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谥号可以是一样的么?如苏轼和欧阳修的谥号都是文忠

作者&投稿:茹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欧阳修和苏轼的谥号为什么相同呢?~

欧阳修和苏轼二人在历史上是具有相似之处,之所以定谥号为“文忠”,那是因为他们俩明于道德,见于文章,博览群书,著书立言,文章卓然自成一家,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自然谥“文”;而且两人性格上正直,心诚洞达,明白无所欺隐;不肯曲意顺俗,以自求便安好;论列是非,不避人之怨诽诅疾,忘身履危,按《谥法》“廉方公正曰忠”,自然为“忠”,加“忠”以丽“文”,故而二人谥号一致。
其实古代谥号一致的现象很多,大部分都是因为这些臣子品性学识和道德贡献有相似之处,而且按照谥号的颁发,是要经过朝议的,故而严肃刚正,盖棺定论。

两人的谥号都为“文忠”。
古代谥号一致的现象很多,大部分都是因为这些臣子品性学识和道德贡献有相似之处。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的,如周平王(平)、秦穆公(穆)、魏安王(安);也有用两个字的,如赵惠文王(惠文)等。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指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古代谥号是有一定制度规则的
  文臣谥曰文
  武臣谥曰武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层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

  明代皇帝谥字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例如
  明成祖的谥号为: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清代皇帝谥字为21字或23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例如
  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咸丰帝的谥号为: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乾隆帝的谥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代大臣的谥号规定:一品大臣过世,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授谥。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例不授谥。得谥号者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学士者才用“文”字。而“文”字的谥号中,又以“文正”最为难得;只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擅议;清朝二百多年只得八人获谥「文正」(如曾国藩)。文正以下的谥号则有:文忠(如李鸿章),清朝只有约十人得此谥号;再之下者有“文襄”(只限武功成者,如左宗棠)、文恭、文成等等。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的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

  从谥法上来说,“文”这个字并没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张昭、司马昭、宇文泰等人,都单谥一个“文”字。东晋的王导,谥号是文献。整个东晋,只有他一个人谥文献。

  到了唐朝的时候,魏征、陆象先、宋景的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在唐朝的时候,张说被谥为文贞,还是皇帝亲自下诏,才结束了朝臣们关于张说该不该谥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

  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

  明武宗的时候,大学士李东阳要死了,大学士杨一清来看他,见李东阳为谥号担忧,杨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后给他文正的谥号。垂死的李东阳竟在床上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因为李杨二人私交甚厚,有人作诗讽刺说:“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风吹到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清朝二百多年来,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只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个人。

【东汉】朱穆
【南朝齐】徐孝穆(余干公)
【唐】李元紘(清水县男),褚遂良(河南县公),裴度(晋国公),郑从谠(荥阳郡公),韩休(宜阳县子),颜真卿(鲁郡公,一说谥“正烈文忠”)
【五代后唐】孙忌
【五代后晋】卢质
【宋】王尧臣,江万里(益国公),周必大(益国公),京镗(一说谥“庄定”),真德秀(福国公),徐谊(一说谥“忠文”),陈尧叟,张九成(崇国公),张世杰,张商英,蔡齐,富弼(韩国公),欧阳修,苏轼
【辽】耶律隆运(一作韩德让,晋王)
【元】王结(太原郡公),王磐(洛国公),李孟,李益(魏国公),李黼(一说谥“忠文”),余阙(一说谥“忠宣”),耶律铸(懿宁王,耶律楚材之子),郝经,高智耀(宁国公),陈天祥(赵国公),陈颢(蓟国公),许有壬,张养浩(滨国公),敬俨(鲁国公),赵世延(鲁国公),铁木儿塔识(冀宁王),巙巙
【明】丁乾学,王英,王叔英,孔镛,吴贞毓,范景文(一说谥“文贞”),马世奇(一说谥“文肃”),陈子壮,孙承宗,堵胤锡,叶向高,曹鼐(一说谥“文襄”),张孚敬,张居正,张璁,贺逢圣,杨廷和,刘同升
【清】文祥,李鸿章,沈兆霖,林则徐,周天爵,胡林翼,索尼,傅恒,荣禄,骆秉章

可以。他们取谥号是根据一部叫《谥法》的书来定的。只要生平所为符合其中的含义,就取而为谥。

可以啊!因为谥号是根据这些人的生平事迹然后追加的,当然可以一样啦!

可以,谥号是固定的


谥号和庙号都是人死之后才有的,而且都是有作为的人才有的,那他俩之间...
庙号只有皇帝才有。他的牌位进宗庙时称呼用的。谥号每个人都可以有。谥号内容要求含有此人生前优点或功劳。(不一定要有过失。)有过失的很少有。一般只说功劳。

谥号是什么
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指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

古代的三种谥号得类别分别是什么?
说白了,古代的这三种谥号的类别分类,主要的作用就是君王用来评判这个人的好坏,对于国家做出的贡献,生前主要的性格特点,对于父母的孝顺程度以及做官人员的为官如何等等,这都是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且也是非常的公正客观的。褒善这个就不用说了,就是形容这个人非常的善良,并且大家都非常喜爱他,是...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谥号
不是。谥号,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立谥制度的起源是周中期为周公旦和太公望制谥,用以如实反映逝者的生前事迹与功劳。后世谥号之制定遂以谥...

