是,明朝后宫妃嫔的等级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会受到皇帝的宠爱、家族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地位可能会有所浮动。另外,明朝初期后宫的妃嫔编制继承元代制度,仅后妃嫔三等,但到了后期,大体上并无严密的等级分别,对于后宫嫔妃的等级有着很大的弹性。



明朝后宫的嫔妃等级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

明朝时期朱元璋监于历代后宫宫女太多,秩序混乱,干预政事,后患无穷,曾进行过整饬。规定了六宫定制和出入制度。

但这也无济于事,嘉靖皇帝,一次选入宫中的有名号的妃嫔就有九人,其他无名号的就更多了。明朝的妃号有贤、淑、敬、惠、顺、康、宁、昭等。诸妃中以皇贵妃位次最高,仅次于皇后,贵妃为第三。

终明一朝,共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级,但各时期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

扩展资料:

明朝嫔妃制度:

1、名号

授予后妃以封号、尊号、徽号和谥号。

封号用以定后妃等级。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等。

尊号是表示崇敬褒美。一般由新君即位时授予先帝后妃,其号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徽号是在尊号前加上歌功颂德的套语,可多次授予,但仅有部分后妃能够得到。

谥号是后妃死后皇帝根据其一生言行事迹而颁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除极少数因特殊原因如被废外,后妃一般都能得到此称号。

注:皇后的谥号字数按例为12字,但也有9字、13字和15字的;妃嫔谥号则例为二字,极少数妃嫔因受宠则享有6字谥号。

2、等级

按等级颁发给后妃宝印。宣宗以前,只有皇后有册、有宝和有印,妃子有册、有印但无宝,嫔以下则只有册。皇后的册、印和宝是金制的,妃子的印金制、册镀金银,嫔册银制。

注:宣宗因宠爱皇贵妃孙氏,制金宝赐之,从此,明代的皇贵妃也和皇后一样有了金宝、金册和金印。

3、待遇

是以冠服、车舆、仪卫卤簿规制。

后妃冠服主要有礼服和常服两种,均配戴凤冠。凡皇后受册、谒庙、朝会,则着礼服,平时穿常服;皇后的礼服分为两种:一种为袆衣,一种为翟衣;每年正旦、冬至,皇后在宫中接受妃嫔和宫外命妇朝贺时着袆衣。

常服则包括凤冠、霞帔和玉带。妃嫔受册、助祭和朝会时也着礼服,永乐三年(1405)皇妃冠服定制,搭配的大衫、霞帔佩饰与皇后相同;嘉靖十年(1531)定九嫔的冠服,大衫、鞠衣均与皇妃相同。

皇后车舆有辂及安车、行障、坐障等;皇后仪仗可分为丹陛仪仗、丹墀仪仗、宫中常用仪仗等,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车舆和仪仗。

妃嫔的车舆有行障二、坐障一,皇妃的车称凤轿,所用的行障、坐障和皇后一样,用红绫装饰。皇妃的仪仗只有一种。

4、殡葬

殡葬制度前后虽有变化但依然在总体上有其等级格局: 皇后附葬帝陵,并附祀太庙,废后则另葬;自宪宗开始,升为太后的妃子亦可附葬先帝陵内,但不附祀太庙。明英宗前,妃嫔实行殉葬制,死后葬入山陵内或帝陵附近,但都附享陵内。

据不完全统计,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和景帝五位皇帝殉葬妃嫔共70余名,其中太祖妃嫔殉葬的就达38人。在皇帝之前死去的妃嫔一般葬在金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嫔妃等级



明朝的明代妃嫔制度上承唐宋,下启满清,按以下等级进行排位。

一,皇后

明朝同样遵循我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的皇后制度,同一时间内只设一后,皇后地位极为尊崇,妃嫔对皇后既需要执妻妾之礼,也需要执君臣之礼。

二,妃

明代皇妃在演变中形成了三个等级,分别为皇贵妃、贵妃、妃。其中,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并不常设,其人选多为皇太子生母或者圣眷深重的宠妃。

