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姚启圣究竟有什么能力让康熙重用他?

作者&投稿:华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康熙为什么重用了马夫姚启圣,一个是为了安慰死去的忠臣的天命,另一个是从索头图中得知他多次抵抗大清律法。顺治帝不想杀那个。康熙为此非常钦佩。

安慰忠臣

为什么重用姚启圣,是为了安慰死去的忠臣的灵魂?这个忠臣到底是谁?又做了什么惊天地哭鬼神的大事,那个亡夜,康熙曾为他停过一次,为之住一晚?

这个人曾经是科举的浪人生,只有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没有缺在考纸上写玄字,忘记了躲开皇室的名字被考官出了考场。康熙先生的伍次友给他写了一封信,劝纳兰明珠入朝,周培公的一句话使康熙佩服。


康熙从字里行间读得周培公定位的德才兼备之人,果不其然,周培公在大清危难之际为康熙做到三个字,足以称得上是万事功勋。破察哈尔叛军—破”,先炮轰了王辅臣三十万大军,后又劝降其归顺朝廷——“降”,迫使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撤藩——“平”。

遗憾的是,康熙因为周培公是汉人,内忧大臣煽风点火,外忧因此成为第二吴三桂,康熙贬低雪国盛京。但是,周培公病逝,向康熙介绍了奇人姚启圣。俗话说人的死和言行都很好,康熙是基于周培公生前的功绩。

有才能,值得重用。

索额图被称为“三目索相”,从入朝开始就把姚启圣贬为官吏,贬为雪国盛京,教给了马夫很多东西。康熙听后却笑以姚启圣是人才,顺治时,姚启圣把大清所有的官职都做了,多次触犯大清的律例,没有被斩断。最后,姚启圣被马夫降到后,每年都给朝廷一个骏马良驹。康熙今后也不是姚启圣不想当官吏,而是不屑与这些人并肩,故意隐瞒自己的才能。

康熙欣赏姚启圣平台的方略,在“三必讨伐”的同时实行“三必辅”的政策,与康熙不期而同。不仅如此,姚启圣联合的纳兰明珠,因海霹雳而归康熙,在施琅和姚启圣的大力合作下,灭了郑经,一举恢复到台湾。先后护国功臣姚启圣推荐,中有索额图详述其历史事迹,后有其收台战略,三管齐下。所以康熙对年老的姚启圣也是恩威施,十分重视。


对部下很用心

姚启圣要实现“迁界禁海”的政策,那么自己一个人肯定是完不成任务的。他必须要靠手下人,姚启圣上任第一天,就召集了府、道、县的所有官员,以及将军参将,就是所有的文武百官全部来开会。姚启圣开会一句废话都没有,句句都是干货。第一是准确下达命令,明确任务到每个人,让所有人都明确自己要做什么;第二,规定时间期限,要求下属按照时间推进自己的计划,并随时上报;第三,直接考核,姚启圣的考核可不是扣工资那么简单,谁如果完不成任务直接就是砍头。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姚启圣亲自发了军令书,如果在期限内完成不了任务,自己就砍了头。这让所有人都害怕了。“迁界禁海”这样的艰巨任务在姚启圣这里顺利完成了。连康熙也很喜欢姚启圣。姚启圣创立了自己的队伍,自己给部下树立了微信指导了姚启圣。姚启圣向康熙推荐了前锋大将。这个施琅原本是敌人的军官。姚启圣推荐人才真的不拘形式。


姚启圣作为领导,首先要考虑什么样的人才合适。这个人不是考虑谁的人。只要能获得利益,谁都可以为自己使用。姚启圣大胆的想法也实现了,施琅被郑经怀疑,杀死了他的家人。唐纳德再次向清朝投降,成为姚启圣下的一位大将。

多亏了他的各种才能,才得到了康熙的重用。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得到康熙重用。主要是姚启圣非常有能力,能够治理国家,有才学,刚直不阿,廉洁自律,一心为大清考虑。所以得到重用。

主要是因为当时姚启圣一直深得康熙的心腹推荐,再加上姚启圣本身就有才华,康熙又是一个爱才惜才之人。第三,主要是康熙想收复台湾,而姚启圣是必用之人,所以说就被重用了。

他虽然没有很高的家世,但是充分满足康熙的要求,能够给皇帝办事,是一位值得重用的人。


为什么《康熙王朝》中的姚启深得圣心,却又功成身退不愿为官?
而到后期,姚启深已经是上年纪的人了,要给后人让路,毕竟年轻人的崛起还是很快的。当初,姚启圣宁愿去三里河马场养马,也不愿为官,就是因为他嫉恶如仇,看不惯官场的风气。他的性格与整个大清官场的作风,格格不入。而康熙任命姚启圣负责全部平台事务时,又给姚启圣添堵,让他办事并没有那么的顺利。

康熙王朝大皇子送蓝齐儿出塞哪一集
第36集 葛 礼亲自率兵到栖霞寺找寻银两,三门大炮也找到,魏东亭称也将栖霞寺银两作军饷,但杨起隆逃掉了。康熙因魏东亭渎职进行处罚,给他两条出路,魏东亭选择了去台澎当知县。康熙恩赏 姚启 圣、施 琅、李光地三人,并对李光地期望很大。葛尔丹接走蓝齐儿,蓝齐儿向胤禔反射一箭,称她已是葛尔...

李光地结局为什么那么惨,李光地结局为什么那么惨?
1、李光地结局为什么那么惨:李光地结局为什么那么惨? 李光地曾因自己的失误找到其他大臣的,导致让康熙对他心有芥蒂,不过康熙赦免了他的罪。剧里面的李光地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想把朝中的奸臣或者说对皇帝、对有害的人都铲除掉,而这样的行为在皇帝的眼中有些过于狠心了,所以康熙对李光地没有想...