为何说谥号是古代大臣的终极追求?明清时期,州县官的权利到底有多大...
并且,谥号也是有预算定额的,如同宫中的妃子一样,上位妃子都是有一定额度的。当有人把这个位置占,那么你就没有这个位置了,例如范仲淹的谥号是“文正”这便是文将比较好的谥号,因此子孙后代的人都叫法为他范文正公。 而曾国藩的谥号都是文正,有了这个谥号之后,别人就不可以用这个谥号了。因此,好多人都好生气,他...

庙号、谥号和年号,为何清朝君王有这么多让人分不清的称谓?
来说一说这几种称号的区别。像庙号,庙号也是有祖和宗的分别的,如果是祖的话,一般是指的开国之君或者王朝的奠基人。当然也有别的情况,就是并不是开国之君或者王朝的奠基人,但是在执政期间,王朝有开疆扩土之功也可以得到这个祖的称谓,但是还是有一些特例的就不一一举出来了。第二个是谥号,它...

古代什么样的人死后能得到谥号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能够享有谥号的人基本上都是有一些杰出的贡献,或者就是威望很高,这种一般都是皇帝会有的。当然也会有一些大臣,诸侯等等官职很高的。那么在古代,什么样的人死了之后才能得到谥号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所谓谥号,指的是人去世之后,后人用比较简短的文字对其的一生...

在古代是不是只有有地位的人才可以有溢号
是的,谥号本来就是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最简单的简介,比如:武,文等等,一般都是皇帝或者公侯伯这样的级别才能拥有谥号

古代人的谥号都有什么讲究?
下谥法一般都是贬义批评的类型,比如商纣王的纣,隋炀帝的炀等。中谥法一般就是同情的类型,比如汉哀帝的哀等。所以一个人死了之后,后人总结这个人一生的事迹和贡献,翻开谥法找一到两个对应的字就算是谥号了。当然大臣死了,皇帝也可以赐予这个大臣谥号,宋代的文臣都以死后谥号“文正”为荣,因为...

中国皇帝的谥号如何分类
2、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在“平谥”中,如果一个皇帝的谥号是“怀”,那大概是说他性格仁慈,但是没什么能力,搞不好后来还短命早死;如果是“愍”,则是说这皇帝在位时国家遭难,虽然这国难并非由于这任皇帝昏庸而起,但总归他也无力回天,因而后人只能对他表示...

官渡区13041432624: 欧阳修和苏轼的谥号都是“文忠”吗?谥号可以相同吗? -
鬱琳复方: 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谥号都是朝廷赐予的,所以可以一样呀.

官渡区13041432624: 欧阳修和苏轼的谥号为什么相同呢? -
鬱琳复方: 欧阳修和苏轼二人在历史上是具有相似之处,之所以定谥号为“文忠”,那是因为他们俩明于道德,见于文章,博览群书,著书立言,文章卓然自成一家,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自然谥“文”;而且两人性格上正直,心诚洞达,明白无所欺隐;不肯曲意顺俗,以自求便安好;论列是非,不避人之怨诽诅疾,忘身履危,按《谥法》“廉方公正曰忠”,自然为“忠”,加“忠”以丽“文”,故而二人谥号一致. 其实古代谥号一致的现象很多,大部分都是因为这些臣子品性学识和道德贡献有相似之处,而且按照谥号的颁发,是要经过朝议的,故而严肃刚正,盖棺定论.

官渡区13041432624: 历史上官职或者什么号相同的名人. -
鬱琳复方: 官职相同的名人多了去了 荀彧、费炜、杨素、李世民都当过尚书令 曹操、曹丕、拓跋珪、李密、朱全忠都做过魏王 张昭、司马昭、宇文泰、王安石谥号均为“文”,范仲淹、司马光、苏轼、耶律楚材、曾国藩谥号均为“文正”;岳飞、李光弼、马殷谥号均为“武穆”

官渡区13041432624: 古人的号有那几种? -
鬱琳复方: 号有别号,谥号和庙号三种.(一)别号:一个人的姓,氏,名,字都不由自己选择,别号却可以自己选择,(又称号).一个人可以有几个号,查以看出一个人的情志,意趣等.别号有两大类.以自己的身份命号,如杜甫号少陵布衣.以自己...

官渡区13041432624: 苏轼的谥号是什么
鬱琳复方: 苏轼:,谥号文忠 和欧阳修一样

官渡区13041432624: 古代名人的原名,字,号,谥号 -
鬱琳复方: 司马迁——名:迁,字:子长 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格非——名:格非,字:文叔 屈原——名:平,字:原;又紫云名:正则,字:灵均 韩愈——名: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

官渡区13041432624: 下列古人的字、号、溢号 -
鬱琳复方: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屈原、陶渊明、杜甫、李商隐、陆游、辛弃疾、苏轼 这些人没有谥号.

官渡区13041432624: 古人的谥号是如何拟出来的 -
鬱琳复方: 以前的君主、贵族、大臣,在去世之后,通常都会获得一个谥号.所谓谥号,从本质上说,乃是指国家根据逝者生前的功过是非给出的一个评价,通常是一至几个字不等,具有盖棺定论的性质.而整一套拟谥的制度,就是谥法.按近代学者王...

官渡区13041432624: 古人的名,字和谥号. -
鬱琳复方: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文学家.又名潜,字元...

官渡区13041432624: 列出下列古人的字、号、谥号屈原 陶渊明 杜甫 李商隐 陆游 辛弃疾 苏轼 -
鬱琳复方:[答案]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谥号靖节征士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谥号忠敏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