贵妃在明初并非单独的妃嫔等级,作为妃的第一位号,贵妃与贤妃、淑妃等同属于妃级序列;但随着历史发展,加之本身隐含“群妃之首”的寓意,贵妃地位逐渐上升,在宣宗朝取得了有册有宝的待遇,实际上分化成为一个新等级。

三,嫔

皇嫔的划分则以明世宗为明显界限,世宗以前沿用昭容、昭仪、婕妤、美人等九嫔旧称,册命上也没有定制;世宗时重新定制,规范了册封仪式,确定九嫔地位完全平等,并规定九嫔各自拥有相应位号。

四,姬

对于妃嫔之下的后宫女子是没有官阶的,通常为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

扩展资料:

明代妃嫔制度上承唐宋,下启满清,总体上处于变革之中。明代没有像汉唐那样严密规整妃嫔等级名额制度,大致上可以分为皇后-皇妃-皇嫔三个大等级。

为了避免外戚专权,明朝对后宫的限制十分严格,不准官员举荐,明朝的后宫女子多来自民间清白人家,所以基本上都恪守本分,很少干涉前朝事务。

在妃嫔中,除皇贵妃外,别的嫔妃虽然人员上没有定数,为了区分方便,皇帝设立位号来对各位妃嫔进行区分,每个位号在同一时期同一等级只能共一位娘娘使用如: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后妃



明代后妃制度在洪武初年由太祖朱元璋钦定,其相关条款被写进《皇明祖训》,要求子孙世世遵守。后世皇帝虽然在妃嫔名号、编制、葬制等方面作过调整、改变,但对其主要内容都予以严格的执行。关于明代后妃制度,史书上并没有完整地记录,而是散见于诸多文献中。

编制与人选。
在后妃的编制方面,明初不拘所谓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数,设皇后一人,妃子数人,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人数不等。嘉靖十年(1531)仿古礼册立九嫔,位在妃下。而在后妃的人选上,明初规定,凡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因此 ,有明一代,除成祖徐皇后外,后妃“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宸极”(《明史》卷108《外戚恩泽侯表》),有的后妃甚至连身世都搞不清楚。后妃选配的地域,明初一般在两京(北京、南京)附近,明中叶以后则主要限于北京附近。还有部分妃嫔由周边小国定期进贡,如成祖的权妃便来自朝鲜。

等级与待遇:
一是授予后妃以封号、尊号、微号和谥号。封号用以定后妃等级,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才人、选侍、淑女等等。尊号是表示崇敬褒美,一般由新君即位时授予先帝后妃,其号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徽号是在尊号前加上歌功颂德的套语,可多次授予,但仅有部分后妃能够得到。谥号是后妃死后皇帝根据其一生言行事迹而颁予的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除极少数因特殊原因如被废外,后妃一般都能得到此称号。皇后的谥号字数按例为12字,但也有9字、13字和15字的;妃嫔谥号则例为二字,极少数妃嫔因受宠则享有6字谥号。
二是按等级颁发给后妃宝印。宣宗以前,只有皇后有册、有宝和有印,妃子有册、有印但无宝,嫔以下则只有册。皇后的册、印和宝是金制的,妃子的印金制、册镀金银,嫔册银制。宣宗因宠爱皇贵妃孙氏,制金宝赐之,从此,明代的皇贵妃也和皇后一样有了金宝、金册和金印。
三是冠服、车舆、仪卫卤簿皆有严格的规制。后妃冠服主要有礼服和常服两种,均配戴凤冠。凡皇后受册、谒庙、朝会,则着礼服,平时穿常服;皇后的礼服分为两种:一种为袆衣,一种为翟衣;每年正旦、冬至,皇后在宫中接受妃嫔和宫外命妇朝贺时着袆衣。常服则包括凤冠、霞帔和玉带。妃嫔受册、助祭和朝会时也着礼服,永乐三年(1405)皇妃冠服定制,搭配的大衫、霞帔佩饰与皇后相同;嘉靖十年(1531)定九嫔的冠服,大衫、鞠衣均与皇妃相同。皇后车舆有辂及安车、行障、坐障等;皇后仪仗可分为丹陛仪仗、丹墀仪仗、宫中常用仪仗等,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车舆和仪仗;妃嫔的车舆有行障二、坐障一,皇妃的车称凤轿,所用的行障、坐障和皇后一样,用红绫装饰。皇妃的仪仗只有一种。
四是殡葬制度前后虽有变化但依然在总体上有其等级格局: 皇后附葬帝陵,并附祀太庙,废后则另葬;自宪宗开始,升为太后的妃子亦可附葬先帝陵内,但不附祀太庙。明英宗前,妃嫔实行殉葬制,死后葬入山陵内或帝陵附近,但都附享陵内。据不完全统计,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和景帝五位皇帝殉葬妃嫔共70余名,其中太祖妃嫔殉葬的就达38人。在皇帝之前死去的妃嫔一般葬在金山。
管理及机构。
明初,从良家女子中选拔品貌端正、能书会写、通晓算法,年纪在15岁至40岁间的未婚者入宫任女官。女官机构为六局二十四司及一宫正司,分别掌管内宫的礼仪、诫令、宝玺、图籍、财帛、羽仗及衣食供给等事务,并对后妃言行予以导引,确保后妃行止有度,不得违礼越制,乃至结交外臣,干预政事。明太祖洪武五年,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成祖以后,女官职责大多转归宦官,只剩下尚宝四司。