如懿传被央视怒批
在康熙时代,李光地的出场是由姚启推荐的,他本人是想单纯地做一个书生,致力于学问方面的研究,不曾想过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这和历史上的他有所不同。雍正煮了一个宫女。该剧里面的李光地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想把朝中的奸臣或者说对皇帝、对有害的人都铲除掉,而这样的行为在皇帝的眼中有些过于狠心了,所以康熙...

黑龙江省18242343659: 清朝杰出政治家姚启圣的简介有哪些呢?
翠洁积大: 姚启圣的人生起起伏伏,一生经历“三起三落”.由于他个性耿直,直言不讳,与官场的气氛格格不入,曾经使得官级越来越小,从一个高官成为了一个养马官.但是由于他的个人智慧,最后成为名垂千古的官员.他一反常态,不但不贪污受贿,还经常把自己家的钱用于朝廷事业,他在广东经商所积累的几十万两白银,在他担任福建总督期间,悉数散尽.他也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屡次为家乡建设出资出力,兴修水利,建设了三江匣、西江塘等水利工程,泽被后世,造福万代.姚启圣,成为了被百姓铭记在心的中国远见者.

黑龙江省18242343659: 康熙王朝的姚启圣是好人吗? -
翠洁积大: 因为向康熙皇帝传台湾捷报比施琅晚了两天,故施琅得以加封靖海侯,而姚启圣却仍为福建总督,而且施琅是姚启圣是以全家人的性命做担保,向康熙推荐的,所以康熙皇帝启用施琅,但是施琅却恩将仇报对这位恩人却冷眼以对,处处向康熙皇帝说姚启圣的不是,导致姚启圣郁闷至死,安葬之时,他的儿子是问别人借钱安葬的,可见为人的正派与清廉.

黑龙江省18242343659: 《康熙王朝》姚启圣深得圣心,却为何又功成身退不愿为官?
翠洁积大: 因为周培公的案例在前,虽然平台的功劳不至于到功高震主的地步,但是姚启圣毕竟是汉人,为官在朝很容易遭到满族官员的排挤,而且朝中索额图和明珠两人党争的情况当时姚启圣也看的明白,如果他继续为官又得在其中选择站队,后来李光地入朝后就面临这样的境况,而这两人过去姚启圣也得罪过也不屑于与其为伍,他们肯定会对姚启圣使绊子,姚启圣为人清廉刚正有尖酸刻薄,自然不会对其折腰,所以功成身退也是退出纷争乐得清闲.

黑龙江省18242343659: 康熙王朝的吴起胜 -
翠洁积大: 姚启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绍兴人.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姚启圣为政带兵执法严明,曾随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平定耿精忠叛乱,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著,历任福建总督、...

黑龙江省18242343659: 康熙为什么大骂姚启圣太能装 -
翠洁积大: 《康熙王朝》中,康熙把姚启圣看的透透的,他骂姚启圣,是为了收复姚启圣,姚启圣看不起满人,而康熙又是一个自负的皇帝,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有博古通今的学问,康熙几句话就把姚启圣的“痛点”点住了,而姚启圣就是希望皇帝能找到他的“痛点”,骂姚启圣,是两个人互相交流、互相认识的一种形式.

黑龙江省18242343659: 姚启圣为何不得康熙信任?
翠洁积大: 康熙二年,姚启圣参加乡试,由于他学识渊博,在乡试中获得了第一名,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

黑龙江省18242343659: 姚启圣在清朝担任什么职务 -
翠洁积大: 姚启圣的职务变迁:康熙二年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后因擅开海禁,被弹劾罢官.康熙十三年,署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康熙十四年,擢浙江温处道佥事.康熙十七年五月,晋升福建总督.康熙十九年二月,晋升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病故,终年六十岁.

黑龙江省18242343659: 康熙王朝中施琅的老师是谁 -
翠洁积大: 姚启圣,1624年—1683年,浙江绍兴人.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姚启圣为政带兵执法严明,曾随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平定耿精忠叛乱,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著,历任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1683年病逝于福州.

黑龙江省18242343659: 关于《康熙大帝》一书的人物形象分析
翠洁积大: 孝庄---该糊涂时闭眼、该明白时睁眼 康熙---有勇有谋、严于律己,方能治天下 苏麻---平凡心境、高贵处境 容妃---集妻子、情人、知己于一身 索尼---孙女大婚、站在门口迎接,享受天伦 老者 鳌拜---孔武有力、毫无心术可怜之人 索额图---想保住...

黑龙江省18242343659: 康熙王朝 三必剿 三必抚 是哪一集 -
翠洁积大: 电视剧《康熙王朝》,讲康熙平台,启用姚启圣.姚启圣陈述平台战略,就是“三必剿,三必抚”精典致极!所谓﹛三必抚」指的是,一要「抚其祖上功业」:表彰郑成功击退荷兰人的伟大事迹」.二要「抚其民」:由于台湾岛内人民有不少是大陆的移民,双方是血亲关系,可让东南居民写家书向台湾招降.三要「抚其最难又不能不抚者」:即安抚可能从君王地位降至阶下囚的郑经.所谓「三必剿」指的是,一要「剿其心」:因郑经早有割岛为疆另立王朝之心.二要「剿其兵」:因台湾水师战力高于清兵,需加强火力小心提防.三要「剿其海陆」:当时台湾不少货品仰仗大陆通商,尚无法自给自足,因此姚启圣建议断绝通商,意同断了台湾的后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