明代后妃制度的独特之处:(1)后妃选自民间,不重门第重品行,而且通过选秀女产生,不准大臣推荐;(2)妃嫔没有品级,女官的品级也较前代大大降低,到了中叶以后,女官逐渐淡出,其职责大都转由宦官承担;(3)对妃嫔实行殉葬,其野蛮程度为历朝历代所罕见;(4)对后妃的教育、管理以及对外戚的防范、抑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前所未有,尤其是外戚,在历史上势力最为孱弱。对此,《明史外戚传》评论道:“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其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依次向下: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
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
婕妤
昭仪
美人
才人
贵人
选侍
淑女


后宫妃子也分等级,他们的级别,名称,几品都是怎么划分的?
三等妃设四人,四等嫔设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3、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嫔妃等级 ...

嫔妃分为几个等级?
在古代嫔妃等级中,常在比答应高一等级,答应、常在、贵人无定数,嫔最多6人,妃最多4人,贵妃最多2人,皇贵妃只1人。相关解释 1、皇后 后宫权力最大的女人,也是一国之母,居住在中宫,主持后宫之事。皇后可以有10名宫女侍奉,每年的俸禄达到了1000两白银。2、皇贵妃(正二品)皇贵妃也是后宫...

后宫妃嫔完整等级表
历朝历代有所不同。一、周朝 1、王后 2、三夫人 3、九嫔 4、二十七世妇 5、八十一御女 二、东汉 1、皇后 2、贵人 3、美人 4、宫人 5、采女 三、唐朝 1、皇后 2、夫人 3、九嫔 4、婕妤 5、美人 6、才人 7、宝林 8、御女 9、采女 四、明朝 1、皇后 2、贵妃 3、妃 4、昭仪 5、婕妤...

嫔妃等级划分是什么?
后宫嫔妃的设置,在各朝皆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各朝皆以皇后为首,其余的嫔妃则尽不相同。一、秦朝 在秦时期,嫔妃共分了八个等级,分别是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芈月的级别是八子,在嫔妃中处于第四等级,是中级嫔妃,比皇后低三个级别。二、汉朝 汉朝沿用秦制,...

古代后宫位份从高到低排列顺序(包括妃子,王爷,大臣,女官,公主,阿哥,宫...
正超品:皇后\/正宫娘娘(统领后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侧皇后以外的妃嫔)从超品:侧皇后\/娘娘(统领东六宫或西六宫,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除皇妃和侧皇妃的妃嫔) 以封号为准 正一品:皇妃(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正四品以下妃嫔)从一品:侧皇妃(有权利册封升降所有从四品以下妃嫔)庶一品:夫人(有权利...

中国古代后宫嫔妃等级
朝代不同,后宫排名常有所变化。以下为不同朝代后宫排名:清朝:在清朝,将之分为八等级,分别为;皇后一人 皇贵妃一人 贵妃两人 妃四人 嫔六人 贵人不限人数 常在不限人数 答应不限人数 每个皇帝的妃嫔数目有很大差异:康熙皇帝拥有后宫嫔妃等79人,而光绪皇帝只有一后二妃三人。宋朝:宋朝立,沿唐制...

古代嫔妃等级表
古代妃嫔共有20个等级分别是以下:正一品:皇后。(一名)从一品:皇贵妃。(两名)庶一品:皙贵妃、岚贵妃、卿贵妃。(各一名)正二品:贤妃。良妃。淑妃。德妃。(各1位)。从二品:惠妃。姝妃。丽妃。昭妃。(各一名)庶二品:清妃。怡妃。雪妃。盈妃。(各1位)。正三品:凌妃。兰妃。嘉妃。

嫔妃,郡主,贵人,美人,贵妃,皇贵妃,妃子,的等级顺序是什么啊。求解答...
一、康熙时期以后古代嫔妃等级: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没有美人、嫔妃、郡主)二、美人、嫔妃、郡主:美人:是在汉人统治时期后妃的一个封号,差不多是清代的贵人。嫔妃:古代对帝王妻妾的统称。嫔,原意为宫廷女官;多指皇帝的妾,侍从。亦可作动词,帝王女儿出嫁之意。妃,原意为...

古代后宫妃嫔品级是怎样的?
3、正三品官职名称: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职名称: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职名称:才人、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职名称:宝林、司记 7、正七品官职名称:御女、昭训 8、正八品官职名称:采女 9、正九品官职名称:奉仪 另外不列品级:宫女、民女 宦官,俗称太监或“老公”。

妃嫔等级
魏:曹操建魏国,在王后之下设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曹丕称帝,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魏明帝曹睿即位,增设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去除顺成。于是皇后之下共设12个等级,依次是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晋:武帝时,皇后...

玛纳斯县19118315596: 明朝的后宫妃嫔等级 -
路廖参百: 依次向下: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 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 婕妤 昭仪 美人 才人 贵人 选侍 淑女

玛纳斯县19118315596: 有谁知道关于明代妃子的等级制度? -
路廖参百: 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才人、选侍、淑女等等.

玛纳斯县19118315596: 明朝后宫等级表 明朝后宫嫔妃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路廖参百: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

玛纳斯县19118315596: 明朝妃子的等级划分是什么啊?
路廖参百: 一是授予后妃以封号、尊号、微号和谥号.封号用以定后妃等级,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

玛纳斯县19118315596: 明朝后妃品级 -
路廖参百: 明朝后妃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妃、嫔、美人、婕妤、才人、选侍、淑女等名号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

玛纳斯县19118315596: 明朝嫔妃的职位 -
路廖参百: 皇后 正一品: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从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四位)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 正三品:贵嫔 从三品:婕妤 正四品:容华 从四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正五品:嫔 从五品: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正六品:贵人 从六品:才人、美人 正七品:常在、娘子 从七品:选侍 正八品:采女 从八品:更衣

玛纳斯县19118315596: 明朝后妃等级,不要复杂,一般般就行! -
路廖参百: 在一起的是并列的 楼主 没有高低之分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 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 婕妤 昭仪 美人 才人 贵人 选侍 淑女 明朝:跟随元朝风气,朱元璋也不搞文字功夫,名号也只有“妃”一种,只要被“召幸”就可以封“妃”.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恭妃、宸妃、庄妃、裕妃等等,贵妃等级最高,淑妃、贤妃居次,其他的不外乎美好的字眼加个“妃”,没有明确的等级高低. 所以说楼主说的也很有道理.

玛纳斯县19118315596: 大明后宫所有等级
路廖参百: 明朝的后宫位号,大体上并无严密的等级分别,对于后宫嫔妃的等级有着很大的弹性.除以皇后为最高之外,贵妃仅次于皇后、明宪宗时又封万贵妃加“皇”字为皇贵妃,以后渐成定制. 皇妃位号除贵妃之外,亦以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

玛纳斯县19118315596: 最后明朝皇帝后宫嫔妃等级 -
路廖参百: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婕妤 昭仪 昭容 贵人 美人

玛纳斯县19118315596: 清明后宫妃子位分大小高低排名 -
路廖参百: 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等. 在清朝,后妃分为八等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